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说,我们是世上的盐,「盐」虽是平凡的东西,却是人人日常生活上的必需品;按肉体而论极平凡的基督徒,在属灵作用上却极其重要,如盐在世界上之不可少一样。那么什么是基督徒成为「属灵之盐」的条件呢?我们必须具有信心、经过煅炼、纯全无疵、品行端正、言语和气、舍己相爱。
经文:「你们是世上的盐,盐若失了味,怎能叫它再咸呢?以后无用,不过丢在外面,被人践踏了。」(马太福音五章13节)。这是主耶稣极有意义的比喻,指出基督徒在世界上,应有不可少的属灵作用。「盐」虽是平凡的东西,却是人人日常生活上的必需品。基督徒在世也常被人看来是平凡的,正如保罗所说:「按着肉体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贵的也不多。」(哥林多前书一章26节)。这「三不多」的我们,既是神所拣选的基督徒,按着肉体虽极平凡,但在属灵的作用上却极其重要,正如盐在世界上之不可少一样。因此,我们也要知道「盐」之为物,其来源及性质如何,使我们知道如何去作「属灵之盐」,以符合主耶稣的教训。
一、为盐
盐有海盐、池盐、井盐等。海盐产海滨之地,以海水灌注盐田,晒干或煎煮而成。池盐由天然低洼卤地之水,受日光之热,自结盐花。井盐在有卤源之地凿井,汲水煎成。以上是盐的来源及成因。
基督徒之所以成为「属灵之盐」,也必须具有下列各种条件:
(1)必须具有信心
淡水无法成盐,必须含卤之水,受日光照晒才能结晶。基督徒存着「以信为本」的心,才能在基督里接受神的工作,成为新造的人(以弗所书二章8-9节;哥林多后书五章17节)。经上说「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四章23节),人若对神存着无伪的信心,便能接受圣灵的改造,和真道的造就。所以得救是本乎恩,也因着信,恩典因信心才显出能力(以弗所书一章19节),信心藉着恩典才得着果效(彼得前书一章9节)。若心中没有「全备的信」,好像淡水一般,没有卤性,怎能被煎晒成「属灵之盐」呢?
(2)必须经过煅炼
咸水经过日光热力照晒,方能结晶成盐。照样,基督徒的信心也要经过诸般试炼(彼得前书一章7节;四章12节;雅各书一章3节),才能达到坚固、真实、稳定的地步,显出极宝贵的质量。主耶稣在撒种的比喻中,讲到那种子撒在浅土石头地上的,发苗很快,但经不起太阳一晒,就枯干了。即指信心浅薄无根,只存暂时,及至为道受了患难、逼迫,就马上跌倒了。与此同理,淡水被烈日所晒,只能化为气体而干涸(约伯记六章17节)。基督徒若有确实的信心,才能经得起试炼,然后生出「仁爱」(加拉太书五章6节),生出「忍耐」(雅各书一章3节),生出「盼望」(希伯来书十一章1节;罗马书四章20节)。这就是信心经过试炼之后的宝贵结晶品。
(3)必须纯全无疵
「盐」既是结晶体,而又色白,不纯净者其色青黄。照样,属灵的盐也是洁白的,因为我们一切罪污已蒙主耶稣宝血洗净:「你们的罪虽像硃红,必成为雪白;虽红如丹颜,必白如羊毛。」(以赛亚书一章18节)。故基督圣徒必须在信仰上「纯全无疵」(提多书一章13-14节),在思想、言语、举止上,也必须被煅炼成为清白无疵。青黄色的盐,其质量不纯净,这正如一般信徒仍旧玷染着世俗的污秽,并夹带着属肉体的杂质(哥林多前书三章1-3节;罗马书八章12-13节)。这样的信徒,还要靠着「公义的灵」和「焚烧的灵」,予以煅炼与更新(以赛亚书四章3节;提多书三章5节),方可成为圣洁,能以得救(帖撒罗尼迦后书二章13节)。
