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雅1:26-27
“虔诚”,是教会中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汇。我们常用“虔诚的基督徒”来描述基督徒属灵追求的目标,或属灵生命的状态。我们要操练虔诚,正如提前4:8“操练身体,益处还少;惟独虔诚,凡事都有益处,因有今生和来生的应许。”
雅各长老在这里用了短短两节经文,从正反两个方面对虔诚作了简明而透彻的解读。首先,他批判了一种虚假的虔诚——“不勒住他的舌头”,这种虔诚是“自以为虔诚”,是“自己欺哄自己”,即自己骗自己。其次,他指出了一种清洁没有玷污的虔诚,即合神心意的虔诚,是真正的虔诚——“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并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所以综合这两节经文,我们从三个方面提出了虔诚的三个要素,即“勒住他的舌头”、“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当然,这三个要素并非虔诚的全部内容,但这几样却是虔诚应有的重要要素,是真正的虔诚必不可少的具体体现。
一、勒住他的舌头
雅各长老很直接的说到一个人若不懂得“勒住他的舌头”,那么,他所追求的虔诚就都成了“虚的”,他就是欺哄自己。因此,追求真正的虔诚,必须“勒住他的舌头”。
舌头是人体的器官之一,也是每个人都需要的。舌头很重要,说话时、吃东西时需要舌头,就连医生有时为了诊断某些疾病,也是需要察看舌头。舌头好处众多,但如果没有加以注意,就会给我们带来害处。许多俗语就有讲到舌头的害处:“是非只为多开口”、“祸从口出”、“三寸不烂之舌”、“刀子嘴”等。基督徒要学会勒住自己的舌头,在信仰生活、家庭生活、工作生活中力争做一个在话语上没有过失的人。
在圣经中的有许多地方谈及“舌头”,《雅各书》的3章1至12节较为集中地谈论到了舌头的害处。我们通过这段圣经来明白要勒住自己舌头。
1.勒住舌头就能勒住全身(雅3:1-4)
两个关于舌头的比喻:嚼环和船舵,说明了勒住舌头的最重要。“若有人在话语上没有过失,他就是完全人”,雅各用这一种不肯定的口气,似乎暗示在他所认识的人中,还不敢提出什么人,可以作为言语没有过失的实例,这从侧面也说明了勒住舌头的重要性。“勒住舌头也能勒住自己的全身”,这意思就是,人若能在言语上约束自己,也就能在其它生活行事方面约束自己了
2.舌头虽小,却能说大话(雅3∶5)
这个大话,就是不着边际、不切实际,听之有声、望之无形的话语。大话,就像是一个绚丽的肥皂泡,外面光彩夺目,里面却没有一点实质!大话从另一方面来讲也是讲出来容易,但做不到,或者说是做不到“大话”所讲的标准。说大话就是俗语的“吹牛”,是人的虚荣心作怪。
创世纪中就有记载早期人类说大话:当时人们的口音都是一样的。他们往东边迁徙时在示拿地看见了一片平原,他们就彼此商量烧砖造一座通天的塔来显耀他们的名。“造通天的塔,扬名在外!”这是何等大的话呀?人类第一次说的大话,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不但没有实现说大话时的初衷,而落得口音变乱,分散在全地(创11∶1-9)。人类第一次因讲大话而导演的巴别塔闹剧,至今还深深地影响着今天的人们(彼此语言不通,散居在东西南北)。可见,舌头若讲一些大话,危害是多么的大,影响是多么的深。
基督徒要管住自己的舌头,谨慎自己的言语。不要讲大话,不管去做什么事情,都要尽量考虑得周全一些。不要不考虑自己的能力和自身条件,就说一些大话,最后兑现不了。那样的话,我们的诚信和人格就会产生危机。我们更不要在事情还没有做之前或没有做成功之前,就说得天花乱坠;也许我们做一件芝麻大小的事,却说成做了西瓜那么大。我们要靠主谨慎自己的舌头,打败那心魔的攻击。“你们的话,是,就说是;不是,就说不是;若再多说,就是出于那恶者。”(太5∶37)
