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经上说:「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对于教育的看法,要谨慎,恐怕有人用理学、虚妄的言词、世上的小学把我们?去。对于职业的看法,只要对自己和他人的肉体及灵性有所裨益的正经事业,即无分贵贱、尊卑之别。基督徒当怎样处世,才不负主之重托,本文以「教育」、「职业」分述之。
主耶稣曾对门徒说:「你们是世上的盐」,又说,「你们是世上的光。」(马太福音五章13、14节)可见,主并不叫门徒离开人群去过着隔世的生活,乃是要他们在这邪恶的世界里实践真理,而作世上的盐,以阻止社会的腐败,作世上的光,带领世人走上光明正直的路上去(腓立比书二章14-16节)。那么,基督徒当怎样处世,才不负主之重托,依据经训略言如下。
一、关于教育
为着生存计,学校各级的教育,已迫成不便不受。但因在「不信神」的环境中求学一久,有的就被世上的小学掳去,离弃真道(参看:歌罗西书二章8节;提摩太前书六章20、21节)。所以自古以来,教会里反对接受一般教育的不乏其人。
教会学校可说是为着保守会内青少年的信仰而设立的。但从圣经看不出,信徒不可在一般的学堂求学,只要他(她)们抱定一切都为:「荣耀真神,造福人群」的心志,学问不但无害于他,倒可应用于信仰的事上,而更能荣神益人。下列三人是例:
1.摩西学了埃及人一切的学问(使徒行传七章22节)
埃及是当代最文明的国家,摩西既蒙神的安排──本来是以色列,被埃及王女拾去为儿子──在该国接受一切的学问,加上他的背景,当可在埃及大享尊荣。但他却为谋救同胞脱离法老的惨害,甘愿撇弃富有、享乐、和权力(希伯来书十一章23-27节;使徒行传七章24节)。
他的牺牲蒙神悦纳,经四十年的苦炼后,得神亲召,去见法老,藉神大能不动一枪或一箭,把全体同胞救出埃及,踏上归乡建国的壮途(使徒行传七章26-36节)。神又藉他传授五经──创、出、利、民、申。他能如此胜任于领导及著作的工作,与他在埃及习得的学问并不是没有关系的(参看:使徒行传七章22节;约翰福音一章17节)。
2.但以理习迦勒底的学问(但以理书一章3-5、17节)
但以理自少年时代信心甚坚(但以理书一章8节),后来被王拣选,接受巴比伦国的高深教育。那时真神特别赐他们(另有三位信徒)智慧聪明,在各样文字、学问上胜过异邦的同学十倍(但以理书一章17-21节)。
毕业之后,侍立在王宫里(参看:但以理书一章4节),到玛代人大利乌王的时候,但以理因事君忠诚,作事光正廉洁,毫无错误过失,就得王的宠爱,跃升为总长,王又想立他治理全国(但以理书六章1-5节)。
这事惹起总长和总督对但以理的嫉恨与陷害,可是他却不因性命的危险而于信仰上变节,仍然一日三次祷告真神(但以理书六章6-10节)。
他被扔在狮子坑中,神却差遣天使保护他平安无恙,使大利乌王更加认识但以理所事奉的天地主宰,便降旨于全国人民,叫他们要尊敬但以理的神。这样,有学问、地位,且有信德的但以理,在外邦使真神大得颂赞,使同为被掳于异国的同胞大得好处(但以理书六章16-18节)。
3.保罗是迦玛列的门生(使徒行传二十二章3节)
迦玛列是当代最出色的教法师,是众百姓所敬重的(使徒行传五章34-40节)。保罗曾在他的门下受教,成为闻名的学者,他的学问之大,巡抚非斯都也知道(使徒行传二十六章24节)。但还未接受救主之时,他的知识只造成他自高自大(参考:哥林多前书八章1节;使徒行传九章1、2节)。
自主耶稣拣选他,他也愿意献上自己作义的器具之后,竟蒙主的特恩,成为使徒时代神最重用的工人之一,把福音传出外邦。主又启示他万古来所隐藏的奥秘,藉他清晰流利的文笔写出来留着,成为圣典(罗马书十六章25节;加拉太书一章11、12节)。
主说:「凡文士受教作天国的门徒,就像一个家主,从他库里拿出新旧的东西来。」(马太福音十三章52节)受过教育的同灵,若肯献身接受神的培植,他在道理上的成就必大于无学的同灵,于工作上也必更能合乎主用(提摩太后书二章20、21节)。盼主内有学之士,察验神旨,自重前途(罗马书十二章1、2节)!
