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待人之道(二1~13)
不可以貌待人
信奉主耶稣基督的人与不信的人,在待人方面应有所分别。
一、人的通病
1.雅各所举的例子(2~3)
2.撒母耳先知也有此毛病(撒上十六6~7)
3.世人凭外貌认基督(林后五16;约一46)
二、是重富轻贫(2~3)
1.是违背神待人的原则(5~7;伯三十四19;路四18)
2.贫富均为神所造(伯三十一13~15;箴二十二2)
3.教会中不可如此(箴十四31;加三27~28)
三、是偏心待人(4)
1.恶意断定人──不公平(创三十九19~20)
2.神不偏待人(罗二6~11;太七7)
3.偏心待人是不好的(箴二十八21;弗六9)
结语
1.信主的人不可以貌待人
2.以貌待人是犯罪的(9)
要爱人如己
主耶稣说:「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太七12)爱人者人恒爱之。
一、是至尊的律法(8)
1.使人自由的律法(一25,12)
2.全律法都包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加五14;太二十二37~40)
3.爱人就完全了律法(罗十三8~10)
二、不爱人是犯律法(9)
1.在一条上跌倒,就是犯了众条(10~11)
2.犯法的该受审判(9、12;林后五10)
3.当照爱的律法说话行事(12下;弗五2;林前十六14)
三、不怜悯人的要受审判
1.怜悯就是爱(弗四32)
2.要受无怜悯的审判(13上;太十八35;可十一25~26 )
3.怜悯是向审判夸胜(13下;约壹四17~18;太二十五45~46)
结语
不可偏心待人,当爱人如己
贰、信心与行为(二14~26)
当时的信徒有人误解:
1.既靠恩典得救,就不必有好行为
2.信主的人要有好行为,以为可以靠行为得救
这两种极端,都是不明白信心与行为的关系,其实信心与行为是不可分开的,雅各在本段说明信心与真行为是二而一,一而二的
一、没有行为的信心是死的
1.不能救自己(14;太七21、26~27)
2.不能救别人(15~16;约壹三17~18)
3.真信心是有行为的表现,正如有生命的人必有生命的表现(17)
二、信心与行为不能分开
1.身体与灵魂不可分开(26、18),互为表里,二而一,一而二
2.没有行为的信心是鬼魔的信心,不能得救的信心(19)
3.没有行为的信心是「虚浮」(20;太二十三2~3)
三、信心与行为并行之例
1.亚伯拉罕献以撒之例(21~24;参考:创十五6;罗四9~11)
2.喇合得救之例(25;参考:来十一31)
结语
信行合一(启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