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立己义和服神义

主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十四6),所以阻挡耶稣就是阻挡真理。保罗曾说:「我可以证明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罗十2-3)。主到世间来主要是遵行祂来的旨意,作成祂的工,所以我们也要遵行神的旨意,服从他的义,不要只知树立己义。

保罗曾说:「我可以证明他们向神有热心,但不是按着真知识;因为不知道神的义,想要立自己的义,就不服神的义了。」(罗十2-3)。许多自以为灵程高的人,往往要树立自己的义而不能服从神义,然而,自作聪明的人常为聪明所误,他们沈迷于自己的才智中,却忽略了真神是全能全智的至高者;因为真神的愚拙总比人智慧,真神的软弱总比人强壮(林前一25),他们若真有聪明,就不会把荣耀的主钉在十字架上了(林前二8)。

将耶稣钉在十字架上的人,都是自命向真神热心、为了树立自己的义而造成的,他们这种自以为义又自以为智的作为,正是真神利用来完成救世恩功的美好安排,世人的智慧又怎能与神相比拟呢?因为十字架的道理,在灭亡的人为愚拙,在得救的人却为真神的大能;就如经上所记:我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林前一18-19)。人向神虽有热心,但不按真知识而行诚为可笑;主到世间来主要是遵行祂来的旨意,作成祂的工(约四34)。所以我们也要遵行神的旨意,服从祂的义,不要只知树立己义。

从上述罗马书第十章中所引述的话,实在是保罗本身的写照。蒙召前的保罗,原名扫罗,本是一位血气方刚、向神有热心的知识分子,为了树立己义,以逼害基督徒为己任(徒九1-2),全不知因不服神的义而成为罪魁(提前一15);后来他才明白自己的热心并不是按照真知识,不但没有扶助真理,反是敌挡真理了(林后十三8)。

有时我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自立己义而忽略了服从神义,所以当多查经追求真知,多祷告求主指引,不要体贴人意而多贴神意。让我们略举自立己义的实例做为我们的鉴戒。

一、阻主尽义

主耶稣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约十四6),所以阻挡耶稣就是阻挡真理。圣经记载:当耶稣从加利利来到约但河,见了约翰,要受他的洗,约翰想要拦住祂,说:我当要受你的洗,你反倒上我这里来吗?耶稣回答说:你暂且许我,因为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于是约翰许了祂(太三13-15)。约翰是先知中之最大的,灵程不可谓不高,然而他尚且会在不知不觉间想拦阻耶稣尽义,直到耶稣指示他,才醒悟过来。主对约翰说:「我们」理当这样尽诸般的义,可知尽义不只是主本身,也包括了约翰和一切信者,故神尽义是要为一切人们立下榜样,这是一件重要的事,谁也不应为了树立己义而拦阻祂。

经上记着说:「人若说他住在主里面,就该自己照着主所行的去行。」(约壹二6);主尚且尽诸般的义,何况我们!主也要我们学祂的样式,负祂的轭(太十一29),才算是真正的住在主里面。

二、阻主亲近孩童

有人带着小孩来见耶稣,要耶稣给他们按手祷告,门徒就责备那些人。耶稣说:让小孩到我这里来,不要禁止他们,因为在天国的正是这样的人(太十九13-14)。人之初,性本善,孩童的动作清洁正直,显明他们的本性(箴二十11);主耶稣愿意我们回复孩童时代的本性,才配得着天国的福份。又有一次,门徒问耶稣:「在天国谁是最大的?」耶稣便叫一个小孩来,站在他们当中,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能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凡为我的名接待一个像这小孩子的,就是接待我;凡使这信我的一个小孩子跌倒的,倒不如把大磨石拴在这人的颈项上,沈在深海里。」(太十八1-6)。

耶稣这样重视孩童,是要我们返璞归真、行动正直、做事公义、诚实无诈、手洁心清,才配住在圣所、站在圣山(诗十五1-2;二十四3-4)。因此,我们都应向孩童学习讨主的喜悦。当时门徒责备那带着小孩的亲近耶稣,是因耶稣正在讲道,为防止他干扰主的工作,便自认应该加以拦阻;这就是他们要树立自己的义,而忽略了主重视孩童的本性所致,是不应该的。

我们更应重视自己家中的孩子,因为儿女是神赐给我们的产业(诗一二七3),理应竭力保守他们,从小教导他们走当行的道,终生不偏离(箴二十二6);为了爱,更应以真理管教,免得他们的灵魂下阴间(箴二十三13-14)。趁着孩童有指望时,当及早管教,以免他们丧失原有的善良本性(箴十九18);并要殷勤教诲(申六4-7),使其在年幼时便知记念造他们的主(传十二1),我们尽了这个责任,才不辜负了神的赏赐。

