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圣经中的命名与改名

引言

一般中国人相信姓名学,认为姓名与命运有关。如果生意失败,婚姻不幸,常希望藉由改名来转运;像艺人蔡依林,本名蔡宜凌,改新艺名后星运一路长红。在早期重男轻女的时代,有些女儿被取名为罔市、罔腰、招治等,因为不高雅而更名。

企业界也刮起改名风,在2000年美国有2,976家企业改名,其目的在凸显企业的独特性、前瞻性,或是技术上的优势。例如在1997年,美国的「LAN Magazine」为反应读者网络知识的需求,更名为「Network Magazine」。学校因故也会改名,例如台中健康暨管理学院于2005年8月改名为亚洲大学,希望能立足台湾,放眼亚洲,胸怀世界。

犹太人在这方面与中国人雷同,认为改名可以带来好运。根据犹太教法典记载,有四件事可使人逢凶化吉:施舍、祈祷、更名,以及改变行为。1《圣经》中常见改名的例子,如神主动将「亚伯兰」更名为「亚伯拉罕」。

教会中也有更名的情况,例如杨金柱弟兄被按立为传道,圣名改为杨约翰;郭顶顺弟兄被按立为长老,圣名改为郭顺命。《圣经》中的名字有何意义?为何人要在承接重任时改名?以下拟探讨此问题。

、同名之累

犹太人原本只有名字,没有姓氏,以致《圣经》中同名者不少,容易产生混乱。例如:《旧约圣经》中记载好几个「可拉」,有以扫的妻子阿何利巴玛所生的儿子可拉(创三十六14)、希伯仑的儿子可拉(代上二43)、攻击摩西的可拉(民十六1-3)。

《新约圣经》中记载好几个「马利亚」,有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太一18-25)、抹大拉的马利亚(约二十1-10)、伯大尼的马利亚(约十一1-2)、马可母亲的马利亚(徒十二12)、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约十九25),以及在罗马的马利亚(罗十六6)。所以我们若能认清《圣经》所指的是哪一个人,就不容易张冠李戴了。

于是《圣经》在人名上又加了一些附带的描述,以便于分辨同名者。

例如1.加上父亲或家族的名字:《旧约圣经》中的约书亚被称为「嫩的儿子约书亚」,迦勒被称为「耶孚尼的儿子迦勒」(民十四38)。

《新约圣经》中耶稣的门徒西门,被主耶稣改名为彼得,主耶稣曾称他为「西门巴约拿」(太十六17),「巴」是指「某人的儿子」,所以「西门巴约拿」就是「约拿的儿子西门」。

2.加上出生地或居住地:拿撒勒人耶稣(可十六6),亚利马太的约瑟(可十五43),古利奈的西门(路二十三26)。

3.加上职业:硝皮匠西门(徒九43),税吏利未(路五27),卖紫色布疋的吕底亚(徒十六14),铜匠亚力山大(提后四14)。4.加上党派:奋锐党的西门(太十4)。5.加上生理特征或缺陷:讨饭的拉撒路(路十六20)。6.加上职分:大祭司该亚法(太二十六57),作使徒的保罗(林前一1),女先知亚拿(路二36)。

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新约时期,通用的语文是亚兰文,也使用希腊文、拉丁文、希伯来文。当耶稣被钉死时,十字架上写着「耶稣拿撒勒人犹太人的王」(约十九19-20),是用三种文字书写,用希伯来文代表宗教,用拉丁文代表政治,用希腊文代表文化。2

因此名字也使用多种语文表达,如使徒彼得,原名希腊文为「西门」,希伯来文为「西面」;改名以后希腊文为「彼得」,亚兰文为「几法」。

「耶数」的希腊原文与「耶稣」相同,为了辨别,《歌罗西书》中翻译成「耶数」;他还有一个拉丁文名字叫「犹士督」,是「义」的意思(西四11)。就好像中国人在美国居住,有中文名字,也有英文名字。

十八世纪末,欧洲掀起迫害犹太人的浪潮,其中包括强迫犹太人采用固定的姓氏,以同化犹太人。在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下,1787年奥皇约瑟夫二世颁布敕令,命令加里西亚和布哥维那的犹太人要采用固定的姓氏,并向地方当局登记备案,这是欧洲的第一个强迫犹太人加姓氏的命令。3此后各国相继仿傚,犹太人只好被迫为自己家族采取一个姓氏。

、命名的重要性

犹太人的传统认为一个人的名字意义重大,代表父母对儿女的期望。有时命名也会有圣灵的感动,父母并不十分明白名字所隐含的意义,但名字却塑造儿女的一生。例如以赛亚的意思是「耶和华是拯救」,这名字包含神与救恩,适合先知的角色,命中注定以赛亚要成为大先知。影响犹太人的命名因素有下列事项:4