二、关于职业
1.要作正经事业(以弗所书四章28节;提多书三章8节)
圣经说:「凡事都可行,但不都有益处,凡事都可行,但不都造就人。」(哥林多前书十章23节)基督徒对于职业的看法,只要对自己和他人的肉体和灵性有所裨益的正经事业,即无分贵贱,如同肢体各有功用,并无尊卑之别。但赌场、娼寮、舞场等不正经之事业不可经营(参看:以弗所书四章28节;申命记二十三章17、18节;提多书三章8、14节)。
木匠是人所藐视的,可是神却使祂的独生子,长于木匠约瑟的家庭(参看:马太福音十三章55节)。基督徒必须打破错误的观念,不可因人从事大家认为卑贱的工作就轻看他,自己也以为没有体面而不肯做,或自以为贱──例如:车夫、清道夫、卫生夫、工友等工作。倒要尊敬顾惜这些人,因他们的存在更是不可少的(参:哥林多前书十二章22、23节;路加福音十六章15节)。
2.奴隶问题
保罗对为奴仆的说:「你是作奴仆蒙召的么,不要因此忧虑。」(哥林多前书七章21节)。他又劝仆人要在凡事上听从主人,都要从心里作,象是给主作的,不是给人作的,忠心的仆人必能从那里得着基业为赏赐,因他已在工作上荣耀主(歌罗西书三章22-24节)。
他吩咐主人要合理的公平的对待仆人(以弗所书六章9节;歌罗西书四章1节)。不但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对他们的衣、食、住都当优遇,因他们为主人大出其力。这样的教训,现在的资本家和雇主若能遵行,必能减少彼此间的纠纷,且能促进对方更加忠诚工作(参看:雅各书五章1-5节)。
他盼望作仆人的「若能自由,就求自由更好。」(哥林多前书七章21节下)这却不是因卑视仆人的工作和地位,因保罗认为:「自主的,为奴的,在基督耶稣里都成为一了。」(加拉太书三章28节)
3.劳动问题
圣经说:「六日要劳碌作你一切的工。」(出埃及记二十章9节)保罗指示教会说:「若有人不肯作工,就不可喫饭。」(帖撒罗尼迦后书三章10节)他又吩咐教会,对那些不肯做工和不食其力的人加以惩戒(帖撒罗尼迦前书四章11节;帖撒罗尼迦后书三章8-14节)。
他为神作工,于生活无着之时即亲自制造帐棚,供给自己和同工的需用,并不以为羞耻(使徒行传十八章3节,二十章34节;帖撒罗尼迦前书二章9节)。
基督徒当视坐喫是一种耻辱和罪恶,虽然家庭富有也不该如财主,闲游、奢华、宴乐(路加福音十六章19、22、25节)。若不必为肉体的生活而工作,更要感谢主恩之浩大,当献上身体服事主(罗马书六章13节;哥林多前书十五章58节)。
圣经上说:「不可叫人小看你年轻,总要在言语、行为、爱心、信心、清洁上都作信徒的榜样。」基督徒为人处世上应诚实相待,没有虚伪,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又要彼此照顾,激发爱心,勉励行善。但为人若只有诚实和恩慈而没有公义,他的人格是不完全的,就如同一个人体胖而骨弱一样,所以基督徒在这浑浊的时代,不可随波逐流,当谨慎主之教训,实践公义。
三、关于待人
1.要诚实
圣经说:「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箴言三章3节)基督徒待人要以至诚,没有虚伪(撒迦利亚书八章16节;以弗所书四章15节)。作买卖不可行诡诈(箴言十一章1节;申命记二十五章13-16节),因「用诡诈之舌求财的,就是自己取死,所得之财乃是吹来吹去的浮云。」(箴言二十一章6节)。
作官的不可受贿赂,或随伙贪污(申命记十六章19节;弥迦书七章3节),当效法但以理,做到仇敌「找不着他的错误过失。」(但以理书六章4、22节)。
诚实的人,「他发了誓,虽然自己喫亏也不更改。」(诗篇十五篇4节)例如耶弗他遵行誓愿,把独生的女儿献上(士师记十章30-40节)。
基督徒不但向神必须守约,对人也是一样。金钱的往来,商物的订购,或其他的约言,虽发生不利于自己,也当履行诺言。西谚云:「诚实、公正,永远是至善政策。」圣经说:「神的眼目遍察全地,要显大能帮助向祂心存诚实的人。」(历代志下十六章9节)
2.有恩慈
基督徒不但绝不如拿八以恶报善(撒母耳记上二十五章21节),也不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马太福音五章38节),须作到以善胜恶(罗马书十二章21节),对任何人都没有抱恨,只有慈爱,如同救主和约瑟一样(路加福音二十三章34节;创世记五十章15-21节;哥林多前书十三章4-9节)。