3.舌头是火,能从地狱里点燃(雅3∶6)
舌头就如最小的火,最小的火也能点燃整片森林。舌头所引起的火有可能会把我们生命的轮子点起来,因为人若不注意,舌头就会成了罪恶的世界,污秽别人和自身。
有时候一句话可能因为说得不合宜,会绊倒他治人、会给弟兄姐妹的灵命造成毁灭性的打击。我们在走十字架道路时,要勒住自己的舌头,免得我们的生命被舌头的火从地狱里点燃,也免得别人的生命被我们舌头的火点燃。
在《士师记》八章提到,当基甸打败米甸人,以法莲人却对基甸说:“你去与米甸人争战,没有招我们同去,为什么这样待我们呢?”他们就与基甸大大地争吵。面对以法莲人的无理取闹,基甸说:“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以法莲拾取剩下的葡萄不强过亚比以谢所摘的葡萄吗?神已将米甸人的两个首领俄立和西伊伯交在你们手中;我所行的岂能比你们所行的呢?”(士8:1-3)基甸说话极其柔软、温和,以法莲人的怒气因而消除,避免了两支派之间的争战。这真如箴言所说:“回答柔和,使怒消退。”(箴15:1)
而同样的在《士师记》十二章提到,当耶弗他战胜亚扪人以后,以法莲人聚集,对耶弗他说:“你去与亚扪人争战,为什么没有招我们同去呢?我们必用火烧你和你的房屋。”(士12:1)面对以法莲人的挑衅,耶弗他也怒气十足的对他们说:“我和我的民与亚扪人大大争战;我招你们来,你们竟没有来救我脱离他们的手。我见你们不来救我,我就拼命前去攻击亚扪人,耶和华将他们交在我手中。你们今日为什么上我这里来攻打我呢?”(士12:2-3)耶弗他没有等到以法莲人回应,他就招聚基列人,要与以法莲人争战。这场内战的死伤相当严重,基列人把守约旦河的渡口,不容以法莲人过去。他们用支派的口音,作为辨识以法莲人的方法,那时以法莲人被杀的有四万二千人(士12:5-6)。
两个事件对照下,一样是嘴巴说出来的话,却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基甸以其温柔的言语平息一场纷争;耶弗他和以法莲人用傲慢的话语致使族人血流成河。
4.舌头很难制伏(雅3∶7-8)
舌头的危害,小可危害自己、家庭,大可危害教会、社会、国家。我们有时会听见一些话语,说这个弟兄或姊妹如何不好,说教会中的一些事情不属灵等。更有甚者为了达到自己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和私欲,不择手段地利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无中生有、造谣生事、蛊惑人心。教会中有纷争、不团结、事工进展缓慢、羊群迷失等问题,很多时候是舌头没有被制伏而造成的
我们要制伏自己的舌头,靠自己是不能,但我们靠着神,靠着圣灵就能制伏舌头。制伏舌头不是说一味追求“沉默是金”的境界,而是面对福音、教会、荣耀神的事情,舌头要负起该负的责任来。
5.颂赞和咒诅不能从一个口里出来(雅3∶9-10)
舌头可以说是一柄两刃的剑,用之得当,可以荣神益人;用之不当,便是危害无穷。我们的舌头应该是用来颂扬、赞美我们的神的,用来传播福音、劝慰弟兄姐妹。而不能用来讲大话、谬语,咒诅有着神形象的人的。颂赞和咒诅不能从同一个口里的舌头发出来,我们刚从口中唱出“哈利路亚”,一转身就又从口中骂出“拉加魔利”(太5∶22),这样的虔诚一定不是真的。
圣经说:“一句话说得合宜,就如金苹果在银网子里。”(箴25:11)苹果美,金苹果更美,金苹果放在银网子里更是美上加美!大卫曾作诗说:“你已经试验我的心,你在夜间鉴察我,你熬炼我,却找不着什么。我立志叫我口中没有过失。”(诗17:3)。大卫身为一个君王,拥有无上权力,本可以爱讲什么就讲什么,没人奈何得了他,但他却立志叫自己口中没有过失。这真是我们的榜样,我们也要懂得谨慎言语,说合宜的话。
二、看顾在患难中的孤儿寡妇
1.是否失落了?
