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以笏—剑藏衣下的士师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述说着以笏在如此悲戚的环境下,如何还能以一肘长的两刃剑,刺杀摩押王。他知道自己的专长、恩赐在那里,不困惑于别人把剑配在左边的习惯,以达到神在他身上雕琢之工的目的,但愿在属灵衣服下,我们也能有真理(剑)做为内涵支柱,为主作工。

经文:士师记三章12-30节

家世:便雅悯支派

特征:左手便利

武器:一肘长的两刃剑

功绩:太平八十年

以色列人又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恶的事,耶和华就使摩押王伊几伦强盛,攻击以色列人。伊几伦招聚亚扪人和亚玛力人,去攻打以色列人,占据棕树城。于是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几伦十八年。以色列人呼求耶和华的时候,耶和华就为他们兴起一位拯救者,就是便雅悯人基拉的儿子以笏(12-15节)。

一、心志论

「以色列人服事摩押王伊几伦十八年。」(14节)

「他是左手便利的。以色列人托他送礼物给摩押王伊几伦。以笏打了一把两刃的剑,长一肘,带在右腿上衣服里面。」(15-16节)

当众人皆臣服于摩押王,甚至托以笏送礼物表示谄媚心态时,以笏虽临危授命,却秉持另一心志,不甘阿谀讨好以至忍辱偷生。因着他这一份心志,启开了以色列史新的一页,并开创了他自己不平凡的一生。

当代的以色列民软弱得无力反抗仇敌,而且城池(棕树城)被占据,还要服事他们;长时间(十八年)下来尊严已丧,为了苟且偷安,竟要求神所赐给他们的拯救者,去送礼表忠诚。这段史实,读了令人心酸,神的选民竟乏力至此!

俗谓:「哀莫大于心死」;这些选民竟如此麻痺!清朝丘逢甲曾有一诗句云:「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述说着孤臣孽子的无奈与悲痛……。然而以笏在如此悲戚的环境下,就是「不死心」。当众人皆昏睡之际,他犹保持灵明清醒(帖撒罗尼迦前书五章6节),因为他了解,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言四章23节),如果我们对神不失去信心,前途仍大有可为的!

可叹!今日多少人仍重蹈覆辙,只为了苟安,逢迎世界之王,竟甘愿把自己及其他属神的儿女,交在世界的权势(撒但)下作其工具,以至无力「反扑」牠的攻击,甚至让牠在我们的心园、家园、灵园……攻城掠地,为所欲为!

二、武器论

「以笏打了一把两刃的剑,长一肘,带在右腿上衣服里面。」(16节)

「以笏便伸左手,从右腿上拔出剑来,刺入王的肚腹,连剑把都刺进去了……。」(21-22节)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以笏于展开他的行动前,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了一把短剑,它是以笏唯一的武器,也是靠它刺杀摩押王的。

看以笏的刺杀行动,整个过程干净利落,技巧纯熟,一气呵成,叫人拍案;不论在时间的斟酌、要害的拿捏,在在都恰到好处,真是使得天衣无缝!

借用孙子的话来形容:「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霆。」(孙子兵法第七章军争篇)。

意为:在战场上和敌人周旋时,其行动须迅速如疾风般来去无踪;战机未成熟而停扎时,要肃穆宁静,好像林木并立无语,使敌不克注意;侵掠敌阵要如火燎原,一草不留;据守一地要屹立不动,似泰山之严肃,不为威屈,不为利诱……,攻击敌人时,要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使敌无从退避。

这种精神,已被以笏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所以我们相信,以笏在平时必定勤于练剑,且深得剑法精髓,才能迅疾如风,屹立如山,外形内凝,以意使剑。

「神的道」于信徒而言,就如最佳属灵武器(以弗所书六章17节),它是能剖开人心髓的两刃剑(希伯来书四章12节);主耶稣即是以此利器,打败撒但猛烈的攻击(马太福音四章1-11节)。

