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我们到以色列旅游时,在耶路撒冷哭墙的祷告区,可以发现有保守派的成年男子,在祷告时于额头与手臂上佩戴方形的小盒,也就是「经文匣」。在政府机关门口,可以发现在门框上斜挂着「经文盒」。人们要进入政府机关时,手会先触摸「经文盒」,再放到唇边碰触后,才走入政府机关。甚至当他们离开时,也会再作一遍同样的动作。经文匣与经文盒中,装着神的话语,这是以色列人最重视的经文之一。何谓「经文匣」?犹太人使用它的用意为何?其中放置哪些经文?对今日信徒有何属灵的教训?以下拟根据圣经探讨这些问题。
一、经文匣的由来与意涵
圣经记载:对于神所吩咐的话都要记在心上,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你房屋的门框上,并你的城门上(申六8-9)。对于此段经文有二种解释:(1)作象征性的解释。意思是要勉励人将神的话语常常存在心上。因为依据《箴言》的说法,「不可使慈爱、诚实离开你,要系在你颈项上,刻在你心版上。」(箴三3),这也是象征性的解释。(2)按照字面的意思严格实行。他们认为要将神的话写在羊皮卷上,装在「经文匣」中,内容是将圣经中所吩咐的,要将神的诫命系于手上与头上的四段经文(出十三1-10、11-16;申六4-9,十一13-21)。「经文匣」是装有经文的皮革匣子,要佩戴在额头与手臂上,一般是在祷告的时候佩带。而且在房屋的右侧门口的门框上,要放置「经文盒」,里面也有羊皮卷,上面写着四段经文。当进入或离开此门的人,都要以手触摸经文盒,再以手碰触自己的嘴唇。藉此动作提醒人们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六5)。
以色列人何时开始佩带「经文匣」?这段历史已经不可考。或许是以色列人从巴比伦被掳归回后,对圣经的解释趋向严格的字面主义。因此拉比按照字面来解释圣经,他们根据四段经文要求将神所吩咐的话佩戴在额头与手臂上(出十三9、16;申六8,十一18),所以就制定出佩戴「经文匣」的规条。在耶稣基督的时代,所有的法利赛人都已经佩戴「经文匣」(太二十三5)。
在旧约圣经中四次叙述要「戴在额上为经文」,而且都是与「要系在手上为记号」一起出现(申六8,十一18;出十三9、16)。以色列人配戴经文匣的意涵为何?以下作一简述。神的话语要戴在额上,其意涵有二:(1)提醒人要遵守神命令的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出十三16;申六8,十一18),「经文」的希伯来文意思是额带、记号、标志,是复数名词,表示放在两眼间的前额上作提醒的记号或标志。古代西亚一带辨识奴隶常用的方法,是在手上或前额上作记号。因此「系在手上为记号,将额带放在前额」,可能是用来表明以色列人是神的仆人。其标记就是要遵守神的命令,将神的律法充满他们的思想与行为。(2)要记念神救赎的大恩,并要常思想和遵守神的命令。在你额上作「纪念」(出十三9),「纪念」的希伯来文是单复名词,是藉由一个事物,使人想起某个事件。例如可拉党的香炉是一个纪念物,使亚伦后裔之外的人,不得近前来在神面前烧香,免得他遭可拉和他一党所遭的(民十六38-40)。所以「经文匣」也是一个纪念物,提醒以色列人神曾用大能的手将他们从埃及领出来,所以百姓要常思想并遵守神的命令(出十三9)。
二、经文匣的内容与教训
虔诚的以色列人将「经文匣」系于手上与头上,里面装着羊皮卷,上面写着四段神的话(出十三1-10、11-16;申六4-9,十一13-21),兹将其经文内容与教训说明如下。
1.为记念神拯救百姓出埃及的恩典,要守逾越节(出十三1-10)。
摩西对百姓说:你们要记念从埃及为奴之家出来的这日,因为耶和华用大能的手将你们从这地方领出来。有酵的饼都不可吃。亚笔月间的这日是你们出来的日子。将来耶和华领你进迦南地,那时你要在这月间守这礼。你要吃无酵饼七日,到第七日要向耶和华守节。这七日之久,要吃无酵饼;在你四境之内不可见有酵的饼,也不可见发酵的物。当那日,你要告诉你的儿子说:这是因耶和华在我出埃及的时候为我所行的事。这要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你额上作纪念,使耶和华的律法常在你口中,因为耶和华曾用大能的手将你从埃及领出来。所以你每年要按着日期守这例(出十三3-10)。
