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力拔山兮气盖世─参孙的祈祷

祷告的生活,是每个基督徒应该建立的信仰生活的一部分,然而阅遍参孙的生活记录,只能发现两次有关他的祷告:一为参孙用驴腮骨杀了一千非利士人后,飢渴求泉;一为报复非利士人,不愿神的名在他身上继续受到羞辱,最后的祷告。试想:我们是否也曾在祷告的事上,下极大工夫,而为神建立不朽事工?

他从神那儿得到超然能力,也作了伟大的贡献,然而,他却又是个败得很惨的人……

祷告的生活,是每个基督徒应该建立的信仰生活的一部分;从古至今,凡是为神作大事工的圣徒,莫不在祷告的事上,下极大工夫,得着从上头来的能力,而为神建立不朽事工。

可是,士师参孙,虽由神那儿得到超然能力,也作了伟大贡献,他却是个败得很惨的人;所以有人认为,参孙在肉体上最刚强,道德上(灵性上)却是最软弱的。这或许与他的祷告生活有密切关系吧!

阅遍他的生活记录,我们只能发现两次有关他的祷告,今就做一简要说明:

一、饮泉止渴(十五章15-19节)

经过惨烈的搏斗,参孙用驴腮骨杀了一千非利士人,虽然胜利了,却也累得口渴,几乎要「渴死」,所以向神祷告,神就使利希的洼处裂开,有水涌出,让参孙饮用。

这第一次的祷告,是在他打败非利士人之后。胜利的喜悦,虽令人兴奋;可是为了胜利,却必须付出昂贵的代价,如果事后不能恢复元气,那短暂的胜利,却带来以后的一蹶不振,才真是叫人扼腕!

因此参孙祷告的话题是:「祢既藉仆人的手施行这么大的拯救,岂可任我渴死,落在未受割礼的人手中呢?」(18节)。可见,胜利是一回事,「口渴」是另一回事;胜利并不能解决我们自身的需要。假若,我们不想失掉争战后的好结果,则不只靠神争战,也要靠神维持得住。

难怪,保罗说:「要拿起神所赐的全副军装,好在磨难的日子抵挡仇敌,并且成就了一切,还能站立得住。」(以弗所书六章13节)。

神体谅参孙的软弱,就赐给他水泉,于是那泉名叫「隐哈歌利」,意为:求告者的水泉。

今日,在你我的信仰旅程、或服事的过程中,请问,是否也有过劳累、低潮、口渴的时刻呢?我们应该时常回到主的面前,从祂那里得着活水的滋润(约翰福音七章38节),如此,就能在奔跑天国的路上,永不疲倦。你瞧!参孙喝了那水,不就「精神复原」了吗(19节)?

旧约的以色列百姓在走旷野路时,也都喝了一样的灵水,所喝的是出于随着他们的灵磐石,那磐石就是基督(哥林多前书十章4节)。

二、报复敌人(十六章28-30节)

参孙因放纵情欲,亲近大利拉,而为敌人所趁;太体贴肉体,会让人灵眼盲目。参孙被非利士人捉去后,敌人百般凌辱他,甚至剜了他的眼睛;最后还公开耍他。在那受苦的当儿,他心头上残存的灵明,倏地闪耀开来;他作了第二次的祷告,也是他最后的祷告了。

虽然这次的祷告,是求报复的祷告,神还是成全他。当非利士人聚集,向他们的偶像大衮献祭时,他们欢乐,也歌颂他们的神将参孙交给他们。这似乎也表达另一种含意;非利士人的神大衮,胜过了以色列人的神!

参孙的祈求,看似为自己求得报仇,其实是不是认为他不愿神的名在他身上继续受到羞辱,来得更恰当!

他并不贪生,他情愿与非利士人同死;他誓死如归,情愿死得壮烈一些。

当王国时代,扫罗兵败,他也面临死亡得抉择;扫罗不怕死,但他要死得「有面子」,他不愿被敌人凌辱,所以要他的助手用刀将他刺死,但助手不肯,最后扫罗就自己伏在刀上死了(撒母耳记上三十一章2-6节)。

这段史迹,可歌可泣,读了令人慷慨激昂,一代君王就此长眠!

但如果与参孙的故事作一比较,参孙的气魄,似乎更叫人热血沸腾!

他到死前,还信靠神、还呼求神呢!

他死时所杀的人,比活着所杀的还多。

即使最后,他死得很「难看」(被倒塌的房子压死),但他的精神永在。尽量去削弱敌人的力量,而使自己的同胞得益处;这总比扫罗,为了维持面子而横剑自刎,来得有意义!

参孙,参孙,这瞎眼的士师,如谜样的士师,神赋予他天生的神力,可惜,他生活得很糟糕;总觉得,如果他能过较敬虔的生活,多学会祷告亲近主,那么他必能靠着神的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马书八章13节),为神、为民族作更多的奉献!

逝者已矣,来者可追,但盼每位信徒能常常祷告,配合神所给我们的恩赐,过荣神益人的生活。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3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