今日每位神的儿女,不只要懂得道理,更要熟练道理(希伯来书五章13-14节),裨能心随意动,引经据典,左右逢源(马太福音十三章52节),因为打败魔鬼的,就是我们所见证的道(启示录十二章11节)。

「以笏是左手便利的人」(15节)

文理译本:彼用左手较为便捷。

思高译本:他是左右手能兼用的人。

另外,圣经亦记载便雅悯人善于用左右手(历代志上十二章2节;士师记二十章16节),可见左手比一般人有力是便雅悯人的特征。

所以,相信以笏的左手较便捷;也较有力,以最「灵巧」的手,也是最「有力」的手,来运用犀利的剑,当然产生了莫大的功效。

老子:「物壮则老」(老子第三十篇)

太过刚强,则势极必反;以笏却是刚柔并济,相得益彰!

然而更可怕的(对敌人而言),是那把剑藏得不露痕迹(右腿上衣服里面),让人难以预防。基督徒不必一天到晚都把道理挂在嘴巴上(那会使人误为唱高调);满口仁义道德的人,岂就能在神事工上产生巨大且长远的影响吗?真正高明的人,乃是在他的行为(属灵衣服)下,有真理(剑)做为内涵支柱,必要时,刀光乍现,闪出耀眼的光芒,叫人无可逼视。

当主耶稣被询及有关淫妇如何处置的问题时(约翰福音八章1-9节),文士与法利赛人犹以为已逼得耶稣无招架之力,而理直气壮(约翰福音八章7节),那知耶稣似乎懦弱的弯腰画字行为下,却迸射出石破天惊的一击,洒落满地尘埃,留下一片清明(只剩耶稣一人)(约翰福音八章9节)。

看,这就是功力--「他们听见这话,就从老到少,一个一个地都出去了。」(约翰福音八章9节)。

「以笏便伸左手,从右腿上拔出剑来,刺入王的肚腹。」(21节)

以笏善用左手,他知道自己的力量(专长、恩赐)在那里,故依自己觉得顺畅的方式来配剑(带在右腿上),这样就能发挥力量,达到目的。诚然,他对自己充满了自知与自信,不困惑于别人(使用右手者)把剑配在左边的习惯,终而使自己迷失了方向。

因此,我们不必拘泥于大多数人都「这样做」,你也要「如此做」;当知大多数人都是凡人,只有非凡的人才具「创意」,能另辟蹊径。而创意的根源该出于神,所以,当求主让我们皆有自知之明与此自信之心,好好发挥神所赐给我们每个人与众不同的禀赋,以达到神在我们身上雕琢之工的目的(以弗所书二章10节)。

诗云:「自信自有冲天翼,舍此便为地狱门。」

注:剑长一肘,一肘通常为四十五公分。此处所用「肘」字原文与一般不同,在旧约中只用过这一次,比标准肘要短些。(采自「启导本圣经」)

「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以笏刺杀摩押王之前,计划周全:先藉着礼物,轻易地来到摩押王面前;后藉自己的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刺杀摩押王;更甚的是,他在以法莲山地吹角,使本已灰心的以色列人士气大振,纷纷下山服膺以笏的指挥,继续打击未亡的敌人。因此我们可以看出:高明人却谋高明事,在高明事上也必永存。

三、工作论

1.智能型:①手脑并用①剑角齐出

「高明人却谋高明事,在高明事上也必永存。」(以赛亚书三十二章8节)

「谋略必护卫你」(箴言二章11节)

英雄常是不平凡的。以笏并不是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只逞匹夫之勇的人;相反的,他心中满了谋略。单看他谋刺摩押王的整个过程,如何来、如何去、如何取信于王、如何刺杀……,我们不得不佩服他对全盘计划考虑得实在周密,真是「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他头脑的灵活运用,发挥得淋漓尽致;为了达胜利鹄的,善用了可用的工具,因此有所谓的「剑角齐出」的形容。

「剑」是刺杀摩押王伊几伦的;伊几伦之名,希伯来文解作「肥牛」,以色列以此名之,实有鄙视之意,故事发展到最高潮时我们可以想象,以笏「单手杀肥牛」,替以色列百姓湔雪前耻的场面,实在精彩!