对于孤儿寡妇,和穷苦患病及遭难的人,不可塞住怜恤的心(约翰壹书三章17节)。以圣言安慰鼓励之外,当供他们的需用(雅各书二章14-16节)。不可像那二个祭司和利未人,对被打个半死哀痛求救的人,假为不见(路加福音十章30-32节;申命记二十二章1-4节)。
帮补穷乏的弟兄,是神特别的交待(申命记十五章7、8节),且有具体的指示。例如:因穷困对你借钱或粮食,不可向他取利(出埃及记二十二章25节;利未记二十五章35-37节)。每逢七年末一年,要向弟兄施行豁免,把借给邻舍的豁免,不再追讨(申命记十五章1-6节)。
收割庄稼不可割尽田角,不可拾取所遗落的,要留给穷人和寄居的(利未记十九章9、10节;申命记二十四章19-22节)。每到第七年不可耕种田地,这一年田间所生的五谷百果,全归民中的穷人喫(出埃及记二十三章10、11节)。
犹太人因受真神这样恩慈的教训所感化,一向对人慈心,均以济贫救难为美事,热心实行,如:多加(使徒行传九章36节),哥尼流(使徒行传十章2、3节),悔改归向主耶稣的撒该(路加福音十九章8节)。
慈惠的事,不但使穷苦人得着安慰,且能加添他们的信心(哥林多后书九章12-14节)。神又应许恤贫救苦的人,要使他们于今生蒙福(箴言十九章17节;申命记十五章4-6节),来世得永生(哥林多后书九章9节;马太福音二十五章34-40节)。惟愿基督徒都于好事上富足,在爱心上显出主徒的凭据来(提摩太前书六章18节;约翰福音十三章35节)。
3.行公义
主耶稣曾责备过当时的法利赛人说:「你们将薄荷、茴香、芹菜,献上十分之一,那律法上更重的事,就是公义、怜悯、信实,反倒不行了。」(马太福音二十三章23节)为人若只有诚实和恩慈,而没有公义,他的人格之不全,就如一个人体胖而骨弱一样。
社会若失去公义,不但会增添冤屈、受欺的事,使叫枉、不平的声音不绝于耳,也会削减人追求良善的心。基督徒在这污浊之世,不可随波逐流,当谨慎主训,实践公义。要表现这种美德:
第一、「不可按着外貌待人。」(雅各书二章1节)偏护穷人固属不可(利未记十九章15节)但重富轻贫更是不对(申命记一章17节)。
主耶稣因长大于木匠的家里(马太福音十三章55节),且被认为没有学过的(约翰福音七章15节),当时的犹太人就藐视祂,无故的反对祂合乎真理的一切言行(约翰福音七章23、24节;以赛亚书五十三章2、3节;使徒行传八章33节)。
使徒也因出身低微而被厌弃(参看:使徒行传四章13节;马太福音四章18、22节)。可惜,这种偏心待人之罪,竟侵入圣的团体,那些有钱有势的信徒在教会里得坐高位,穿着肮脏衣服的弟兄却要站着(雅各书二章1-4节)。
但神说:「耶和华不像人看人,人是看外貌,耶和华是看内心。」(撒母耳记上十六章7节)又说:「人所尊重的,是神看为可憎恶的。」(路加福音十六章15节)这样,我们岂可以外貌取人,而敌挡真神吗!
第二、判断要公正(箴言二十四章23、24节)。判断的事不是只在法庭,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多得不胜枚举。为期判断公正,必不可只听一面之词,就断定是非。因经上说:「先诉情由的,似乎有理,但邻舍来到,就察出实情。」(箴言十八章17节)
大卫王曾只听洗巴的话,就认定米非波设真要背叛他,便大发怒气,许将他赐给米非波设的产业全归洗巴(撒母耳记下十六章1-4节)。直到他重返耶路撒冷,米非波设迎接于途中,始知自王被逐出城之日,米非波设为祷求王的平安,没有修服,没有剃胡须,也没有洗衣服(撒母耳记下十九章24-30节)。
就是有见证人,也不便轻易相信。因为谋害人的,常用假见证作他们的工具。例如:耶洗别藉两个假证人害死拿伯(列王纪上二十一章8-14节)。犹太人要陷害主耶稣,都是采取同样的方法(马太福音二十六章59-62节)。
也不可只凭借物证就断案,必须察究其来源。法老的护卫长波提乏,把他最信任的管家约瑟,投入监牢,是因他的妻子,拿一条约瑟的衣服给他看,说:这是约瑟要戏弄我的时候,我放声喊叫,他惊怕跑出去,把它丢在我这里的。
波提乏眼见证物,又听到妻子被侮,心已恼怒非常,就不问被告。但谁能知道,那件衣裳,原是约瑟被她拉住之时,为要持守圣洁而丢下的呢!
