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神观教义的成文历史探讨

1 圣经中有关神观的教义

圣经中有关神观教义的范围很广,以下本文只就神的属性,以及从时空之上、时空之下和神的名字的观点,作为探讨神观教义的主题。

一、神的属性

神是基督教的中心。人是有限的,而神是无限的,除非透过圣经中神对人的自我启示,人是无法了解神。为了加深对神的认识,一般而论,可以将圣经中神的属性,区分为「绝对的属性」与「相对的属性」,以下拟作一番探讨。

(一)绝对的属性:是探讨神在自己之内拥有的特性,可分三方面来阐述。

1.属灵性:神是灵,是肉眼不能见,是不能朽坏的。就消极方面而言,祂不是物质,也无须依赖物质;就积极方面而言,祂是活神,祂是自有永有的,祂是复活,祂是生命。

2.无限性:祂不受宇宙的限制,是超越宇宙的。无限性只能属于一神,无法与宇宙所共享。神是自存的:神以祂的自我为祂存在的根据;所以祂的存在不是偶然的,乃是必要的。神是不变的:一切的变化不是向着好,便是趋于坏。神是绝对的完全,所以祂的本性、属性、意志,都是不变的。神是统一的(Is God unified?):神性是分不开的,无限与完全的灵只有一个,只能属于独一的神。

3.完全性:神是完全的,这是指道德上的属性。神是真实的:祂是绝对而遍在的,祂会信守圣约与应许。神是仁爱的:祂就是爱,祂遍在的爱并不浮滥,是以真理与圣洁为标准。神是圣洁的:祂是毫无污秽,也是全无错误的,祂是正义的源头与标准。

(二)相对的属性:是将绝对的属性应用在受造物,而彰显出来的特性,可分二方面来阐述。

1.与时空有关的属性:神是永恒的,祂是无始无终,祂不受时间的限制;祂创造时间,时间是在神里面,而神不在时间里面。因祂不受时间的制约,祂不会成长或发展,祂的本性也不会改变。神是广大的,祂是无限的,祂不受空间的限制;祂创造空间,空间是在神里面,而神不在空间里面。

2.与创造有关的属性:神是无所不在的,祂是无形体的,祂同时遍在于宇宙的每一处地方。神是无所不知的,祂对于万事万物,不论是过去的、现在的、或未来的,都能完全的知道。神是无所不能的,在祂没有难成的事;在人这是不能的,在神凡事都能。

(三)神属性的启示进路

人是有限的,而神是无限的;有限的人不可能了解无限的神。人若想认识神,须透过神向人的自我启示。神为了迁就人,故采用所谓的「迁就法」(Accomodation)在圣经中向人启示祂自己。就如俄利根(Origen,185-254)认为,神要向罪人说话,好像父亲与小孩沟通。「神降下,趋近我们,迁就我们的软弱,好像一位校长向小学生用『童语』说话,或像一位父亲顾念他的孩子,照他们的样子作事。」大人向小孩说话,应迁就孩子,采用他可以领悟的话语与他沟通;如果不迁就孩子,采用成人的话语与他说话,将无法与小孩沟通。

人带有肉体,思维常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神是永恒的、广大的,祂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在讨论神观问题时,是用人间有限的词汇来描述天上无限的神,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无法正确的诠释。正如经云:「神在天上,你在地下」,天壤之别,人神无法接近,因此不易理解。但是人是照着神的形象、样式受造的,人有神的接收器,在人的局限当中,在时空之下受限的人,可以接收无限的神之自我启示。神在历史中常用下列二种方法启示祂自己,这就是神属性的启示进路。

1.拟人形法(Anthropomorphism):神是灵,是看不见的、无限的,也是无体的;但在救恩的历史中,神常用人的样式向人显现。例如神在幔利橡树那里向亚伯拉罕显现;神要选召基甸为士师,神的使者向基甸显现,对他说:「大能的勇士啊,耶和华与你同在!」这种神属性的启示进路,是「由上而下」的,是神向人的自我启示,称为「拟人形法」。当人接受此信息,他在描述神时,也是采用「拟人形法」来描述神。

神的本质是灵,原本是无法描述的;但藉由「拟人形法」,人将神描述为有手、脸、口、眼耳和手臂,能与人谈话。虽然神没有性别;但藉由「拟人形法」,人用父、王、牧者等男性词汇来描述神。这就是神属性启示的进路之第一层。

2.拟人情法(Anthropopathism):神是全知、全能、全在的,祂是不会被情绪所左右;但神为了把祂自己启示给我们,也用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来描述祂自己,这称为「拟人情法」。例如「耶和华说:以扫不是雅各的哥哥吗?我却爱雅各,恶以扫……」摩西说:「耶和华又因你们的缘故向我发怒,起誓必不容我过约但河,也不容我进入耶和华──你神所赐你为业的那美地。」神说:「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他,因为我耶和华──你的神是忌邪的神……」神为了向有「情绪」的人表达祂的情感,祂也用「爱」、「恶」、「发怒」、「嫉妒」等人的情绪感受来启示祂自己。这就是神属性启示的进路之第二层。

又如人会后悔,圣经的作者常将神「改变心意」描述为神「后悔」,这也是以「拟人情法」来描述神。圣经中描写有关神改变心意的情况,可列举如下。

1.因人的犯罪:起初神见祂所造的都是好的,并吩咐人要生养众多;当人犯罪猖獗时,祂就改变心意。例如经云:「耶和华见人在地上罪恶很大,终日所思想的尽都是恶,耶和华就后悔造人在地上,心中忧伤。」「耶和华的话临到塞缪尔说:我立扫罗为王,我后悔了;因为他转去不跟从我,不遵守我的命令……」。

2.因人的代求:当神的仆人无私的为全体以色列人祈祷代求时,神有时也会改变心意。例如耶和华对摩西说:「我看这百姓真是硬着颈项的百姓。你且由着我,我要向他们发烈怒,将他们灭绝,使你的后裔成为大国。」摩西便恳求耶和华──他的神说:「耶和华啊,你为甚么向你的百姓发烈怒呢?这百姓是你用大力和大能的手从埃及地领出来的。……求你转意,不发你的烈怒,后悔,不降祸与你的百姓……」于是耶和华后悔,不把所说的祸降与他的百姓。

3.因人的悔改:神是慈爱与公义的,当人悔改离弃罪恶,神便不降下灾祸;当人转变离弃神时,祂便不将所说的福气赐下。例如经云:「耶和华说:『以色列家啊,我待你们,岂不能照这窑匠弄泥吗?以色列家啊,泥在窑匠的手中怎样,你们在我的手中也怎样。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拔出、拆毁、毁坏;我所说的那一邦,若是转意离开他们的恶,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想要施行的灾祸降与他们。我何时论到一邦或一国说,要建立、栽植;他们若行我眼中看为恶的事,不听从我的话,我就必后悔,不将我所说的福气赐给他们。』」

在圣经中提到「神后悔了」,这并不是从「时空之上」的永恒观点来看,而是神以「时空之下」的「迁就法」方式,就「拟人情法」来对人自我启示,而人也用此对神理解。

「迁就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神的本性。如果不用「迁就法」,可能会陷入怀疑主义和不可知论;因为神是超验的,人是在时空下的存在,所以在时空局限下存在的人,无从谈论超验的神。如果我们只照着时空之下的局限来解释神迁就人所用的「迁就法」,常会限缩神的属性。例如圣经中记载神会「后悔」,我们会误以为神不是全知的;又如人具有独特的「位格」(person),即有智、情、意,我们会误以为神也应有「位格」。圣经用「迁就法」来描述神,这是用模拟的方法(the principle of analogy)来帮助我们了解神,结果可能会将「无限的神」变成「有限的人」。我们根据圣经中神的自我启示来了解神时,须知这只是「神的部分特性」,而不是「神的全貌」。因此,我们采用「迁就法」时,须要了解它的局限。一方面用人间的名词来说明神,使人能人了解神;一方面又不至于限缩神的属性。

二、在时空之上的神观

神原本是在时空之上,在时空之上的神,祂是先验的(拉丁文a priori)。在时空之下受造的人,本无法用理性来理解神,只能接受从神的自我启示来了解神。所以使徒保罗说:「我们如今彷佛对着镜子观看,模糊不清;到那时就要面对面了。我如今所知道的有限,到那时就全知道,如同主知道我一样。」这就是告诉我们,如今在时空之下的人类,正如保罗所说的,对神的认识犹如对着镜子观看,是模糊不清的。

在圣经中记载着时空之上的神,祂曾多次多方的向人自我启示,兹略举数例说明如下。在旧约圣经中,神启示选民代代相传的中心信仰为:「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先知书中也记载:「惟有我是耶和华;除我以外没有救主。」「……除了我以外,再没有神;我是公义的神,又是救主;除了我以外,再没有别神。」在新约圣经中,耶稣也启示我们:「神是灵……」,「我与父是一」;

《新约圣经.约翰福音》十章30节。《和合本圣经》译为「我与父原为一。」希腊文原文为“ ejgw; kai; oJ path;r e{n ejsmen ”应翻译为「我与父是一。」。

使徒保罗告诉我们:「主是这灵……」

《新约圣经.哥林多后书》三章17节。《和合本圣经》翻译为「主是那灵……」,希腊文原文为“ oJ de; kuvrio” to; pneu’mav ejstin: ”应翻译为「主是这灵……」。

当神差遣摩西去带领以色列人离开埃及时,摩西对神说:「我对以色列人说,你们祖宗的神打发我到你们这里来。他们若问我说:『他叫甚么名字?我要对他们说甚么呢?』」神对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这里只是说明神的本质,神是永恒的,没有世界以前祂已经存在,没有世界以后祂仍然存在;祂是昔在、今在、以后永在的全能者。

从以上的叙述可以得知,在时空之上的神自我启示,使得受到时空局限的我们仍能知道神的特性。就是在时空之上,神是灵,神是独一的主;在神是灵的范畴里,没有父、子、圣灵的区别,在灵里是一致的。这就是「从上而下的启示性神观」,是启示、宣告的神观,是神在时空之上,把祂的本质、特性直接向人宣告,而这种宣告是超出人的理智思考范围。

三、在时空之下的神观

所谓「时空之下的神观」,是以神照着祂的形象、样式造人为基础,用神的自我启示为材料,对于神「从上而下」的宣告,人「从下而上」所作的接收和理解的回应。以下拟从独一的神、父与子的关系、父子与圣灵的关系,来探讨时空之下的神观。

