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传道书的人生观

传道书中「虚空」二字出现有三十七次之多,易使人生出消极悲哀的人生观,但在这之中仍有积极乐观的一面。在虚空的人生中,应发现喜乐的一面,度过有意义的乐观生活。人若只追求世上属肉的幸福,到头来,会觉得凡事都是虚空;但若从属灵层次上追求人生的意义,就不会感到虚空。虚空的人生中,我们当行何事为美呢?

很多人读了传道书之后,难免生出消极而悲哀的人生观;因为该书充满着「虚空」的字眼。享尽人生荣华富贵的所罗门王尚且感觉「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一章2节);其余的人,活在世上还有什么意义呢?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地读完全书,便可发见在消极而悲观的人生当中,仍有积极乐观的一面。我想所罗门写传道书的目的乃在于「处在虚空的人生当中,应当发现喜乐的一面以过有意义的乐观生活。」

现在藉着传道书上的话,总结传道书的重点,就是:「人生虚空,当行何事为美?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道书一章2节,二章3节,六章12节,十二章13节)。这是笔者从传道书所得的启示。

兹将传道书上所显示出来有关作者的人生观之要点,摘录于下,以资读「传道书」者之参考。

一、人生虚空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一章2节)。「虚空」一语在旧约圣经出现七十二次中,传道书竟用了三十七次之多,依据作者一生之体验,人若只追求世上属肉的幸福;到头来,总会觉得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道书一章14节)。

「日光之下」乃从人的角度来观察,只在物质的层次上之生活,其终点就是虚空,都是捕风。惟有进到更高的属灵层次上去追求人生的意义,才不会感觉虚空。「日光之下」一语,在传道书中用了二十九次之多。

我又专心察明智慧、狂妄,和愚昧,乃知这也是捕风(传道书一章17节)。

一切均属虚空当中,作者先从智慧分述其虚空、捕风之存。智慧为虚空之原因便在十八节接着加以说明:「因为多有智慧,就多有忧愁;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

我心里说:「来罢!我以喜乐试试你,你好享福。谁知这也是虚空。」(传道书二章1节)

接着智慧之后,作者以喜乐来作试验,是不是不会感觉虚空。因一般认为凡能喜乐的,便是幸福。谁知,这也是虚空。因为他后来发现,他所经营的一切事和劳碌所成的功(可得喜乐之因素),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传道书二章11节)。

人不能强于兽,都是虚空(传道书三章19节)。人若只从肉体的构造来看,不看他的灵性和与神的关系;人就与兽无异。因为世人所遭遇的,兽也遭遇,所遭遇的都是一样;这个怎样死,那个也怎样死,气息都是一样。人与兽都归一处,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传道书三章19-20节;参:创世记二章7、19节)。

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贪爱丰富的,也不因得利益知足。这也是虚空(传道书五章10节)。

钱财乃世人所爱好,因钱能叫万事应心(传道书十章19节)。但贪爱银子的,不因得银子知足,而总归是虚空的。因为爱钱之心乃是无底之深坑,无法填满;并且货物增添,喫的人也增添;物主得什么益处呢?不过眼看而已(传道书五章11节)。

我见日光之下有一宗祸患,重压在人身上。就是人蒙神赐他赀财、丰富、尊荣,以致他心里所愿的一样都不缺;只是神使他不能喫用,反有外人来喫用。这是虚空也是祸患(传道书六章2节)。

关于这一段所说的虚空之原因,能以路加福音第十二章16-21节与十六章19-31节加以说明。

世上有一件虚空的事,就是义人所遭遇的,反照恶人所行的;又有恶人所遭遇的,反照义人所行的。我说,这也是虚空(传道书八章14节)。这种虚空,乃因作者在(传道书七章15节)所说的:「有义人行义,反致灭亡(照恶人所行的);有恶人行恶,倒享长寿(照义人所行的)。这都是我在虚度之日中所见过的。」

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然而也当想到黑暗的日子,因为这日子必多,所要来的都是虚空(传道书十一章8节)。人生当快乐,然而将要来的更多的黑暗日子(若不得救享受永生,即将遭受地狱永远的痛苦)。这种永远痛苦的黑暗日子,若比起短暂的人生的快乐,这种快乐算得什么呢?因此,感觉人生都是虚空。

传道者说:「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传道书十二章8节)。

作者以虚空开始写本书(传道书一章2节),将要结束时,又提起「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在作者荣华富贵的人生享乐中,所体验到的结论,就是「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若仅在物质生活上寻求快乐的话,人的一生到头来只不过是「虚空」罢了。

二、当行何事为美为善?