第三、要勇于主张正义(以赛亚书六十二章1节)。历代的先知为要伸张神的公义,均不畏权势,不怕威吓,指摘罪恶,导人行义(但以理书四章27节)。
他们以此为己任,至死仍不辞。例如:撒迦利亚为责民干犯神命,而被打死(历代志下二十四章20、21节)。施洗约翰被囚于监,头断身亡,乃因曾责备希律王娶他的兄弟腓力的妻子是不合理,而触怒于希律夫妻之故(马太福音十四章3-11节)。
主耶稣对祂的弟兄说:「世人不能恨你们,却恨我,因为我指正他们所作的事是恶的。」(约翰福音七章7节)祂曾向当时在犹太社会,最有权势的文士和法利赛人的罪恶──假冒、贪婪、污秽、骄傲、不公,和恶用圣殿等事,而施与严厉的斥责和排除,促他们猛省归真(马太福音二十三章13-39节,二十一章12-14节)。可是忠言逆耳,正义的呼喊,倒加深了他们对耶稣的谋杀(路加福音十九章45-47节)。
主的身体悬在十架,没有人敢去请领之际,有一个议士名叫约瑟,挺身而出,去见巡抚彼拉多,求耶稣的尸首,领去安葬。他居于公义的这种勇敢行动,十分使人受感和佩服(路加福音二十三章50-53节)。
行公义──是非分明,毫不颠倒,善者必赏,恶者必罚(参看:出埃及记三十四章7节;创世记十八章25节)。不但会减少冤枉的事,更能鼓励人乐于趋善,忠于工作。
为上之人若行公义,其位必得坚固(箴言十六章12节),百姓若行公义,其国必得高举(箴言十四章34节),且于审判之日,能以得救(箴言十一章4节)。切盼每一位基督徒,都存心行公,仗义执言!(提摩太后书二章22节)
主耶稣曾对门徒说:「你们是世上的盐、世上的光。」主并不是要门徒离开人群去过着隔世的生活,而是要他们在这邪恶的世界中实践真理,作世上的盐,阻止社会的腐败,作世上的光,带领世人走上光明正直的路。那么,基督徒当怎样在社交及国家的责任中,实践主的经训,才不负主之重托。
四、关于社交
1.不可滥交朋友
人是好群的,不能满足于一个没有几个人的家庭里生活着,尤其是在青少年的时候。因此,结交朋友的本性,自少时就表现得十分活泼。但古人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或说:「支配人生者,友乃妻也。」经上说:「滥交是败坏善行。」(哥林多前书十五章33节)可见朋友影响我们至巨,对于择友不可不十分审慎!据圣经的指示:
不可结交的,是:不信的,不义的(哥林多后书六章14-18节),世俗的(雅各书四章4节),好生气的(箴言二十二章24节),往来传舌的(箴言二十章19节),反覆无常的(箴言二十四章21节),好饮酒的……(箴言二十三章20节)。
当亲近的,是:教中的同灵(彼得前书二章17节;罗马书十二章10节),清心祷告主的(提摩太后书二章22节),智慧人(箴言十三章20节),主耶稣(约翰福音十五章14节)。真神称亚伯拉罕为朋友(雅各书二章23节)。
友情的建立:父母之爱是先天的,弟兄也有切不断的情生在心里。但,友情是以恩爱始能建立起来的。其形成好像甚易,要达到不变之境地,却不是藉着三言二语,或一朝一夕的工夫能作成的。兹由圣经查看:约拿单和大卫的深厚友爱是如何结成的。
约拿单对大卫:约拿单是扫罗王的大儿子,他有属灵的眼光,曾于战场偶然的机会,选择灵性美好,大有信心的牧童大卫为友。且爱他如爱自己的性命,就与他结盟,将自己所用,心爱的外袍、战衣、刀、弓、腰带,都给了大卫(撒母耳记上十八章1-4节)。