(一)独一的神

圣经中的神观问题很单纯,并没有任何的争论,只有一位「独一的神」。神为了使以色列百姓从外邦多神的环境中分别出来,特别颁布十条诫命,要百姓遵从,其第一条诫命是:「除了我以外,你不可有别的神。」此外,在示马中百姓也常背诵:「以色列啊,你要听!耶和华──我们神是独一的主。」藉由这些举动,神每天提醒百姓,要专一顺服「独一的神」。当圣殿建造完成,所罗门王为民祝福时说:「使地上的万民都知道惟独耶和华是神,并无别神。」神也藉由先知不断的提醒百姓:「我是耶和华,在我以外并没有别神;除了我以外再没有神……」「你们必知道我是在以色列中间,又知道我是耶和华──你们的神;在我以外并无别神……」「……那日耶和华必为独一无二的,他的名也是独一无二的。」所以神常藉由君王、先知,向百姓显示祂是「独一的神」,是配得敬拜的。

旧约圣经中谈论「独一神观」时,认为神有两个特性。首先,祂是万有的单一创造者。例如经云:「……我──耶和华是创造万物的,是独自铺张诸天、铺开大地的……」神没有谋士、助手、仆人去帮助祂完成创造的大工,祂在创造中独自行事。其次,祂是万有的单一主宰。例如经云:「耶和华──我们列祖的神啊,你不是天上的神吗?你不是万邦万国的主宰吗?在你手中有大能大力,无人能抵挡你。」「惟独你是耶和华!你造了天和天上的天,并天上的万象,地和地上的万物,海和海中所有的;这一切都是你所保存的。」

新约圣经中也谈论只有一位「独一的神」。耶稣说:「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主我们神,是独一的主。」使徒保罗也说:「你信神只有一位,你信的不错;鬼魔也信,却是战惊。」「因为只有一位神……」

不论旧约或新约圣经,都论及神只有一位。祂创造并统管万有,在祂以外别无他神。

(二)父与子的关系

在耶稣降生前,只有一位神,神观的问题很单纯。当耶稣降生后,在救赎的历史中,这是跨时代的作为,同时也是神观趋于歧异的始点。原先的神被称为「父神」,耶稣则称为「子神」。在耶稣降生后到升天前的这段期间,因为「应许的圣灵」尚未降临,所以在神观上要面临的问题是「神」与「耶稣」的关系,也就是「父」与「子」的关系问题。

耶稣是神在肉身显现,祂本是神,也是人。就人的层面来看,祂会哭、笑、疲倦、口渴、饥饿;祂有家谱;祂会成长,也会衰老;祂有些事情不知道;祂要受苦、受死;祂也必须面对七情六欲的试探,并且祂没有犯罪,胜过试探。就神的层面来看,祂是时空之上的神,万物是借着祂造的。究竟时空之上的神如何进入时空之下?祂如何在肉身显现?祂如何成为人的样式?祂的人性如何与神性结合?这是神观上很重要的问题,以下拟从圣经来探讨父子的关系问题。

1.子的由来:在《约翰福音》中,用开宗明义的方式启示子的来源:「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充充满满的有恩典有真理。我们也见过他的荣光,正是父独生子的荣光。」它是就神的层面来谈论子的来源,耶稣并没有经由母亲生出,而是道成了肉身。其中的「独生子」,是译自希腊文「monogenh;”」,由「mono;”」(独一、单独)与「givnomai」(成为、变成)所组成的复合字,其意思为「独成者、唯一成为者」。中文和合本圣经将它翻译为「独生子」,加上「生」与「子」这两个字,已经超出希腊文的原意。道成了肉身,住在我们中间,祂就是耶稣,是从父而来的「独成者」。

在《路加福音》中,天使对马利亚说:「圣灵要临到你身上,至高者的能力要荫庇你,因此所要生的圣者必称为神的儿子。」耶稣是神,也是人。就人的层面而言,祂的降生是马利亚所生,与一般人的出生相同。就神的层面而言,祂的降生不是出于人的作为,而是圣灵与神的能力临到童女马利亚身上,是道成了肉身,成就了耶稣独特的降生方式。神第一次创造万物时,圣灵参与了创造的工作,因此经云:「起初,神创造天地。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运行」的希伯来是#j’or,意思是「孵育」。而在新约时期,圣灵又参与耶稣的出生,这也是新的创造工作。(New creation?)当「圣灵与神的能力」「孵育」马利亚,她就生出耶稣。

「荫庇」的希腊文是ejpiskiavzw,意思是「荫庇、遮盖」。神向人显现时,会有云彩遮盖,我们只能看见荣光与云彩,而无法亲眼看见神,神是若隐若现的。神在肉身显现也是一样,我们只能看见童女怀孕生出的耶稣,被称为神的儿子;至于圣灵如何「孵育」马利亚?神的能力如何荫庇她?这是奥秘,我们只能相信,却无法了解。

耶稣是神,也是人。如果祂不是神,就不能代人赎罪,因祂自身难保(There is a better logic to explain this);如果祂不是人,就不能体恤人的软弱,因不了解人的痛苦。就人的理性层面而言,耶稣如果是神,祂就不能是人。因神不受时空的限制,神无始无终;而耶稣受到时空的限制,(This contradicts item 3 or section 2)祂有生老病死。(No such recording in the bible.But refer to Acts 2:24,31))因此,耶稣的人性与神性结合的问题,是吊诡的奥秘。

为了解释耶稣的人、神二性如何结合的问题,有「倒空论」(Theories of the Kenosis)的出现。它的理论源自《腓立比书》中记载:「反倒虚己,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虚」的希腊文是kenvow,意思是「倒空、使空虚、使无效」,指耶稣舍弃神的形象,取了奴仆的样式,将自己倾倒出来,放弃自己的权利。「己」的希腊文是morfhv,意思是形式、形状、外表的样子,指神性的实体表现。因此「倒空论」又称为「虚己论」。

耶稣是神,祂本有神的形像;但祂「虚己」,不使用祂的神性,将祂的主宰权放下。虚己的内涵是耶稣「不与神同等」;虚己的过程是道「成」肉身,是马利亚「生」耶稣;虚己的外显是耶稣「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因为耶稣不与神同等,才有从「无限」到「有限」的来到世上,成为「子」的身分,住在我们中间;而且自己卑微,存心顺服,以至于死在十字架上。

2.父与子的关系:在时空之上,神是灵,这是以神的本质来理解神。神以祂的本质是灵向我们启示,在祂是灵的范畴里,没有父、子、圣灵的区别,在灵里是一致的。但在时空之下,在救赎的历史中,真神在肉身显现,成为「人子耶稣」;从此以后,才开始有神观中争论不休的父子关系。耶稣是从上头而来,祂的本源是「天上的父」;因此耶稣说:「我从父出来,到了世界;我又离开世界,往父那里去。」。「天上的父」是「人子耶稣」最初的源头,也是最终的归宿;他们之间有父子关系,而且父子之间是有区别的,例如父差遣子,所以父比子大,父不等于子。「父」与「子」是人间的称谓与关系,没有父就没有子,没有子也就没有父;因此父与子的关系是「绝对的相依性」,一方少了另一方就无法成立。父与子的关系,可说明如下:

(1)子是父所差遣,要服从父的命令:神为了要拯救罪人,特差遣自己的儿子,成为罪身的形状,作了赎罪祭。耶稣说:我的食物就是遵行差我来者的旨意,做成他的工。子所讲的话,全都遵照差祂的父所指示的。虽然十字架的苦杯不好喝,祂仍顺服至死;祂曾向父祷告说:我父啊,倘若可行,求你叫这杯离开我,然而,不要照我的意思,只要照你的意思。

(2)子向父祷告:使徒彼得作见证说:耶稣周流四方,行善事,医好凡被魔鬼压制的人,因为神与祂同在;神以圣灵和能力膏耶稣,这是你们知道的。耶稣在工作中常常退到旷野去祷告,祈求从上头来的能力。(By saying so,it indicates that Jesus,being God himself,is without power if not pray for.He is the Word,God,manifested into flesh.His words are spirit,and they are life.)

(3)父赐给子权柄:耶稣曾向父祷告说:你曾赐给他权柄管理凡有血气的,叫他将永生赐给你所赐给他的人。因为耶稣有父赐给的权柄,所以祂可以超越自然,斥责暴风和巨浪,风就止住,浪就平静。祂可以超越时间,医好患病卅八年的病人。祂可以超越空间,医治大臣的儿子。祂可以超越命运,医治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人。祂可以超越物质的数量,以五饼二鱼让五千人吃饱。祂可以超越物质的质量,使水变成好酒。祂甚至可以超越死亡,叫死去四天的拉撒路复活。耶稣复活后,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赐给祂了;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
(4)子凡事尊荣父的名:子是父荣耀所发的光辉。子在地上已经荣耀父,父所托付子的事,子已成全了。例如耶稣进入一个村子,医治十个长大痲疯的,内中有一个见自己已经好了,就回来大声归荣耀与神,又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这人是撒马利亚人。耶稣医治一个人生来是瞎眼的,是为了在他身上显出神的作为来。当主所爱的人拉撒路病了,他的姊妹就打发人去告诉耶稣,祂听见就说:这病不至于死,乃是为神的荣耀,叫神的儿子因此得荣耀。耶稣被捕捉,在与门徒分离前的祷告时,祂举目望天说:父啊,时候到了,愿你荣耀你的儿子,使儿子也荣耀你。

(5)子说话遵照父的指示:子所讲的话,都遵照父的指示;子所知的有限,若无父指示,再临的日子也不知道。(Jesus knows all things,John 21:17)

在时空之下,「父」与「子」是人间的称谓,就如最早的人类始祖亚当被称为「神的儿子」。真神为了拯救世人,亲自道成肉身来到世上,取了人的样式,也就是血肉之体,成为「人子耶稣」。这是真神在救赎的历史中,把自己显明给世人的样态,因为神本性一切的丰盛都有形有体的居住在基督里面;而神的奥秘,就是基督。在时空之下,在救赎的历史中,父子的关系是子比父小,子不等于父。但在时空之上,在永恒中,神是灵;在神是灵的范畴里,没有父、子、圣灵的区别,在灵里是一致的。

(三)父子与圣灵的关系

当耶稣升天后,祂被高举,作君王、作救主,在高天坐在神的右边;祂是生命的主,生命操在祂手中;祂已经掌管天上、地下和地底下的一切权柄;祂是万王之王、万主之主。在五旬节时,祂赐下「应许的圣灵」;此时,具体在人间工作的是圣灵,而不是父,也不是子。因此,在耶稣升天后的这段期间,父子与圣灵的关系,成为神观中的重要课题。

在时空之上,神是灵,这是神的本质,圣灵就是神的灵。在时空之下,在耶稣升天后的这段救赎的历史当中,因为救恩的工作尚未完成,所以父、子在职分上仍有区别;耶稣在神和人中间,做中保的工作,使人能与神和好。此时,圣灵因功能的不同,可以分为「工作的灵」及「应许的圣灵」,其与父子的关系如何?兹论述如下。

(甲)工作的灵(To act,lead,move,inspire,and to empower)

「神的灵」是「工作的灵」。「神的灵」强调神的本质,祂就是神。神藉由「工作的灵」,从世界的开始直到世界的末了,一直不停的工作,其工作内容归类如下。

1.创造的工作:起初神创造天地,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工作的灵」参与创造的工作。圣灵参与宇宙整体的创造计划;参与天上星宿的创造;参与地的创造;参与人类的创造;也参与各种动物的创造工作。(God is Spirit.Why separate God’s Spirit from God?)

