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衰退型吊诡

一、虚与实共存的吊诡

神就是光(约壹一5),光的存在是个吊诡,它是光粒子,同时也是光波,一般物理通则,是粒子就不是波,是波就不是粒子,光却是两个对立的特质并存。神吊诡的本质,与光类似。在旧约中看似杀气腾腾的约和华,正是新约中慈爱无比的救主耶稣。神的公义与慈爱并存。若在这位吊诡的神所创造的世界见到吊诡,这也不足为奇。人性的本质与日光之下的人生就是充满吊诡。传道书论虚空的人生,「虚空的虚空」一词出现三次,「虚空」一词出现三十三次,整卷书充满对人生虚无面的感叹,身体的衰败、患得患失的生活、追欢取乐的失败、价值感的失落,这都是不言可喻的虚空,乍读之下,因为「虚空」一词贯穿整卷书,传道书好像是一位悲观主义者对人生意义的否定,但是传道书中的虚空的感叹却是从人生的「充实」衍生出来的。

传道书论充实人生的另外一个面貌─虚空,所以他先提到充实。他在耶路撒冷作王,可以动用的资源非凡人可比,他得了大智慧(传一9)、动大工程(传二9)、得了大享受(传二25)、拥有大机会(传九11),这些都是人生充实的颠峰表现,只是传道者不是无知的乐观主义者,他发现充实驱赶不了虚空,虚空躲在充实的背面,虚空与充实是双面夏娃,传道者所论就是这充实与虚空共舞的吊诡人生。

二、衰退型吊诡如何产生

在传道书中出现虚与实并存的吊诡,依其特性,可分为四类,第一类型的吊诡可称为衰退型吊诡。

表(一)衰退型吊诡

第一生命(从亚当而来) A(充实) B(虚空)

注:A:第一生命的充实面─青春、俊美、健康、尊贵、强壮、快乐、希望。

B:第一生命的虚空面─衰老、丑陋、病痛、卑贱、软弱、痛苦、绝望。

所以称之为衰退型吊诡,是因为其中的充实与虚空不是对等的存在,人生在衰老的历程当中,充实不断流失,虚空不断扩大。少年时期,以健康的身体为筹码,能够行心所愿行的,看眼所爱看的,这是何等痛快、欢畅、充实的人生(传十一9),进入青壮年期之后,五子登科(妻子、儿子、房子、车子、金子),此时人拥有最多的充实,虚空所占的位置,正如中午日光之下的影子,如此短小,使我们忽略它的存在。可是人生苦短,大部分人体器官在青春期之后早已开始衰退,转眼之间,不知何时,眼睛已经老花,齿牙已经动摇,充实流失的量与速度是如此惊人。死亡的阴影,虽然只是淡淡的笼罩、轻轻的提醒,却已逼使中年人一百八十度改变他的人生观,由加法的人生─我已经活几岁,变成减法的人生─我剩下几年可活(预计死亡年龄减目前年龄)(赛三十八10),正如太阳渐渐偏西,影子已经拉长(传六12),我们不得不正视虚空的存在。而到了黄昏时刻,人的影子拉的如此之长,人的本体与之相较,显得如此短小,这场生命争夺战(传八8)的胜负,早已判定,健康的衰退就是幸福的流失,这是残酷的现实。到了人生末期,身体的健康,兵败如山倒,「看守房屋的发颤,有力的屈身,推磨的稀少就止息,从窗户往外看的都昏暗」(传十二3),正是形容老年末期健康衰败的凄凉,腰腿无力、双手颤抖、齿牙掉光、两眼昏花。从心有余力不足的窘况,最后进入「人所愿的也都废掉」(传十二5)的惨状。正如我在安老院所常见,当病床成为人唯一拥有的活动空间时,毫无喜乐的年日正式来临(传十二1)。此时虚空放肆的扩大,人的充实萎缩成剩下的一口气。更可怕的,这些衰败只是死亡的先遣部队,它并不以此为满足,最终「银鍊折断,金罐破裂,瓶子在泉旁损坏,水轮在井口破烂」(传十二6),死亡夺走一切,人的充实全部归零。「他怎样从母胎赤身而来,也必照样赤身而去;他所劳碌得来的,手中分毫不能带去。他来的情形怎样,他去的情形也怎样。这也是一宗大祸患。他为风劳碌有甚么益处呢?」(传五15.16)。这一宗大祸患就是衰退型吊诡,所罗门捉到它的元凶─死亡,在虚空的感叹之余,我们来看看他提出的解脱之道。

三、如何回应衰退型吊诡

应付衰退型吊诡只有一个简单的对策,就是「趁着年幼,衰败的日子尚未来到,记念造你的主。」换言之,就是珍惜青春,趁早建立神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可从两个方向来谈。

1.去邪敬神(传十一9.10)

青春期当然有筹码过着欢畅人生─随心所欲、随眼所爱(传十一9),但是逾越了神的规范,神必审判(传十一9),审判的型态最可能以「自然的结果」呈现,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加六7)。浪荡的青春,将带来颓废的中年、绝望的老年。相反的,如果及早开始敬畏神的人生,从心中除掉愁烦,从肉体中克去邪恶(传十一10),削平情欲世界的大小山岗,让人生变成一条坦途大道。这样的人,将有能干进取的青年期,并将顺其自然进入美满幸福的中年期,最后终能安享天年。抱持这种敬神爱人的生活信念,天助自助者,生命有神的恩典与保守,衰老的副作用会降到最低。但是无可避免的,毫无喜乐之年终将来临,它袭击的对象,不分贩夫走卒、宗教信仰、贫富贵贱,人人难逃其魔掌,显然我们需要更强的救援系统。

