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政治上常有「和解餐宴」。例如美国在台协会台北办事处为解决军购案被卡在立法院的困境,由副处长出面,于2005年6月9日邀请立法委员餐叙。希望透过餐会,促使军购案能尽速解套。
此种作法由来如何?在《圣经》中是否也有「和解餐宴」?人与神之间是否需有「和解餐宴」?人与人之间是否需有「和解餐宴」?以下拟探讨此问题。
一、和解餐宴的由来
犹太人与中国人相同,都注重「吃」;但犹太人「一同吃饭」,并非只是单纯的社交活动,同时也涉及宗教活动。当犹太人在请客聚餐时,都会由主人主持祝祷,然后一起享用同一块饼。
在聚餐的活动中,邀请神成为筵席的主;让所有同桌吃饭的人,藉着同擘一块饼,一起分享神的恩典与祝福。
所以保罗吩咐我们:不可吃祭偶像之物,因为是与魔鬼一同聚餐,是吃鬼的筵席。吃祭偶像之物是与鬼在祭坛上有分,是与鬼相交,将惹神的愤怒(林前十18-22)。
除了一般的聚餐以外,今日在中东的贝多因部落和阿拉伯人的村庄中,仍有「和解餐宴」的习俗。如果一年轻人严重伤害另一家族的年轻人,为避免引起双方的流血冲突,要举行和解餐宴。
双方的家族要准备好一场盛大的餐宴,一同吃饭。犯错的一方认错道歉,受伤的一方接受对方的致歉;双方再协调一些赔偿,补偿一方所造成的伤害。餐宴结束时会完全和解,从此受伤的一方不得再向冒犯的一方重提旧事。餐宴之后,好像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又回到冲突前的和好境界。1
二、人与神之间的和解餐宴
人常因罪恶而远离神,人与神之间需要和好。《圣经》中记载着人、神间的和解餐宴,兹略述如下:
1.耶稣与罪人餐宴
耶稣看见税吏利未,坐在税关上,就对他说:「你来跟从我。」利未就撇下所有的,跟从耶稣。利未在自己家里为耶稣大摆筵席,有许多税吏和别人与他们一同坐席(路五27-32)。在筵席中,利未公开向大家表明,他将告别过去的罪恶生活,与主耶稣联合,从此悔改并过着重生的生活。这是一个「和解餐宴」。
法利赛人和文士见耶稣与税吏、罪人一同用餐,就责备门徒说:「你们为什么和税吏并罪人一同吃喝呢?」当时的税吏因着职务的关系,常接触到外邦人,被看成与外邦人一样的污秽与有罪;而且不遵守安息日,被视为不洁净的人。
税吏在收税的过程中,常会敲诈勒索,强征各类税金,被认为是贪官污吏。犹太人喜欢把税吏归类为与娼妓和盗窃同流,是罪人,是社会所不齿的职业。所以税吏到圣殿中,禁止进入庭院,只能进入「外邦人的院」。
如果我们了解犹太教对于洁净的传统,就会知道为何这些犹太宗教领袖的不满。耶稣时代的犹太教,是要遵守许多洁净的礼仪。因此他们在饮食上非常重视吃的食物是什么,并且同桌吃饭的人是谁。
不过,他们关心的不是「卫生」的问题,而是关心「罪的污染」的问题。故,猪是污秽的,因此不会上桌;罪人也是污秽的,因此不能同桌,避免沾染罪人的污秽,所以他们不愿意与罪人同桌吃饭,也希望耶稣不要与罪人一同吃饭,避免他们沾染到这些罪人的污秽。2
2.耶稣为门徒准备早餐
当耶稣被钉死在十字架后,门徒们认为祂要在世界上为王的希望破灭,又回到海边捕鱼。经过一夜的劳苦,并没有捕获鱼儿。天将亮的时候,耶稣站在岸上,对他们说:「小子!你们有吃的没有?」
他们回答说:「没有。」耶稣说:「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就必得着。」他们便撒下网去,竟拉不上来了,因为鱼甚多。他们上了岸,就看见那里有炭火,上面有鱼,又有饼,耶稣就来拿饼和鱼给他们吃(约二十一1-14)。