2.护理的工作:神创造天地后,为了使宇宙能够持续运转,使世界成为实行救赎计划的场所,「工作的灵」参与护理(providence)的工作。「护理」是指神保守祂所造的万物,持续引导它们走向祂所预定的旨意。圣经中有关神护理的经文,列举如下。「因为万有都是靠他造的……他在万有之先;万有也靠他而立。」(Sound irrelevant)「耶和华在天上,在地下,在海中,在一切的深处,都随自己的意旨而行。」「他改变时候、日期,废王,立王……」耶稣说:「我父做事直到如今,我也做事。」可见神的灵参与创造的工作后,又继续从事护理的工作。

3.感动先知说预言:先知是神的代言人。在旧约时期,「工作的灵」常藉众先知劝戒百姓,完成神所交付的任务。例如弥迦先知藉神的灵,满有力量,向以色列指出他们的罪恶;百姓行恶,神用祂的灵藉众先知劝戒他们,他们仍不听从,所以神将他们交在列国之民的手中。在新约时期,「工作的灵」也藉由先知传达神的旨意,例如有一位先知,名叫亚迦布,借着圣灵指明天下将有大饥荒,这事到革老丢年间果然有了。

4.赐与人特殊的能力:人所拥有的各样能力,都是神所赐与的。人的能力有两种,一是在神创世时给人的自然能力;另一是神的灵降临在人身上,赐与人特殊的能力。例如但以理因他里头有神的灵,所以能够替国王解梦。神以祂的灵充满比撒列,使他有智慧、有聪明,能做各样的工,完成会幕和法柜的兴建工作。摩西从以色列的长老中招聚七十个人,神将灵分赐给他们,使他们有管理的才能,能替摩西分担责任。约书亚因为被智慧的灵充满,有领导的才能,以色列人便听从他。神选召士师基甸、参孙等,也是藉由神灵的感动。

5.实行救赎的工作:耶稣是救赎的主,藉由祂的降生、受死、复活,我们的罪得到赦免,能有永生的盼望,这些都是神的灵参与了救赎的工作。例如「神的灵」临到童女马利亚身上,她就生了神的儿子耶稣;耶稣的受洗,有圣灵降临在祂身上;耶稣受试探,是被圣灵引到旷野;耶稣开始传道,满有圣灵的能力,名声就传遍了四方;祂能医病赶鬼,是依靠圣灵的能力与权柄;耶稣的受死,是借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耶稣从死里复活,也是借着圣灵的大能。

6.建设教会的工作:当教会成立后,「圣灵」也从事建设教会的工作。例如祂执行惩罚的工作,让欺哄圣灵的亚拿尼亚夫妇死亡;祂差遣工人,向外传扬福音;祂引导许多基督徒,使他们能够相信耶稣;属灵的恩赐也是祂随己意分给各人的,圣灵赐给的恩赐有智能的言语、知识的言语、信心、医病的恩赐、行异能、作先知、辨别诸灵、说方言、翻方言等,使教会得到造就。

(乙)应许的圣灵(To dwell,counsel,direct,and reveal)

圣灵按其功能可分为「工作的灵」和「应许的圣灵」,两者在本质上都是神的灵,一样都具有能力;但其功能不同,所以果效也不相同。究竟两者间有何差异?其与父子的关系如何?兹说明如下。

1.应许的意义:使徒保罗说:「你们既听见真理的道,就是那叫你们得救的福音,也信了基督,既然信他,就受了所应许的圣灵为印记。」「应许」的希腊文是 ejpaggeliva,原意是公布或指示,后来引申为应许或誓约;可以指人的应许,但更常用于神的应许。应许是一种承诺,通常有见证人在场,对各方具有约束力。神是信实的,祂不会说谎;既然祂应许要赐下圣灵,永远与信徒同在,只要我们能迫切向祂祈求,一定可以得着「应许的圣灵」。

2.「应许的圣灵」降临的预言:大约在主前830年,神藉先知约珥的口说预言:「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人要做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这是「应许的圣灵」降临的最主要预言,因为当五旬节圣灵降临后,使徒彼得认为这正是先知约珥预言的应验。

事实上,在旧约时期,仍有许多「应许的圣灵」降临的预言。例如以赛亚先知预言说:「因为我要将水浇灌口渴的人,将河浇灌干旱之地。我要将我的灵浇灌你的后裔,将我的福浇灌你的子孙。」这预言强调,神的灵如活水,可以滋润心灵干涸的人。以西结先知也预言说:「我也要赐给你们一个新心,将新灵放在你们里面,又从你们的肉体中除掉石心,赐给你们肉心。我必将我的灵放在你们里面,使你们顺从我的律例,谨守遵行我的典章。」这预言强调,当神的灵放在我们心中,我们就能顺从神的命令。

在新约时期,首先,由耶稣的开路先锋施洗约翰预言,他说:「我是用水给你们施洗,叫你们悔改。但那在我以后来的,能力比我更大,我就是给他提鞋也不配。他要用圣灵与火给你们施洗。」他提醒我们,「应许的圣灵」是藉由耶稣赐与。其次,耶稣受死前,也亲自论及要赐下「应许的圣灵」。祂说:「……『人若渴了,可以到我这里来喝。信我的人就如经上所说:从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来。』耶稣这话是指着信他之人要受圣灵说的。那时还没有赐下圣灵来,因为耶稣尚未得着荣耀。」祂又安慰门徒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因为耶稣将要离去,门徒们为此忧愁,耶稣应许要赐下「应许的圣灵」,永远与门徒同在。再者,耶稣复活后升天前,最后一次嘱咐门徒说:「不要离开耶路撒冷,要等候父所应许的,就是你们听见我说过的。约翰是用水施洗,但不多几日,你们要受圣灵的洗……但圣灵降临在你们身上,你们就必得着能力,并要在耶路撒冷、犹太全地,和撒马利亚,直到地极,作我的见证。」这是「应许的圣灵」降临的最后预言,耶稣强调圣灵的能力,能够赐人口才、胆量,帮助福音的宣扬工作。

3.「应许的圣灵」已经降临:耶稣升天后,五旬节到了,门徒都聚集在一处祷告。忽然,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好像一阵大风吹过,充满了他们所坐的屋子,又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分开落在他们各人头上,他们就都被圣灵充满,这是「应许的圣灵」已经降临了。「应许的圣灵」是神赐给的「礼物」,「礼物」的希腊文为dwrea;,是神要白白的给予。当我们受洗归入主的名下,只要向天父祈求,不必花钱购买,祂会将「应许的圣灵」赐给我们。

(丙)「工作的灵」与「应许的圣灵」的差异

「工作的灵」与「应许的圣灵」本质都是神的灵,都一样具有能力,但两者的功能不同,所以果效也不相同。兹比较其主要差异如下。

1.降临的时间:起初神创造天地,「工作的灵」参与创造的工作。(“Participation”carries a meaning of co-working or cooperation with person(s))为了使宇宙万物能够持续运转,「工作的灵」参与护理的工作,让宇宙能继续按次序运转。因此「工作的灵」是一直持续的工作,从「世界的开始」直到「世界的末了」。

在旧约时期,「工作的灵」常藉众先知劝戒百姓,但他们却硬心不听从。在新约时期,「工作的灵」也藉由先知传达神的旨意。此外,「圣灵」临到童女马利亚身上,她就生了神的儿子耶稣。「工作的灵」执行惩罚的工作,让欺哄圣灵的亚拿尼亚夫妇死亡。「工作的灵」差遣工人,向外传扬福音。今天,世界上有许多基督徒,他们都是受到「工作的灵」的引导,才能够相信耶稣。

「应许的圣灵」是在耶稣升天后的五旬节,首次降临到耶路撒冷。祂的特征是领受圣灵者要说方言。约于主后172年,孟他努(Montanus)在小亚细亚的弗吕家省,自称领受了「应许的圣灵」,并预言基督即将再临,因此信徒要祈求「应许的圣灵」,并当竭诚苦修、禁欲。所以可以推算「应许的圣灵」可能在主后172年停降,因为教会腐化,远离真理。1901年,「应许的圣灵」再度降临在美国堪萨斯州托培卡(Topeka),一位伯特利圣经学院的女生艾格斯.欧士曼(Agnes N.Ozman)身上。1906年,传到加州洛杉矶。1908至1910年,传到中国;而真耶稣教会也约在1917年立案,宣称他们有「应许的圣灵」,是承接使徒时代的教会。所以「应许的圣灵」的降临,是有一定的时间,从耶稣升天后才降临;而「工作的灵」的降临时间,却是从世界的开始直到世界的终了。

  • 降临的对象:「工作的灵」是「感动的灵」,当神有某项事工需要完成时,祂的灵才会感动祂所选召的特定人士,去执行祂所托付的任务,因此具有「特殊性」。例如在士师时期,以色列百姓行神眼中看为恶的事,祂就把他们交在敌人手里,受到米甸人的欺压。百姓悔改呼求神,祂就选召基甸为士师;神的灵降在他身上,他就吹角,百姓都聚集跟随他,最后战胜米甸人。当「工作的灵」离开,人不再有神的能力,原先的大力士成为平常人,就像参孙一样。

「应许的圣灵」是要赐给每一位神的儿女,因此具有「普遍性」。正如《旧约圣经.约珥书》第二章中,神预言说:「以后,我要将我的灵浇灌凡有血气的。你们的儿女要说预言;你们的老年人要做异梦,少年人要见异象。在那些日子,我要将我的灵浇灌我的仆人和使女。」;「应许的圣灵」是要赐给「儿女」、「老年人」、「少年人」、「仆人」、「使女」,是所有神的儿女都可以领受的。使徒彼得也说:「你们各人要悔改,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叫你们的罪得赦,就必领受所赐的圣灵;因为这应许是给你们和你们的儿女,并一切在远方的人,就是主──我们神所召来的。」所以凡在基督里的人,不分年龄、性别、阶级、种族,都能领受「应许的圣灵」。