为了记念神曾在亚笔月(后来称为尼散月)十五日,用大能的手将百姓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在这日子要守逾越节。百姓要记念这日,守为耶和华的节,作为百姓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百姓要吃无酵饼七日,凡吃有酵之饼的,必从以色列中剪除。头一日与第七日,百姓当有圣会。「圣会」是召集会众聚在一起,特为崇拜神而设的宗教聚会。这两日之内,除了预备各人所要吃的以外,无论何工都不可做。百姓要守无酵节,因为神正当这日把百姓从埃及地领出来。所以,百姓要守这日,而且要告诉儿女,作为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出十二14-17)。
人很容易忘记神的救恩,因此神吩咐以色列人:要遵守逾越节,这经文要在手上作记号,在额上作纪念。在逾越节当有圣会,要记念百姓曾在埃及地作过奴仆,是神用大能的手和伸出来的膀臂将他们从那里领出来。今日我们也要效法以色列百姓,时刻记念神的救赎恩典。我们还没有信主以前,都犯了罪,亏缺了神的荣耀,而罪的工价乃是死。如今却蒙神的恩典,因基督耶稣的救赎,就白白地称义。神设立耶稣作挽回祭,是凭着耶稣的血,藉着人的信,要显明神的义(罗三23-25)。耶稣叫我们的眼睛得开,从黑暗中归向光明,从撒但权下归向神;又因信祂,得蒙赦罪,和一切成圣的人同得基业(徒二十六17-18)。耶稣流血赎罪的大恩,我们要永远记得,并且要嘱咐下一代也要记念,使我们的信仰能够代代传承。
2.为记念神拯救百姓出埃及的恩典,要将头生的人与牲畜,分别为圣归给神(出十三11-16)。
神在埃及所行的长子之灾中,把埃及地所有的长子,以及一切头生的牲畜,尽都杀了;至于以色列中,无论是人是牲畜,神巡行击杀时都要越过。神将埃及人和以色列人分别出来(出十一5-7,十二23)。所以神晓谕摩西说:「以色列中凡头生的,无论是人是牲畜,都是我的,要分别为圣归我。」(出十三1-2)。神是万物的创造者,我们的一切都是属于祂;奉献表示我们承认神是万物的主宰。神要以色列人感恩,祂并未要求百姓将所有的东西全部奉献,祂只要求将头生的人与牲畜,分别为圣归给神,藉此以表示对祂的救赎有感恩的心。
一切头生的牲畜中,公的都要属神,因此要献给神为祭。因为驴是不洁净的,不可以作祭牲或食用(利十一1-8)。因此,凡头生的驴,要用羊羔代赎;若不代赎,就要打折牠的颈项(出十三12-16)。儿子中头生的,也要归属神,因此要专一的事奉神。但后来神从以色列人中拣选了利未人,代替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利未人要归属神(民三12)。所以以色列人一切头生的儿子,都要赎出来,每人用银子五舍客勒赎出(民十八16),这赎银要交给亚伦和他的儿子(民三48、51)。
摩西对百姓说:日后你的儿子问你,为何要将头生的人与牲畜,分别为圣归给神?你就说:是为了记念神用大能的手将百姓从埃及为奴之家领出来。这要在你手上作记号,在你额上作经文,因为神用大能的手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出十三14-16)。今日信徒也要效法以色列人,为了记念神的救赎大恩,不但要将自己与钱财奉献给神,而且也要殷勤的教导子女,使他们能够明白真理,并将神的话语常常存记在心上,可以正确走在主的道路上,一辈子都不偏离。
3.要敬爱独一的主,谨守祂的律法,并殷勤教训子女(申六4-9)。
以色列百姓是否能在应许之地享福,与他们是否遵守神的诫命,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摩西吩咐百姓,要遵行神所吩咐的诫命,就可以得到神的祝福,使百姓的日子得以长久,可以在那流奶与蜜之地得以享福,而且后裔人数极其增多(申六1-3)。
在《申命记》中强调:「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申六4)。这经文的前一段《希伯来文圣经》是「听啊,以色列」,把听放在第一个字。「听」的希伯来文音译是「示玛」(shema),所以这段经文「申六4-9」被称为「示玛」,是以色列人信仰的核心。每天在早祷和晚祷时都会唸诵「示玛」。在赎罪日结束时,会堂的聚会也是以唸诵「示玛」作结束。甚至在交代遗言时,也会以「示玛」来教导子女,使信仰可以世世代代传承。「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除祂以外,再无别神(申十14、17),所以百姓要专一爱耶和华真神。
