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宗教与科学

“宗教”乃是人类对自身命运及外部世界的“不可知性”所尝试提供的一种外在解决。而“科学”则代表了人类试图将上述“不可知”变成“可知”的自我努力。二者在基本原则上是互不承认,但也并不冲突。因为宗教使心灵深刻,科学让智慧蓬勃。当我们明白科学与宗教间的角色,就应该能够清楚地替科学和宗教定位,更加可以避免冲突。

当年美国阿波罗十一号登月计划的成功,轰动了全世界;消息传来,举世腾欢,为科学之伟大成就赞美不止。因为这是人类千古以来梦想飞升登月的实现,是人类历史上值得大记特记的日子。为此次登月的成功,使人更崇拜科学的大能,讴歌人类智慧之高明;然而,马上断言,「科学万能」,或「人定胜天」,而否认创造宇宙万物的真神之存在,与人类宗教信仰之价值,是否正确可信,实有商榷之必要。

一、宗教与科学并不冲突

一般世人对于宗教,有个严重的错觉,就是以宗教与迷信混为一谈。但是真宗教(基督教)与迷信不同,亦与真科学不发生冲突。加普郎先生(Mr.F.Hugh Capron)说:「宗教根本上的真理即科学根本上的真理。」又说:「真宗教和真科学是完全意见一致的。」因为科学是以一定对象为研究之范围,依据实验与推理,作论理之分类,而于其间求得统一确实之知识;而基督教信仰则通过直观(由心灵直接照映之作用)与默示(由真神来的启示),以达到真理之谓。

两者所用之方法虽然不同:一则为实验与推理,另则为直观与默示─体验;其目的─求统一确实之知识(真理)─则一。因此,信耶稣的人是以科学的求真精神,亲手摸到,亲身体验到真神与他们同在(藉着神迹奇事与受圣灵等来体验)。

这种「体验」,是科学精神的阐扬,这种信仰并不是违反科学的迷信,却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理信。因此,真正的科学与真正的宗教两者之间,是毫无争论之必要,都可以彼此补充,谋取有利的合作。因此,科学家可能是一个基督徒,而一个基督徒也可能是一个科学家。

实际上,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卓越的基督徒。因为他们对科学越有研究,越能得到更多的启示,使他认识创造它的造物主之荣耀与威严。并且科学能够用来证实,解释圣经,如考古学上的发现,提供了许多证据支持圣经的记载,符合事实。还有一个事实,就是对永生之神的认识,会使人渴望知道祂所造的世界;另一方面,那些研究探讨「奥祕之宇宙」的人,会蒙带领来到这宇宙所述说的那位有「永远的权能和神性」的真神面前。

当时从美国休斯敦太空中心发出阿波罗八号宇宙飞船玤。该次月球探险的成果谓,月球全部是灰色外并没有任何彩色。反而,从太空上观看地球,地球的真貌是一粒青色、微小而美丽浮在空中的存在─确实是宇宙间的乐园。航天员将这些事实以电视播给太空中心后,他们曾轮流读圣经创世记一章1-10节「起初神创造天地………」,而感谢赞美那位全智全能的造物主──真神。

由此说来,我们也许可以给科学下个定义说:「科学乃是人要判明神在创造中的行为,和祂在自然界中所设种种定律所作研究的结论。」因此,科学与宗教应该多多交换意见和虚心合作,而不该互相排挤而彼此诋毁。

二、科学并非万能

我们普通称为科学的,祇不过是根据人们对于神的完美法则之有限和破碎的智识所立的定理和结论而已。科学和宗教好像同在真理海中打鱼,但二者所用的网却彼此不同;是故,有很多鱼是不能用科学的网捕获的。一位大科学家赫伯司宾塞先生(Herbert Spencer)曾说过:「科学是片段地综合而成的智识。」

一位极有名望的科学家奥立娱陆奇爵士(Sir Oliver Lodge)说:「科学也许祇看见一半,因为还有一半它是看不见的。」因为科学是探究真神所创造的这宇宙万物的某一部分的知识,并不能以被造的有限的人类的智慧来研究造物主的真神。若想要以科学来研究神的人,可能完全不认识神,他即当永远罢休;因为永生之神不能被这定量探究现实的网─科学─所包围。

英国科学促进会会长卡本德博士(W.B.Carpenter)曾说:「当科学越过了它的领域,侵占了神学的职权,妄想从其皮相的观察来解释宇宙的奥祕,那便是越俎代庖。」因为科学所能研究的对象只限于物质界,仅多少能解决人的肉体问题,并不能使人了解宇宙与人生,形而上的属灵的事,诸如:指示人天国的道路与生活的方针,并解决人心灵上的忧闷等,便莫能为力。

