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敢不敬畏真神?」主耶稣基督是我们的天父、宇宙万物的创造者、养育群生的全能者,祂圣洁、慈爱、公义,祂的审判不偏待人、祂的眼目鉴察严密、祂的报应也必不差误。善恶有报是因果律的必然现象,这完全被真神掌管着。谁敢不敬畏祂呢?
经文:「你们既称那不偏待人,按各人行为审判人的主为父,就当存敬畏的心,度你们在世寄居的日子。」(彼得前书一章17节)。兹将这节经文有关敬畏神的道理简要的提供诸同灵参考,并资互勉。
一、谁敢不敬畏神?(启示录十五章4节)
1.神是我们的父:
基督徒蒙神重生作神的儿女,所以在祷告时呼叫祂为「阿爸,父」(路加福音四章6节),或称「我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六章9节)。这种与神发生父子关系的特权,是因信神的儿子耶稣基督而得来的(约翰福音一章12节)。不信耶稣基督的犹太人,虽然他们也是信神,但并不是神的儿女;主耶稣曾指证他们的父就是魔鬼,因为他们不听从耶稣的道,却偏要遵行魔鬼的私欲(约和福因八章43-44节)。故真正作神儿女的,必须信从主耶稣的真道,又被圣灵重生,才能与神发生属灵生命的关系。正如经上所说:「肉身所生的儿女,不是神的儿女,惟独那应许的儿女,才算是后裔。」(罗马书九章8节)。所谓应许,即指在灵命上蒙圣灵重生(约翰福音三章5节),才真是神的儿女(约翰一书三章1节),得与基督同作后嗣。这是何等贵重的地位和名分呢!(以弗所书一章5节)。因此,我们要在神儿女的地位和名分上,来表现敬畏父神。「……万军之耶和华对你们说:儿子尊敬父亲,仆人敬畏主人;我既为父亲,尊敬我的在那里呢?我既为主人,敬畏我的在那里呢?」(玛拉基书一章6节)。这是指责当时的以色列人不敬畏神的话。现在我们既得到神儿女的地位和名分,则敬畏天上的父,乃是当尽的本分(传道书十二章13节)。
2.神是全能者:
「主神,全能者啊!祢的作为大哉奇哉!万世之王阿,你的道途义哉,诚哉!主阿,谁敢不敬畏祢?」(启示录十五章3-4节)。神之所以为神,即因祂是全能者,祂的作为大而且奇,渺小的我们,连使自己寿命多加一刻的最小的事,尚且不能作,那末,对于全能的神,岂可不肃然敬畏么?这位神,是能救人也能灭人的(雅各书四章12节)。哈拿在一篇极其动人的祷颂中说:「只有耶和华为圣,除祂以外没有可比的。耶和华使人死,也使人活,使人下阴间,也使人往上升,祂使人贫穷,也使人富足,使人卑微,也使人高贵。」(撒母耳记上二章2、6-7节)。神在冥冥中掌握着每个人的生死祸福之权,但祂的权力绝不会误用和滥用,祂的一切作为乃按着祂的「义」与「诚」的道途而施行。祂创造了宇宙和其中的万物,祂是天地的主,祂统管万有,养育群生。因此说:谁敢不敬畏祂,不将荣耀归给祂的名呢?