3.停留的时间:神要执行工作时,将「工作的灵」降临在人身上;当工作完成,神的灵随即离开,因此是「暂时停留」。例如埃及的法老王做两个梦,就差人召了埃及所有的术士和博士来,却没有人能给法老解梦。后来约瑟替法老解梦,法老对臣仆说:像这样的人,有神的灵在他里头,我们岂能找得着呢?于是派约瑟治理埃及全地。约瑟能解梦,是因为「神的灵」在他里头;倘若「神的灵」离开,他将无法替人解梦。

耶稣是神的儿子,道成肉身,住在世界上。当祂要离开门徒的时候,他们心里忧愁,耶稣安慰他们说:「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赐给你们一位保惠师,叫他永远与你们同在,就是真理的圣灵,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为不见他,也不认识他。你们却认识他,因他常与你们同在,也要在你们里面。我不撇下你们为孤儿,我必到你们这里来。」耶稣答应要赐下「应许的圣灵」,「永远」与门徒同在。所以「应许的圣灵」的特性是「永久同住」;但信徒得到救恩后,若是离弃道理,是将神的儿子重钉十字架,圣洁的「应许的圣灵」将离开,不再同住。

4.功能的不同:「工作的灵」现阶段对于教会的工作,主要是引导人相信耶稣是主;同时赐给属灵的恩赐,如智能的言语、知识的言语、信心、医病的恩赐、行异能、作先知、辨别诸灵、说方言、翻方言等,使教会得到造就。祂与「应许的圣灵」最大不同的地方,是领受者不会说方言,而且不会永远与人同住。

「应许的圣灵」是要永远与人同住,而且领受者要说方言。祂要引导信徒明白一切的真理;祂是得天国基业的凭据。同时,祂也是圣礼中灵化的动力。若没有「应许的圣灵」使耶稣的宝血灵化在水里,洗礼将无法产生赦罪的功效;若没有「应许的圣灵」的灵化,使葡萄汁成为耶稣的血,使无酵饼成为耶稣的肉,则圣餐礼仅是记念性的仪式,无法使人与主的永生和复活的应许发生关系;若没有「应许的圣灵」的参与,则洗脚礼仅是象征性的仪式,无法使人与主的产业及性情有分。虽然「工作的灵」与「应许的圣灵」本质上都是神的灵,但因功能不同,所以工作果效也不相同。

(丁)父子与圣灵的关系

在时空之上,神是灵。在时空之下,圣灵与父子的关系,可分三个时期说明。

1.耶稣降生前:在耶稣降生前,圣灵是「工作的灵」,也就是神的灵在工作。

2.于耶稣降生后至升天前:在耶稣降生后升天前,圣灵是「工作的灵」,也就是父的灵在工作。耶稣是希腊文的名字,它的希伯来文是「约书亚」,意思是「救主」。就耶稣的人性而言,强调父比子大,父差遣圣灵,子是「圣灵的承载者」;子之所以能够以人的身份宣扬神国的福音,就是因为被「工作的灵」无限的充满着,这是「由下而上的基督论」。例如耶稣的出生,有圣灵临到童女马利亚身上,她就生了神的儿子耶稣。耶稣的受洗,有圣灵降临在祂身上。耶稣受试探,是被圣灵引到旷野。耶稣开始传道,满有圣灵的能力,名声就传遍了四方。祂能医病赶鬼,是依靠圣灵的能力与权柄。祂被圣灵感动就欢乐。祂复活后,借着圣灵吩咐所拣选的使徒。在使徒保罗与约翰的书信中,也谈论耶稣是「圣灵的承载者」,不过谈论得比较少。例如耶稣的受死,是借着永远的灵,将自己无瑕无疵献给神。耶稣从死里复活,也是借着圣灵的大能。神赐圣灵给耶稣是没有限量的。

就耶稣的神性而言,认为耶稣是神,强调耶稣的先存性,祂是时空之上的神,祂是太初即有的道,还没有亚伯拉罕就有了祂,是创立世界以前即已经存在,这是「由上而的下基督论」。虽然耶稣是神,祂本有神的形像;但祂虚己,不使用祂的神性,不与神同等,取了奴仆的形像,成为人的样式,因此成为「圣灵的承载者」。

《新约圣经.约翰福音》强调耶稣的神性。当神要呼召摩西带领百姓出埃及时,摩西问神说:「祢叫甚么名字?」神回答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七十士译本》希腊文翻译为 ejgwv eijmi,意思是「我,我是。」这就是父神的称呼,它表明神的永存性,是超越人所能测度的。而在《约翰福音》中,耶稣七次提到祂就是「我,我是」。这是「绝对的神观」,要显明耶稣的神性,说明祂就是旧约的父神。参《新约圣经.约翰福音》四章26节,六章20节,八章24节、28节、58节,十三章19节,十八章5节。

3.耶稣升天之后:在耶稣升天之后,祂被高举,作君王、作救主,在高天坐在神的右边,成为「圣灵的差遣者」。「应许的圣灵」是在耶稣升天后才降下,可以由耶稣差遣「应许的圣灵」;也可以透过父赐给「应许的圣灵」。耶稣告诉门徒说:「人若爱我,就必遵守我的道;我父也必爱他,并且我们要到他那里去,与他同住。」这里强调「我们」要与他同住,可见「应许的圣灵」也可以是「父与子」共同差遣,要与门徒同住。所以「应许的圣灵」与父子间的关系,是可以单独由父差遣,或单独由子差遣,或由父子共同差遣。

在时空之上,神是灵。在救赎历史的灵界里,父是灵,子是灵,在灵里是一致的;所以父的灵,就是子的灵,就是神的灵。使徒保罗说:「如果神的灵住在你们心里,你们就不属肉体,乃属圣灵了。人若没有基督的灵,就不是属基督的。」他将「神的灵」、「圣灵」、「基督的灵」混合使用,表示在灵里是一致的。耶稣说:「我与父是一。」当腓力对耶稣说:「求主将父显给我们看,我们就知足了。」耶稣告诉腓力说:人若认识子,也就认识父;人若看见了子,就是看见了父;子在父里面;父在子里面。神是灵,是看不见的,但祂为了完成救赎的工作,成为肉身的耶稣。所以经上说:「爱子是那不能看见之神的像……」耶稣说:「人看见我,就是看见那差我来的。」所以耶稣就是独一的父神在肉身的显现。

在时空之下,在救赎的历史中,在耶稣降生之前,「工作的灵」是神差遣祂的灵在工作。在耶稣降生后升天前,父比子大,子是父所差遣的,为了要完成救赎的工作,「工作的灵」是父差遣祂的灵在工作。在耶稣升天后,祂被高举,「工作的灵」与「应许的圣灵」是父与子一同差遣祂的灵在工作。其关系可列示如下表。

在救赎时空之下的神观

耶稣降生前:真神、真神、工作的灵(真神差遣)

耶稣降生后到升天前:圣父、圣子、工作的灵(圣父差遣)

耶稣升天后:圣父、圣子、工作的灵(圣父与圣子差遣)、应许的圣灵(圣父与圣子差遣)

四、从神的名字看神观

在时空之上,神的本质是灵,祂是没有名字的。在时空之下,在救赎的历史中,神的名字在神学中是众说纷纭。例如「耶和华见证人」教派认为,神的名字是耶和华(Jehovah);也有神学家认为神的名字是雅威(Yahweh)或主(Adonai)。

在东方的世界里,名字和命名代表三层含意。第一,代表一个人的特质或处境。例如以撒的名字含意是「他喜笑」,这是形容母亲撒拉听到神要让她老年生子的反应;又如耶稣名字含意是「拯救」,因祂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第二,代表命名者认识被命名的人。例如亚当为一切的动物命名,表示他对每一种动物都有清楚的认识;神也对摩西说:「我按你的名认识你」,表示祂对每一个人都透彻了解。第三,代表命名者对被命名的人拥有权柄。如果某人拥有命名权,他也拥有管辖权。例如神对人拥有权柄,因而将埃布尔兰的名字改为亚伯拉罕;世上的君王拥有管辖人民的权柄,因此法老王赐名给约瑟,叫「撒发那忒‧巴内亚」。

同样的,人称呼神的名字,代表人明白祂的特质,人对神有些认识。但神是造物主,受造物中有谁真正认识祂?有谁拥有权柄在祂之上?只有神真正认识祂自己,只有神有权柄为自己命名。以下拟分期讨论神的名字,并探讨其与神观的关系。

1.神的名隐藏时期:神的名字原是隐藏的,在适当的时机才向人们显露。所以在亚伯拉罕、以撒、雅各的时期,神的名字尚未显露,他们不知道神的名字。

2.神的名揭露时期:在旧约时期,以色列百姓的领袖摩西是第一个求问神名字的人,表示在此之前,没有人知道神的名字。摩西问神说:「你叫甚么名字?」,神回答摩西说:「我是自有永有的……耶和华是我的名。」「自有永有」在《七十士译本》(Steptuagint Version)的希腊文是ejgwv eijmi,意思为「我,我是」,是强调神的本质。希伯来文原先是 hwhy,当时希伯来文圣经只记载「子音」,其发音是「YHWH」,「元音」没有标入圣经中,但是透过一代代口传的传统,是可以念出神的名字。神的名字是「YHWH」,中文《和合本圣经》依据钦定本(King James Version)翻译为「耶和华」(Jehovah),其它译本除了钦定本外,并没有译本翻译为「耶和华」,因为其中标入的「元音」是猜测的,这名字不一定正确。

3.神的名失传时期:在掳放之前的圣殿时期,百姓要到耶路撒冷的圣殿献祭朝拜神,大祭司要宣告神的名。后来百姓被掳到外邦后,圣殿被毁,大祭司不再宣告神的名。他们在外邦盖会堂,聚会时会念圣经。百姓被掳之后,对念神的名字有忌讳,因为十诫中规定不可妄称神的名。他们每逢念到「YHWH」时,就用「主」的发音「Adonai」代替。后来,「YHWH」竟然没有人知道要怎么念,神的名已经失传了。