摩西勉励百姓要尽心、尽性、尽力爱耶和华──你的神(申六5)。这是对神的三重之爱,也是最重要的诫命(太二十二37-38)。「尽心」是指人内在的思想与意念,「尽性」是指人内在的生命或灵魂,「尽力」指人外在的行动。爱神不单是内在情感的流露,也包括外在的行动,就是要遵行神的律法。神的话语除了自己要记在心上以外,也要殷勤教训儿女。「殷勤教训」希伯来文是磨利的意思,经常用磨刀石将刀锋磨利,使它锐利能便于切割。神的话语像磨刀石,我们以及儿女的刀锋要经常磨利;可以修正我们的思想,使我们走在正路上(来四12)。
如何方能将神的话语记在心上?摩西教导百姓一些可行的方法,就是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也要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又要写在房屋的门框上,并城门上(申六6-9)。藉由随时随地的提醒、谈论,并且昼夜思想,将神的律法刻在心版上,这样的人便会得到神的喜悦(诗一2;箴七3)。
倘若百姓愿意遵守神的诫命,行神眼中看为正、看为善的事;神将使百姓可以享福,并可以进去应许的迦南美地,神会从百姓面前撵出一切的仇敌。倘若百姓不愿意遵守神的诫命,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去随从别神;神的怒气将向百姓发作,就把他们从地上除灭(申六10-19)。
4.要敬畏神,谨守祂的律法,并要事奉祂(申十一13-21)。
以色列百姓亲眼看见神所做的一切大事:祂伸出大能的手灭绝埃及的军兵;祂在旷野供应百姓日用的饮食;百姓看见争夺权位的大坍、亚比兰,祂使地开了口,吞了他们和他们的家眷;并且神使他们能顺利进入迦南地(申十一1-7)。这些神迹使百姓确信:耶和华是万神之神,万主之主,至大的神,大有能力,大而可畏(申十17);祂是独一的主(申六4)。
神要百姓如何报答祂?只要百姓能敬畏神,留意听从神所吩咐的诫命,遵行祂的道,爱祂,尽心尽性「事奉」祂,遵守祂的诫命律例(申十12-13,十一13),这样就可以得神的喜悦。这里特别强调要「事奉」神(申十一13),「事奉」就是服侍、作仆人;要以神作我们的主人,要凡事听从神的吩咐。当我们愿意参与教会的各项圣工,尽心尽力服事神,就能得到属灵的历练,使信仰可以代代的传承下去。
神是灵,祂不要人用金银财宝、牛羊祭牲来讨好祂;神喜悦人听从祂的话。听命胜于献祭;顺从胜于公羊的脂油(撒上十五22)。「听从」与「遵行」神的律法,就是爱神的表现。要存记神的律法有七种方法:存在心内;留在意中,「意」指心灵、生命,神的话要渗入人的意识与生命中;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要教训儿女;无论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来,都要谈论;要写在房屋的门框上,并城门上。如此使百姓可以无时无刻看到、思想神的律法,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实行出来。
神的祝福是带有条件的,百姓须要满足四个条件:要留意谨守遵行神所吩咐的诫命;要爱神;要行祂的道;要专靠祂,也就是紧紧的跟随祂(申十一22)。倘若百姓可以听从神的诫命,神必替百姓争战,赶出敌人(申十一23);而且要按时降秋雨春雨在百姓的地上,使百姓可以收藏五谷、新酒,和油,也必使百姓吃得饱足,并使田野为百姓的牲畜长草。倘若百姓心中受迷惑,偏离正路,去事奉敬拜别神。神的怒气便向百姓发作,就使天闭塞不下雨,地也不出产,使百姓在神所赐给他们的美地上速速灭亡(申十一13-17)。
结语
神吩咐人要将祂的话语系在手上为记号,戴在额上为经文,原是要人将神的话语常常存在心上。以色列人将神的话语写在羊皮卷上,装在「经文匣」中,视经文匣为神与他们之间爱的记号,也以出入摸吻经文盒及佩戴经文匣祷告,来表明他们对神的忠诚,但后来经文匣竟然成为人们炫耀的工具。在新约时期,经文匣已经成为宗教上对神敬虔的记号。文士和法利赛人将佩戴的经文做宽了,为了要叫人看见,以便得人的称赞(太二十三5)。
事实上,如果我们灵修、作圣工,故意叫人看见,要得人的称赞;因为已经得到地面的赏赐,就无法再得着天上的赏赐(太六5-6)。我们是神的仆人,在教会中作圣工,是为了报答主恩,应该要凡事归荣耀给神。当我们做完了一切神所吩咐的事,只当说:「我们是无用的仆人,所作的本是我们应分作的。」(路十七10)。如果我们利用服事神的机会来炫耀自己,获取人的称赞,夺取神的荣耀,结果将无法得到神的喜悦与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