3.祂是圣洁公义的神:
有些人只知道「神就是爱」,以为祂必无限量的宽容犯罪的人,不会有忿怒、审判、报应刑罚的事,这是错误的看法。诚然,主耶稣曾表明神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如在浪子比喻中可以见到(路加福音十五章20节)。但主耶稣也指示神是「圣洁的父」和「公义的父」(约翰福音十七章11、25节)。神是圣洁的,故憎恶污俗;神是公义的,故忌恨邪恶,这是神不改变的性格。所以主耶稣叫我们要「爱神」(马太福音二十二章37节),因祂能救人也能灭人。神爱世人,甚至将祂的独生子赐给他们,这是神的爱达到了极点;但是对不信祂独生子为救主的人,神的震怒就常在他身上(约翰福音三章16、36节)。这震怒是要显明祂公义审判的日子来到,必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马书二章5-6节)。所以,我们已经蒙爱作神的儿女的人,应该比世人更清楚认识神的恩慈和严厉(罗马书十一章20-22节)。故亚萨的诗曾说:「惟独祢是可畏的,祢怒气一发,谁能在祢面前站得住呢?」(诗篇七十六篇7节)。
4.神的审判不偏待人:
神既是公义的,祂的审判就是显明祂的公义,祂的公义就是不偏待人,而不偏待人就是按照各人的行为。这不仅对不信主的人如此,对一切基督徒也是这样。故使徒保罗说:「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我们既知道主是可畏的,所以劝人,……」(哥林多后书五章10-11节)。保罗之所以劝勉人信主行善,是为着知道主是可畏的缘故。使徒彼得也说:「时候到了,审判要从神的家起首,若是先从我们起首,那不信从神福音的人,将有何等的结局呢?」(彼得前书四章17节)。这就是说,已经信从神福音的神家儿女,应该比不信从神福音的人有更好的行为,更端正敬虔,更公义良善。义人是仅仅得救的,所以,主耶稣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马太福音五章20节)。所谓「你们的义」,即指每个人的义行,进天国是每一个人的事,故此,义行也是每一个人的,神的审判也是按各人本身所行的善恶,并不是因为进入了「得救的教会」,就永远不会受审判。神是不偏待人的,不能以恶为善,以曲为直;人可能颠倒是非,淆乱黑白,但神绝对不会如此,故最后公义的审判是真理上必然的趋势。我们之所以敬畏神,也正是为此。
5.神的鉴察严密:
约伯记上说:「神注目观看人的道路,看明人的脚步。没有黑暗、阴翳能给作孽的藏身。」(约伯记三十四章21-22节)。「人的罪孽,祂虽不留意,还是无所不见。」(约伯记十一章11节)。传道书也说:「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传道书十二章14节)。因为神是轻慢不得的,亚拿尼亚私自留下几分变卖田地的价银,欺哄了神,立刻被神鉴察出来,由彼得谴责仆倒而死,其妻子撒非喇亦同心试探主的灵,不承认自私的罪行,亦受神谴而死。这件事,使当时全教会都甚惧怕(使徒行传五章11节)。圣经记载此事,正是儆戒末世的信徒,在教会中行事要至公无私,欺哄教会就是欺哄神,欺压弟兄就是得罪基督,可不慎哉!
6.神的报应必不差误:
「看哪,我必快来,赏罚在我,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启示录二十二章12节)。报应或迟或早,是神所定的;或报在本身,还要及于后代(出埃及记二十章5节),或生前未报,死后必报,那就更惨了(路加福音十六章23节)。圣经记载不仁不义的拿八,虽然大卫对他刀下留情,但过了十天,神就直接将他打击而死(撒母耳记上二十五章38节)。大卫在位时,约押用刀杀了两个比他又义又好的人,就是押尼珥和亚马撒。流这二个无辜人的血的罪,大卫虽然容忍宽恕他,但年老时却吩咐所罗门要清算此两血案,约押终被所罗门所杀(列王记上二章32节)。又士每辱骂大卫,大卫在世时亦宽恕他,但临终前却吩咐所罗门不要以他为无罪,要他白头见杀,流血下阴间(列王记上二章8-9节)。可知,人尽可任性放肆作亏心恶事,或用诡谋陷害无辜,或用言语诬谤人,自鸣得计,快意一时,岂知冥冥中有公义的神记下了帐。因为神不立即报应,使他更加狂妄骄纵,或有恃无恐,眼中不怕神(罗马书三章18节),毫不悔改,于是他的罪迹因时间累积了神的忿怒,将来必加重其报应。例如用暗刀杀好人的约押,其罪竟及其后裔(列王记上二章33节)。故此,人世间善恶有报,是因果律的必然现象,这完全是公义的神在掌管着,谁敢不敬畏祂呢?