但父王扫罗因看出他的非凡,就起意要杀他,以防约拿单的王位被篡。约拿单却为大卫极力辩护、说情,使他仍侍立在王前(撒母耳记上十九章1-7节)。可是王的杀意不能打消,约拿单既已知道自己无法保护大卫,就在隐密之处,相抱哭泣,叫大卫逃命去了(撒母耳记上二十章)。
此间大卫被扫罗追索得无地可以安身。有一次约拿单探悉大卫藏在西弗旷野的树林里,就专程赶去见他,叫他靠神坚固,并对他表示说:「不要惧怕,我父扫罗的手,必不加害于你,你必作以色列的王,我也作你的宰相,……」二人就在神前立约(撒母耳记上二十三章15-18节)。
不幸!于大卫逃难中,约拿单因带兵出去打仗,与其父王扫罗,同日阵亡,使他不能与一命相依,一爱相系的至友大卫,再见一面!(撒母耳记上三十一章1-6节)。
大卫对约拿单:大卫听见约拿单的噩耗,就撕裂衣服,哭号禁食(撒母耳记下一章11、12节)。又作哀歌,吊约拿单和扫罗。其中有一句说:「我兄约拿单哪,我为你悲伤,我甚喜悦你,你向我发的爱情奇妙非常,过于妇女的爱。」(撒母耳记下一章26节)
妇女的爱,专而深却狭窄,若是约拿单不但把自己最宝贵的东西全给大卫,且为他患难时的帮助和安慰,甚至甘愿将王位让给大卫,视朋友的苦乐荣衰为自身的事。
如此伟大的友情,使大卫不能忘掉!所以大卫登基作王之后,就查问扫罗的遗族,要因约拿单的缘故,向他施恩。既然知道还有约拿单的一个儿子,是瘸腿的米非波设,就叫他来,将扫罗王的一切田地都归还他,且叫他可以常与王同席喫饭(撒母耳记下九章1-8节)。这样,约拿单虽遗留一个残废的儿子,却因已得一知己,使子仍有依靠。
真实牢固的友爱,是何等的可信和可靠!你若能在主内如约拿单遇到可交之人,当以专诚、恒心、爱心追求之。他对你的信德、学业、工作等,必有甚大的贡献和帮助(箴言二十七章6、10、17节)。假若找不到可交之人,要勉强交些恶友败坏自己,倒不如不交,而只以救主为我至友,你的获益,必胜过结交任何朋友(箴言十八章24节)!
2.不可喝酒
酒的害处:基督徒可否饮酒,虽然意见不一,但圣经指示我们喝酒是有害的:酒的烈性使人成病(何西阿书七章5节),好酒的必致贫穷(箴言二十三章21节),甚至卖子买酒喝(约珥书三章3节)。酒会使人发生争闹(箴言二十三章29节),淫乱(创世记十九章30-38节),赤身而不觉(创世记九章21节),甚至身死国亡,……(但以理书五章1-9、25-31节)。
所以有明确的教训说:进会幕的──会幕预表真教会(希伯来书八章2节)──不可喝酒,免得死亡(利未记十章9、10节;以西结书四十四章21节)。归主的拿细耳人──信徒皆是归主的(加拉太书三章27节)──清酒、浓酒都不可喝(民数记六章1-3节;士师记十三章4、7、14节)。
为先知、君王的──信徒皆是(哥林多前书十四章31节;启示录五章9、10节)──淡酒、浓酒都不可喝(路加福音一章15节;箴言三十一章4节)。醉酒的不能承受神的国等(哥林多前书六章10节)。
神的旨意既然如此,为着自己和儿女的得救,并今生的幸福,为不作软弱不能节制之弟兄的绊脚石(哥林多前书八章12、13节),基督徒当靠圣灵的能力,立志戒酒(以弗所书五章18节;罗马书八章13节),不管于任何筵席,都不喝酒,也不出酒(箴言二十三章31、32节)!
