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言礼集之三真神的收礼观

真神收礼的原则不是一视同仁、强人所难,其尺度更是以送礼者的行为和动机为首要,真神所喜爱的是「内里诚实」,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基督徒收礼的尺度,若能根据真理的训诲,思想「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必能保守自己常在主的爱中。

礼是诚的表现。诚露于外,付诸于行。缺少诚意的礼是虚应形式,没有什么价值与意义。

经云:「你一切的男丁,要在除酵节、七七节、住棚节,一年三次在耶和华你神所选择的地方朝见祂。却不可空手朝见。各人要按自己的力量,照耶和华你神所赐的福分奉献礼物。」(申命记十六章16-17节)。

神收礼的原则不是一视同仁、强人所难,富人奉献牛羊为祭,穷人则献班鸠或雏鸽为供物(利未记一章3、14节)。神收礼的尺度以送礼者的行为和动机为首要(箴言二十一章27节)。神所喜爱的是「内里诚实」,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

根据神收礼的原则,使我们知道无论送礼与收礼,各人量力而为,不必勉为其难。俗云:「人情世事陪到到,无鼎与无灶。」人情世事包括婚丧、生日、新居落成、店铺开张、金榜题名……。现代社会,人际关系除了亲戚朋友,还有同事、上司。就一个收入微薄的上班族而言,果真「人情世事陪到到」,势必入不敷出,「无鼎与无灶」了。

「礼尚往来」是一件很有人情味的事。送礼不一定要花大笔钞票,收礼也不必根据自己送礼的数额,希望得到对方同等的回礼,大多数的信徒只送礼而不收圣职人员的礼金(尤其是传道人),因为他们献身服事主,并且把属灵的好处分享给众信徒(参:罗马书十五章27节),这也算是「礼尚往来」。

收礼必须谨慎,尤其来路不明,或送礼者有不良企图,不收为妙,避免麻烦惹身。曾经有一信徒收了一个未信者数盒礼饼,过几天那个送礼的人突然要来提亲,原来他喜欢那位信徒的女儿,因此他们一家受到百般纠缠与恐吓。

经云:有一个法利赛人,请耶稣吃饭,那城里有一个女人,是个罪人,她拿着盛香膏的玉瓶,站在耶稣背后,挨着他的脚哭,眼泪湿了耶稣的脚,把香膏抹上。

耶稣对西门说:你看见这女人吗?我进了你的家,你没有给我水洗脚,但这女人用眼泪湿了我的脚,用头发擦干,你没有与我亲嘴,但这女人从我进来的时候,就不住用嘴亲我的脚,你没有用油抹我的头,但这女人用香膏抹我的脚。所以我告诉你,她许多的罪都赦免了,因为她的爱多(路加福音七章36-39、44-47节)。

按当时礼节,给客人洗脚、与他亲嘴、用油抹头,是主人对客人的起码礼貌。法利赛人西门请耶稣坐席;却不具诚意虚应故事,这种人际关系是系之「利」,不是系之于「礼」。而这女人因罪蒙主赦免,心怀感激,全不理会别人的批评,态度极其谦卑的对主流露,殷勤献礼,蒙主的税纳称赞。

古人云:「仓廪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在这丰衣足食的社会,要达到「富而好礼」,必需把握「礼」的精义,不使「礼」变质。基督徒收礼的尺度,若能根据真理的训诲,思想「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必能保守自己常在主的爱中。

(1)
上一篇 2020年9月20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