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传道书导读

一、虚空的虚空

基督徒阅读传道书,心中难免会有困惑,因为它开宗明义,以悲观宿命论者的身分,宣告人生是一场虚空。这显然与新约时代基督徒的积极人生观有所冲突。基督徒当然知道,要常常靠主有盼望、有喜乐。但是面对传道者所举例,铁证如山的虚空事实,我们忍不住心有戚戚焉。处于后现代的社会,在经历金融游戏与享乐主义之后,现代人自己心知肚明,心灵永恒的空洞,丝毫没有得到填补。如今传道者残忍的戳破人生幸福的泡沫,我们无能辩驳,因为他讲事实,事实胜于雄辩。我们不但拥有泡沫经济,也拥有泡沫幸福。其实现代人对虚空人生早有体会,日光之下无新事。而传道者慧心、冷眼,他知道我们享尽声光之乐,更知道我们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他知道我们有「爱拼才会赢」的斗志,更知道我们最终落入「缺少的不能足数」的困境;他似乎知道我们曾经对政治改革寄予厚望,更知道我们面对「弯曲的不能变直」的窘境。他摸透我们的心情,因为这些路他走过,彷彿他也经历过后现代。总而言之,我们辩不过他,只能承认他的结论是对的—虚空的虚空,凡事都是虚空。

可是,我们不甘心。基本上,我们不是悲观型的存在主义者,我们有今生的恩典、来世的盼望。因此为了纯正福音的缘故,有些解经者鼓吹积极人生观,对传道书进行消毒式的解读,把传道书中虚空消极的论述,全部逆向思考。譬如,传道者说:「眼看,看不饱,耳听,听不足。」哇!这是极大的商机,因为到处都是改善的空间、到处都是创新的机会。可是这种跳跃式的解经在这里却显得非常唐突。因为传道者刚从人生试验场归来,我们体会到他剖心掏肺的真挚,也感受到虚空的震撼,我们不满意他的结论,却不能拒绝他凭正直写的诚实话(传十二10)。这种解经者没有摸到虚空者的心,传道者刚刚从人生的改良场铩羽而归,他岂有不知改善与创新之理,问题在于「多有智慧,就多有愁烦,加增知识的,就加增忧伤。」(传一18)。

二、吊诡的人生

其实,以俗世的标准来衡量,传道者是成功者中的成功者。(传二10)所记载:「凡我眼所求的、我没有留下不给他的,我心所乐的、我没有禁止不享受的,因我的心为我一切所劳碌的快乐,这就是我从劳碌中所得的分。」已经清楚表明他拥有无庸置疑的幸福。可是,人生是双面夏娃。刻意经营的幸福人生竟然换得严重的失落感。传道者诚实呈现充实人生的另一个虚空面貌。传道者智慧超群,拥有比常人开阔的视野,所以他所体会的人生虚空比常人多。也因为他拥有广大的心(王上五29),是个经营幸福的实践家,他拥有的人生充实也比常人多。换言之,虚空在他生命所占的比重并不会比常人多,为何他用篇幅三比一的比例来描述人生的虚与实?因为他要给我们一个虚空的震撼,要我们在忙碌之余,安静思索人生一个严肃的主题─生存的意义。

传道书其实在讲吊诡的人生。他提醒读者,下次碰到双面夏娃时,如果她笑了,一定要记得她另有一张哭泣的脸。反之亦然。不错,传道书正是要你学习使用第三只眼视透人生的吊诡—当你追欢取乐之时,你当知道欢乐的表相之下另一个虚空面貌;当你因为把握机会而功成名就时,你当知道人有旦夕祸福,拥有并不是永有;当你亲眼看见死亡吞灭生命,你当记得生命将吞灭死亡(林后五4)。