2.超越死亡

传道书中提到,人死了之后,灵仍归于赐灵的神,归他永远的家(传十二5.7)。这里提到「家」,人的肉体是个家,难道这个家毁了之后,还有一个替代的新家?是的,显然我们需要向另一个系统求援。扩大求生系统本来就是生存之道,过去五十年来,台湾经济能有如此蓬勃的发展,就是台湾经济体系与世界贸易接轨,引入充沛的外汇,造成物质生活的丰盛。若当时采取锁国政策,造成一个封闭的区域性小型经济体,国民生活水平绝对与今日所见迥然不同。同理,若第一生命系统不足以让我们安身立命,我们显然需要向第二生命系统求援。但是这个出路不是单凭人的智慧可以找到。智慧人知道事情的解释(传八1),「解释」是很昂贵的稀有资源,全球知名的管理顾问彼得杜拉克,他收取的顾问费,每日约在新台币18万至24万之间,为何如此昂贵,因为他所贩卖的正是「解释」这个东西。而人生最重大的解释─生死之谜,神竟然藉着祂的爱子,白白赏赐给我们。哥林多前书十五章,是保罗论生死之谜的代表作。始祖亚当带来全人类的死亡,解铃还需系铃人,人类要脱困,依靠的就是末后的亚当。末后的亚当就是基督耶稣,他的出现,让我们有能力回应衰退型吊诡的虚空的致命打击。因为他带来不朽坏的第二生命系统,请看下表。

表(二)第一生命与第二生命的虚实吊诡

第一生命(属地,从亚当而来) A(充实) B(虚空)

第二生命(属天,从基督而来) C(虚空) D(充实)

注:A:第一生命的充实面─青春、健康、俊美、尊贵、强壮、快乐、希望。

B:第一生命的虚空面─衰老、病痛、丑陋、卑贱、软弱、痛苦、绝望。

C:第二生命的虚空面─看不见神、得不到应许之福、因属灵争战而疲

乏不堪、对神旨百思不解等。

D:第二生命的充实面─如同看见那看不见的主、内心一天新似一天、

满足的喜乐等。

只有A+B的第一生命是虚空的人生,因为充实不断缩小、虚空不断扩大,是从A走向B的历程,所以人看不出将来有何希望,传道者当然说:「虚空的虚空。」而当人受洗重生归入基督,取得第二生命之后,第二生命与第一生命并存,他的人生变成A+C走向B+D的历程,因为第二生命的注入,他的人生不再是A+B的绝望无奈,而是B+D的喜乐盼望。B+D虚与实的吊诡组合,挽救了A+B实与虚的吊诡组合。所以保罗发出这样的欢呼:「所以,我们不丧胆。外体虽然毁坏,内心却一天新似一天。我们这至暂至轻的苦楚,要为我们成就极重无比、永远的荣耀。」(林后四16.17)。世人凭着肉眼,只能见到B(外体毁坏),保罗却以吊诡的眼光,看到了D(内在生命一天新似一天)。凭着这种不朽的盼望,他甚至放胆嘲笑死亡:「死阿,你得胜的权势在那里,死阿,你的毒钩在那里。」(林前十五55),死亡曾经如此猖狂,使人生的一切充实归于无有,使我们曾经忧伤像那些没有指望的人(帖前四13),现在却发现,藉着肉体复活,不但把死亡夺去的全部救回来,并且升级成为不朽、荣耀、强壮的身体(林前十五42.43)。

这样看来,因为我们获得第二生命,第一生命的死亡蜕变成一场可以接受的长睡,所以对幸福的流失,也就是赤身而来、赤身而去的残酷事实,可以不再耿耿于怀。不仅如此,因为世界观(world view)的更新,死亡再也不能对人生的价值感造成伤害。关于死亡对价值感的破坏,所罗门王曾有以下感叹:(一)智慧人与愚昧人一样,死后永远无人记念(传二16),他这句话戳破「精神不朽」这种自我欺骗的神话。(二)人与兽同等无异,因为都出于土又归于土,人没有比兽高明(传三19.20)。(三)义人、好人、洁净人、献祭的人,并没有比恶人、罪人、不洁净的人、不献祭的人高明,都是一死万事休(传九2.3)。总之,他感叹死亡一来,智愚无异、人兽无异、正邪无异,人的一切奋斗与努力,皆失去其价值与意义。死亡是悲剧中的悲剧,因为没有补偿的机会。二二八事件的受害者家属已经得到金钱补偿,可是难以消除家属的愤恨,因为生命既失,永远没有补偿。但是,如今以新生死观的锐眼,穿透这些似乎相同的死亡表相,真相终于大白,原来人死了,并不是空手而去。「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作工的果效也随他们。」(启十四13)。原来「工作的果效」我们可以带走,我们并不是空手离开这个世界。宝贵的第二生命,不但补偿了我们失落的幸福感;在这里,我们看到它也挽回了失落的价值感。从此以后,面对衰退型的吊诡人生,中老年人不必再发出虚空的长叹,而是可以轻松以对,甚至能以幽默的心情看待自己:「老兵不死,只是淡出;老妻不死,只是失色;老传道不死,只是不占讲台。」虽然词人苏东坡的江城子有如此一段话:「—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我们却要唱约伯的新歌:「我知道我的救赎主活,末了必站立在地上。我这皮肉灭绝之后,我必在肉体之外得见神。」(伯十九25.26)

(0)
上一篇 2020年10月10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10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