约于公元六世纪,马索拉文士(Masoretes)抄写圣经的文本,称为《马索拉文本》(Masoretic Text)。当时散居各地的犹太人,不熟悉希伯来文,为了帮助百姓读希伯来文,他们在希伯来文的「子音」上加了「元音」,使人容易学习,而且可以确保意思准确。当他们在抄写「YHWH」的「子音」时,因为敬畏圣洁的神,不希望百姓直呼神的名,就加上「Adonai」的「元音」,是希望百姓把它念成「Adonai」,因此《马索拉文本》神的名字就成为希伯来文hw:hy\。有些翻译者不熟悉犹太人对神之名的敬畏,而直接根据希伯来文的发音,称神的名为YAHOWAH或JAHOWAH,这是不了解犹太人的根源。

4.神的名恢复时期:直到耶稣降生时,神才再次将祂的名字显明出来。神的名字是「耶稣」,祂的希腊文为Ihsou'”,意思是拯救。这是神道成肉身的名字,也是父赐给子「父的名字」。「耶稣」是否为旧约时期失传的神名?因为圣经并未记载,我们无法知道。在新约时期,「耶稣」是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因耶稣的名无不屈膝跪拜。当我们祷告时奉耶稣的名祈求,祂必成就;当我们奉耶稣的名赶鬼,鬼也服了;奉耶稣的名祷告,可以医病;奉耶稣的名洗礼,可以赦罪;凡事要奉耶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所以在天下人间,只有赐下耶稣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

5.神的名字与神观的关系:耶稣吩咐门徒要「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名」的希腊文为o[noma,它是名词单数,代表不是三个名字,而是一个名字,就是「耶稣」。在救赎的历史中,父的名是先于子的名,而子的名又先于圣灵的名。圣父的名是「耶稣」,圣子的名是「耶稣」,圣灵的名是「耶稣」,所以父、子、圣灵的名就是「耶稣」。门徒知道这个道理,他们给人施洗时都是「奉耶稣基督的名」,并没有「奉父、子、圣灵的名」。当我们受洗时「奉耶稣的名」,这不是单独「子的名」耶稣,而是共同的「父、子、圣灵的名」耶稣。这证明父、子、圣灵是同一位神,祂的名字是「耶稣」。

五、神观教义改变的缘由

使徒时代的教会对于「独一真神」教义并无争议。使徒后期教父(Apostolic Fathers)在神观教义上起了纷争;因为犹太教不承认耶稣是神,为了维护「独一真神」的教义,而产生下列的学说论述。

(一)型态神格唯一论(Modalistic Monarchianism

这神观由士每拿的诺威都(Noaetus,约200–225)最先提出,他认为任何主张圣道或子在神格内有别于父的教义,都是多神的异端。他认为神只有一位,就是圣父;因此受苦受死的都是圣父自己。所以,这派神观,又被称为圣父受苦说(Patripassionism)。后来到撒伯流(Sabellius,约198–220在罗马)时,已经演变到相当完整的诠释。他强调神是独一的,只是按三种不同方式延伸自己。在旧约时期以父方式显现;在道成肉身时以子方式显现;在赐恩给使徒时以圣灵方式显现。撒伯流避开圣父受苦说的困难。

(二)动力式神格唯一论(Dynamic Monarchianism

这神观最早由狄奥多士(Theodotus,190出现在罗马)提出。他认为耶稣是人,灵性高超,圣灵便降在他身上,神立他为嗣子。他的神性是在受洗或复活时,神才赐给他;所以耶稣的神性不是永恒的,是有时间性的。因此,此派神观又被称为嗣子论(Adoptionism)。初代教会将嗣子论视为异端。

(三)圣子从属圣父论(Subordinationism

这神观是由教会领袖亚流(Arius,约250–336)所提出,他为了维护独一真神的教义,避免多神论,只好称耶稣未拥有神的本质,是一位次位神。因耶稣会受苦,所以就不是等同神,祂是受造中的第一位。此种神观由亚流所主倡,又称亚流主义(Arianism)。因他否认耶稣完全的神性,在325年的尼西亚会议(The Council of Nicea)中被定为异端。

使徒后期教父为了对付耶稣不是神,或只是次位神的异端,他们根据圣经及希腊哲学思想,整理出「三位一体」的神观。圣经中并未出现「三位一体」神观,它是诸多解释「独一神观」的一种。该神观认为: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但祂们不是三位神,而是同一位神;而且圣父不是圣子,圣子也不是圣灵。神是三中有一,一中有三;非三非一,亦三亦一。「三位一体」神观是用人间的哲理来描述天上的神,结果成为奥秘,我们永远无法完全了解。

西方教会对「三位一体」神观的研究贡献最大的是特土良(Tertullian,约160–230),他着有《驳帕克西亚》(Against Praxeas)。帕克西亚是教会领袖,赞成型态神格唯一论。特土良著书阐述神格中的父子关系,他说:「我们相信只有一神,但在下列的安排或自启程序中,这独一的神也有一儿子,即祂的道,是从祂本身出来,万物都是借着祂造的。」论到子从父生出的时间,他强调子完全出生是在父藉祂创造万物时;在此之前,子还未出生,神不能称为父。他也承认圣灵的地位,他说:「圣灵是从父藉子而出。」特土良率先将「三位一体」(trinity)这名词介绍给西方教会,他用本质强调合一,用位格说出分别。强调神格中的三位,在数目上是可数算的;然而神格中的合一,并不会因此而受到破坏。论到「子」从「父」出生的时间,特土良强调「子」不是在永恒中出生,是在创造前出生。特土良的神观无法摆脱物质化的色彩,否定「子」是在永恒中出生,引起神学上的困难。

三位一体神观到奥古斯丁(Augustine,354–430)时到达高峰,他在主后419年完成《三位一体论》,为教父时期的神观争辩划上句点。他认为:(1)重视神格的合一性:父、子和圣灵,每一位都是神,而且是同一位神。每一位都是整全的本质,同时都是同一个本质。(2)强调神格中的平等关系:父、子和圣灵,拥有同样的永恒性,同样的不变性,同样的尊荣与权柄,三位一体内是平等的。(3)说明圣灵的来源问题,他提出「和子说」(Filioque)的主张。强调圣灵主要由圣父所发出,也由圣子所发出,圣灵是祂们两位的灵。

在时空之上,在永恒里,神是灵,神的本质不可以用人的智、情、意来规范和定义。在时空之下,人是有「位格」的,因为人有智、情、意。「三位一体」的神观,使用圣经中未曾出现的名词,也就是时空之下人间的「位格」,来谈论时空之上永恒的神,并将「位格」定义为神的属性。「位格」是时空之下人间的名词,包含限定性与有限性,因此不能用作时空之上神的称谓;神是超越「位格」的存在,使用「位格」将使神对象化。而且使用「位格」,将使神变成与人一样,将会限缩神的属性。

三位一体的神观是为了解决亚流主义所引起的纷争,它是汇总圣经和希腊哲学得到的神观,并由皇帝强力介入,要全体教会共同遵行。圣经中并未使用「三位一体」这名称,它将人对于神的思想过程,成为神的本质内涵的结论。虽然它试图要说清楚神,结果却是越说明越胡涂。事实上,在时空之上,神是绝对的,无法成为被认识的对象;因此在时空之下,用任何名称与表述,都无法完全描述神。

六、小结

综上所述,可将圣经中的神观归纳如下。第一,是灵里的一致性。在时空之上,就灵的观点而言,父的灵、子的灵、圣灵的灵,以灵的本质观点而论,是没有区别的,这就是灵里一致性的原则。灵除了一致性以外,还有分别性。在时空之下,在救赎的灵界里,父、子、圣灵是有区别的。因为耶稣的降生,祂是神在肉身的显现,使神观教义趋于复杂。在救赎的历史中,父比子大,子是父所差遣的,为了要完成救赎的工作。耶稣升天之后,赐下「应许的圣灵」,要与门徒同住;在本质上,也是父和子的灵,这是灵里的一致性。在时空之下,容易让人误解有父、子、圣灵三位神的存在。然而,如果强调灵的超越性,就可以了解为何神既可以降生为耶稣,又可以同时充满天地,父、子、圣灵既可以同时并存,又可以分别存在,这就是灵的奥秘性。第二,是名字的一致。父、子、圣灵的名都是「耶稣」,可以证明父、子、圣灵是同一位神。

一般的教会相信「三位一体」,他们认为圣父是神,圣子是神,圣灵是神;但祂们不是三位神,而是同一位神;而且圣父不是圣子,圣子也不是圣灵。这是将人对于神的思想过程,成为神的本质内涵的结论。它使用时空之下人间的「位格」,来谈论时空之上永恒的神,结果将神叙述成与人一样,将会限缩神的属性。事实上,在时空之下用任何名称与表述,都无法完全描述神。

在时空之上,神是灵,是无限与完全的。没有人见过神;人受肉体的限制,也不可能完全了解神。耶稣虽然是神在肉身的显现,也无法揭露神的全部。受造物是无法了解造物主;倘若我们能了解神,那我们也与神差不多了。因此我们要根据圣经的记载来了解神,至于对于圣经的记载无法了解的奥秘,只有凭信心接受,并且祈求圣灵的帮助,因为圣灵参透万事,就是神深奥的事也参透了。

2 真耶稣教会神观教义的成文历史

一、教义史分期依据的观点

在神学与哲学上,神观问题是一个难题。真耶稣教会成立之初,即已经确立神观教义。有关神观教义的成文历史,兹分下列四期加以叙述;分期所依据的观点,着重在外在的历史事件,以及内在教义诠释的变动。

1.萌芽时期(1925以前):该会约于1917年登记成立,1926年设立总部。在总部成立前,各教会各行其政,教义无法统一。在此时期,教义才刚发芽,这是「萌芽时期」。

2.成长时期(1926–1949):1926年该会设立总部,1949年中国大陆政权移转,教会的重心转往台湾。在此时期,经常开会研讨教义,这是「成长时期」。

3.茁壮时期(1950–1966):该会将总会移转至台湾,真道逐渐传至世界各地,为了能统一各国的教义,于1967年召开第一届各国教会代表大会。在此期间,教义趋于完全,这是「茁壮时期」。

4.成熟时期(1967–1975):1975年,召开第二届各国教会代表大会,确定该会的十大基本信仰。至此,各国教会教义趋于统一,这是「成熟时期」。

二、萌芽时期(1925以前)

1912年民国成立,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而真耶稣教会于1917年的成立初期,五大教义与独一神观的基本教义即已蒙神启示,一次交付。1926年真耶稣教会总部成立,在总部成立前的萌芽期间,有关神观的教义兹叙述如下。

(一)该会早期工人的见解

1911年,张巴拿巴长老蒙主启示,务要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一家人受洗,觉得身上有无限的能力。这是文献上第一位强调要「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的人。

