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洗脚礼

引言

在我们教会里,为悔改相信的人,到流动的水,如海边、溪河中,接受全身入水的洗礼回来后,又为这些新受洗者举行洗脚礼,本会将此礼视为圣礼之一,因为与得救有关,是不可不执行之一项典礼。为什么我们要如此地慎重其事,本课就来介绍什么是洗脚礼。

一、洗脚礼的由来

在中国人的农业社会中,每有客人到来,主人有时会拿一脸盆水及毛巾,给客人自己洗洗手和脸,这是一项尊重客人的礼节,今日依习惯及卫生问题,有时以纸巾代替。而早期犹太人待客之礼,是主人亲自,或差仆人,为尊贵的客人洗脚,当然也有只在门口处备水,供一般客人自行洗手、洗脚的,目的一是表示尊重,一是古时是泥土路,又无像今日之皮鞋,行走到主人家,脚自然沾上许多尘土,洗一洗脚,舒爽多了,因此形成犹太人的风俗。但教会所实行的洗脚礼,绝不是一种风俗习惯,这是一项很慎重的典礼,其由来是因:

1. 主耶稣亲自示范:

主耶稣在世传道约三年多的时间,在祂知道即将完成神救人之计划,就是要被人捉去,钉死在十字架的时候到了,祂就与常在祂身边的十二位门徒,一起吃最后的晚餐(因吃完之后,耶稣就被捉去了),那时,祂离开座位站起来,脱了外衣,拿一条手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束腰的手巾擦干,待轮到洗彼得之时,他惊讶地拒绝说:「你永不可洗我的脚」,因他们称耶稣为「主」,为「老师」,一般都是学生为老师洗脚,他想:「我是学生,怎可接受老师的洗脚」,但主耶稣回答彼得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彼得更紧张,立即接受主的洗脚。可见洗脚礼是主亲自示范的,且是要「与主有分」(约翰福音十三音8节),如此才能得救,所以绝不是当时犹太人的风俗,也不是一种礼仪。今日,凡要与主的救恩、盼望有分的,就当实行洗脚礼。

2. 主命令门徒遵行:

主耶稣洗完了门徒的脚,就穿上外衣,坐下来,对门徒说:「我向你们所作的,你们明白么?」当时他们确实不太明白,所以主耶稣又说:「你们称呼我夫子(老师),称呼我主,你们说的不错,我本来是。我是你们的主,你们的夫子,尚且洗你们的脚,你们也当彼此洗脚,我给你们作了榜样,叫你们照着我向你们所作的去作。」(约翰福音十三音12~15节)。主耶稣一面解释,更一面吩咐门徒要如此去作,因此,我们就当照主的命令,实行洗脚礼。

3. 主应许若是去行就有福:

我们遵行主的命令,实行洗脚,就是爱主耶稣,因主说:「你们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约翰福音十四章15节),爱主的人也必能领受主所应许的福气,所以主说:「你们既知道这事,若是去行,就有福了。」(约翰福音十三章17节)。我们当以信心接受这项应许的福气。

二、洗脚礼的方法

1. 受洗者:

一个人在接受洗礼之后,才接受洗脚。接受时,内心要存感谢的心,并立志要行走在主的道理上,服从圣经的一切教训。

2. 施洗者:

由教会中的工作人员来执行,是代表主耶稣,所以要学习主耶稣谦卑服事人的榜样,奉主耶稣的圣名为新受洗礼者洗脚。

3. 从主耶稣所示范的洗脚礼可明白

典礼性的洗脚,一生只须接受一次,均是在新受洗时接受的。而洗脚礼又带有许多的教训,是我们一生需常常学习遵行的。

三、洗脚礼的教训

洗脚礼是与得救有关的圣礼,并从主耶稣所作的示范和讲解中,可以得到许多宝贵的教训如下:

1. 要能彻底相爱:

脚是最容易弄脏的地方,但作父母亲的,却甘心乐意洗儿女的脚,因这爱是毫无计较且是彻彻底底的。主耶稣要为门洗脚时,圣经记载:「祂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约翰福音十三章1节),所以就倒水洗门徒的脚。然后对门徒说:「我赐你们一条新命令,乃是叫你们彼此相爱,我怎样爱你们,你们也要怎样相爱。」(约翰福音十三章34节),所以今日我们就当像主一样,不计较个人身份、地位,能彼此彻底相爱,不再有隔阂,以爱来改造这个充满现实的社会,如主所说:「你们若有相爱的心,众人因此就认出你们是我的门徒了。」

2. 要保守圣洁:

接受洗礼之后,以前一切的罪过均得主宝血洗净,当然洗礼的赦罪功效是一直随着我们;而洗脚礼一是要与主有分,一是要提醒已受洗者,因我们依然生活在这世界,外面的社会充满着各样的欲望、罪恶的引诱,基督徒必须留心所行的道路,才能使自己的脚远离邪恶(箴言四章27节),保守圣洁。主耶稣说:「我不求祢(神)叫他们(基督徒)离开世界,只求祢保守他们脱离那恶者(罪恶的事),他们不属世界,正如我不属世界一样,求祢用真理使他们成圣,祢的道就是真理。」(约翰福音十七章15~17节)。因此我们就是要常常读圣经,参加教会的聚会听道理,以真理反省自己,若有过错,随时接受道理的洗脚(即悔改认错改进),过着不断追求圣洁的信仰生活。

3. 要完全饶恕人:

主耶稣的门徒中有一位名叫犹大,他虽跟随耶稣,却另有居心,后来因不明白主耶稣来到世间的目的,而出卖主耶稣。在主为门徒洗脚时,主已经看出犹大不良的企图(因耶稣是神,无所不知),但主耶稣依然为他洗脚,希望他能悔改。而且主为门徒洗脚时,又用手巾擦干,表示不留痕迹。从这两件事,明白主耶稣愿意赦免人,且是完全不留痕迹,不留一点点成见或是隔阂。在我们生活中,难免有意见不合,进而互相得罪之事,主耶稣就是要我们能完全彼此饶恕,并完全接纳,不留任何的嫌隙,也不可存君子不计小人过的心态,这样才能建立真正和谐的社会,也才能藉彼此的信任,使任何曾有过错的人,恢复对自己的信心,重新站立起来。

4. 要谦卑服事人:

社会上常见阶级、利害关系之事,有地位、有权利的人要占便宜,或接受人的服事,但主耶稣在此所表现的,却是以当时奴仆的打扮(用手巾束腰),为门徒洗脚,这就是主耶稣自己常教训人的:「外邦人有尊为君王的,治理他们,有大臣操权管束他们,只是在你们中间不是这样,你们中间,谁愿为大,就必作你们的用人,在你们中间,谁愿为首,就必作众人的仆人;因为人子(即主耶稣)来,并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且要舍命,作多人的赎价。」(马可福音十章42~45)。主耶稣以身作则,所以我们也要存一颗感念主恩和热诚的心,以谦卑的态度来互相服事,发挥更大的功用,使双方均得到好处。

从上面的介绍中,使我们明白,洗脚礼的重要是要与主有分,所以彼得一听主耶稣说:「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就很紧张地要求主洗他,且洗脚礼带有极丰富的人生实践之道,所以我们若愿意接受主耶稣的信仰,在受洗之后,应该接受洗脚礼,并且积极照主所示范的教训去行,必能领受主应许的福气:「若是去行,就有福了。」

四、神言小品—要保守心胜过保守一切

「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你要除掉邪僻的口,弃绝乖谬的嘴。你的眼目,要向前正看,你的眼睛,当向前直观。要修平你脚下的路,坚定你一切的道。不可偏向左右;要使你的脚离开邪恶。」(箴言第四章23~27节)。

1.风俗的洗脚和圣礼的洗脚

犹太人过去的生活中,有洗脚的风俗。因出外时脚上穿的是,像凉鞋或草鞋的轻便鞋,很容易在走路时沾到泥砂,因此来到家门口,都有一两口水缸,先将头、手、脚洗净,再擦干,然后赤脚进入室内。尤其在赴宴之前,先在家洗澡,穿干净的衣服,抵达主人的家门口,又要洗洗脚,然后入内赴筵。然而,主耶稣却在最后的晚餐时,在耶路撒冷的楼房上,为十二门徒一一洗脚;地点在室内,不是在门口,而且是耶稣亲自示范,又吩咐门徒照样去行,并且由耶稣对彼得说的话:「我若不洗你,你就与我无分了。」以及彼得听了很着急:「主阿,不但我的脚,连手和头也要洗。」还有耶稣的回答:「凡洗过澡的人(喻接受洗礼全身入水受浸而罪得赦免的人),只要把脚一洗,全身就干净了。」可知耶稣为门徒的洗脚,并非犹太人洗脚的风俗,乃是耶稣所定重要的圣礼,因与得救进天国有关,为与主的爱、生命、圣洁、救恩、天国、福气有分,每个信主的人,务要在接受赦罪的洗礼之后,再接受「与主有分」的洗脚礼。(参:约翰福音第十章第1至20节)。

2.洗脚礼的意义和教训(约翰福音十三章)

洗脚礼约有四点教训。「祂既然爱世间属自己的人,就爱他们到底」(1节),而为门徒一一洗脚;故第一点教训,要我们「学习主完全的爱」。「就离席站起来脱了衣服,拿一条毛巾束腰。随后把水倒在盆里,就洗门徒的脚,并用自己所束的手巾擦干」(4~5节),第二点,要我们「学习谦卑服事人」。第三点,要「追求完全的圣洁」(主用手巾擦干净)。「耶稣原知道要卖他的是谁(加略人犹大),所以说,你们不都是干净的」(11节),但主仍为犹大洗脚并擦干之;故第四点,要我们「学习完全的饶恕」。事实上,洗肮脏的脚丫子,就能洗净脚上的污秽;然而,洗脚礼更重要的意义是,藉洗脚的方式,要信徒洗净「心脚」,保守内心,过圣洁敬虔的生活。

3.洗净心脚──追求圣洁

心主宰一切,人一生的果效皆由内心发出。故耶稣对法利赛人说:「你们既是恶人,怎能说出好话来呢?因为心里所充满的,口里就说出来。善人从他心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他也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马太福音十二章35~36节)。是故,基督徒当洗净心脚,保守圣洁的心,追求圣洁的生活,除掉邪僻乖谬的言语,弃绝肉眼的情欲,一心奔在得救的道路上,努力面前永生的事业。因此,我们所思所想要谨慎,生活形态才能基督化,要靠主排除邪恶的事,才能以诚信坦然的态度,面对神和人。正如赞美诗「如果弃绝救主」的歌词:「神的宝贵真理,就是分明界限,越此界限即地狱边缘;灵魂若是丧失,得全世界何益?权衡轻重,得失应当明白。」愿您成为神眼中的义人,追求敬虔圣洁的生活。

(0)
上一篇 2020年7月31日
下一篇 2020年7月3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