在传道书中如上段所摘录的「虚空之人生」的经节外,作者也提到「世人在天下,一生当行何事为美?」(传道书二章3节);与「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呢?」(传道书六章12节)之两件,使我们在虚空的人生当中可算是较美与较善的可以享受人生的事。

1.较美的事

人莫强如吃喝,且在劳碌中「享福」,我看这也是出于神的手(传道书二章24节)。我所见为善为美的,就是人在神赐他一生的日子喫喝,享受日光之下劳碌得来的好处,因为这是他的分。神赐人赀财丰富,使他能以喫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传道书五章18-19节)。

我就称赞快乐,原来人在日光之下,莫强如喫喝快乐,因为在日光之下,神赐他一生的年日,要从劳碌中,时常享受所得的(传道书八章15节)。在虚空的人生中,如果能「吃喝快乐」享受劳碌得来的好处,在劳碌中得喜乐,这是神的恩赐。

所以神使人在世上劳苦中得喫用的东西(参:创世记三章17-19节),就当在这劳碌中享福。所谓享福,第一就是「吃喝快乐」,以满足肉体的需要。所以吃喝快乐,是神所允许的,也是神的恩赐。这在虚空的人生中是一件美好的事。

我知道世人,莫强如行善。并且人人喫喝,在他一切劳碌中「享福」。这也是神的恩赐(传道书三章12-13节)。作者提起「吃喝享福」为人生之美事后,提到「行善为美」的事。

世人也说「助人为快乐之本」,行对人有益的事,原来对己亦有益,因自己也会感觉快乐。凡能喜乐的事,总是美事;所以作者提出一些能觉快乐的事为在虚空的人生中之美事。

我见人莫强如在他经营的事上喜乐,因为这是他的分(传道书三章22节)。「在经营的事上喜乐」,这也是人生的美事。普通世人要为餬口而劳碌,但这种劳碌,若能合乎他的兴趣而成为他的喜乐,这就是人生的幸福。所以我们应当有敬业与乐业的精神,以享受人生。

满了一把,得享安静;强如满了两把劳碌捕风(传道书四章6节)。如果套用前面的话可说:「满了两把劳碌捕风,莫强如满了一把得享安静。」这告诉我们:「知足常乐」的好处。因为能知足才得享安静,如不能知足怎能享受安静?只有劳碌不停罢了。

如果劳碌而未得享福,岂不是「捕风」(落空)?因此,作者接着说:「有人孤单无二,无子无兄,竟劳碌不息,眼目也不以钱财为足。他说:『我劳劳碌碌,刻苦自己,不享福乐,到底是为谁呢?』这也是虚空,是极重的劳苦。」(传道书四章8节)。

即使他有百子千孙,又享高寿,如不能享受知足之乐,作者也说:「人若生一百个儿子,活许多岁数,以致他的年日甚多,心里却不得满享福乐,又不得埋葬;据我说:「那不到期而落的胎比他倒好。」(传道书六章3节)。

在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分(传道书九章9节)。「与所爱的妻快活度日」,这是神赐给人,在劳碌的事上所得的分。

人生劳苦虚空(诗篇九十篇10节),若不得享乐,人生就真没有什么价值。经上说:「贤惠的妻,是耶和华所赐的。」(箴言十九章14节下)。能与所爱的贤妻快活度日,就是在短暂而劳苦的人生中之美事。

2.较善的事

传道书的作者,在第六章之最后提起「谁知道什么与他有益呢?」之后,接着在第七章提出一些对人生有益的事,兹举出几例以资参考:

名誉强如美好的膏油;人死的日子,胜过人生的日子。往遭丧的家去,强如往宴乐的家去,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忧愁强如喜笑,因为面带愁容,终必使心喜乐。智慧人的心,在遭丧之家;愚昧人的心在快乐之家(传道书七章1-4节)。

作者在此提起「往遭丧之家去,与丧家一同悲伤忧愁,强如往宴乐之家一同喜笑。」因为「死是众人的结局」,死亡不是他人的事。总有一天会轮到自己的身上来(参:传道书八章8节);因此,活人也必将这事放在心上。

但实际上,世人都把「死亡」一事忌讳不说,而以「去世」、「逝世」、「亡故」、「丧生」、「凋谢」、「崩御」等话代替。但你想要逃避这人生的结局,也是逃避不了的,不如先有心理准备,以迎接死亡之来临;尤其更当为死后之归宿所在,作预备工作,这才是有智慧的人。

事情的结局,强如事情的起头;存心忍耐的胜过居心骄傲的(传道书七章8节)。俗语说:「好头不如好尾」。因为盖棺才能论定,对一个人的评价,非等到他死后无法确定。听说有一个生前很有名望的人,在他的丧葬之日,竟然出现姨太太带着孩子们来送葬。

又有俗语说:「事久见人心」。初见面印象好的人,不一定能一直保持这好印象。因此,有了好的开始,也应当忍耐坚持到底才有用。年纪大的人喜欢夸耀他们过去光荣的事;但问题在于你现在如何,将来又将如何;

圣经告诉我们:「若将起初确实的信心坚持到底,就在基督里有分了。」(希伯来书三章14节);主耶稣也说:「唯有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马太福音二十四章13节)。

遇亨通的日子,你当喜乐;遭患难的日子,你当思想;因为神使这两样并列,为的是叫人查不出身后有什么事(传道书七章14节)。亨通的日子,人会喜乐;但遭患难的日子,人往往会埋怨,怨天尤人,很少会思想神为何使我遇到这个患难。

因为信徒会遇到患难也是有神的美意──非出于神的管教,就是神的试炼,都是对信徒有益处的。悲欢离合乃人事之常,神使这两样并列,乃为训练人能喜乐感谢之时,亦当晓得在患难的日子要思想神的旨意,而获知如何对付这患难。

保罗告诉我们:「要常常喜乐,不住的祷告,凡事谢恩;因为这是神在基督耶稣里向我们所定的旨意。」(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16-18节)。愿我们能藉着不住的祷告,明白神的旨意,过着常常喜乐,凡事谢恩的生活!

以上所举的一些经节,我们知道传道书并不是只告诉我们「人生虚空」的悲哀人生观。它也告诉我们当如何过着既美又善的生活方法。愿我们在读传道书时,能发见它所告诉我们又善又美的处世法,更要重视它的结论:「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道书十二章13节)。

三、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

少年人哪,你在幼年时当快乐;在幼年的日子,使你的心欢畅,行你心所愿行的,看你眼所爱看的;却要知道,为这一切的事,神必审问你。所以你当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克去邪恶;因为一生的开端和幼年之时,都是虚空的(传道书十一章9-10节)。

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纪念造你的主(传道书十二章1节)。

传道书的作者写这些话,就是盼望趁着年少的时候就当纪念神、敬畏祂,思想神必审问我们所作的一切事。人生的方向,在青少年这个重要时期应作决定。这些话就是作者盼望青少年要作的人生方向。因为人若要单从享受肉欲的满足去寻找人生的幸福,最后必定会感觉虚空、捕风。

可惜,世人无论古今中外,都朝这方向去寻找幸福。作者凭着自己走过来的体验,告诉年轻人这条路是达不到幸福的错误之路,应当趁早从此迷途转向天国真神的光明道路。

这才是获得永远幸福的正确之路。保罗从主耶稣所受的使命,就是「叫世人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的权下归向神;又因信耶稣,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的人同得基业。」(使徒行传二十六章18节)。

总而言之,作者以这些对青少年的劝勉之言,引进他的结论──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些事都已经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因为人所作的事,连一切隐藏的事,无论是善是恶,神都必审问(传道书十二章13-14节)。

愿我们都能以此为我们的人生观,过着平安喜乐的幸福生活!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1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