1916年,魏保罗长老信主之初,蒙神启示当奉耶稣基督的名祷告、施洗,不可奉圣父圣子圣灵三位的名施洗。因为天上只有一位真神,就是救主耶稣;而且三位一体是人的称呼,圣经、众先知、众使徒也没有那样称呼。这是该会第一位强调独一真神,反对三位一体的人。

(二)该会教规的规定

1919年,魏保罗在《万国更正教报》中,列出〈各公会当更正的教规〉,其中与神观有关的条文为:

(1)当取消上帝之名号,应呼真神之尊称。

(2)当取消三位一体之说法,就称独一无二之真神。

(3)施洗不可说奉圣父圣子圣灵的名,就说奉耶稣的名就对了。

(三)高大龄的见解

高大龄,山西省阳曲县人。原先加入浸信会,1920年加入真耶稣教会,并被按立为长老。1922年在武昌举行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长老,担任会议主席;后又担任总会理事长。86岁时蒙主召回安息。着有《神命万国更正教纲目》。参见魏以撒主编,《真耶稣教会创立三十周年纪念专刊》,页M10、11。

1923年,高大龄着《神命万国更正教纲目》,对于教义作较完整的解释,其中第四条及第十五条对神观教义的解释列示如下。

「教会奉父子圣灵的名施洗,不照圣经中使徒们所实行的,奉主耶稣基督的名施洗,怎能得圣灵呢?」耶稣说:奉父子圣灵的名,给他们施洗,原文是归入父子圣灵的名(见太廿八19)。因为使徒们受了圣灵,明白耶稣的意思(约十六13),所以奉主耶稣的名给人施洗(徒二38,八16,十48,十九5;加三27;罗六3)。因为在天上人间,没有赐下别的名,我们可以靠着得救。在神与人中间,只有一位中保,就是降世为人的耶稣基督(徒四12;提前二5),他曾为我们流血赎罪(启一5),我们应当奉耶稣基督的名给人施洗。有人受洗,未奉耶稣基督的名,就不能受圣灵(徒十九1–6)。惟独耶稣,才是用圣灵施洗的(约一33),奉劝各公会都快快更正过来,求得灵洗。圣灵说:是的,哈利路亚。

「各会当取消三位一体的说法,当称独一无二之真神。」圣经都称独一无二之神,并无一处有三位一体的字句,这是古人用自己的智慧考查真神的事(林前一章21节),因此大起争端。此条乃于主后325年天主教在奈西亚议会所议决之信经,云圣父圣子之性相同而各异,复加以圣灵,即为三位一体之主。这种解释当时奉为至论,究竟还是不明白(看教会历史十四十五两篇)。因人所议定的,我们断不敢信从,惟以圣经为凭据,当称为独一无二的真神(约五章44节又十七章3节)。圣灵说:是的,阿利路亚。

该会成立的初期,对于教义的解释,采条文式的列举,并未加以解释;该书首先对教义的内容加以解释。其特色是强调教义应采用圣经作为唯一的准则,既然圣经中施洗都是奉主耶稣基督的名,而不是奉父子圣灵的名,我们就应遵从圣经;既然圣经中都称独一真神,而无三位一体之说法,我们应当遵从圣经。

综上所述,在该会的萌芽时期,初期工人蒙神启示,知道要「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要取消三位一体之说法,只称独一真神,但对于神观教义的内容,并未清楚明白。后来的工人,已经能够引用圣经来说明神观的教义。

三、成长时期(19261949

1926年,该会总部成立。1931年,中日战争爆发,中国人民流离失所,教堂多受毁损。教会信徒四散,有些领导人死于战乱,不少事工陷于停顿。战争期间,人心惶惶,但教友人数却随之增加。一般教会鼓励信徒要「坚定信仰,至死不变」。1943年,英美宣布废除不平等条约,给中国独立自主的地位,从此中国基督教与国际政治势力分离,教会渐渐走向本色化。1945年,中日战争结束;而1949年大陆政权转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此一期间,该会有机关报《圣灵报》的发行,举行神学会训练同工,并召开会议讨论教义。在这一段生活的苦难时期,却是教义成长的期间,其有关神观教义的发展,兹说明如下。

(一)规章细则的规定

1930年,该会的细则第十四条规定:「本会洗礼,须奉耶稣基督之名……」可见在1930年时,该会已经明白在救赎史下,神的名字就是耶稣,所以要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并规定于细则中。

(二)高路加的见解

高路加执事,福建闽侯人;曾任中学教师。原在美以美会,后来进入安息日会,对圣经真理颇有研究。因得了三期肺病,百医无效,至真耶稣教会受洗后,身体忽然强壮。后来舍去教书生活,毅然献身当传道人。曾在中国大陆总部担任负责理事,并曾奉派至台湾传道,在台湾教会任负责人多年。著作有《谈圣经》等。36岁时蒙主召回安息。参见魏以撒主编,《真耶稣教会创立三十周年纪念专刊》(南京:真耶稣教会总会,1947),页M14;陈光藻,《真耶稣教会总会及部分省县教会简史》(作者自印,2000),页6。

1932年,高路加撰〈对独一神与父子圣灵的我见〉一文,这是该会文献上探讨神观的第一篇文章,是作者个人的见解,因为尚未建立共识。他认为道就是神,道成了肉身降世,成为耶稣,所以子耶稣是父神所化成。与其说父「生」子,不如说「成」或「化」。这种超越时空之下肉体的思维,是一种创见。

他认为父子圣灵虽有不同的名称与作为,实际上仍是一位独一的神,不过因时期与工作的关系,运用不同的名称。在创造和律法的时期中,称为父耶和华;在救赎恩典的时期中,称为子耶稣;在末世重生人和赐生命与人的时期中,称为保惠师圣灵。其实父子圣灵原是一个灵,是一位独一的神。就好像冰、水、气,虽有三个名称与功用,但本质却一样;又如同神是太阳,耶稣是太阳的光线,圣灵是太阳的热力,三者是无法分开的。

作者的见解与撒伯流的「型态神格唯一论」主张类似。他为了反对「三位一体」的神观,而借用「型态神格唯一论」的主张。他强调神是独一的,只是在旧约、新约、教会时期,按三种不同方式显现。事实上,在时空之上,神是灵,是无限与完全的。作者用时空之下的人间想法和比方,来谈论时空之上永恒的神,结果无法完全描述神。例如对于在救赎恩典时期的耶稣,祂是太初即有的道,祂在创立世界以前即已经存在,万物都是借着祂创造的,这是作者的神观所无法解释的。

(三)魏以撒的见解

魏以撒,原名文祥,系魏保罗之子。经张灵生长老行按手礼,立为北京长老;曾在中国大陆担任总部总负责。1953年被真耶稣教会撤除长老职务,并停止他执行宗教活动。1956年因触犯刑律被政府依法逮捕,1957年被判刑劳改,1976年被释放,不久因患高血压离世。

1942年,魏以撒撰〈十二标准〉一文,这是该会文献上批判三位一体神观的第一篇文章。作者认为三位一体是「撒但深奥之理」,将导致教会的四分五裂。信仰的标准应该是一位真神。作者举三例子反驳三位一体,第一是就化学为例,说明水可以变成冰和汽,但不叫做冰汽水;第二是人有灵、魂、体三部分,但不称为三位一体的人;第三是父亲曾作过三个位分不同的官,子女不称他为三位一体的爸爸。他用时空之下人间的想法和比方,来谈论时空之上永恒的神,结果是无法将神完全的描述清楚。

作者认为真神是独一的,是无所不知,无所不在,无所不能;并称为我们的父,有时超乎众人之上,有时贯乎众人之中,有时也住在众人之内。为了解释真神与耶稣、圣灵的分别,他认为这是恩赐、职事、功用的不同。他引用耶稣的「七个时期」,来解释父、子、圣灵的分合。其论点主要根据下列圣经经文来归纳分析:「大哉,敬虔的奥秘!无人不以为然:就是神在肉身显现,被圣灵称义,被天使看见,被传于外邦,被世人信服,被接在荣耀里。」第一时期是耶稣降生前神的时期,是「奥秘」;第二时期是耶稣降生,是「神在肉身显现」;第三时期是耶稣在约但河受洗,「被圣灵称义」;第四时期是耶稣复活,「被天使看见」;第五时期是耶稣升天,圣灵降临,「被传于外邦」;第六时期是外邦人的数目满了,「被世人信服」;第七时期是耶稣再临,「被接在荣耀里」。作者认为在第一、第七时期,神是独一的神;但在其它时期,则有父、子、圣灵。上述的说法,是以单一经文做为论述的重点,有推理过当之嫌。而且对于真神与耶稣、圣灵的关系,并未做明确的阐述。

(四)蔡圣民的见解

蔡圣民长老,本名海清,台湾省嘉义县民雄乡人。生于1898年,1928年至真耶稣教会受洗,1929年被按立为执事,圣名「百居拉」,后改「圣民」,受命成为台湾支部传道人。曾任台湾总会神学院院长、总负责。著作有《报尔佳音》、《新旧约圣经概论》、《真耶稣教会要论》、《创世记的真理》、《列王历代对观释义》、《撒母耳记释义》、《雅歌释义》等书。1993年蒙主召回安息,享年97岁。

1946年,蔡圣民撰〈独一真神〉一文。该文是汇集当时传道者的见解,因此立论堪称正确。不相信「三位一体」神观,确信「独一神观」,而耶稣就是那位独一真神。独一真神是我们崇拜的对象,信仰的根本。倘若有三位神,则不知道要向谁祈祷。因此只要奉耶稣的名,向独一真神耶稣祈求即可。

该文认为耶稣就是独一真神。有人将耶和华与耶稣分为两位,只称耶和华为独一真神,而不知耶稣就是独一真神。事实上,耶稣是独一真神,是天父本身,因为真神是个灵,耶稣是神肉身的显现,是神本体的真像。

圣灵是独一真神的灵,因表现于不同的事工上,有不同的名称。在旧约时代,称为耶和华的灵、神的灵、父的灵;在肉身显现为儿子,称为耶稣的灵、基督的灵、儿子的灵、主的灵、生命的灵;此外,还有真理的灵、智慧的灵、启示的灵、谋略的灵、公义的灵、焚烧的灵。名称虽多,只是功用不同,都是出于同一的圣灵。圣灵是真神的本质,圣灵就是真神,就是耶稣。