1.授予权柄的命名

按照《圣经》来看,如果某人拥有命名权,他也拥有管辖权。在《创世记》中,神称光为「昼」,称暗为「夜」,称空气为「天」,称旱地为「地」,称水的聚处为「海」(创一5、8、10);神也创造人类的始祖,而且为他命名。神为他们命名,代表祂对这一切都拥有管辖权。后来神将管理万物的权柄赋予人类,因此神要亚当为各样动物命名(创二19)。

父母为儿女命名,代表父母被赋予管教子女的权柄。世上的君王拥有管辖人民的权柄,因此常为大臣命名。如法老王赐名给约瑟,叫「撒发那忒‧巴内亚」(创四一45)。法老王尼哥立「以利亚敬」接续他父亲约西亚作王时,尼哥给他改名叫「约雅敬」(王下二十三34)。

2.因应时机的命名

对夏娃来说,她第一位孩子的出生是很重要的。她是众生之母,神应许要赐给她子孙能够伤魔鬼的头(创三15)。当生下孩子时,她说:「耶和华使我得了一个男子。」神的应许将实现,于是给儿子取名叫「该隐」,意思是「得了」(创四1)。

3.反映事件的命名

当人类渐渐分散在全地时,希望利用先进的科技,建造城与塔,塔顶通天,为要传扬人的名,避免散居四处。神预知此事,当希伯生儿子时,命名为「法勒」,意思是「分开」(创十25)。后来神为避免人过分依赖自己的聪明,于是变乱人类的口音,彼此言语不通,使众人分散在全地上,所以那城取名叫「巴别」,意思是「变乱」(创十一9)。

以利的媳妇非尼哈的妻怀孕将到产期,她听见神的约柜被掳去,公公和丈夫都死了,就猛然疼痛,曲身生产;她在死前给孩子起名叫「以迦博」,意思是「荣耀离开以色列了」,因为神的约柜被掳去,又因她公公和丈夫都死了(撒上四21)。

4.反映出生环境下的命名

父母常根据出生时的环境、父母的心境,以及父母的祈望来命名。例如亚伯拉罕九十九岁的时候,神应许要赐给他一个儿子,他妻子年纪老迈,听了这话心中暗笑。后来撒拉真的给亚伯拉罕生了一个儿子,取名叫「以撒」,意思是「他笑了」。撒拉说:「神使我喜笑,凡听见的必与我一同喜笑。」(创二十一6)

当有不认识约瑟的新王起来,治理埃及,见以色列人愈来愈多,恐成为威胁,于是下令将以色列的男孩丢在河里。有一利未人生一个儿子,偷藏在河边的芦荻中,不愿意杀死。后来被法老的女儿发现,就收养他,并给他取名叫「摩西」,意思是「因我把他从水里拉出来。」(出二10)

士师基甸带领百姓击败米甸人,百姓想拥戴基甸为王,他不答应,因为深信只有神才是真正的王。但后来基甸的妾给他生了一个儿子,却给他取名叫「亚比米勒」,意思是「我父亲是王」(士八31),这可能是表达基甸私下的野心。

约瑟被兄长出卖到埃及为奴,又遭受主母陷害被关进监狱中。后来蒙神祝福当上埃及的宰相,因内心深处对于家乡的兄长无法释怀,于是给长子起名叫「玛拿西」,就是「使之忘了」的意思,不希望再想起过去的创伤,因为他说:「神使我忘了一切的困苦和我父的全家。」(创四一51)

5.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命名

今日,有些基督徒给孩子取名叫「约瑟」、「主荣」,带有浓厚的基督教色彩。《圣经》中在宗教衰退时,父母会为孩子取「包括神名称在内的名字」,以表明父母真诚的信心。《圣经》中的人名若最后一字是亚、雅或业,就是以主、神或耶和华作主词的声明。例如「拿但业」是「神的礼物」,「亚多尼雅」是「耶和华是主」,「以利亚」是「我的神是主」,「以赛亚」是「愿耶和华拯救」。

6.按亲族的长者名字命名

犹太人有时会依照家族中祖先的名字来命名。例如当施洗约翰出生,到了第八日行割礼时,原先要按他父亲的名字叫他「撒迦利亚」,但天使告诉父亲,要取名叫「约翰」,众人都觉得讶异,因亲族中没有叫这名字的(约一59-63)。

7.带有预言的命名

以诺活到六十五岁,生玛土撒拉,之后他与神同行三百年(创五21-22)。为何以诺在生玛土撒拉后,灵性上有重大的改变?因为他从神得启示,为儿子命名为「玛土撒拉」,意思是「他死后降洪水」。以诺知道神将降洪水审判大地,于是内心敬畏神,改变生活,与神同行。玛土撒拉共活九百六十九岁,他在一百八十七岁生拉麦,三百六十九岁得孙子挪亚,挪亚六百岁时洪水到来,刚好是玛土撒拉死的时候。

