「德行」是基督徒信心的灵魂。无论是施舍賙济贫穷的美德,或是帮助他人解决困难的事,只要能力所能及,就当殷勤去作。拥有怜悯人的心肠、真实不虚假的爱,拒恶从善、待人有恩,殷勤、火热服事主,并且必须有「真」喜乐。
使徒彼得说:「有了信心,又要加上德行。」称为教会柱石的亚各也说:「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可知德行是基督徒信心的灵魂。
圣徒应有的品德很多,在罗马书十二章八至十七节中作了综合的提示,好像许多个珍珠串连起来,言简义重,凡我圣徒,都当以此作为灵修的功课。兹将上述几节经句提出各点,简要分述如下,以资互勉:
(1)「施舍的就当诚实」圣徒应有常常施舍的美德,就是賙济贫穷,热心记念穷人(加拉太书二章10节)。有财物者固应多多施舍行善,在好事上富足(提摩太前书六章18节)。就是不富足者亦能「按着力量」济助人,如同马其顿众教会的弟兄,在「极穷之间」,也能「过了力量」的捐助供给圣徒(哥林多后八章1-4节)。此外,如哥尼流、多加,也因多多賙济,广行善事(使徒行传九章36节;十章2节),都蒙神与人的记念,而得到神特别的恩典。但施舍要出于爱心诚意,并非为沽名钓誉,要抱着「爱人如己」的精神才是好的。
(2)「治理的就当殷勤」这是对事而言,基督徒并非专顾自己的事,也要顾别人的事,无论对弟兄或是朋友,须要为他们帮助或解决困难的事,如能力所能及,就当殷勤负责去作。有的人不必「钱」的帮助,却需要「力」的帮忙。故「治理事的」,不仅指办理教会的事务,也指为私人服务的事。正如主耶稣说:「人子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马可福音十章45节)。比德也说:「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赐,彼此服事。……要按着神所赐的力量服事」(彼得前书四章10-11节)。指凡力量能作得到的,而又能荣神益人的,都当乐于为人服务。保罗曾经很愤慨的说:「我初次申诉,没有人前来帮助,竟都离弃我,但愿这罪不归与他们」(提摩太后书四章16节)。这因为当时有人对保罗向官府申诉,都怕连累,不来帮助他,使他感到孤单无援,幸而有主的使者加给他力量。保罗身历其境,认为弟兄若有重大困难,而离弃他不予帮助者,这就是罪。所以我们在教会中如遇见弟兄有困难的,不可视为「事不干己」,袖手裹足,应有「见义勇为」的精神。
(3)「怜悯人的,就当甘心」如同那位撒玛利亚人,具有怜悯人的心肠,惠助受伤者(路加福音十章33-36节)。对于肉体遭遇祸患的弟兄,乃至教外人,若有力量,应凭着怜悯的慈心予以救助,不可塞住怜恤的心(约翰一书三章17节)。如遇见乞丐求助者,勿认为小善不屑行,概予拒绝。若小善尚不能行,岂能行大善?故不如多行小善以积大善。主说:「怜恤人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蒙怜恤」(马太福音五章7节);「因为那不怜悯人的,也要受无怜悯的审判」(雅各书二章13节)。
(4)「爱人不可虚假」就是「彼此切实相爱」(彼得前书一章22节;四章8节)。爱也可能有虚假的,那是一种予人不利的危险手段。例如犹大出卖主耶稣时,以向主亲嘴问安为记号,表面伪装爱的姿态,里面藏着卖主的毒计(马太福音二十六章48-49节)。约押之巧杀亚玛撒,也是先对他说:「我兄弟,你好啊!」就用右手抓亚玛撒的胡子,要与他亲嘴,亚玛撒没有防备约押手拿着刀,约押用刀刺入他的肚腹(撒下二十章9-10节)。虚假的爱都是只表现在言语和姿态上,而没有切实表现在行为和诚实上(约翰一书三章18节)。箴言说:「空夸赠送礼物的,好像无雨的风云。」