「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真神是智慧和知识的根源,凡敬畏神的人,就蒙神赏赐属灵智慧和启示的灵,使我们能明白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敬畏神与「得救」和「成圣」有极大的关系。
二、敬畏神必得福(诗篇一百十五篇13节)
1.敬畏神是智慧的开端(箴言九章10节):
「你若有智慧,是与自己有益处;你若亵慢,就必独自担当。」(箴言九章12节)。「得智慧,得聪明的,这人便为有福。」(箴言三章13节)。神是智慧和知识的根源,凡敬畏神的人,就蒙神赐给智慧和启示的灵,使我们能明白神开恩赐给我们的事(哥林多前书二章12节)。这是属灵智慧,非属世的通人博士有权有位的人所能知道的,只有神藉着圣灵向我们显明了,使我们能知道「基督的奥秘」和「神的奥秘」;而且知道人生的意义和归宿,世界万物的由来和结局,及神的旨意和作为,这种最有益的智慧,非敬畏神不能得着。不敬畏神的人,自以为有智慧,但在神看来却是愚拙的,因为他们的意念是虚妄的,将要败亡(哥林多前书二章6节;三章19-20节)。
2.蒙神怜恤:
「父亲怎样怜恤他的儿女,耶和华也怎样怜恤敬畏祂的人。」(诗篇一百零三篇13节)。平日对神存敬畏的心,是蒙神怜恤的重要条件,从古以来例证极多,其显著者有如下列数人。
(1)亚伯拉罕遵神吩咐将儿子以撒奉献为燔祭,这原是神要试验他,但他立刻遵命而行。那时天使对他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畏神的了。」(创世记二十二章12节)。敬畏神要有完全顺服的表现,才能蒙神悦纳,因此亚伯拉罕才蒙神赐给大福(创世记二十二章16-17节)。
(2)约瑟在受色情诱惑时,能拒绝恶事。他说:「我怎能作这大恶,得罪神呢?」(创世记三十九章9节)。这充分表现他是敬畏神的青年人,因怕得罪神,故不敢作恶。有此操守,所以蒙神怜恤赐福,使他在世位极人臣。
(3)大卫虽有恶行,因谦卑接受先知的指责,及时悔改,故蒙神赦免,但是亦难免受报应(撒母耳记下十二章10-12节)。他一生多存敬畏神的心,例如他不敢害死敌人扫罗,他的理由是:「我在耶和华面前万不敢伸手害他,因他是耶和华的受膏者。」(撒母耳记上二十四章6节)。他尊重那神所膏立的人,这人虽然作了他的仇敌,他也不敢擅予杀害,这完全是敬畏神的表现。今天在神的教会中,也有许多被圣灵所膏立的人,他们并没有像扫罗那样犯罪被神所弃绝,不过是不善于讨人的喜欢,而有人却对他存心恨恶,甚至于以「莫须有」加以毁谤或排挤,这样的人,敬畏神的心在那里呢?所以我们要向大卫学习尊重圣灵所膏立的人。
(4)哥尼流得救恩,乃因他和他全家都敬畏神,多多賙济,常常祷告。彼得也看出:「那敬畏主行义的人,都为主所悦纳。」(使徒行传十章2、34-35节)。为敬畏主而行义,才是真行义,才有蒙神纪念的价值。倘若为沽名钓誉而行义,要想得自己的荣耀,这义行不能得神的赏赐,因为他已经得了人的赏赐(马太福音六章2节)。全家敬畏主也很重要,这是由家长以身作则,儿女能端庄顺服家长,然后他们才能顺服敬畏神。倘若家长不敬畏神,上不正则下歪。家长没有好榜样、好教导,儿女多不能敬畏主。如祭司以利的两个儿子作恶多端,以利自不能辞其咎(撒母耳记上三章12-13节)。身任教会领袖或长执的人,若不知道好好管理自己的家,使儿女都端庄顺服,焉能管理神的教会呢?(提摩太前书三章4节)。妻子儿女都还不顺服敬重自己,怎配在教会当职事教导人呢?祭司以利的失败,可为鉴戒。