「角」通常有二作用:一为招聚会众,一为叫众人起行往前走。当以笏在以法莲山地吹角时,随风飘扬的角声,伴着摩押王的死讯传遍各处,使本已灰心的以色列人士气大振,纷纷下山服膺以笏的指挥,继续打击未亡的敌人。那时击杀了摩押强壮的勇士约有一万,没有一人逃脱(三章28-29节)。

通常我们在工作上不能事半功倍,往往是刚开始着手时,对通盘的计划考虑得不够详尽,急功近利,短视又乏远见,走一步、算一步,遇到问题来了再去「亡羊补牢」一番。如此这般焉能成功!又那能不出问题呢!

占孙子兵法十三篇篇首的「始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概念,意即:开始一切战争之前,最好先坐下,客观地分析比较敌我双方各项的条件,有了必胜的把握,再参与这场战争。

主耶稣也说过:

你们哪一个要盖一座楼,不先坐下算计花费,能盖成不能呢?恐怕安了地基不能成功,看见的人都笑话他,说:这个人开了工,却不能完工。或是一个王出去和别的王打仗,岂不先坐下酌量,能用一万兵去敌那领二万兵来攻打他的吗?若是不能,就趁……」(路加福音十四章28-32节)。

因此,「人心怀藏谋略,好像深水,惟明哲人才能汲引出来。」(箴言二十章5节)。勇敢加上智慧的心,才是成事的重要条件。

2.沉着型--勇者不惧

「以笏献完礼物……」(18-23节)

想起中国「荆轲刺秦王」的历史。当年燕太子丹派一勇士秦舞阳协助荆轲入暴秦,据说秦舞阳于年十三时就杀人,且杀人不眨眼,人不敢忤视;但觐见秦王时,「色变振恐」差点坏事。秦舞阳以前在街头杀人,只是逞血气之勇,是成不了大事的;幸荆轲于谈笑自若中,化解危机,所以荆轲才是真正的勇者,笑傲秦廷,坦然无惧!

「莫以成败论英雄」!

以笏与荆轲相提并论,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而且结束时的完美,更令人喝采(不像荆轲般叫人扼腕)。荆轲的行动,一开始就染上悲剧性的色彩--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但他们二人,均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大无畏精神,那绝不是市井流氓所现的杀人不眨眼的血气之勇,也因着具这般特质,才能单独一个人,很镇静地、未露破绽地对伊几伦做出致命的一击。留在王身上的剑,见证了以笏的剑技、沉着,及那雷霆万钧的勇气……

四、攻击论

1.先礼后兵

「他将礼物献给摩押王……以笏献完礼物,便将抬礼物的人打发走了。」(17-18节)

「以笏便伸左手,从右腿上拔出剑来,刺入王的肚腹。」(21节)

以笏的确深得圣经真髓:「人的礼物为他开路,引他到高位的人面前。」(箴言十八章16节);藉着礼物,轻易地来到摩押王面前,却是隐藏了真正的意图。

「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孙子军形篇)

意乃善于防守之人要隐藏至九层地之下(深不可知),使敌无法侦知其虚实;善于攻者,要活动至九重天之上(高不可测),须像天崩地裂、狂风暴雨,汹涌地从天而降,使敌人惊魂失魄,无从应付。如此做攻守部署,始能保全战力而获完全的胜利。

若据以上攻守原则,以笏确已掌握诀窍,故能通达。

「通达人能忍辱藏羞」(箴言十二章16节),诚人生哲理!

