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意义与价值,真神使老年人活得久、活得好,也都有祂的旨意。旧约约伯记十二章12节:「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年长者经历许多岁月,阅历丰富,将有极高的智慧与知识;且在漫长的信仰过程中,也有许多宝贵的体验、美好的见证,这都是他们最好的「资源」。该如何运用呢?让笔者来告诉你吧!
根据联合国的统计标准,六十五岁以上的才称为老年人口。一个国家六十五岁以上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在百分之七以上者,即为老年国。老年国是因为人口之中老年者所占的比率高,这样的社会称为高龄化社会。
学者研究指出,台湾地区在光复之初,民国三十五年时,老年人口占百分之二点五,民国七十年,达到百分之四点三,估计至民国八十年时,将提高到百分之七,所以台湾目前正迈向高龄化社会。
高龄化社会的发生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人工长寿」的技术发展,就是医疗、营养与公共卫生等技术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二是节育技术与观念的发展,生育率快速大幅下跌,使年轻人口减少。
因此,高龄化社会特征之一是人口的平均寿命延长。二是世界大战结束时,台湾地区平均年龄为四十岁,但是目前男性为七十一岁,女性为七十六岁。高龄化社会特征之二是社会有强迫性的退休制度。
退休的老年人,有些因为一时无法适应由绚烂归于平淡的生活,也不知如何安排、计划退休后的生活,心态上极不能平衡,以致产生失落、恐惧、孤寂的感觉,形成当今的老人问题。因此高龄人力资源的开发运用,不但对老人有实质上的帮助,对社会经济的发展、教会圣工的协助及家庭生活都有很大助益。
一、老年人力资源是什么?
圣经说神预先定准人类的年限。人的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神(使徒行传十七26-28)。「耶和华所造的各适其用」(箴言十六章4节)。每个人的存在都有其意义与价值,神使老年人活得久、活得好,也都有神的旨意,老年人的潜在能力是不可忽视的。
1.体能
耶和华曾对摩西说:「你晓谕以色列人说:人还特许的愿,被许的人要按你所估的价值归给耶和华。你估定的,从二十岁到六十岁的男人,要按圣所的平,估定价银五十舍客勒。若是女人,你要估定三十舍客勒……,若是从六十岁以上,男人你要估定十五舍客勒,女人估定十舍客勒。」(利未记二十七章1-4、7节)。
古时多以劳动能力大小,来衡量一个人的价值,如前例所言,要平所许的愿各年龄有其需付出的代价。男人于青壮年期(二十岁到六十岁)比女人多二十舍客勒银子;但超过六十岁的老人,则男人与女人的价值相差无几。利未人在会幕任职的年限是从三十岁到五十岁(民数记四章46-48节)。也许利未人所服事的工作较繁杂粗重,需要负责搬运、扛抬会幕器具,年纪较长者恐无法胜任。
但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仍有二十舍客勒与一五舍勒的价值。按其体能,仍适合做些轻省的工作。尤其现在有许多退休老年人是一股很雄厚的人力资源。
2.经验与智慧
「年老的有智慧;寿高的有知识」(约伯记十二章12节)。人的价值非以车子的折旧率来计算,车子愈老旧愈不值钱,人老了,经历许多岁月,阅历丰富,将有极高的智慧与知识。俗云:「家有一老,百事都好」,意思是家有一个长辈在旁照料、指点,就可万事顺意。
大卫年老时,曾想带兵出征,军兵却对大卫说:「你不可出战。若是我们逃跑,敌人必不介意;我们阵亡一半,敌人也不介意。因为你一人强似我们万人,你不如在城里预备帮助我们。」(撒母耳记下十八章3节)。
还有一次,大卫带兵与非利士人打仗;大卫疲乏了,险遭不测。当日跟随大卫的人向他说:「以后你不可再与我们一同出战,恐怕熄灭以色列的灯。」(撒母耳记下二十一章15-17节)。大卫当时虽是年老力衰,却被众人视为「一人强似万人」、「以色列的灯」,而不是被人当作老旧车子,抛弃在破铜烂铁堆中。