当用餐完毕,耶稣三次问彼得说:「彼得,你爱我吗?」提醒他曾三次不认耶稣。原来耶稣知道彼得在耶路撒冷,曾三次不认祂(太二十六69-75)。所以祂要找机会,与彼得一同用餐,重建彼此的亲密关系,这也是「和解餐宴」。彼得回答说:「主啊,是的,你知道我爱你。」耶稣说:「你牧养我的羊。」(约二十一15-19)。
在这段经文中,叙述着双重的和好信息。首先,藉着和解的餐宴,彼得与耶稣和好。其次,耶稣呼召彼得要喂养主羊,使迷路的信徒能与耶稣和好。
3.耶稣为我们设立圣餐
犹太人最重要的节日是逾越节,是为了记念神救赎百姓出埃及。当时神命令他们要宰杀羊羔,将血涂在房屋左右的门框上和门楣上。全家聚集,一起享用无酵饼和苦菜。那夜神要巡行埃及地,把一切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击杀了。祂一见这血,就越过去;祂击杀埃及地头生时,灾殃必不临到百姓身上(出十二1-13)。
耶稣是神的羔羊,原本无罪,为了除去世人的罪孽,成为逾越节的羔羊,为我们被杀献祭了(约一29;林前五7)。祂为我们的罪孽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让我们的罪得到赦免,可以与天父和好,能够得到永恒的生命。祂在被卖的那一夜,设立了圣餐礼;祂拿起饼、杯祝谢。当我们吃这饼,喝这杯,是为了记念耶稣为我们受死(林前十一23-26)。
我们享用耶稣的身体,就有生命在我们里面,就有永生,在末日祂要叫我们复活;我们要在祂里面,祂也常在我们里面(约六53-57)。圣餐礼一方面提醒吾人要记念耶稣为我们受死,让我们能得到神的饶恕,与神和好;另一方面也提醒我们要遵行天父旨意,要饶恕他人,与弟兄和好。这也是一场「和解餐宴」。
4.天国永恒的餐宴
每一位基督徒都有一个盼望,就是将来要进入天国,参加羔羊的婚筵,如同新妇等待新郎一般。当新妇预备好了,就蒙恩得穿光明洁白的细麻衣,这细麻衣就是所行的义。凡能被邀请参加羔羊之婚筵的人有福了(启十九7-9)。
这是一场永恒的「和解餐宴」,神要永远与人同住,要永远与人和好,要擦去人一切的眼泪;不再有死亡,也不再有悲哀、哭号、疼痛,因为以前的事都过去了,一切都更新了(启二十一1-5)。
三、人与人之间的和解餐宴
人常因私利而互相仇恨,人与人之间需要和好。《圣经》中也记载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解餐宴,兹略述如下:
1.以撒与亚比米勒
以撒因饥荒,迁居到非利士人的王亚比米勒那里。神赐福给他,他就成了大富户,非利士人就嫉妒他。他父亲亚伯拉罕在世之日所挖的水井,因非利士人在亚伯拉罕死后塞住了,以撒就重新挖出来。基拉耳的牧人与以撒的牧人,彼此为水井争竞,说:「这水是我们的。」
以撒一再退让,一再挖井,最后他们终于不再为这井争竞了。亚比米勒明明地看见神与以撒同在,便要求与以撒彼此起誓、立约,使彼此互不伤害。以撒就为他们设摆筵席,他们吃了喝了,又彼此起誓。这是一场「和解餐宴」,餐宴结束,他们就平平安安地离开以撒走了(创二十六1-33)。
2.雅各与拉班