(5)「恶要厌恶,善要亲近」我们要先有分别善恶的智慧,然后再坚决的拒恶从善。倘若没有判断力,甚至以善为恶,以恶为善,这实在是太危险了(约翰福音十六章2节;十八章40节)。所以,我们要有「知人之明」,亲君子,远小人,才能凡事兴隆,受益不尽。还要有「自知之明」,除去自己眼中的梁木,明察秋毫,方不至颠倒是非。所谓「恶要厌恶」,并非单指对别人的恶,更重要的是对付自己的恶。若无「自知」与「知人」之明,就不能辨别是非善恶,必至存心行事说话发生了严重错谬而不自知。故当祈求圣灵光照内心,方不至于像主耶稣责备门徒说:「你们的心如何,你们并不知道。」
(6)「爱弟兄,要彼此亲热」即用「亲切」和「热情」的态度待人,亦即「待人有恩」(提多书二章5节),「用和平彼此联络」。教会是神的家,家庭结合的要素就是爱。这完全是圣灵的爱(歌罗西书一章8节;罗马书十五章30节),洋溢于教会之中,有如春风和煦,使彼此灵性上富有温馨之感。
(7)「恭敬人,要彼此推让」虽然彼此亲热相爱,但却不失其恭敬而有礼貌的态度,而彼此推让。「恭敬」即不失态、不轻佻、不暴燥、不傲慢、不伤害别人的自尊心,能体谅别人的个性。所谓「推让」,即谦逊不好出风头,纵使自己才干出众,学识超群,有时也要韬晦蕴藏,不可恃才傲物。正如保罗所说:「不可贪图虚浮的荣耀,只要存心谦卑,各人看别人比自己强」,即是多尊重别人的长处,多容纳别人的优点。每一个信徒,都有在基督里的地位,在教会中连最软弱的肢体,都是不可少的(哥林多前书十二章22节),故要彼此推让,互相尊重。
(8)「殷勤不可懒惰」那个「埋银地下」的仆人,是「又恶又懒」的(马太福音二十五章26节)。在属灵工作上,无所用心,无所用力,畏难苟安,未作先怕。把从主领到的恩赐,原封不动,毫无出息,故连他所有的也要被夺去。而且,在属灵品德上,也因闲懒而不结果子(彼得后书一章8节)。故要殷勤,在属灵的「工作」与「品德」两方面多结果子献给神。
(9)「要心里火热,常常服事主」圣灵如火,火能生热,热能生力。若心里火热,必产生力量,才能「常常服事主」而不感倦乏。怎样才能使心里火热起来呢?第一:要常祷告求圣灵充满(使徒行传二章3-4节;以弗所书五章18节);第二:要常读经及聚会听道。以马忤斯两门徒,在主为他们讲解圣经的时候,他们心里火热(路加福音二十四章32节);亚波罗在主道上受了教训,也心里火热(使徒行传十八章25节)。可见圣灵和圣经是使我们灵性产生热力的泉源,使我们信心、爱心、盼望,永久保持着热力,而不断的事奉主。
- 「在指望中要喜乐」基督徒必须有喜乐,因为灵魂已蒙恩得救了。如浪子回家,得着父亲丰盛的恩待,心中甘甜,怎能不喜乐呢?这种心灵中的真喜乐,是永远不能被夺去的(约翰福音十六章22节)。因为这喜乐是寄托于活泼的指望中,而这指望又是建立在神信实的应许上(希伯来书十章23节),所以指望不至摇动,喜乐也就不会改变(腓立比书四章4节)。
「祷告」是基督徒灵命的呼吸,要恒切,不灰心。基督徒还要具备「忍受苦难」的能力,为的是要得着在天上永存的房屋。也要互相帮补、好客、以善胜恶、拥有同理心、团结、谦卑,不自以为聪明。
(11)「在患难中要忍耐」主耶稣说:「在世上你们有苦难」(约翰福音十六章33节)。因为我们的肉体还在世上,这世界是多苦多难的,而肉体好像帐棚,风吹雨打,免不了遭遇挫折或困难。所以我们在这暂时无定的帐棚里,叹息劳苦,但要忍耐,等到这帐棚被拆毁了,我们就得着在天上永存的房屋,那就是「荣耀的身体」。此外,我们为着主的道,有时亦难免受患难(帖撒罗尼迦后书一章4-5节),这是有福的,更当忍耐。彼得曾说:「你们若因行善受苦,能忍耐,这在神看是可喜爱的。」「若为作基督徒受苦,却不要羞耻,倒要因这名归荣耀与神。」
