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耶稣小的时候,祂的父母如何教养祂,祂又如何学习道理,这些圣经上都没记载,但圣经上曾说:「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路加福音二章52节),可见耶稣在未成年时代,一定常帮助父母、友爱弟兄姊妹,因此能得人的喜爱。满十二岁时,跟父母上耶路撒冷守逾越节时,甚至还留在圣殿,跟研究圣经的老师们讨论问题,可见主耶稣已经知道自己使命重大,因此须要多研究律法,而祂的聪明及应对能力,也让所有听见的人希奇不已。
婴儿主耶稣出生后,满了八天,他们就照神的吩咐给他行了割礼,给他起名叫「耶稣」,这名字是祂母亲马利亚怀祂之前,天使吩咐马利亚给祂起的名字,也是天使在主耶稣未出生前吩咐祂养父约瑟给祂取的名字(路加福音一章31节;马太福音一章21节)。
按着神叫摩西宣布的律法,男婴儿满了四十天就要上圣殿献祭。约瑟也照这规定,带着婴儿主耶稣和马利亚上耶路撒冷的圣殿,把主耶稣献给神,因为凡是头生的男孩子必称圣归神(出埃及记三十四章19-20节)。他们也照律法献上了一对雏鸽为祭,做为马利亚生孩子的洁净礼(利未记十二章)。
在耶路撒冷有一位很虔诚的人,名叫西面,圣灵在他身上,圣灵启示他在未死之前可亲眼看见救主。约瑟带着主耶稣上圣殿献祭时,圣灵启示这位西面,使他知道这位婴儿就是他所盼望、所等待的救主。
他就过去,把婴儿主耶稣用手接过来,而且称颂神说:「主啊!如今可以照祢的话释放仆人安然去世,因为我的眼睛已经看见祢的救恩。」他又受圣灵的感动说了有关主耶稣的预言。
在圣殿里有一位女先知,名叫亚拿,她也受启示知道这位就是救主,而且把救主的事向那些盼望救主的人说了(路加福音二章21-39节)。除了这两位真神特别启示的人之外,没有人清楚知道这耶稣就是救主。他们年纪很大,离世之后,更没人知道救主耶稣的事了。
约瑟一家人在圣殿照律法办好须要办的事后,回到伯利恒,就在那段时间里,博士来拜访,然后逃到埃及,直到希律死后才回到拿撒勒城去。
主耶稣的养父约瑟回到拿撒勒,再做他木匠的工作维持家庭生活。主耶稣出生之后,马利亚又生了四个儿子和女儿(马太福音十三章55-56节)。
这些主耶稣的弟妹们不再是从圣灵生的,是马利亚和约瑟结婚后生的,因此他们有亲生父亲约瑟。约瑟娶了马利亚之后,圣经仍称主耶稣出生前的马利亚是约瑟「所聘之妻」,就是未婚妻,因为他们尚未同房(路加福音二章5节;马太福音一章25节)。
主耶稣在拿撒勒的家,和一般的小孩子一样地长大,没有什么特别引人注目的事,他在家里也听从父母,尽祂做人应尽的本分,因此圣经上记着:「耶稣的智慧和身量,并神和人喜爱祂的心都一齐增长。」(路加福音二章52节)。
虽然圣经上没有清楚告诉我们有关祂在家的生活情形,但我们从这经节可以推想得到,祂一定是常帮助父母、听从父母,又照顾弟妹的好儿子和好哥哥,因此能得人的喜爱。
主耶稣在未成年时代到底受了多少教育,圣经上没有记载,只是由历史家所研究的历史中可推想出一些。听说当时的犹太人很注重家庭的宗教教育,父亲忙于养家,这家庭的宗教教育就由母亲负责其大部分,而且从简单的旧约圣经故事开始教导。
这种家庭的宗教教育是早在摩西的时代,真神就命令他们的祖先去做的,真神告诉他们说:「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殷懃教训你的儿女,无论你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申命记六章6节)。