雅各帮岳父拉班工作,尽力服事他;但他却欺哄雅各,十次改了工价,把雅各当作外人。于是雅各带着儿子、妻子、牲畜和财物,离开巴旦亚兰,往他父亲以撒所在的迦南地去。有人告诉拉班,雅各逃跑了。拉班就带领他的众弟兄去追赶,追了七日,在基列山就追上了。夜间,神在梦中对他说:「你要小心,不可与雅各说好说歹。」
雅各与拉班坐下长谈后彼此和好、立约,并以柱子与石堆作为立约的证据,互相约定必不越过柱子与石堆去伤害对方。雅各又向神起誓,在山上献祭,并请众弟兄来吃饭(创三十一44-54)。这是「和解餐宴」,双方在用餐之间,彼此立约而达成和解。
3.仇敌之间
〈诗篇〉中记载:「在我敌人面前,�为我摆设筵席。」(诗二十三5)。神为我们「摆设筵席」,是指「和解餐宴」。神藉由餐会邀集敌对的双方,彼此沟通,消弭误会。当餐宴结束之后,会完全和解,又回到冲突前的和好。只要我们愿意住在神的殿中,一生一世必有恩惠慈爱随着;神一定会保护我们,帮忙处理与敌人之间的问题,为我们提供和解之道。
4.父亲与儿子
〈路加福音〉中记载着浪子迷途知返的故事。一个人有两个儿子,小儿子要求父亲分给他应得的家业,然后往远方去,在那里任意放荡,浪费资财。当耗尽了一切所有的,又遇着那地方大遭饥荒,就穷苦起来。为了生存,不得已违反犹太人洁净的规矩,到田里去放猪。最后他终于醒悟过来,切实悔改,想重回父亲的怀抱,纵使只作一名雇工也愿意。
当父亲看见儿子归来,就动了慈心去迎接,并用四项行动表明重新恢复他儿子的身分。首先,给他穿上「上好的袍子」。仆人是穿短袖束腰外衣,只有儿子才穿长袍。其次,给他穿上「鞋子」。仆人是不穿鞋子,只有儿子才穿鞋子。
再者,把「戒指」戴在他指头上。戒指是印信,儿子到城里买东西,只要把戒指压在软泥上即可赊帐,将来父亲会去付清。小儿子曾经挥霍无度,父亲在其认罪悔悟后,仍然愿意信任他。最后,宰杀肥牛,设宴庆祝。3这不是普通的晚餐,而是「和解餐宴」。所以父亲设宴邀请亲朋好友前来观礼,见证他与小儿子的和好。
对于父亲的举动,大儿子并不谅解。他忠心地服事父亲多年,父亲从来没有为他举行筵席;而小儿子任意挥霍财产,父亲倒为他宰了肥牛犊。
大儿子生气,不肯进去参加餐宴。他父亲就出来劝他说:「儿阿!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的都是你的;只是你这个兄弟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所以我们理当欢喜快乐。」(路十五11-32)
事实上,大儿子并没有放荡再归回,父亲没有理由为他举行「和解餐宴」,也不需要向邻里亲友宣布和好。
大儿子无法饶恕弟弟的过错,不肯参加餐宴,反而失去父亲的祝福。有时我们就像大儿子,无法饶恕弟兄的过失,活在苦毒与愤怒中,将无法进入神丰富的筵席,祂的筵席是充满着和好与饶恕。
结语
神是有丰富慈爱、怜悯的神,祂乐意与人和好。我们从前远离神的人,只要愿意转向祂,就能够得到祂的饶恕,与祂和好、亲近。我们可以坦然无惧地来到施恩的宝座前,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所要的告诉神;我们将得着怜恤,蒙恩惠,神会作我们随时的帮助(来四16;腓四6)。
况且我们都有一个盼望,就是将来要参加天上羔羊的婚筵,那是一场永恒的「和解餐宴」,神要永远与人同住、和好。除了与神和好,我们也要与人和好;如果我们无法饶恕弟兄,天父也不饶恕我们的过犯,我们将无法参加神的筵席,将丧失神的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