雅各长老所处的时代,教会中有一股歪风邪气,就是有人竟然以貌取人,他们把人分等级,不能一视同仁。对富有的人,他们点头哈腰;对贫穷的人,他们白眼相待。(雅2:2-3)这种风气之下,孤儿寡妇自然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对此,雅各予以严厉的谴责,他要唤醒人们的良知,使那些以孤儿寡妇为代表的弱势群体,得着应有的关爱。
我们的神是看顾患难中孤儿寡妇的神,在申24:19-22中这样说到:“你在田间收割庄稼,若忘下一捆,不可回去再取,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这样,耶和华你神必在你手里所办的一切事上赐福与你。你打橄榄树,枝上剩下的不可再打,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你摘葡萄园的葡萄,所剩下的不可再摘,要留给寄居的与孤儿寡妇。你也要记念你在埃及地作过奴仆,所以我吩咐你这样行。”
今日教会,也有很多自以为虔诚之人,却并不关爱生活缺乏的孤儿寡妇。面对有需要的弟兄姊妹,他们会很“属灵”地说,“平平安安地去吧!愿你们穿得暖吃得饱”,却不给他们身体所需用的,这有什么益处呢?不过是自欺欺人的假冒为善!
2.要激发爱心
所以我们要为自己的爱心祷告,并且要常常实践爱心。我们必须清楚,顾念孤儿寡妇,这不是神给我们的重担,也不是良心对我们的催逼,而是信仰给我们的动力。山羊绵羊的比喻中,耶稣说过:“这些事(吃、喝、住、穿等)你们既作在我这弟兄中一个最小的身上,就是作在我身上了。”(太25:40)可见,顾念孤儿寡妇,是爱主的具体体现。
有一篇文章题为《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讲得是,1930年美国经济萧条,有两个小孩子的父母相继离世,他俩无依无靠,流浪街头。后来听说“男孩镇”有间孤儿院可以收容小孩,他们就决定去投靠。但是路途遥远,携带的几块面包已吃完,两兄弟又饿又渴,他们想停下来又不行,后来弟弟走不动了,说:“我不走了。”哥哥只好背着他走剩下的路程,当他走到孤儿院门口前,一位神父跑出来要帮他抱小弟,神父说:“他一定很重吧?”但哥哥回答:“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以后,当有人问这位神父,照顾这些问题青少年会不会很辛苦,这位神父总是用:“他不重,他是我兄弟”作为回答。后来有一位作曲家,将这个故事写成了一首歌:《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He’s not heavy,He Is My Brother)。1970年代这首歌在美国非常受欢迎。后来,这首歌又带动了一个故事。
有一位作家也写了在越战时的一个故事:有一位白人士兵在新兵训练时,常找黑人士兵的麻烦。但他都不和那白人士兵计较,因他是基督徒。受训完后,他们被差派到同样的地区作战,作战时,那白人士兵受伤了,黑人士兵看到后,不顾生命的危险跑去救他,因为当时情况危急,炮弹轰炸他们四周,他不得不把受伤的战友扛在肩上,离开那危险的地区。他扛着他跑了一段很长的丛林路……此时有位歌手唱出:“这条又长又曲的路,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当他将战友放下时,发现战友已经死了,也发现自己受伤了。遗体运回白人的家乡,扛灵柩的人中,他是唯一的黑人。扛灵柩走向墓地时,歌手又唱出:“这条又长又曲的路,他不重,他是我的兄弟……”
这故事让我深受感动,也想起了《路加福音》第十章25-37节记载,耶稣讲到好撒玛利亚人的比喻:有一人在从耶路撒冷前往耶利哥的路上遇到强盗,被洗劫一空、打个半死、倒在路边,有祭司和利未人路过,看见他,却绕道而去;唯有一位撒玛利亚人,看见他就动了慈心,到他身边用油和酒为他清洗、包扎伤口,用自己的牲口载他到店里休息、照顾他,还拿钱请店主照应他,等他回来后再偿还店主其余的花费。
说完故事,主耶稣反问律法师:“你想,这三个人哪一个是落在强盗手中的邻舍呢?”律法师说:“是怜悯他的。”主耶稣说:“你去照样行吧!”