除了这些家庭教育之外,听说当时乡村也有儿童上的学校,但那只是在会堂,由管会堂的人当老师,教材就是旧约圣经。他们这样从小学习背诵圣经,学习写字,有钱的人也共同合请拉比(老师)来教他们。
主耶稣小的时候,祂的父母如何教祂,祂又如何上学校或如何学习圣经,圣经上都没有记载,我们只能猜想,不能确实知道。然而我们从圣经里可以知道的是,童年的主耶稣渐渐长大,强健起来,充满智慧,又有神丰富的恩在祂身上。
所以不管祂从人学到多少,真神给祂的是足够又超人的智慧,因为祂是神,是神的儿子,是救主,有重任在祂身上。祂自己的重大使命和天国的奥秘,只有祂自己知道得最清楚,犹太人的老师不太清楚,祂的父母不十分清楚,其他的人更不知道,因此不可能都是从人学来的。
按犹太人习惯,男孩到了三岁断奶时才穿有繸子的衣服(民数记十五章38-41节),母亲就开始教导他;到了五岁就学习律法撮要和问答,到了十二岁就称为律法之子,意思是说,归在律法之下。
因此儿童满了十二岁就不再是无知的小孩,必须像成人遵守律法,因此他们必须用心学习律法,也要负起遵守律法的责任。律法中规定,在三个大节期大家都要上耶路撒冷的圣殿守节。这三个大节期是逾越节(除酵节)、七七节(五旬节)、住棚节(申命记十六章16节)。
主耶稣满十二岁后,在逾越节,祂也按着规矩上耶路撒冷守节。从拿撒勒的家到耶路撒冷相当远,他们要走几天才能到,但因为大家都去,成群地走也是很有意思。他们都在耶路撒冷守节,主耶稣的父母守满了节就和同行的亲戚朋友一起回去了,但主耶稣却留在圣殿里没有回去。
这时祂已经不是无知的小孩,比较有自主之权,而且祂自觉使命重大,须要多研究律法,因此趁此机会留在圣殿,和那些在圣殿里专门研究圣经的圣经老师们谈论道理。
主耶稣的父母回家去,走了一天的路后才发觉主耶稣好像没有回来。他们就在同行的亲戚朋友那里寻找,可是没找到,也没有人知道祂在什么地方。他们就再赶了一天的路回到耶路撒冷,到处找,最后在圣殿里找到了祂。祂并不是在圣殿里跟同辈的少年人玩,而是坐在圣经老师中间,一面听、一面问,在旁边听见的人都希奇祂的聪明和祂应对的能力。
主耶稣的父母找到了祂,听见他们的儿子这样聪明而善于应对,他们也觉得希奇。虽然主耶稣跟父母住在一起,祂平常一定没有向他们显耀过祂的聪明,因此他们才会觉得希奇。母亲对祂说:「我的儿子啊!你为什么这样做呢?你父亲和我伤心地来找你的。」主耶稣却回答说:「你们为什么找我呢?难道你们不知道我应该在我父的家里吗?」
主耶稣亲父亲是真神,圣殿是真神的居所,也就是主耶稣亲父亲的家,祂留在父的家多研究、讨论父的事是应该。虽然如此,祂离开养父家出外传道的时间还没有到,祂还是跟着父母回家去了。
回到拿撒勒的家,祂像以前一样,在家顺从父母、友爱弟妹,做一个孝顺的儿子。主耶稣没有因为祂是神的儿子,是神,地位比祂的父母高而轻视他们,反而比一般人更孝顺父母,照顾弟妹,因此人见人爱。
后来主耶稣出来传道时,祂的养父约瑟已经离世了,可能很早就离世了。父亲去世,主耶稣是老大,在弟妹还未长大时,自然,祂就负起养活一家人的重担,直到弟妹都长大,有人可以负责的时候。
因此主耶稣尽了做人应尽本份之后出来传道时,已经差不多三十岁了。身为真神的主耶稣尚且这样尽孝顺父母、看顾家人的责任,我们是不是更该像他那样尽我们的本份孝顺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