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论 教会史

一、研究的动机与目的

教义是教会立会的根本,没有教义就没有教会。教义是圣经中神所颁布的律法,以及使徒与长老在会议中所做的决议,好像国王的谕旨,是最高的命令,只能遵照办理,不可以更改。教义是圣经的真理,它可以阻隔异端的侵入,坚守教会纯正话语的规模;它也是得救的指引,可以引导信徒走在正路上,一直到达天国。

笔者从小在台湾长大,在各地看到教会林立。就外在的会名而言,有见证耶和华王国的「耶和华见证人会」;有强调遵守安息日、教育和医疗的「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有强调圣洁运动的「圣教会」;也有自称是唯一得救教会的「真耶稣教会」等等。随着年纪的增长,转而对内在的教义发生兴趣。例如「长老会」是改革宗教会,强调以圣经为依归,实行长老制度;「信义会」则强调因信称义的教义;「韦斯利宗教会」的教义与正统复原主义大致一样,它是由敬虔主义产生,因此注重教会的伦理生活,热心戒酒运动;「浸信会」则强调洗礼时,施浸者与受浸者身穿白衣,全身浸在水中。至于「真耶稣教会」,一般将它归类为本色化的自立教会,由中国人自立、自传、自养。它成立于廿世纪初的中国,于1925年传至台湾;在没有外国差会的援助下,发展迄今是台湾的第二大基督教会,仅次于长老会。它不与其它教会交通,自称为耶稣基督的复原教会,在其它教会偏离正途之际,神把他们放在复兴和判罪的领导地位,恢复纯正的教会。该教会早期工人魏保罗宣称,设教立会旨在更正各教会的错误,所以初期又称为「万国更正教」。该会的「教会论」认为,教会与得救有关,而且世上有无数的教派,但只有一个真教会;除真耶稣教会外,别无得救的门径。「真耶稣教会」不论从外在的会名,到内在的教义,都引起一般主流教会的反弹,甚至将它归类为「非主流教会」,因此引起笔者对其研究的兴趣。

该会的教义强调「五大教义」,而且实行「独一神观」,反对「三位一体神观」;其教义与主流教会不同,是独一无二的教义。该会自称是末世唯一得救的教会,是神亲自设立;完全遵守圣经的教训,有圣灵的同在,并有神迹奇事的证明。其成立的目的是要更正各教会的错误,因此引起各教会的不满与攻击。对一个贬多于褒的教会,经历九十年,依然屹立不摇,而且继续成长茁壮;因而引起笔者的兴趣,拟探讨此一深具独特性教会的教义成文历史。一方面检视其教义是否完全符合圣经的规定?一方面检验其教义是否不曾变动?如果曾经变动,应做何种解释?笔者希望藉由对真耶稣教会教义成文历史的探讨,能够厘清该会教义的发展过程,进而更认清该会是否为末世唯一得救的真教会。

二、研究回顾

有关该会教义的成文历史探讨,因为史料搜集不易,而且相关的论著只是对教会历史与教义的单一研究,并未对教义的成文历史加以探讨。回顾前人的研究成果,可分有关教会史与教义史两方面的文献加以说明。

(一)有关教会史的文献

历年来国内外有关该会教会史的研究成果不多,例如张石头所著的《真耶稣教会历史》,以及董玉林着《教会通史》,对该会的发展有较详细的介绍;《真耶稣教会台湾传教卅周年纪念刊》、黄呈聪(黄以利沙长老)的《真耶稣教会要论》,林献生着《真耶稣教会史》,林奉来着《真耶稣教会发源及基本信仰由来》,谢顺道着《圣灵论》,董玉林着《圣城》,蔡应时着《真耶稣教会在台湾之成长》,杨天恩着《圣灵式基督教所缔造的中国本土教会: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再思》,都只是简略介绍该会的发源;于力工着《西方宣教运动与中国教会之兴起》,参酌美国差会的资料,从不同的角度对该会做详细的介绍;杨森富着《台湾真耶稣教会史略及发展原因分析》,其研究偏向该会在台湾的发展。

(二)有关教义史的文献

历年来国内外并无有关该会教义成文历史的研究,其中都是以教义的研究为主。例如蒋约翰着《合法大水洗》,是对该会洗礼教义的研究;前述谢顺道着的《圣灵论》,以该会圣灵教义的研究为主;《圣灵的洗》一书,对于圣灵的教义作了详细的介绍;张巴拿巴着《灵道要略》,对该会圣灵教义作简略的介绍;陈恒道着〈论安息日〉,是对该会安息日教义的研究;林奉生(林奉来长老)着《独一神论》,林悟真着《独一真神》,朱华荣(朱荣道长老)着〈独一神观〉,董玉林着《独一真神说与三位一体说争论之今昔》,都是对该会神观教义的研究;毕道生着《永生门路》,前述黄呈聪着的《真耶稣教会要论》,林悟真着《天路之灯台》,郭子严着《真道提要问答》,杨约翰着《圣经要道》,谢顺道着《五大教义》、《辩明真道》,前述董玉林着的《圣城》,《宣道真假分明》一书,蒋约翰着《真理简要问答》,郭子严着《真道提要问答》,梁景松着〈真耶稣教会论〉,魏以撒着《聚会学》,对该会的基本教义都有简略的介绍;前述于力工着的《西方宣教运动与中国教会之兴起》,除介绍该会基本信仰外,也以福音派观点对该会教义加以评论;前述蔡应时着的《真耶稣教会在台湾之成长》,以浸信会观点对该会的教义加以评析;前述杨天恩着的《圣灵式基督教所缔造的中国本土教会:基督教在近代中国发展的再思》,以五旬宗观点对该会圣灵的教义加以论评。