因此,科学虽然进步,人的道德并不能因此而被提高,以促进世界的平等;反而世界性的纷争一日增加一日。科学可使人提高物质上的享受,但不能使人得到心灵上的安宁;科学可造飞机、宇宙飞船玤飞翔登月,但不能使人上天国;科学或可延长人肉体的生命,但它无法创造新生命,使人的灵魂得永生更是一筹莫展。

不明科学所能研究的范围有限,人类的智慧亦有限的人们,为了科学上的一些成就往往大言不惭地说:「科学万能」、或「人定胜天」、「人力夺天工」等高傲的话。殊不知其所谓成就,在创造宇宙万物的全能的真神看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的小事。

例如:以这次登月成功的人类的大事来说罢,美国为了实现登月计划,曾动员了科学家及技术人员三十余万人,集合工厂二万余家,以集体创作,费了将近十年的时间,与几百亿美金才完成此一所谓壮举。然而以创造宇宙万物的真神看来,何异于儿戏之好笑。

因为天文学家告诉我们:宇宙的半径为三十五亿光年,其间包容亿万星河,每一星河又包含千百万颗的恒星(居一星群之中心,而位置不变之星球,如太阳等)。太阳系包括九大行星(地球为其中之一)。三十一个卫星(月球为地球之卫星),三万个小游星,无数的小流星等。

这样说来,人类能登上月球虽然是人类史上空前的壮举,但是从这么浩大的宇宙来说,这似如蚯蚓伸出地面上来一般,怎能对创造宇宙的真神夸口而说甚么「人定胜天」呢?从前俄国的航天员飞上太空回来以后,大言他到太空并没有发现神的存在而得意忘形,岂非如旷野中的蚯蚓伸出到地面上来说,牠看不到人类一样的愚蠢吗?

至目前为止,月球是不适合人类生活的;即使将来人类可飞到其他的星球居住,也无法逃避人被神所定的命运──死亡,而在那里永远享乐。经上说:「你虽如大鹰高飞,在星宿之间搭窝,我必从那里拉下你来:这是耶和华(真神)说的。」(俄巴底亚书四节)。

因此,人无论有多大的成就,这只不过可与前人或别人比较而言,怎能对于全智全能的真神夸口呢?何况回顾科学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修正」与「推翻」的连续。如:物理学中,几百年为科学家所公认的牛顿三大运动定律,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所「修正」;而爱氏的相对论,却在前年又因中国的科学家李政道、杨振宁的新学说而站立不稳。

此种后浪推前浪的现象,在各部门科学上屡见不鲜,这正说明了科学的「不完全性」。反观基督徒所信仰的圣经,却万古常新,自古以来一字不改,亦不能改,而越来越有更多的人爱读它,信仰它。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相信人认识创造宇宙万物的真神与圣经的真确性与有恒性。

假设我们处在黑暗的环境中,仅有一支手电筒,必定会立刻用手电筒去照照四周,科学就如这支手电筒,供人探索这个天地。也许会思考为什么自己会在这黑暗的环境,如何能离开这黑暗的地方,宗教就是在这方面提供帮助……。(Ru摘要)

三、宗教信仰的重要性

人类原有信神拜神的天性。平安无事的时候,或者没有感觉神的需要,然而一旦遭遇危难困苦的时候,总盼望有超然的力量来救拔他。中国有句「穷极呼天,痛极呼娘」的古话,表明在人的心底隐藏着拜神的本能。

所以在病院里,你可以听到呼天唤娘的声音;在紧急关头,人们还可以有种种俯伏跪拜的表示。这种敬拜神的本能,祇有万物之灵的人类才有,其他动物,绝对没有呼天唤娘、烧香拜佛的举动,找到了神的人,他心绪的恬静,正和婴孩躺在母亲怀中一样,其安然愉快,无忧无虑之心情是那无神论者所不能尝到的。这就是人类信仰真神的重要的一个理由。

有思想的人若想到人从何而来,往那儿去,活着又有甚么意义时,便非有宗教信仰不能得到解决。自古以来,许许多多的哲学家都想着这个问题而各发其论,但亦有终于想不通而采取自杀之一途的。人既然是为神所造,若想真正了解人生问题,即非靠神默示的圣经不可。经上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希伯来书九章27节)。

面对着人所不能逃避的死亡时,若不知死后将往那儿去,必难免畏缩恐惧。然而要了解来世问题,并非科学、哲学所能解答的,必有赖于宗教来解决,尤其要藉着神所默示的圣经才能得到彻底地了解;因此,若要真正了解人生问题,必须查考圣经,相信真神─耶稣,才是可靠的正路。