3.娱乐
基督徒对有益于健康和心灵的正当娱乐,并不禁止。但有损于身体,且会败坏道德和信心的,当自约不行。例如:
跳舞与赌博:跳舞使两性的本能,易于放纵,生出恶念,以致犯罪。为保守主宝血所洁净的灵魂,为逃避淫乱的大恶,基督徒不该赞成跳舞(参看:马太福音五章27-30节;哥林多前书七章1节;提摩太后书二章22节)。有人以赌博为娱乐之一。
但它是以自私和贪图为出发点,想藉不法之途径取得别人的钱财,是一种变态的盗窃行为。它会使赌输的人愁苦,且为弥补失去的钱,而去行盗,或做出种种违法的事来。又使赌赢的人沈溺于酒色荒宴之中,把安宁的家庭搅得纷乱不堪。
圣经说:「不可贪恋人的房屋,并他一切所有的。」(出埃及记二十章17节)又说:「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的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摩太前书六章10节)故此,基督徒不可犯自他有害,又背弃真神圣旨的赌博行为。
电影与戏剧:这二种是现在的人,最普遍的娱乐对象。原来电影、电视、或演剧,若利用得合宜,是有助于教育工作的。可是今之人心偏向邪恶,而企业家为要迎合观众的心理,借以多歛些钱财,所编演的内容,就多属邪情淫荡,充满奸计。因此观众所得的益处,较被毁的成分少。
据专家的统计报告,青少年的犯罪行为,由电影的感染而来的为数甚大。在这恶片,坏剧盛行之际,为防止软弱的弟兄堕为戏迷,而受其恶化,刚强的同灵,当以保罗爱人的精神,决定自己的行止。他说:「食物若叫我弟兄跌倒,我就永远不喫肉,免得叫我弟兄跌倒了。」(哥林多前书八章13节)──其实喫肉并不是罪。
古圣徒向神说:「求你叫我转眼不看虚假,又叫我在你的道中生活。」(诗篇一一九篇17节)约伯也曾立志说:「我与眼睛立约,怎能恋恋瞻望处女呢!」(约伯记三十一章1节)他们所以如此约束眼睛,必定是自觉着不正的视欲,会诱人陷入罪中。
经上说:大卫的一生,「除了赫人乌利亚那件事,都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列王纪上十五章5节)他是聪明人,且是诚心敬畏神的,却不能制服,已由眼窗侵入而诱发出来的情欲,致使犯了那件大恶,惹来视患,遗恨千古!(撒母耳记下十一章1-5节,十二章1-12节)身为神的儿女,若明知是属邪恶的事,而偏要去观看,那是自择险途,当以大卫为鉴戒。
不但影剧,凡属不正的,如黄色的刊物、相片等,当自约不涉。就是女人也不可故意打扮妖艷,穿着惑人的衣裳,惹起异性的刺激。圣经说:「女人要以正派衣裳为妆饰。不以编发、黄金、珍珠和贵价的衣裳为妆饰。」(提摩太前书二章9、10节;彼得前书三章3节)
「妇女不可穿戴男子所穿戴的,男子也不可穿妇女的衣服。」(申命记二十二章5节)「当以长久温柔,安静的心为妆饰。」(彼得前书三章4、5节)要尊尚简单与朴素,而视过分的妆饰,与浪费钱财于穿戴为一种的不德(参看:路加福音十六章19、25节;启示录十七章3-5节)。
五、对于国家
国家是为谋人民的安全和利益而组织的。其立法的原则当基于:公义、正直、和仁爱。基督徒当如何尽本分于自己的国家,圣经的指示十分明晰毫不含糊。圣经说:「你们为主的缘故,要顺服人一切的制度,或是在上的君王,或是君王所派,罚恶赏善的臣宰。」(彼得前书二章13-15节;罗马书十三章1-5节;提多书三章1节)
又说:「凡人所当得的,就给他,当得粮的,给他纳粮,当得税的,给他上税,……(罗马书十三章6、7节)借以维持国家的经费。还要为君王和一切在位的祈祷,使他们能为国尽职,且明白真道,敬畏真神(提摩太前书二章1-4节)。
倘若掌权者趋向极权,违反神意,无视人权,禁止人民正当的信仰与传教,基督徒当效法古圣徒──如但以理及其三友和使徒彼得、约翰等,不屈于威武,不听从人言,惟顺从神命,至死忠诚于恩主(但以理书六章4-10节,三章1-18节;使徒行传五章29节,四章18-20节)。
又者,国家虽有司法机关,但圣经不许基督徒发生争执之时,诉诸于法庭。这并不是轻视法庭,乃是要他们不管相争的事,是关于名誉的,或财物的,当思想主爱,情愿吃亏,情愿受欺,服从教会的调解,甘心饶恕弟兄,把天国生活的唯一法则──爱──实践于这黑暗的社会里(哥林多前书六章1-8节;哥林多前书十三章8节;马太福音十八章21-35节;歌罗西书三章13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