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圣经中的吐唾沫

引言

「唾液」一般称为口水,是唾液腺的分泌物。「吐唾沫」是往地上吐唾液,表示不满、瞧不起。例如新闻报导,台北市有二名男子,因为停车发生争执,其中一人朝对方「吐口水」,双方闹到警局。男子否认「吐口水」,不过检方采集干掉的口水化验,证实DNA相符,「吐口水」的男子也因此吃上妨害名誉官司;他万万没有想到「吐口水」竟然也引起诉讼,被告犯了公然侮辱罪。

《圣经》中是否也有「吐唾沫」的记载?「吐唾沫」的意义为何?为何耶稣要用「吐唾沫」的方式来医病?为何祂要分两次治病?以下拟根据《圣经》来探讨这些问题。

、吐唾沫的意义

当人往别人身上或脸上「吐唾沫」,这是一种羞辱对方的行为,表达轻视、厌恶的情绪。例如约伯遭遇祸患时饱受侮辱,众人憎恶他,不住地向他「吐唾沫」在脸上(伯十七6,三十10)。又如以色列人如果拒绝尽弟兄的本分,不愿按照摩西律法规定娶兄弟的遗孀,为死者立后,兄弟的遗孀就要在他本城长老的跟前,脱了他的鞋,「吐唾沫」在他脸上,公开羞辱他(申二五5-10)。再如耶稣早已预言:他们要戏弄他,「吐唾沫」在他脸上,鞭打他,杀害他(可十34);后来预言果然实现,耶稣在公会前受审时,他们就「吐唾沫」在他脸上,用拳头打他,也有用手掌打他的(太二六67)。

米利暗是摩西的姊姊,亚伦是摩西的哥哥;米利暗蒙神拣选为女先知(出十五20),亚伦被神差派为大祭司。他们因为神常与摩西说话,就妒嫉摩西,因而寻找借口批评摩西,说他娶了古实女子为妻(民十二1-2)。事实上,权柄是神授予的,不是人去争取来的(罗十三1)。信徒要服从权柄,这是宗教上的责任,也是表示对神的顺服。摩西并未争取领袖的地位,是神主动选召,要他将百姓从埃及领出来(出三10)。他与神的关系亲密,在神的家中尽忠职守,因此神常与他面对面说话,并且他可见到神的形像(民十二8)。神的仆人是代表神,因此毁谤神的仆人,就是毁谤神,将遭受神严厉的惩罚。因为是米利暗为首主动毁谤摩西,神的处罚就降在她身上,她就长了大痲疯,有雪那样白(民十二10)。于是摩西哀求耶和华说:神啊,求祢医治她!耶和华对摩西说:她父亲若「吐唾沫」在她脸上,她岂不蒙羞七天吗?现在要把她在营外关锁七天,然后才可以领她进来(民十二13-14)。父亲「吐唾沫」在女儿脸上,表示当众鄙视和责备女儿。当女儿犯错,受到父亲「吐唾沫」在她脸上,尚且要蒙羞七天(利十五8),如同行洁净之礼需要七天一样(民十九11-12);而米利暗藐视神的权柄,遭受神的惩罚,长了大痲疯,她更要受到公开蒙羞,要把她在营外关锁七天。

传统上犹太人相信唾沫是医治的媒介物,有杀菌、医治的功能。所以在《新约圣经》中记载,耶稣三次使用「吐唾沫」来治病。第一次,是医治耳聋舌结的人(可七33);第二次,是医治瞎子(可八23);第三次,是医治生来是瞎眼的人(约九6)。这种「吐唾沫」的治病方式,与「吐唾沫」在人脸上不同,并没有羞辱对方的意思。而且耶稣的医治不是来自唾沫,而是来自祂的能力。

、耶稣吐唾沫医治瞎子

在《马可福音》中记载,耶稣来到伯赛大,有人带一个瞎子来,求耶稣摸他。耶稣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就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问他说:「你看见甚么了?」他就抬头一看,说:「我看见人了;他们好像树木,并且行走。」随后又按手在他眼睛上,他定睛一看,就复了原,样样都看得清楚了(可八22-25)。