人除了靠物质生活以外,精神生活更加重要。正如耶稣说:「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神口里所出的一切话。」(马太福音四章4节)。因此,为了美化人生,能够活得有意义、有价值,即非有宗教信仰不可。

罗马的大政治家西塞禄(Marcus Tullius Cicero106─43B.C.)说:「倘使催毁了宗教,则人生一切的平安快乐便归消灭,大混乱和大灾难必随之而来。如果人类没有敬畏真神的心,如果人类失去了对真神的信仰,则人类的爱心,以及人类最高的德性、公义,亦将完全丧尽。」由此可知,宗教信仰的力量是不可漠视的。有时还有远超过科学之感呢!

原为一个放纵情欲,桀傲不驯,詈骂无礼的人,因有宗教信仰而成为一个驯良温和谦卑顺服的人;一个贪婪吝啬,唯利是图的人,受宗教的熏陶而成为一个宽宏大量,慷慨好施的人;一个贪生怕死,卑怯懦弱的人,可以成为赴汤蹈火,视死如归的人;一个残酷不仁,杀人放火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恻隐为怀,温和仁慈的人;一个无知不义,堕落腐化的人,可以成为一个明智正直,循规蹈矩的人。

因为神的智慧和德性,一旦感动人心,便能令人恍然人悟,清除一切罪恶的根源,这绝非书本的道理,或高深的科学研究所能奏效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证明人类的道德学问乃至人所创造的宗教都不能救人,唯有神的道,圣灵的能力才能使人更新而成为一个重生的人。信仰真神既有如此大的能力,世人何乐而不为呢?

有宗教信仰的人,无论处在何种环境都能心安理得,得以处之泰然,正如保罗所说:「我无论在甚么景况,都可以知足,这是我已经学会了。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饥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利比书四章11-13节)。

这种超然的处世法,岂是以科学的力量所能作到的?信耶稣的人,常体验到神的同在与保护,所以他的心灵常是安宁;且有来生灵魂得救于天国之盼望,所以生活充满着喜乐。这种既安宁又喜乐的生活有谁不喜欢?只因为他们不知,且没有这种体验而妄自菲薄宗教之价值罢了。

总而言之,我们不能否认科学之进步,对于人类物质生活之贡献,但人类除了物质生活之外,还有更重要的精神生活。为了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宗教信仰是不可缺少的。人类除了有肉体的生命之外,更有要紧的灵魂的永远生命。为获得灵魂之永远生命,非信靠耶稣不可,因为耶稣是世人唯一的救主,除祂以外别无拯救,不藉着祂,是没有人能到天父那里去(使徒行传四章12节;约翰福音十四章6节)。

因此,人不当只满足于科学的成就,享受今生的福乐,更当把眼光放大,思念人生的归宿问题以求灵魂之永生,并藉着宗教信仰以充实人生,美化人生,以过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是每个人所不可忽略的一件要紧的事。

至于过去认为信宗教(基督教)是落伍,不科学而不敢相信的人,愿您将下列之英国科学会之宣言细读思考后,能得圣灵的启示而改变过去的错误观念,从速悔悟,以共享永生之福乐,是所盼祷。英国科学会在一八六五年,发表一篇关于宗教与科学的宣言,由六百十七人签署,其中除二十人外,均属世界科学界杰出的人士。这篇宣言,至今犹保存在牛津博德伦图书馆(BodleianLibrary)。其大旨如下:

「余等以自然科学家的立场,签名发布我们对于科学与宗教关系的意见。现在科学界若干人士,因为探求科学真理,从而怀疑圣经的真理及其正确性;吾人于此,深感遗憾!

「我们认为真神写在圣经上的话,和写在自然界的话,尽管在形式上有所不同,却绝不能彼此发生冲突。

「我们应当牢记,物理科学尚未臻于完善,尚在不断改进之中;目前我们有限的理解力,彷彿对着镜子观看,还是模糊不清。

「现在许多自然科学的学者,对于圣经不加研究,徒凭其不完善的定律,和有限的理解力,怀疑反对,这种态度,实不能不令吾人为之痛惜!

「我们深信,每一个科学家研究自然,其唯一目的,只在阐明真理;倘使他研究的结果,发现圣经和科学有所抵触(其实只是他们对圣经的曲解),千万不可轻率武断,以为他的结论是正确的,圣经的记载是错误的;而应持客观的态度,平心静气,听神指示,确信二者必然相符,绝不可偏执成见,以为科学与圣经有何冲突分歧之处。」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3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