(4)必须品行端正
盐粒是立方形的。象征真实的基督徒品性端正(彼得前书二章12节),诚实无伪,光明正大。那行邪术的西门,虽然信主受了洗,其存心仍属不正(使徒行传八章21节),贪求非法的利益;亚拿尼亚夫妇存心不正,把卖田地的价银私自留下几分,同心欺哄神,被神谴责而死(使徒行传五章1-10节)。故人心不正,其行必邪,其言必诡,其理必曲,其谋必败。我们必须效法约伯的「完全正直」(约伯记一章1节),和施浸约翰的「严正不阿」(路加福音三章18-19节),并拿但业的「真正无诡」(约翰福音一章47节),作为立身处世,行事为人的基础。
(5)必须言语和气
盐有调和及防腐的功用。基督徒对世人、家庭、教会、社会,亦具有促进和睦的功能(马太福音五章9节)。经上说:「你们的言语要常常带着和气,好像用盐调和。」(歌罗西书四章6节);「回答柔和,使怒消退;言语暴戾,触动怒气」;「温良的舌,是生命树」(箴言十五章1、4节)。言语如盐调和,可以化除对方的忿怒。例如亚比该以柔言使大卫释恨(撒母耳记上二十五章33节);基甸以柔言使以法莲人消怒(士师记八章1-3节)。这样就保持了和平,防止许多争端。
(6)必须舍己相爱
盐若不能溶化便不是盐,而是顽固的沙石了。故「属灵之盐」,必须有舍己的质量。有爱才能舍己,正如保罗指着基督说:「祂是爱我,为我舍己。」(加拉太书二章20节)。基督徒能牺牲自己的一切,方能表现爱人的实际行动(约翰一书三章18节),如同盐溶化了自己才能发挥其咸味一样。失去咸味的盐,等于基督徒离弃爱心(启示录二章4节),或爱心渐渐冷淡了(马太福音二十四章12节),这样的基督徒在世上就无所作用,终必被神丢弃。
以上各点是属灵之盐必须具备的条件,如此,才能在世界上表现基督徒的重要功用,荣神益人。
主耶稣说:「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凡信耶稣的人,都脱离了黑暗的权势--罪恶与魔鬼,而迁到神爱子的国里,成为光明之子。盐的功用是隐藏的,光的功用是明显的,两件都是荣神益人的重要工具。一起来探讨:「光」有哪些功能?
二、为光
经文:「你们是世上的光……人点灯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灯台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们的光也当这样照在人前,叫他们看见你们的好行为,便将荣耀归给你们在天上的父。」(马太福音五章14-16节)。
主耶稣说到「光」的作用,也是极其重要。因为这世界有属灵的大黑暗,世人都在罪恶黑幕的重重笼罩之中,不知道自己往何处去。故主耶稣说:「我到世上来乃是光,叫凡信我的,不住在黑暗里。」(约翰福音十二章46节);又说:「你们应当趁着有光,信从这光,使你们成为光明之子。」(约翰福音十二章36节)。凡信主耶稣的人,都脱离了黑暗的权势--罪恶,和幽暗的掌权者--魔鬼,而迁到神爱子的国里(歌罗西书一章13节),成为「光明之子」了。
既是「光明之子」,一定自己也能发光,像主耶稣在世上时一样。基督是真光,我们接受真光的照射,深入心灵,又从心灵里反射出来,这就是基督徒必能发光的原因。真光照入我们心灵愈强烈,反射发光也愈辉煌。
盐的功用是隐藏的,光的功用是明显的,两件都是荣神益人的重要工具。故基督徒必须里面有盐,外面有光,向世人不断输出属灵的盐味和光波。兹将「光」的功能列下:
(1)光能感化(使徒行传二十六章13-14节)
保罗在未信主时,反对神的教会,迫害信徒。忽在一日,被天上发荣光的异象所感化,真光照射入他的心灵,虽然肉眼暂时瞎了几天,但心眼却大开了,信服了基督的伟大和奥秘。