这里的神迹有两个特色:第一,是耶稣使用「吐唾沫」来治病;第二,是耶稣分两次来治病。

耶稣医治人,从来都是一次就医好,为何这里要分两次?分两次有什么特别的意涵呢?兹说明如下。

(一)对于瞎子的意涵

耶稣分两次医治瞎子,并非耶稣的能力有限,因为对于同样的瞎子,耶稣曾经一次就医好(可十46-52);对于较难医治的痲疯病(可一40-45),以及耳聋舌结的病人(可七31-37),耶稣都有能力一次医好。也不是瞎子的信心不足,因为耶稣连完全不认识祂的病人都愿意医治(约五13)。

耶稣是神的儿子,祂是无所不能的。只要祂吩咐,瞎子就能立即看见。但耶稣却拉着瞎子的手,领他到村外,吐唾沫在他眼睛上,按手在他身上。一般人认为瞎子是不洁净的,或许是犯罪而遭受神的惩罚(约九2)。耶稣拉着瞎子,按手在他身上,这些动作代表耶稣愿意亲近、关怀、接纳、怜悯、医治瞎子。耶稣第一次医治瞎子,他的视力部分恢复,他「看见人了,好像树木」一样。耶稣第二次医治瞎子,他的视力完全恢复,样样都看得清楚了。耶稣分两次医治瞎子,代表这神迹不是在强调耶稣的能力,而是在强调耶稣的关怀与怜悯,要引导瞎子能够逐渐认识耶稣。

以赛亚先知预言说:那时,瞎子的眼必睁开;聋子的耳必开通。那时,瘸子必跳跃像鹿;哑巴的舌头必能歌唱。在旷野必有水发出;在沙漠必有河涌流。并且耶和华救赎的民必归回,歌唱来到锡安;永乐必归到他们的头上;他们必得着欢喜快乐,忧愁叹息尽都逃避(赛三五5-10)。耶稣就是先知所预言的救赎主,对于生病的弱者,祂要施行拯救,使他们都能经历神的关爱。

(二)对于门徒的意涵

耶稣行神迹医好一个生来是瞎眼的人,他也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但是法利赛人看见神迹,却不愿意相信耶稣是神的儿子。所以耶稣感伤的说:「我为审判到这世上来,叫不能看见的,可以看见;能看见的,反瞎了眼」(约九39)。许多人与法利赛人一样,「肉体的眼睛」是明亮的,但是「心灵的眼睛」却是瞎眼的,无法看见耶稣是神的儿子,因此亟需耶稣来开启他们「心灵的眼睛」。

耶稣的门徒跟从祂有一段时间,面对耶稣的教导,以及看见祂所行的神迹奇事,他们竟然「不明白」耶稣是神的儿子(可六52,七18,八21)。所以耶稣责备门徒说:「……你们还不省悟,还不明白吗?你们的心还是愚顽吗?你们有眼睛,看不见吗?有耳朵,听不见吗?也不记得吗?」(可八17-18)。耶稣分两次医治瞎子,就是要引导门徒能够逐渐认识耶稣。

耶稣医治伯赛大的瞎子以后,祂和门徒出去,往该撒利亚‧腓立比村庄去;在路上祂问门徒说:「人说我是谁?」他们说:「有人说是施洗的约翰;有人说是以利亚;又有人说是先知里的一位。」彼得回答说:「你是基督。」(可八29)。「基督」是受膏者或弥赛亚之意,祂是神特派的使者,要重建大卫倒塌的帐幕,完成神所托付的使命,这是基督的荣耀面,是人们容易见到的一面。但是彼得却看不见耶稣将要受许多的苦,并且被杀(可八31),这是基督的受苦面;彼得如同瞎子,看见人好像树木在行走,是模糊不清的。直到耶稣复活升天以后,祂向门徒显现,开启他们的心窍,使他们能明白圣经,他们才清楚认识耶稣(路二四44-48)。这就如同瞎子被医治,需要经过两次治疗方能完全痊愈一样,两者都是渐进的过程,最后达到「样样都看得清楚」的地步。

结语

「吐唾沫」是一种羞辱人的行为,所以信徒不应该在别人脸上「吐唾沫」。耶稣为了医治病人,有时候会采用「吐唾沫」的方式,并没有羞辱对方的意思。而且有时祂会采用分次的方式来治病,这是要告诉我们:生命的改变是渐进的,需要等候时间的经过。有时,神的工作不是马上就完成,需要有一段等待的时间。所以祷告没有见到立即的功效,我们不可以对神丧失信心,仍然要忍耐等候,神一定会回应我们的祷告。

(0)
上一篇 2020年9月25日
下一篇 2020年9月25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