作者也从神的名观点,讨论独一真神。真神只有一位,名字也只有一个,就是耶稣。「耶稣」这神的尊贵圣名,惟独在「真耶稣教会」这会名上得着荣耀。

作者就神的本质是灵的观点来谈论神观,并且用神的名观点来讨论独一真神,这是该会第一位提出此论点的人。他认为耶稣就是耶和华、天父、圣灵,也就是独一真神;为何有不同的名称,是因时代或工作上的差异。例如因时代不同,而分为耶和华、耶稣、圣灵的三个时期。这种见解与撒伯流的「型态神格唯一论」主张类似,他们强调神是独一的,只是按三种不同方式延伸自己。在旧约时期以父方式显现;在道成肉身时以子方式显现;在赐恩给使徒时以圣灵方式显现。这是用时空之下的人间想法和比方,来谈论时空之上永恒的神,结果对神的描述无法清楚。

(五)会议的议决

1947年,召开第十一届全体代表大会,在教道与教义案中讨论本会基本信仰中的神观,案题为:「真信独一真神耶和华为我们的父」。会议中达成三点共识:第一,目前新约时期,不用耶和华,只用耶稣基督即可,因为没有别的名使我们可以得救。第二,耶和华乃自有永有的意思,不是神的名,其真名乃耶稣基督。第三,一般信徒只知求耶稣,不知求父,不知父比子大。目前尚未到父子合一的时期,应提起信徒对独一真神的认识,如经上所记:「认识你──独一的真神,并且认识你所差来的耶稣基督,这就是永生(约十七3)。」最后议决神观的内容为:「真信独一真神为我们的圣父,及耶稣基督为我们独一的救主。」该次会议将教义用信条的方式加以表达,这是该会信条的开始。事实上,耶稣基督就是独一的真神,因此基本信仰中无须再提及圣父。

「信条」是信徒对他的信仰所作的宣告,在作信仰宣告时,皆以「我信」(credo)为起首。就消极方面而言,信条可以隔绝异端;就积极方面而言,信条是得救的指引。

(六)其它同灵的见解

1926年,〈辨明圣灵三要〉一文强调受洗应奉主耶稣的名,不是奉父子圣灵的名,因耶稣的名将圣父圣灵全包括了。耶稣的名是独一无二的,门徒因亲耳听见耶稣的吩咐,所以奉耶稣的名给人施洗。凡未奉主耶稣的名施洗者,务必奉主耶稣的名再洗礼。这是该会第一位论及耶稣的名包括父子圣灵的名之人。

综上所述,在该会的成长时期,因为总部的成立,使神观教义的研究能更成熟。此一期间,知道神的本质是灵,神的名字是耶稣,采用此种观点来讨论神观,比较不容易偏离圣经。但该期间也有人用物质的水、冰、汽,或是太阳、光线、热力,来讨论属灵的神,结果无法说明清楚。而且将历史分为耶和华、耶稣、圣灵三个时期来说明神。祂在旧约时期,以父方式显现;在道成肉身时,以子方式显现;在赐恩给使徒时,以圣灵方式显现。这些都是用时空之下的人间想法和比方,来谈论时空之上永恒的神,结果对神的描述无法清楚明白。事实上,神观的问题复杂,不易了解,甚至连初期的传道人都不知道耶稣是独一真神,只知道耶和华是独一真神。

四、茁壮时期(19501966

1950年,大陆政权移转后,中国政府开始「反帝爱国,摆脱外国差会控制,收回教会主权。」他们认为基督教是洋教,是帝国主义的工具,应切断与帝国主义的连系,走向自立、自养、自传的三自之路。因为中国不允许教会与外国往来,该会福音工作的重点遂落在台湾身上。台湾在1951年恢复中文版《圣灵报》,1954年举开第一期神学班,1956年设立「真耶稣教会台湾总会」,并于1963年创设「台湾神学院」,肩负起神学研究与世界传道的圣工。1967年,该会国际联合总会成立,在这一段茁壮时期,有关神观教义的发展,兹说明如下。

(一)办事细则的规定

1954年,召开第三届第一次理监事联席会,订定〈台湾省真耶稣教会办事细则〉共五十二条,其中第六条规定该会的基本信仰,有关神观教义的部分为:「信奉创造天地万物之独一真神救主耶稣基督。」该次会议决议,在办事细则中将信安息日、信洗礼、信圣灵、信洗脚礼、信圣餐礼、信独一真神等,全数列为该会的基本信仰,而且用信条的方式加以表达。

(二)郭子严的见解

郭子严长老,福建省福州人,1912年生。早年与其父郭多马及兄郭美徒同时献身,担任真耶稣教会传道人。曾在上海总部从事圣工;后奉派到香港传道,主编《圣日论坛》;又到印度尼西亚传道多年;后又至台湾传道,帮助《圣灵报》工作。曾任联合总会文宣部负责、台湾神学院院长、台湾总会负责人。1983年蒙主召回。着有《真道提要问答》、《神的物当归给神》、《受圣灵的洗》、《当怎么行才可以得救》等。

1954年,郭子严着《真道提要问答》一书,在第一章「真神」中,简要论及神观。作者认为神是灵,只有一位独一的神。为何神子耶稣降世后,仍然只有一位神?因为父、子、圣灵是合一的神。三者在工作上的表现,因时期不同而有分别:圣父显明创造之能,圣子显明救赎之恩,圣灵显明启导之功;但都出于一,也都归于一。神是三而合一,并非三位分立存在。作者认为神是有位格的存在者,如同一个人有灵、魂、体三部份;而且圣灵也有位格存在。这些都是用时空之下人间的名词和想法,来谈论时空之上永恒的神,结果对神的描述无法清楚明白。

(三)杨约翰的见解

杨约翰,本名金柱,台湾省屏东县乌龙乡人。生于1920年,1942年被按立为真耶稣教会执事,并成为该会专职的传道人,1982年改称「长老」。曾任南京总会常务理事,台湾总会常务负责人、学务组负责、神学院教务主任,国际联合总会总负责等职。着有《圣经要道》、《讲道指引》、《教牧学》、《但以理书查经指引》、《创世记查经指引》、《马可福音略解》、《终末论》等。2003在美国加州安息主怀。

1960年,杨约翰着《圣经要道》一书。该书并未单独讨论神观,而是分散在第二章「真神」,第六章「耶稣」,第十三章「灵洗」中。第二章谈论真神的本质,神是灵,神是自有永有,神是独一无二;同时强调耶和华不是神的名,神的名是耶稣。第六章谈论耶稣是真神,因祂享有神的名称,祂有神的属性,祂有神的职分,祂是旧约的耶和华。第十三章谈论圣灵是独一真神,圣灵是耶稣基督。该书强调圣灵具有智、情、意,足证祂是有位格的。这是用地上有限的位格,来描述天上无限的神,结果无法将神解释清楚。

(四)朱荣道的见解

朱荣道,原名华荣,台湾省台南县白河镇人。生于1934年,1954年报考真耶稣教会第一期神学班,1955年毕业后当该会传道人。曾任台湾总会负责人、台湾神学院院长。著作有《玛拉基书》、《小先知书略解》、〈独一神观〉等书。

1960年,朱华荣着〈独一神观〉一书。作者从神的存在、属性、事功、尊荣、名称,来谈论真神是独一的,耶稣是独一真神,圣灵是独一真神。对于为何除了真神外,后来又有耶稣和圣灵?作者解释这是真神为了救赎的工作,在不同的时期,运用不同的名称。真神亲自成了人子耶稣,又亲自成了圣灵,虽然名称不同,并不是有三位神。作者对「三位一体」神观的批评,主要系既然父、子、圣灵三位各自是神,就不是一位神,乃是三位各自独立的神;此种神观似是而非,究竟是三位或一位神,难以清楚,难以信从。作者认为圣灵具有完全的位格,这是用时空之下人间有限的名词,来谈论时空之上无限的神,结果对神的描述无法清楚明白;而且对「三位一体」神观与圣经的神观的异同,并没有详加说明,使读者无法明确了解其间的差异。

(五)林悟真的见解

林悟真,原名宗光,台湾省嘉义县人,生于1889年。台北医学专门学校毕业,曾任医师。1929年在真耶稣教会受洗,后来担任该会台湾传道人,1944年被按立为长老;曾任台湾支会代表、台湾神学院第一任院长、台湾总会总负责。著作有《独一真神》、《天路之灯台》、《宗教比较学》、《论拜公妈》等。1969年蒙主召回安息,享年81岁。

1966年,林悟真着《独一真神》一书。作者从论耶和华、论耶稣、论圣灵的观点,强调神是独一的。作者认为,旧约的耶和华就是新约的耶稣,而且圣灵是圣父、圣子的灵,因为圣父、圣子原为一,所以圣灵是神的灵,就是神自己。该书并未比较圣经的神观与「三位一体」神观的异同;而且强调圣经的主题是神的救赎,神为了完成救赎的计划,分三个时期与三样的形态显现,就有父、子、圣灵的称呼,其实都是同一位真神。这与撒伯流的「型态神格唯一论」类似,强调神是独一的,只是按三种不同方式显现;在旧约时期以父方式显现,在道成肉身时以子方式显现,在耶稣升天后以圣灵方式显现。在位格方面,作者强调圣灵是有位格的存在者。这些都是用时空之下的人间想法和比方,来谈论时空之上永恒的神,结果对神的描述无法清楚。

综上所述,在该会的茁壮时期,因为总会转移至台湾,在信仰的承传上,使神观教义的发展趋于完整。此一期间,强调神的本质是灵,神的名字是耶稣。而且与成长时期一样,将历史分为耶和华、耶稣、圣灵三个时期来说明神。祂在旧约时期,以父方式显现;在道成肉身时,以子方式显现;在赐恩给使徒时,以圣灵方式显现。这些都是用时空之下的人间想法和比方,来谈论时空之上永恒的神,结果对神的描述无法清楚明白。此一期间,并未采用物质的水、冰、汽,或是太阳、光线、热力,来讨论属于灵的神;但却改采位格来称呼神与圣灵,这仍是用时空之下人间有限的名词,来谈论时空之上无限的神,结果对神的描述仍是模糊不清的。

五、成熟时期(19671975

当真道逐渐传至世界各地,为了加强各国圣工的合作,并希望能统一教义,该会于1967年召开第一届各国教会代表大会。1975年召开第二届各国教会代表大会,议决真耶稣教会十大基本信仰,包含信耶稣、信圣经、信教会、信浸礼、信圣灵、信洗脚礼、信圣餐礼、信安息日、信得救、信审判,并列入〈真耶稣教会各国联合总会规章〉的第五条,至此该会各国教义趋于统一。在此一成熟期间,对于神观教义的见解渐趋于一致,有关神观教义的发展,兹说明如下。