(2)光能引导(路加福音一章78-79节)
世人因犯罪坠落,坐在黑暗中死荫里,不知人生要往何处去。幸神怜悯,将救世福音的大光从天上普照,引导世人的脚,走在平安的路上。
(3)光能显明(以弗所书五章13节)
「因为一切能显明的,就是光。」光就是真理,能显明是非与曲直。人的恶行受真理的责备,若肯接受,就能弃恶从善,离暗就光,作个得救的基督徒(约翰福音三章21节)。
(4)光能医治(玛拉基书四章2节)
人心灵中有受创伤的,软弱的,病态的,沉睡的,属灵的光线有医治之能。所以经上说:「你这睡着的人,当醒过来,从死里复活,基督就要光照你了。」(以弗所书五章14节)。
(5)光能结果(以弗所书五章9节)
「光明所结的果子,就是一切良善、公义、诚实。」人心中若无光明,则思想必邪恶,行为必不义,言语必虚谎。信主的基督徒既是光明之子,里头应当有光(马太福音六章23节),才能留心行光明的事(哥林多后书八章21节;以弗所书五章8节)。
(6)光能保守(约翰一书二章10节)
「住在光明中,在他没有绊跌的缘由。」信徒若不顺从道理(彼得前书二章8节),或离弃爱心(启示录二章4-5节),则失去光明的保守,而至于跌倒坠落。
(7)光能相交(约翰一书一章7节)
「光明与黑暗有什么相通呢?」(哥林多后书六章14节)。光与光必互相交融,故神殿中有七个金灯台,灯光对照辉映(出埃及记二十五章37节)。基督徒在神的教会中各作灯光,若不发光,神就把你的灯台从原处挪去(启示录二章5节)。
以上各点,是作为「世上之光」的基督徒发光的原因和功用。在此黑暗世界中,基督徒当负起「为光」的责任。最重要的,应当发出两种光辉:
(一)「行为之光」即基督徒应有的属灵品德,这品德是从效法基督的榜样而来的,又是由顺从圣灵所结出来的灵果(加拉太书五章22-23节)。
不但使神得荣耀,又能救人、益人,而自己也能在审判的日子,站立得住,丰丰富富的得救(彼得后书一章11节)。
(二)「福音之光」福音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人(罗马书一章16节)。
这光必须由教会和基督徒发射出去,故每个信徒都有为主道作见证的责任。若福音之光被蒙蔽在灭亡的人身上,乃因他们的不信(哥林多后书四章3-4节),并非因我们之不传。「若不传福音,我便有祸了。」(哥林多前书九章16节),我们应该与保罗有此同感。凡我们所行的,都是为着福音的缘故,为要与人同得这福音的好处(哥林多前书九章23节)。
总结言之,在此末世,真教会和真信徒所应该表现的,不在乎「虚有其表」的名义,乃在乎实质而有力的见证(腓立比书二章15-16节)。这见证对于世人是深具「说服力」和「感化性」的,这就是「品德」。属灵品德之不修,可能阻碍福音的传扬,并腐蚀了教会内部装饰整齐的工作,关系相当重大。主耶稣说:「你们的义,若不胜于文士和法利赛人的义,断不能进天国。」(马太福音五章20节)。所谓「义」,非指教义上的理论,无疑的乃指「品德」而言。故主在山上所说八福之后,继则用「为盐」、「为光」的圣训,教导门徒处世的态度和责任,语浅而意深,喻简而义大。盖「盐」与「灯」,是家庭中常用的小物件,并不像那徒作装饰品的金器玉器之不常见与不常用的。我们若能在世界上或教会中作个神所常用的小物件,而发生好效果,比那些徒作装饰品而不能常用的宝器,其贡献更重要,更能荣神益人。这就是「盐」与「灯」比喻的重要涵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