三、死亡的黑洞

读传道书不能不注视「死亡」的存在,「死」这个关键字眼在传道书中出现了十六次,它正是虚空人生的罪魁祸首。传道书中所论的虚空,指的是两个内涵:第一,幸福感的流失。(传十二1)所提「我毫无喜乐的那些年日」,就是人生末期幸福感流失殆尽的最佳写照;第二,生存意义的失落。(传二16)所提「可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就是指控人生无意义的典型立论。而追溯虚空的最终源头,正是死亡。死亡是人生最大的破口,所有人生的充实,皆从这破口流失。当我们在幼年、青壮年期,如旭日东升,因为拥有健康的身体,软件(心思)与硬件(身体)合作愉快,行我们心所愿意行的,看我们眼所爱看的,吃喝快乐,能与妻子快活度日,享天伦之乐。但是,随着时光的飞逝,身体机能由退化、老化以至于衰败。人生本是迈向死亡的历程,走在这条不归路,渐觉身不由己、力不从心,甚至百病丛生,生存成为无休止的折磨,我们拥有的幸福感就这样一点一滴的流失。另一方面,死亡使人赤身而来又赤身归回,个人一生奋斗而得的成果被归零。传道者感叹智慧人死亡与愚昧人无异,又感叹世人所遭遇的,兽也遭遇,在死亡面前,人没有比兽高明,都是虚空。既然死亡摧毁了人生奋斗的意义,这就产生了另一种虚空,也就是价值感的丧失。这使人即使拥有幸福,只要想到人生无意义,难免恨恶这个虚空的生命。死亡是所有「意义」的终结者,读传道书,处处有死亡与虚空的连结,值得读者用心体会。

四、困兽的出路

人是万物之灵,也是地球最聪明的动物,人比狮子更强,但是面对死亡带来的虚空,人类束手无策。很幸运的,虽然传道者泼了我们一盆虚空的冷水(也浇醒了我们虚妄的成功梦),但是他的话有意无意中也带来脱困的暗示。(传三11)提到神将永生安置在世人心里,这「永生」到底是人虚拟的盼望,还是实质的存在?(传八12)提到敬畏神的人,终久必得福乐,到底这福乐只是今生的报酬,还是能够跨越死亡线而延续?(传十二7)提到人死后,人的灵仍归于赐灵的神,到底这是人生的终点,还是另有续集?(传十二14)提到人所作的一切事,神必审问。看来事情是没完没了,可是这已经是传道书最后一章的最后一节,传道者已远离我们而去,死亡的谜题仍然未解。但是他总算留下了人生探索方向的最后建议─敬畏神,谨守他的诫命。

数百年之后,敬畏神的虔诚人等到了另一位传道者,他的智慧比前一位更大,因为他用自己的身体解开了死亡之谜。他被处钉十字架酷刑,断气的时候,发生大地震,三天后的清晨,又是大地震,因为他竟然复活了。他击败人类最顽强的敌人─死亡,他是第一个从死亡脱困而出的人,也成了人类脱离死亡困局的拯救者。他是「死亡」的解谜者,更是「死亡」的终结者,也成为「生存意义」的挽救者。因此,传道书的读者应该同时阅读使徒保罗所写的基督复活论─哥林多前书十五章,带着更宏观的视野,回头看传道书,以新的眼光看待虚空的人生,我们将会发现柳暗花明又一村。

五、达观的人生

带着豁达的生死观,回头思索日光之下的基本大问,今世与来生都有了新的定位。本来传道者所谓虚空的虚空,是以吊诡的眼光透视日光之下成功充实的人生,所看到的人生阴暗面。我们坦承这个事实。如今设身处地,进入传道者所谓的「虚空」之中,再次透视、回顾、探索充实的人生,这个「充实」也有了新意。这时我们才心甘情愿的把传道书中的箴言视为「真言」。而以前看为至宝的东西─狂妄的梦想、狂妄的追欢取乐、狂妄的追求智慧,现在看来,与死亡一样,都是人生意义的破坏者。人生的充实原来如纯水般的单纯。人生至乐,不过是睡得香甜、快乐吃喝、在劳碌中享福;不过是终生喜乐行善;不过是任凭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与所爱的妻快活度日。

甚至面对衰败的身体、褪色的幸福,如今也可释怀,因为我们引颈盼望精彩的续集,趁着毫无喜乐的年日尚未临近,给自己一个机会,珍惜自己的工作与福份,诚心纪念造我们的主。即使面对百思不解的苦难,我们已无意去强解锁码的天机、参透隐密的神旨,就算黑暗的日子放肆,我们还是坚持达观的人生─人活多年,就当快乐多年(传十一8)。

(1)
上一篇 2020年10月10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1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