综上所述,历年来国内外并无有关该会教义成文历史的研究,所以笔者拟对其加以探讨,希望能有助于了解该会教义成文的发展过程,进而更认清该会是否为末世唯一得救的真教会。

三、研究的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采用一般神学最基础的进路,也就是系统的方法。一方面,采用由上而下的演译法(deduction),探讨「系统上的充裕性」,也就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因为教义是基于神的启示,一切要依据圣经。虽然神和其启示是超越人的理性与经验,但只要谦卑悔改,凭信心接受启示,仍能认识神。

神学家田立克(Paul Tillich)提出「相互关联法」(Method of Correlation),他认为人应先从当代的理性、经验或处境中提出问题,然后让圣经真理为这问题提供适切的答案,使永恒的真理与当代的处境联系,以让真理能解答不同时代不同处境所面对的问题。因此本论文的另一方面,也采用由下而上的归纳法(induction),探讨「护教上的适当性」,也就是对永恒不变的真理,如何在当代的护教上做适当的解释,使真理的诠释能有所长进。

虽然人是按照神的形像创造,是有思想的,必须用系统的方法明白神;但圣经是神的话语,是神的启示,因此应该要祈求圣灵的感动与带领,祂要将一切的事指教我们。圣灵在过去向先知和使徒彰显神的启示,他们将它记录下来成为圣经;也祈求圣灵在今日能亲自引领,使笔者能客观叙述该会教义成文的发展轨迹,并能依照以圣经真理为绝对的尺度,来评论该会是否为唯一得救的真教会。

四、研究的范围与限制

真耶稣教会约于1917年立案。在总部未成立前,虽然于1920年、1922年、1924年,先后在北平、武昌、长沙等处召开过全体大会,但因各教会各行其政,各传其道,教义无法统一。1926年全体大会于南京举开,议决成立总部,推选总部负责人,订定规章,并议定教义,从此该会有一致性的教义。1975年第二届国际联合总会各国教会代表大会通过十大基本信仰,至此该会的教义大致底定,甚少变动。因此本文研究的期间,以1917–1975年为主。

该会的基本信仰,原本有六项,就是信浸礼、信洗脚礼、信圣餐礼、信圣灵、信安息日,信耶稣、也就是五大教义加上神观教义。在1975年第二届联总各国教会代表大会时,增加四项基本信仰,就是信圣经、信教会、信得救、信审判,成为十项基本信仰,一般称为十大信条。参见真耶稣教会国际联合总会编,〈第二届真耶稣教会各国教会代表大会记录〉《真耶稣教会国际联合总会手册》(加州:真耶稣教会国际联合总会,1985),页127;真耶稣教会台湾总会编,〈真耶稣教会台湾总会规章〉,《真耶稣教会台湾总会规章细则》(台中:真耶稣教会台湾总会,2005年5版),页1。

本文无意就信耶稣、信圣经、信教会、信浸礼、信圣灵、信洗脚礼、信圣餐礼、信安息日、信得救、信审判等十大基本信仰,作全面性的探讨,拟选择圣灵、浸礼、洗脚礼、圣餐礼、安息日等五大教义,并加上神观教义,作为研究范围,其余容后探讨。在探讨教义时,以圣经的真理和该会教义的成文历史作为探讨的主体,至于在基督教会历史中各种教义的发展过程,则不在讨论之列。

五、研究的架构与主要史料

本论文共分为七章。首先是绪论,探讨研究之动机与目的、研究回顾、研究的方法、研究的范围与限制、研究的架构与主要史料。第一章是教义与教会在历史中的定位问题,除讨论教义是否会变动?教会是否会永远存在?并探讨该会的起源与特色。第二章至第七章是神观、圣灵、浸礼、洗脚礼、圣餐礼、安息日教义的成文历史探讨,除了讨论圣经中对有关教义的看法外,并分萌芽时期、成长时期、茁壮时期、成熟时期等四阶段来探讨该会有关教义的成文历史。最后是结论,对上述论述作成具体的总结。

本论文主要史料是该会成立前的《五旬节真理报》、《通传福音真理报》;该会成立初期的《万国更正教报》;该会早期工人魏保罗的《圣灵真见证书》,张巴拿巴的《传道记》;该会的规章细则;总部成立后每月发行的《圣灵报》,还有《真耶稣教会总部十周年纪念专刊》、《真耶稣教会创立三十周年纪念专刊》、《真耶稣教会台湾传教卅周年纪念刊》、《真耶稣教会台湾传教五十周年纪念刊》、《真耶稣教会神学院四十周年纪念刊》、《真耶稣教会台湾传教六十周年纪念刊》;联总成立后的《真耶稣教会国际联合总会手册》等。

(2)
上一篇 2020年10月10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1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