2.擒贼先擒王(21、28-29节)

大事先处理,然后再处理小事。

凡是有轻重缓急之分,我们在抉择时,当能判断何者先、何者后,人谓「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3.彻底

「他们跟着他下去,把守约但河的渡口,不容摩押一人过去。那时击杀了摩押人约有一万,都是强壮的勇士,没有人逃脱。」(28-29节)

他们切断了敌人来往的路线,把守住约但河口,而且将残余的人全数歼灭,没有一人逃脱。由于对敌人的打击是如此地彻底,所以给国家带来了八十年的太平。

「不可给魔鬼留地步。」(以弗所书四章27节)

基督徒属灵的战争也一样,如果灵战的得胜,不能让我们断绝或超越世界的诱惑,则一切皆是枉然。我们切断世界的诱惑愈有力的话,属灵地位将愈平安,而此平安也将持续得愈久!

「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以弗所书六章13节)

真正的领导者,不但要以「理」说服人,以「情」感动人,以「法」引导人,更要在凡事上做部属的表率。一个成功的信仰领导,更不是把人领到人的跟前,乃是将人领到神的跟前,以笏的拯救工作,给国家民族带来最长时间的太平,因为神赐给他们美善的领导者。但愿我们都能如以笏般具有无畏精神、对神又有专一心志、领导全民参与属灵圣战。

五、领导论

1.在前头引路

真正的领导者,不但要以「理」说服人,以「情」感动人,以「法」引导人,更要在凡事上做部属表率,身先士卒纔能赢得众人爱戴。以笏不单自己先深入虎穴,成功地刺杀敌王,事后更号召同胞起来,告诉他们:「你们随我来」。他是一个身体力行的领导者。

反观,今日有一些所谓的领导者,订定了一些「伟大」的目标,自己不去做,也不能领导别人去做,却一味地要求别人在「伟大的圣召」下,要奉献、要牺牲……。这些人实在不是好牧人,好牧人是要为羊舍命的(约翰福音十章11节),好牧人必定在羊的前头走,羊也跟着他,因为认得他的声音(约翰福音十章4节)。

这就是耶稣所下的定义。

盼望今日教会中的领导人,都能有说「你们随我来」的气魄与实际。

千万记得:羊认得他(好牧人)的声音。

别打迷糊仗哦!

2.信心的鼓励

成功的信仰领导,不是把人领到人的跟前,乃是将人领到神的跟前(歌罗西书一章28节),所以并不造成英雄主义般的个人崇拜。

看以笏怎么说:「耶和华已经把你们的仇敌摩押人,交在你们手中。」(28节)

结果:「于是他们跟着他下去……」(28节)

鼓励的功效,通常大于责备。

六、胜利论

1.安静中

以笏杀死摩押王时,因为是他独自一个人在暗中所做的,因此当他立下伟大的功劳时,并没有受到群众给予他英雄凯旋般的拥抱与欢呼;反而,一切皆在静寂中。主耶稣在旷野胜过撒但的试探也一样。

唯有先在私底下得胜,才能带来公开得胜的见证!

唯有先自处于没有掌声下的胜利,才能在掌声响起时,所泛起的漫天光华中,不致昏眩!

2.勿得意忘形

杀死伊几伦,并不代表事情完成了,那只是成功的开始,所以不能太早得意,否则将「功亏一篑」。

「行百里者半九十」

「骄傲来,羞耻也来。」(箴言十一章2节)

3.荣归于神(28节)

人最大的胜利,乃在于他成功时不夺取神的荣耀,不夸功,而将荣耀归于全能的真神。

综观整卷士师记,所有士师中唯以笏的拯救工作,给国家民族带来最长时间的太平--八十年。这是他那一时代人民的福气,因为神赐给他们美善的领导者。相信他工作的果效那么长久广大,与他所表显出来的每项特点,都有直接关系。

也期盼,今日在地面上神的国度(教会)中,真神也能照我们的需要,赐予如以笏般具有无畏精神、对神又有专一心志、兼能领导全民参与属灵圣战的领导者,则大家将在无我无私的圣召下,共赴属灵对抗的行列,那么教会远景必定愈来愈光明。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3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