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时,最容易让我们想起的就是宗教。希望透过宗教的启发,得到心灵上的慰藉。因而宗教与生活的关系,自古以来即密不可分,它带给人生积极的、愉悦的创造力,按照自己的生命潜能高低去发展,可以高达登峰造极的成就,也可以在平凡中富有意义的安享生命。一个完美的人生绝对不是仅仅求肉身的享受舒适为满足,更需要精神快乐,心灵平安,灵魂有永生的盼望。而宗教正能补足人类坚强的信心,确定的盼望,与纯洁伟大的爱心。
「你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就是你所说,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未曾临近之先,当记念造你的主。……」(传道书十二章1-8节)。
对于「宗教与人生」这个题目,不得不先提到传道书十二章一至八节这段经文来思考。虽然今日科学进步,人类的一切行为正在追求科学化(行为科学“Behavior Science”包括政治、经济、行政及大部分的规范),人类的知能已征服了太空,好像科学万能,有人说「知识爆发」。
但他们对事物的过去、现在、未来,已断绝了秩序,所求的只有现实的效果。「人生短促;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尘土仍归于地。」这是人生最现实的事,没有一个人能逃避的事实,但是人人却在这些事实里醉生梦死。托尔斯泰所着「我的忏悔」一书,有一段寓言如此说:
有一个出外旅行的人,在平原走路,突然从后面有一只老虎追上来。为要逃避老虎,他跳进一口古井,幸亏,井中有一棵灌木将他托住。他避开了老虎的袭击,在灌木上松了一口气,没有想到,井底有一条巨蛇张开了口,等着他从灌木上滑下来。但是,更可怕的事还在后面呢!就是有一只白老鼠和一只黑老鼠,正在用牠们锐利的牙齿啃着灌木的根。
他不知道他将因这两只白(白昼)与黑(黑夜)的老鼠啃断灌木的根,而快要葬身于巨蛇的肚子里了。他泰然自若的卧在灌木上,伸出舌头想尝灌木根的蜜。
这就是人生的景像。有一位学者曾说:「我们的生命好像被吊在一根绒线上,人生的旅程是一步一步的接近那可怕的坟墓。」如传道书三章二十节所说:「都是出于尘土,也都归于尘土。」
生活需要追求更高的知识,但是知识的历史关系着人类经验的顺序,以及人类为发现更多有关其整个环境而作的努力。于其表现中虽有所不同,却总归在传道书三章一-九节那段经文里。「后来我察看我手所经营的一切事,和我劳碌所成的功;谁知都是虚空,都是捕风,在日光之下毫无益处。」(传道书二章11节)。人生真是虚空!
我从前曾想:人的知识是什么?地球的直径是13,000k.m.,我们用铅笔把它画在纸上为6c.m.的缩图时,铅笔所占的笔迹有0.2m.m.。依照这6c.m.的缩图比例来说,0.2m.m.的笔迹等于44k.m.,而地球上最高的山岭与最深的海沟的总和,也不超过20k.m.。
如此削得很尖细的铅笔的笔迹,竟包括了我们所能想象的地球面的高低!究竟我们的知识有多少呢?「若有人以为自己知道什么,按他所知道的,他仍是不知道。」(哥林多前书八章2节)。
飞行太空探险月球的计划,因电子计算科学的发达,已将人类所能知道的事缩小得可能比这铅笔的笔迹更微小了。只认识这个地球的天地时,在天空闪耀的星星使人想到无限永恒的天国,但却在地面上因为他的崇高地位而争夺支配,征服相杀,这是人类的天地。地球已经不是人类既往所讲的天地,是在太阳系中不断旋转着的一粒小小的留有水分的惑星而已。
如今,已经有人清清楚楚的看见了地球,而且是从宇宙的另一个方向来看这一粒小小的地球的全貌!看到的人,竟忘了他是从地球飞上太空探险的。因为由太空看到这个小小的地球时,他发生了一个疑问:这个小小的惑星,真的有人居住吗?地球是一粒青色、微小,浮在空中的美丽的惑星。它好像是浮在太空中发光的一只小艇,我们人类不过是在这只小艇上的乘客而已。
「祢要将天地卷起来,像一件外衣,……」(希伯来书一章12节)。一九六九年五月二十二日,美国阿波罗十号宇宙飞船玤载运三位航天员接近月球,船长史搭福于离月球不到五百哩的地方,藉着无线电,以镇静的声音说:「我们仍可以从中间的舱口,看到美丽的地球表面。我说在今天早晨地球比一只网球略微小一点,现在它差不多像一枚银币那样大。」整个宇宙,好像无限的广大,有许多难以估计的数字,我们称它为天文数字,几百年都算不完。
现在科学进步,用电子计算系统(我们曾把它称为计算机),可以把这些难算的数字,在一、二十分钟内算出来。科学的进步,显示人智已达到最高峰;但也看到宇宙间的事物,缩小到蚂蚁般的人类的生存。
一九六八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美国休斯敦太空中心发出阿波罗八号宇宙飞船玤。十年来,美国已投入三百三十亿美元的资金,以开发太空科学。该次,月球探险的成果是:「月球全部是灰色,此外并没有任何色彩。好像是被烧了的石膏,或是灰色的沙所堆积的状态。」
在航天员的印象是:「使人无法接近的虚无的世界,好像是一大块浮石(轻石)。人不可能在那里生活,是使人不感兴趣的地方。但从月球看到地球时,地球确实是宇宙间的乐园。」航天员将这些事实以电视播送给太空中心后,他们曾轮流读圣经创世记一章一节至十节:「起初神创造天地……。」