以赛亚给长子取名「施亚雅述」,就是「余民会返回」的意思。一方面表达神的公义,由于百姓的悖逆,只剩少数的余民;一方面表达出神的慈爱,让悔改的余民确实可以归回。以赛亚给次子命名为「玛黑珥‧色拉勒‧哈施‧罢斯」,就是「掳掠速临、抢夺快到」的意思,因为神预言大马士革的财宝和撒马利亚的掳物,必在亚述王面前被搬去(赛八1-4)。

、另立新名

《圣经》中记载有些人更名,如「撒莱」改称「撒拉」(创十七15),表示名字代表一个人的本质或身分;如果身分改变,名字亦随之变更。更名的原因可分述如下:5

1.神主动替人更名

(1)表明神要赐与新的能力:神主动将人改名,希望藉由赐与新的能力,能够有新的开始。例如本来无子的「亚伯兰」,意思为「崇高的父」;神为他更名为「亚伯拉罕」,意思为「多国的父」,希望他后裔极其繁多,国度、君王都能从他而出(创十七5-6)。耶稣的门徒中,雅各与约翰脾气极为暴躁,耶稣给他们取名为「半尼其」,意思为「雷子」(可三17);这是劝戒他们,希望个性能温和。但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当他们看见撒玛利亚人不接待耶稣,居然想要吩咐火从天上降下来烧灭撒玛利亚人(路九54)。后来渐渐改进,终于成为主所爱的门徒。

(2)表明与神有一种新的亲密关系:神主动将人改名,希望人能除去旧我,改变成为新人,能与神关系亲密。例如在《旧约圣经》中,雅各原本的个性卑劣。他在母腹中与哥哥相争,出生时又抓着哥哥的脚跟,因此取名叫「雅各」,意思是「抓住或排挤人」(创二十五26)。

这名字说明他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他欺骗哥哥得长子名分,欺骗父亲得长子祝福,在岳父家中用计致富。当他返乡时,害怕哥哥以扫的报复,因此在雅博渡口求神拯救他脱离以扫的手。后来与神较力得胜,却扭伤大腿窝,无法再逃跑,只好由倚靠自己转变为抓住神。

神并没有为雅各祝福,却为雅各改名为「以色列」,有「与神较力」和「神的王子」的意思(创三十五10)。代表神在他身上的期许,希望他的生命能够转变,原本不断抓的人生,却变成舍的人生;原本卑劣的生命,却变成尊贵的生命。

后来神将应许之地命名为以色列地,将选民称为以色列民,可见神对「以色列」名字的重视。在《新约圣经》中,耶稣也曾经为门徒改名,例如将「西门」,意思是「听者」;改名叫「彼得」,意思是「磐石」,期望他像磐石般稳固,成为建造教会、灵宫的活石(约一42;太十六18;彼前二5)。

2.人主动替人更名

(1)认为名字不当:希伯来人很重视名字,如果认为名字不当,他们会改名。例如雅各的妻子拉结难产,快要断气的时候,她给孩子取名「便‧俄尼」,意思是「愁苦的儿子」。他的父亲雅各认为不雅,将他改名为「便雅悯」,意思是「右手之子」,因希伯来人认为右边是幸运的代表(创三十五18)。

又如《路得记》中的拿俄米,她在外地遭遇苦难,后来返回故乡伯利恒。当地人认出她说:「这是拿俄米吗?」她回答说:「不要叫我拿俄米,要叫我玛拉,因为全能者使我受了大苦。」(得一19-20)「拿俄米」是「甜」的意思,「玛拉」是「苦」的意思。

(2)表明与人有一种新的关系:「但以理」被掳后,在宫廷里替尼布甲尼撒王工作,被改称为「伯提沙撒」,与巴比伦的神明彼勒名字有关;希望他能从对耶和华真神的忠诚,转而向征服者的神忠诚(但一7)。

今日基督徒也是一样。未信主前,没有天国的盼望,命名以今生世上的福气为导向,如添福、添寿、添财等。一旦相信耶稣,被按立为圣职人员,身分、心志改变,名字亦随之变更。如谢锦坤弟兄更名为谢忠光长老,祈望能为主忠心,为主发光;谢东璧弟兄更名为谢顺道长老,祈望能终生顺从主的道理。

结语

「名字」代表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希望他们能顶天立地,造福人群。「名字」也代表耶稣对基督徒的期望,当信徒承接圣职时,希望生命能有所改变,能为主尽忠,常另立圣名。

基督徒是世界的光,如果能有好行为,将会让人觉得「奉主名来的是应该称颂的」,不会让主的名遭到亵渎。我们是天上的国民,不要只追求地面上的出名;反而要追求名字是否写在羔羊生命册上,因为不洁净的,行可憎与虚谎之事的,将无法进入天国(启二十一27)。

(0)
上一篇 2020年9月5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5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