三、阻主得香膏

主在伯大尼的西门家里坐席时,有一个女人拿着一玉瓶至贵的真哪哒香膏来,打破玉瓶把香膏浇在耶稣的头上,有几个人心中很不喜悦,说:何用枉费香膏呢?这香膏可卖三十多两银子賙济穷人,他们就向那女人生气。耶稣说:由她吧!为什么难为她呢?她在我身上所做的是一件美事,因为常有穷人和你们同在,要向他们行善随时都可以,只是你们不常有我;她所做的是尽她所能的,她是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预先浇在我身上。我实在告诉你们,普天之下,无论在什么地方传福音,也要述说这女人所做的,以为记念(可十四3-9)。

上述这个女人尽她所能将香膏浇在主身体上,主说是一件美事,并要人在传福音时要述说她所做的事,以为记念;但当时要树立己义的人却向她生气,主却说:她是为祂安葬预先将香膏浇在祂的身上,可见她是抢着在主身上行美事。另有一些妇人在主被钉死后,打算到主的墓中用香膏抹祂的身体,但那时主已复活,她们便得不着机会了(路二十四1-3)。

以香膏浇在主身上,的确是行一件美事,那些自立己义的人怎能比得上呢?当时一天的工资是一钱银子(太二十1),那瓶香膏既值三十多两银子,便是一年的工资,妇人不知要积蓄多久才能能买到这瓶心爱之物;然而,为了主的身体,她却毫不迟疑、毫不保留地打破玉瓶,将香膏全部浇在主身上。主的身体,就是祂的教会(弗一23);人能将整年的收入全部奉献给教会,岂不是一件美事吗?她已为我们作了好榜样,实在值得我们为她述说、记念了。因此,阻拦这女人,就拦阻人尽力奉献使教会得着推展圣工所需,这岂非敌挡真理、不服神义吗?

四、阻主洗脚

当主为门徒洗脚时,挨到西门彼得时,彼得说:主啊!祢洗我的脚吗?耶稣回答说:我所做的,你如今不知道,后来必明白。彼得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西门彼得说:主啊!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约十三1-17)。这里记述彼得拒绝、也就是拦阻主洗他的脚;他为了树立自己的义,便认为接受主为他洗脚是陷他于不义,殊不知主设立洗脚礼的关系重大,乃要使他们效法爱人到底、救人到底(约十三1;来七25),并效法主的柔和谦卑(太十一29),以达到全然成圣、无可指摘(帖前五23)、彼此包容、互相饶恕(西三12-14),才能与主有分(彼后一4)。彼得听到主不洗他的脚便与主无分,才明白自己要树立己义而不服从神义是不对的,所以他说连手和头也要洗。

五、阻主赴难

主到世间来,原是要遵行真神旨意,做成祂的工(约四34),并且知道喝苦杯是要成全父神的旨意(太二十六39、43)。有一次,祂指示门徒,祂必须上耶路撒冷去,受长老、祭司长和文士许多的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彼得就拉着祂,劝祂说:主啊!万不可如此,这事必不临到祢身上。耶稣转过来对彼得说:撒但,退我后边去吧!你是绊我脚的,因为你不体贴真神的意思,只体贴人的意思(太十六21-23)。神的意思是要耶稣牺牲自己,拯救世上众罪人,最后战胜死权又复活过来(来二14-15);耶稣已指明第三天要复活,神的旨意必会成全,可惜彼得第二次要自立己义,极力表示关心主的安全,遂拦阻主去赴难,以致被主斥责,说他只体贴人意,不体贴神意,使主的恩功受到阻挡。

耶稣被拿时,彼得为要救助祂,竟拔刀伤人,主乃责备他说:我父给我的那杯,我岂不喝呢(约十八10-11)?你想:我不能求我父现在为我差遣十二营多天使来吗?若是这样,经上所说事情必须如此的话怎么应验呢(太二十六50-54)?这是彼得第三次要自立己义,以为凭着血气之勇,即可使主不致被拿,却忽略了主要遵行父旨,必须作成祂的工,使父神的话得以成就(耶一11-12)。

彼得三次要自立己义,便相应以后三次不认耶稣,幸亏他及时痛悔,才免受罚(太二十六59-75)。

保罗曾指出:神的经纶在创造这世界之先已经预定了,我们蒙恩人只能顺从神的义(弗一4-7),不能以己意向神抗拒(罗九19-21)。愿圣灵引领我们,不要自立己义,而能服从神的义。

(0)
上一篇 2020年9月12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12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