「我观看祢指头所造的天,并祢所陈设的月亮、星宿,便说:『人算什么?祢竟顾念他!世人算什么?祢竟眷顾他!』」(诗篇八篇3-4节)。科学发达,使人沉醉于「科学万能」的声下;但有心详细考察,即更能使人发现神的创造及人类在祂眷顾之下的生存。有人因研读科学书籍而变成无神论者,但也有人因此而发现神的大能与慈爱。传道书三章十一节说:「神造万物,……又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这就是人类思想宗教的渊源。
「当存畏惧事奉耶和华,又当存战兢而快乐。」(诗篇二篇11节)。古人对宗教的观念是「畏惧」和「事奉」。那被称为神的虽然很多,但真神却只有一位。祂是创造宇宙和其中万物的神,是天地的主宰,不住在人手所造的殿里。祂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么,倒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万人。祂从一本造出万族的人,使他们住在全地上,并且预先定准他们的年限,和所住的疆界……(使徒行传十七章22-28节)。向这位又真又活的神的畏惧、尊敬、事奉,才是真宗教。
我们既确定了宗教的意义,而且宗教学又被称为“The Science of religion”,可见宗教不仅是思想或理论,乃是行为的科学。把宗教称为科学,或许有人不能赞同;但宗教既然是一种行为,那么,将它包括在行为科学里面,应该是可以的。神的作为,照祂的旨意运行在宇宙间,人不能向祂说:「祢为什么要这样做?」太空科学因为电子计算科学的发展,而使人类有未曾预料到的发现。
比较一四九二-三年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继续发现西印度诸岛,环绕了地球一周,回到西班牙,证明地球是圆的,的确有天渊之差的感触!过去世界大势之变动,受战争的影响最显著。今日因为太空科学之猛速发展,人类确已向前踏出了一大步,明日的世界必将因此而有惊人的大变动。
但从月球那边看到的整个地球,却是一枚银币那么微小的青色的球!人算什么?世人算什么?神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是要叫世人知道永生的宝贵。「原来我们不是顾念所见的,乃是顾念所不见的;因为所见的是暂时的,所不见的是永远的。」(哥林多后书四章18节)。
「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马太福音十六章26节)。我们为要得着永生所做的努力,就是宗教行为。「这些事都已听见了,总意就是敬畏神,谨守祂的诫命,这是人所当尽的本分。」(传道书十二章13节)。神启示在圣经的,都是为要启发我们有宗教的观念和行为。
所以保罗说:「……明白圣经,这圣经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稣,有得救的智慧。」(提摩太后书三章15节)。从忙碌的生活中,能够时刻去思考、体验宗教是必要的。古时虽然没有像今日的科学,但许多人却能从他们的生活中去认识神,而且是由身边的事物去认识神。如大卫所说:「我要称谢祢,因我受造奇妙可畏;……。」又说:「我的肺腑是祢所造的;我在母腹中,祢已覆庇我。」(诗篇一百三十九篇13-14节)。
「耶和华啊!祢已经鉴察我,认识我。我坐下,我起来,祢都晓得;祢从远处知道我的意念。我行路,我躺卧,祢都细察,祢也深知我一切所行的。耶和华啊!我舌头上的话,祢没有一句不知道的。」(诗篇一百三十九篇1-4节)。这个认识,使人生出畏惧的心。人类为宗教所做的努力,第一是谨慎言行(诗篇三十九篇1节)。
彼得说:「万物的结局近了,所以你们要谨慎自守……。」(彼得前书四章7节);又说「……谨慎自守,专心盼望耶稣基督显现的时候,所带来给你们的恩。」(彼得前书一章13节)。这就是为得救所做的努力。宗教的行为乃在:「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大书21节)。我们如果能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那么,虽然飞到海极,在那里,神的手也必引导我们,祂的右手必扶持我们(诗篇一百三十九篇9-11节)。
如蚂蚁一般之存在的世人,只有这宗教信念能使他有盼望,有帮助。保罗说:「我知道怎样处卑贱,也知道怎样处丰富,或饱足,或飢饿,或有余,或缺乏,随事随在,我都得了秘诀。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作。」(腓利比书四章12-13节)。可见真宗教能使人得着「得胜人生」的秘诀。
「……我们度尽的年岁,好像一声叹息。我们一生的年日是七十岁,若是强壮可到八十岁;但其中所矜夸的,不过是劳苦、愁烦,转眼成空,我们便如飞而去。……求祢指教我们怎样数算自己的日子,好叫我们得着智慧的心。」(诗篇九十篇9-12节)。
不是消极的厌世那样幼稚的观念,乃是为着永生去努力的智慧。如大卫所说:「神啊!求祢鉴察我,知道我的心思;试炼我,知道我的意念。看在我里面有什么恶行没有,引导我走永生的道路。」(诗篇一百三十九篇23-24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