「姜是老的辣」「老马识途」「老谋深算」,都是赞美老年人具有远见智识。所罗门王死后,他的儿子不接纳老年人的建议,采纳年轻人的建议,以致丧失大半的国土和人民。「稳健」是成功的要素。老年人常稳而不健,缺乏冲劲;青年人常健而不稳,缺乏持重。青年人运用老人的智慧经验,就能踩着稳健的步伐,容易踏上成功之路。
3.有美好的信仰资历
经云:「我从前年幼,现在年老,却未见过义人被弃,也未见过他的后裔讨饭。」「神啊,我到年老发白的时候,求你不要离弃我!等我将你的能力指示下一代,将你的大能指示后世的人。神啊,你的公义甚高;行过大事的神啊,谁能像你!你是叫我们多经历重大急难的,必使我们复活,从地的深处救上来。」(诗篇三十七篇25节、七十一篇18-20节)。
老年人在其漫长的信仰过程,历经世潮冲击、撒但诱惑,无论处于任何环境仍坚守信仰原则,从小到老都不偏离真道,诚属难能可贵,是为后辈楷模。老年人经历「重大急难的事」,有许多宝贵的信仰体验、美好的见证,这些都是他们最好的「资源」。所以古圣徒摩西、约书亚、撒母耳、彼得等,在年老时都有使命感,屡次提醒百姓要敬神守道,将他们平生所经历到的神的恩典、大能,传给后代的人。
二、如何运用老年人力资源
1.在家庭
根据学者研究,台湾地区有百分之七十的退休老年人都与子女同住。我国历史上的家庭制度与现行的家庭制度,在形式上并无显著差别,都是三代同堂,大部份的人都希望自己在退休后,能在子女的家庭安享余年。政府对三代同堂的家庭也给予实质的鼓励,比如所得税扶养父母宽减额提高。
而老年人在家庭中,大多是扮演照顾孙子女的角色。为人父母者为了追求各自的事业和理想而忙碌,无暇关心孩子们的生活,以致有些变成不良青少年。但是祖父母与孙子女相处,能重温许多生活乐趣。祖父母有包容的爱心和丰富的人生经历,且从祖父母的言谈中,可以了解一些自己家庭的历史和做人的道理,如提摩太从小与外祖母共处,跟着她学习圣经,建立了信仰。
在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子女必须尊重老年人的独立性和生活方式,让其自由往来于子女之家庭,或是参加各种义务工作及发挥本身的嗜好,如养花、种菜、读书、绘画……,无形中也激发老年人力资源。
2.在教会
现在教会的聚会出席率偏低,青壮年信徒为自己的工作奔波忙碌,疏于聚会,参与聚会者以老幼妇孺居多,使教会在推展圣工上常找不到人手。如何寻回失落的环节是教会须深思的课题,但在既有条件下,退休的信徒拥有更充分的时间,若是妥善开发运用,对圣工将有很大的助益。
有些教会己联合成立老人团契,如迦勒、九六九、长青等,集合这些人力资源来参与圣工,如:代祷、访问、医院布道。目前各地方教会仍有很多未有看管会堂的人员,若是退休老年人以半奉献的精神担任会堂管理,接待信徒,服事传道者,也是为神作工(约翰参书5-8节)。
3.在社会
促进经济进步和减少失业人口,是每个政府努力追求的目标。目前由于人口成长率降低、就学年数延长、退休年龄的限制、社会投机风气兴盛,使得劳动人口减少,老人的劳动力则受到重视。
台大医院为加强「为民服务」的工作,曾于民国七十三年三月成立「常德会」。邀请该院退休医护人员六十余人担任义工,专门对访客与病患提供服务。比如指导病患就医科别、解答该院各种医护作业程序、指引病人所住病房及床号、提供卫生常识资料。
常德会成立以来,着实提升该院服务质量,使其深获好评。因此学者建议,退休教师回原学校义务指导学生,退休的业务营销人员义务展示原公司产品等。并且也有其他建议,希望政府在设计国宅的时候,把社区中最下一层房子设计为老人住宅,由老人或退休者承购,然后让这些老年人仍然生活于社区之中,可以照顾社区中的孩童、守望邻居的门户。
总之,适合老年人的工作管道应有很多,有赖大家集思广义。充分运用退休老人的人力资源,不但肯定老年人的生命价值、恢复他们的自信心与自尊心,也是全人类的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