(12)「祷告要恒切」祷告是基督徒灵性的温度计,可以测验灵性的升降冷热,祷告无力量,就是灵性衰落的证征。祷告是灵命的呼吸,故经上说:「不住的祷告」,这并不是说,每日二十四小时都在祷告之中,乃指在应该祷告的时候,不停止祷告。何时应该祷告,除了教会公众聚集祷告外,自己还要「随时多方祷告祈求」(以弗所书六章18节)。「恒切」即恒久迫切,主耶稣亦曾「大声哀哭,流泪祷告恳求」,这是出于祂的「虔诚」(希伯来书五章7节)。故「恒切祷告」应以虔诚为要素,必能蒙神垂听。「恒切」亦指不可灰心(路加福音十八章1节),终久必蒙神应允。以弗所书六章论到与魔灵争战所用全副的军装中,最后就是「靠着圣灵,随时多方祷告祈求,并要在此警醒不倦……」,这就是把祷告作为灵战的防线,免得被魔鬼的迷惑所渗透(马太福音二十六章41节)。
(13)「圣徒缺乏要帮补」吕振中新译作:「圣徒的缺乏,要用同契的捐输来賙济」,这是有计划的,经常性的,以教会圣徒为对象的慈惠救济事业。例如安提阿教会捐钱供给犹太的弟兄,济助他们在饥荒中的困难。保罗虽然忙于传福音,还是热心纪念穷人,对提倡慈惠,賙济贫穷的善事,亦不遗余力,他自己亦为人的灵魂费财费力。
(14)「客要一味的款待」基督徒虽不滥交,但应该是好客的,乐意款待。这不一定在物质方面的丰厚,乃在于爱心和敬意。在客人需要时,就是一杯水,也能感入心脾。我们自己不曾作客旅的人,常不能体会客旅的困难;一旦自己也作了客旅,才感觉到受人接待的甘甜。所以神要以色列人不可亏负寄居的人,理由是他们在埃及地也作过寄居的(出埃及记二十二章21节),这就是叫他们回想寄居埃及时的苦情和难处,就会对寄居作客者更加同情,而乐于接待了。故圣经说:「不可忘记用爱心接待客旅」(希伯来书十三章2节)。属世人只喜欢接待有钱人,轻视贫穷人,此乃俗眼势利之徒。但基督徒应不分贫富贵贱,要一味用爱心接待作客旅的弟兄姐妹。
(15)「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圣徒为了信道或传道而受人逼迫是常见的事,这些逼迫者,多数是未信主不明白道理的人,或是狂热迷信的拜偶像者,因信仰不同引起他们的歧视逼迫,我们除了忍耐或走避之外,不可作报复行动。这样,才能证实我们是良善的,他们是凶恶的。这并非惧怕他们,乃是接受「以善胜恶」的挑战。故忍受逼迫非有坚强的信德不可。要知如果是为义受逼迫,或为传道被人嫉妒欺凌,这是件光荣有福的事(马太福音五章11节;使徒行传五章41节),若能忍受而不放弃对主的信仰和忠心,终必蒙主纪念。他们既是不信主不明白道理的,必受魔鬼迷惑利用,以敌挡真道,陷害教会。我们应该怜念其愚昧无知,如同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害死祂的人祷告:「父阿,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因此,为怜念其无知,不但不该报复,反要为他们祷告,求主赦免他们,感化他们,可能有一天他们觉悟悔改,像那自称为罪魁的保罗悔改归主一样。主耶稣叫我们为仇敌祷告,因为他们并不是真仇敌,乃是无知的人,可能因我们为他们祷告,也有化敌为友的一天。「只要祝福不可咒诅」,因为人没有权柄咒诅人,天使长米迦勒尚且不敢用毁谤的话罪责魔鬼,只说:主责备你吧!何况我们,岂可随便咒诅人,毁谤人么?士每狂妄的咒骂大卫,难逃死罪;米利暗毁谤摩西,被神责罚长了大痲疯,足为鉴戒。「祝福」,并非为着讨好于人,而说些无谓恭维谄媚的话。圣徒的祝福,乃发自善良内心的愿望,和圣灵的感动(路加福音二章27、35节)。主耶稣对门徒说:「愿你们平安」,和使徒书信中的祝福话,都具有圣灵的全能。故我们必须自己先行义行道,蒙神喜悦,然后为人祝福才有真正的力量和价值。