(5)约伯敬畏神远离恶事,故他成为「完全正直」的义人。他有七男三女,也叫他们自洁,常常按着儿女的数目献燔祭,因他恐怕儿子犯了罪,心中弃掉神(约伯记一章1-5节)。约伯爱儿女,表现在恐怕他们犯罪离弃神,这实在是一个标准的好父亲。他不但远离恶事,而且多行善事。读约伯记三十一章他的自诉词,可知他实在是一个敬畏神的善人。在他自诉中屡次提出敬畏神的话,如:「神岂不是察看我的道路,数点我的脚步呢?」「神兴起,我怎样行呢?祂察问,我怎样回答呢?」「因神降的灾祸,使我恐惧,因祂的威严,我不能妄为」等语(约伯记三十一章4、14、23节)。这种非常敬畏神的心,不但使他远离恶事,而且积极地多行善事。虽然约伯忽然遭受大苦难,这是「真金不怕火」的试炼。他虽然不明白受苦难的真正原因,也不接受三友偏狭的因果论据的指责,其实他所受的苦难,乃是神用试炼来证明他敬畏神的真实性,所谓「疾风知劲草」,「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他的忍耐已万古流芳,永垂不朽。因此,那怜恤人的神,便使他从苦竟回转,又赐给他加倍的福气,显明主是满心怜悯,大有慈悲。
三、敬畏神得以成圣(哥林多后书七章1节)
敬畏神与得救和成圣有极大的关系。得救必须先悔改,悔改必须先敬畏神,自认有罪且怕神的审判刑罚。人若根本不怕神,必不可能悔改蒙恩。与主同钉十字架的两个强盗,一个怕神而悔改信主得救;一个因不怕神就灭亡了(路加福音二十三章40-43节)。现在是神开恩赦罪的时期,还要人向神悔改,信靠耶稣基督才能得救。不怕神的人,必不可能向神悔改,他甚至还骄傲自高要超过神呢。但我们既已悔改信主得救了,还要进一步达到成圣的地步,所以务要洁净自己,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敬畏神得以成圣。有的基督徒常常说:「人都是不完全,不圣洁的,除了神,谁能完全圣洁呢?」这种谦虚态度固然是好,但是,若以此为借口,老是不想追求完全圣洁,则哀莫大于心死,圣灵更新的能力不可能运行在不愿立志行事的人身上(腓立比书二章13节)。个人或教会成圣进程的阻滞,其原因即在于此。有些信徒借口人都是不完全的,于是安于老样子,嗜酒者仍常烂醉如泥,吸烟者仍旧吞云吐雾,嗜好不正当娱乐者,仍常出入于黑暗场所。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仍旧原封不动,毫不禁戒。这样,怎能除去身体灵魂一切的污秽呢?故保罗提出「敬畏神得以成圣」的方案来,就是说,必须加强敬畏神的心,作为自制自律的武器,如约瑟不敢作恶得罪神,但以理立志不以王的膳和王所饮的酒玷污自己,这些都是从「敬畏神」得来的气节。今日似乎还有人这样说:我们不犯大罪、死罪就可以了,小罪是不要紧的。这种思想,是违反了「救主要我全身圣洁」的洗脚礼的教义。那容易纒累人的小罪(希伯来书十二章1节),若不脱去,必成为绊脚的绳索;盈余的邪恶(雅各书一章21节),若不廓清,必挤住所栽种的道;小狐狸若不擒拿,必毁坏葡萄园落花满地不能结果(雅歌二章15节)。今天我们个人和教会对巨恶大罪尚易于对付,但那小狐狸在内心及教会里的活动,为害之烈,实不可等闲视之。
本篇之作,旨在与各同道同灵互勉加强敬畏神的心志,这不仅限于聚会崇拜的时候,要有虔诚的态度和秩序;更重要的应把「敬畏神」深入于属灵意识之中,扩展于行为及言语的领域,而更瀰漫于家庭及教会之间,那使人成圣的真理和圣灵的能力,必帮助我们迈进完全成圣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