(一)林奉来的见解

林奉来,台湾嘉义市人,生于1923年。1936年在真耶稣教会受洗,1950年开始担任该会传道人,1955年被按立为执事,圣名「奉生」,后又改立为长老。曾任台湾神学院院长、总会总负责。着有《共信之道》、《独一神论》、《真耶稣教会之发源及基本信仰由来》、《传道须知》、《教会组织原理》、《圣经略解》、《狱中书信略解》等。参见林奉来,〈我一生的见证〉,收入氏着《真耶稣教会之发源及基本信仰由来》,页11;罗赞坤主编,《真耶稣教会台湾传教七十周年纪念刊》,页96、97。

1968年,林奉来撰〈独一的神〉一文。作者认为按照旧约圣经的指示,耶和华是独一真神,但后来新约圣经另提起一位神「耶稣」,这样,是否有二位神?父子圣灵不过是同一位神的不同显现。作者以耶稣为论述的主体,强调耶稣是神,耶稣是主,耶稣是王,耶稣是造物主。另外谈论神的名,认为父子圣灵的名就是耶稣。最后谈论父子圣灵间的关系,强调子与父为一,圣灵与父子为一。作者的论述虽然简略,但仍能将该会「独一神观」的精神,也就是耶稣是独一真神表露出来。

1975年,林奉来将《圣灵报》发表的神观文章重新整理,成为《独一神论》一书。作者从灵的观点讨论神观,强调神是灵,所以圣父、圣子、圣灵在灵里是合一的,所以「独一神论」等于「独一灵论」。这是该会文献上第一位用灵的观点来强调独一神观。作者也从神的名观点来讨论神观,因为父、子、圣灵的名是耶稣,因而证明父、子、圣灵是同一位神,而其名即耶稣。在该书中,作者并未谈论圣灵是否有位格的问题。该书中曾论及「一般教会所主张的三位一体论,等于主张有三位神的并立存在。」事实上,「三位一体」的神观也是主张独一神论。后来再版时,作者已经修正上述论点。

林奉来将前文修正为「一般教派所主张的三位一体论,顾名思义,神有三位而一体。」参见林奉来,《我们所传的福音》(台中:腓利门公司,2004),页92。

(二)董玉林的见解

董玉林,曾担任真耶稣教会陜西南镇传道人,后来被调往重庆该会总会担任书记。着有《关于因信称义及受浸问题的探讨》、《圣城》、《教会通史》、《独一真神说与三位一体说争论之今昔》等。参见董玉林,《关于因信称义及受浸问题的探讨》(新加坡:作者自印,1987),页70。

1967年,董玉林着《独一真神说与三位一体说争论之今昔》一书,这是该会第一位从教会历史的观点谈论「独一真神说」与「三位一体说」的演变。该书认为西方教会因「位格」或「神身」(person)引起许多争论,因此应避开,不要使用,这是独到的见解。但该书受魏以撒的影响,采用耶稣的七大时期来叙述神观。第一时期,是子在父里面。道与神同在,子还未被出生。第二时期,是有一婴孩为我们而生。子生出来了,并藉祂创造万有。第三时期,有一子赐给我们。基督降世、死、葬、复活,凡信祂的都得永生。第四时期,回到父那里去。基督升天,作大祭司,为人祈求。第五时期,第二次显现。基督复临,在地上作王一千年。第六时期,最后的任务。为父争战,审判世人,审判魔鬼。第七时期,父在子里面,合而为一了。作者认为在第一、第七时期,神是独一的神;但在其它时期,则有父、子、圣灵。七大时期的分解,可以使人明确了解父、子、圣灵的分合。事实上,这种采用耶稣的七大时期来描述神观,是个人的推测和见解,并没有圣经的根据。作者用子还未被「出生」的字眼来描述神观,是用时空之下的人间的词句,来谈论时空之上永恒的神,结果对神的描述是无法清楚的。因为神是灵,而且耶稣在创世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三)谢顺道的见解

谢顺道长老,原名东璧,台湾省云林县虎尾镇人,1929年生。曾任教小学,1947年受洗归主,1954年报考第一期神学班,毕业后当真耶稣教会传道人。曾任台湾总会常务负责人、教务组组负责、神学院院长,国际联合总会宣教部负责。着有《辩明真道》、《圣灵论》、《罗马书释义》、《马可福音要道》、《五大教义释疑》、《我亲眼看见神》、《教义比较》等。参见谢顺道,《我亲眼看见神》(台中:腓利门公司,2001)。

1966年,谢顺道着《圣灵论》一书。1985年再版时,增补〈对神观的探讨〉一文;这神观的观念蕴藏在作者心里已经十几年,而且曾经以口头的方式发表。这是目前该会对神观的论述最正确和完整的文章。该书采用三个重点讨论神观:第一,是圣经的主题。其主题是「神的救恩」,因为人的犯罪,神成为肉身降生、舍命、复活、升天,以及降下圣灵,都是为了救恩的需要。耶稣降生前,神是独一的;耶稣再临后,神也是独一的;在救恩的期间,神似乎分成三位,其实是同一位神的作为。第二,是灵里的一致。父神的地位、能力、权柄、尊荣、所知,都比子神大,但父神的灵与子神的灵,却是同一位灵。第三,是圣灵超越时空。因为圣灵超越时空,而且父、子、圣灵在灵里一致,所以神既可以降生为肉身,又可以同时充满天地。

作者采用「灵里的一致」的观点来说明神观,较能将父、子、圣灵的合一说明清楚。对于父与子的差异,作者说明在救恩的期间父比子大,但父的灵与子的灵,却是同一位灵。该书强调圣灵具有智、情、意,因此具有位格存在。这是用时空之下人间有限的位格,来描述时空之上无限的神,结果是无法对神解释清楚。

综上所述,在该会的成熟期间,对于神观教义的见解渐趋于一致。此一期间,除了承接前人的教义外,更加以发扬光大,并传续下去。一方面从灵的观点讨论神观,强调神是灵,所以圣父、圣子、圣灵在灵里是合一的;因为灵的超越性,所以神既可以降生为耶稣,又可以同时充满天地。另一方面也从神的名讨论神观,因为父、子、圣灵的名是耶稣,所以证明父、子、圣灵是同一位神,而其名即耶稣。但此期间仍然延续茁壮时期的思想,强调圣灵具有位格存在;这是用时空之下人间的名词,来描述时空之上无限的神,结果是无法对神描述清楚。

1967年该会召开第一届各国教会代表大会,通过神观教义确立案,内容为:「信耶稣基督系道成肉身,为拯救罪人代死在十字架上,第三天复活,升天;祂是人类唯一之救主,天地之主宰,独一之真神。」该次会议一并通过信浸礼、信圣餐礼、信洗脚礼、信安息日、信圣灵等六项教义。1975年该会举开第二届各国教会代表大会,又通过四项基本信仰,也就是信圣经、信教会、信得救、信审判,并将前次会议通过的教义,合并为十项教义,采用信经的方式表达,成为「真耶稣教会基本信仰」,并列入〈真耶稣教会国际联合总会规章〉中,要求各国能确实遵守。至此,该会的神观教义已经确定,并要求各国能一并遵行,使各国基本教义统一,早日完成世界传道的使命。

六、小结

在该会的萌芽时期,初期工人蒙神启示,知道要「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要取消三位一体之说法,因为圣经并未使用「三位一体」的名词,只称独一真神。此一期间,对于神观教义的内容,无法说明清楚。

在该会的成长时期,知道神的本质是灵,神的名字是耶稣,采用此种观点来讨论神观,比较不容易偏离圣经。但后来为了解释神观,采用物质的冰、水、气,或是太阳、光线、热力,来讨论属灵的神,结果无法说明清楚。而且将历史分为耶和华、耶稣、圣灵三个时期来说明神。祂在旧约时期,以父方式显现;在道成肉身时,以子方式显现;在赐恩给使徒时,以圣灵方式显现。这些都是用时空之下的人间想法和比方,来谈论时空之上永恒的神,结果对神的描述无法清楚明白。

在该会的茁壮时期,神观的教义已经趋于完全。但与成长时期一样,将历史分为耶和华、耶稣、圣灵三个时期来说明神。祂在旧约时期,以父方式显现;在道成肉身时,以子方式显现;在赐恩给使徒时,以圣灵方式显现。虽然此一期间没有使用物质的冰、水、气,或是太阳、光线、热力,来讨论属灵的神;但却改采位格来称呼神与圣灵。这仍是用时空之下人间有限的名词,来谈论时空之上无限的神,结果对神的描述还是模糊不清。

在该会的成熟期间,神观的教义被发扬光大。除了从灵的观点讨论神观,强调神是灵,所以圣父、圣子、圣灵在灵里是合一的;并且强调灵的超越性,所以神既可以降生为耶稣,又可以同时充满天地。同时也从神的名观点来讨论神观,因为父、子、圣灵的名是耶稣,所以父、子、圣灵是同一位神。但此一期间仍然强调圣灵具有位格存在;这是用时空之下人间的名词,来描述时空之上无限的神,结果是无法对神描述清楚。

1975年举开第二届各国教会代表大会时,制定「真耶稣教会基本信仰」,其中包括神观教义。至此,该会的基本教义已经确定,并由各国教会来共同遵行,而达成各国教会基本教义统一的目标。

就「由上而下的观点」而言,该会的神观教义是神一次交付的,在创立之始,初期工人蒙神启示,已经明白要要「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洗;要取消三位一体之说法,至今从未改变。就「由下而上的观点」而言,该会对于神观教义的诠释,随着时代的演变,对圣经经文的了解,越来越趋深入和完全。

就圣经中的神观教义与该会神观教义的成文历史来作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该会的神观教义完全遵守圣经的规定。但是对于耶稣的降生和应许圣灵的降临后,复杂的神观解释问题,有人采将历史分为耶和华、耶稣、圣灵三个时期来说明神;祂在旧约时期以父方式显现,在道成肉身时以子方式显现,在赐恩给使徒时以圣灵方式显现。有人采用物质的冰、水、气,或是太阳、光线、热力,来讨论属灵的神。也有人使用位格来称呼神或圣灵。这些都是使用时空之下人间有限的名词,来谈论时空之上无限的神,结果对神的描述是模糊不清的。在该会的成熟期间,则从灵的观点讨论神观,强调神是灵,所以圣父、圣子、圣灵在灵里是合一的;并且强调灵的超越性,所以神既可以降生为耶稣,又可以同时充满天地。同时也从神的名讨论神观,因为父、子、圣灵的名是耶稣,所以父、子、圣灵是同一位神。这种解释的方法,比较不会落入物质的陷阱中。可见该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对于神观教义的诠释也改变,越来越深化和周全。

(2)
上一篇 2020年10月11日
下一篇 2020年10月1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