(16)「与喜乐的人要同乐,与哀哭的人要同哭」这是人性的同情感,本于良心而行于外。「同乐」指对人的喜幸事要表同情,不可因为别人更优越于自己,而生嫉妒。扫罗因为「万万归大卫」,由嫉妒而发怒,要杀死大卫,可见嫉妒之心毒如蛇蝎。故圣经说:「爱是不嫉妒」(哥林多前书十三章4节),有爱心者方能同情人的好处,如摩西一样(民数记十一章29节)。「同哭」,指对人的不幸事,如丧事、疾病,及意外灾害等,要同情慰问或帮助(传道书七章2、4节)。主耶稣也曾哭拉撒路之丧(约翰福音十一章35节),祂虽然能叫他复活,但还是情不自禁地先哭一下,这表明祂具有同情和爱心。
(17)「要彼此同心」信徒间的同心极为重要。保罗对腓立比教会信徒说:「知道你们同有一个心志,……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腓立比书一章27节),指他们为着传福音,而把心志集中团结起来,在这个大目标之下去追求同心,就会放弃或化除那为私人私事的意气之争了。保罗与巴拿巴也曾为随带马可意见不合,发生争论甚至分开,但两使徒并不因此分裂结党,以后保罗还再喜欢与马可同工(提摩太后书四章11节)。若我们都以主耶稣基督的心为心,则彼此同心就立刻实现了。若我们都体贴真理的圣灵,则「合而为一」的心就能保守得住了。
(18)「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属世人为了有钱财有权势而志气高大,此乃常见的态度。但基督徒应以谦卑自守,极力禁戒自高自大,因为这是最容易落在魔鬼所受的刑罚里(提摩太前书三章6节)。谦卑的人才能俯就卑微的人,如主耶稣心里柔和谦卑,祂常常接待税吏和罪人(路加福音十五章1-2节),这是为着要拯救他们离开罪恶而得救。主的福音也要传给贫穷的人,因为人的灵魂都是一样的贵重。曾见其他教会特别重视有钱有势的人,极力攀附拉拢入教,对于贫寒者则不感兴趣,这种属世势利教会的作风,实不可取。
(19)「不要自以为聪明」自作聪明者,反被愚昧误。因他凡事自恃自满,夜郎自大,这就是他喫亏失败的原因。自作聪明者,因其太过信任自己,故陷于严重的主观和偏见而不能自拔,常以自我为中心,顽固执拗,一错到底。圣经指着这等人说:「你的智慧聪明使你偏邪,并且你心里说:惟有我,除我以外再没有别的。因此,祸患要临到你身。」(以赛亚书四十七章10-11节)。又说:「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诡计」(哥林多前书三章19节)。所以箴言书虽然强调聪明的重要性,叫人追求聪明,但却叫人「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倚靠自己的聪明。」(箴言三章5节)。使徒保罗也说:「我们凭着神的圣洁和诚实,在世为人,不靠人的聪明,乃靠神的恩惠。」
(20)「不要以恶报恶」基督徒要学习基督的榜样,就是以善胜恶:「祂被骂不还口,受害不说威吓的话,只将自己交托那按公义审判人的主」(彼得前书二章23节)。摩西也是好榜样,他在神家中任劳、任怨、任谤,忍辱负重。因为伸冤报应的权柄在神手中,神是公义的,必不偏待人。故不要为自己伸冤,宁可让步,听凭主怒(罗马书十二章19-21节)。到了时候,神必「忽然」出来为人伸冤并施行报应。
以上各点不过是简要提述而已,当然,圣徒应有的品德并不止此。凡神在圣经所指示的许多道德性的教训,我们务要一一谨守遵行,好作个名实相符的真基督徒,荣耀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