邻舍是周遭的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人。我们应该要用心、主动的让自己成为他人的邻舍,说:“他不重,他是我兄弟。”我们因主爱的激励,要愿意让自己成为爱人的邻舍,将主的爱传递给需要主爱的人,进而达到尽心、尽性、尽力、尽意爱主的具体表现。在神面前,我们不过是卑微的人,与世人一样会历经人世间的苦难,但拣选我们成为神儿女的天父,会在一切的患难中安慰信靠祂的儿女,发怜悯的神会加添我们心力与恩典、扶持我们走过患难的死荫幽谷,使我们的福杯满溢。面对遭遇患难的人,我们不过是蒙神怜悯的器皿,将慈悲怜悯之神所赐的恩典、感动,与同遭患难的人一同分享自己福杯里来自于神的安慰。
三、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雅各所说的“世俗”,《和合本》有时也译作“世界”,该词所指的不是看得见的物质世界,而是充斥于世界的一切邪恶势力及不良风气,就是约翰所说的“肉体的情欲,眼目的情欲,并今生的骄傲”(约壹2:16)。蒙主拯救的基督徒,已经走出了世俗的泥潭,并且也早已不受世界的奴役,如保罗所言:“就我而论,世界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就世界而论,我已经钉在十字架上。”(加6:14)
雅各长老所处的时代,一定有不少“沾染世俗”的弟兄姐妹,所以他在书中大声疾呼:“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雅4:4)神与世俗,是势不两立的,爱神与爱世俗,是不能共存的,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侍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那个。你们不能又侍奉神,又侍奉玛门。”(太6:24)一个“与世俗为友”的基督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基督徒,因为他的行为已经使他“与神为敌”了。因此,我们务须“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那些口里赞美神,心却恋慕世俗的行为,从根本上说,就是“淫乱”,就是“投敌”。“世俗”与“神”这两个立场是全然不同而敌对的,这已经是十分显明而无容置辩的事。
今天我们归入主的名下,是否已脱离愚昧?是否脱去旧人成为新人呢?行事为人有没有像光明的子女呢?做事情是否有查验何为主所喜悦的呢?还是仍然处在黑暗中、属于罪恶呢?怎样更好的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呢?提后2:22告诉我们:
1.逃避少年的私欲
私欲是我们仇敌,是我们犯罪的前兆,经上说:“各人被试探,乃是被自己的私欲牵引、诱惑的。私欲既怀了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雅1:14-15)一个人在多大程度上脱离私欲的辖制,就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神的喜悦。
“逃避”是消极的行动,意思是逃跑、躲避。面对情欲的诱惑,使徒保罗不是叫我们否定、压抑;而是叫我们逃避,不要与之妥协。例如大卫王面对情欲的试探,他没有逃避躲闪,反而定睛观看,结果犯了淫乱的大罪(撒下11:2-4);又如面对罪大恶极的所多玛城,天使告诉罗得一家人说:“逃命吧!不可回头看,也不可在平原站住。要往山上逃跑,免得你被剿灭。”但罗得的妻子仍然迷恋所多玛城,在后边回头一看,就变成了一根盐柱(创19:17);而约瑟面对主母的诱惑,他“跑到外边去”(创39:12),结果就胜过肉体情欲的试探……面对情欲的诱惑,我们要效法约瑟,远离不良的场所,减少犯罪的机会。
2.追求属灵的品德
“你要逃避少年的私欲,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公义、信德、仁爱、和平。”人的意志总是非常薄弱,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因此,追求属灵的品德,又提醒我们如何和周围的不同人群相处,这也是基督徒的一门重要功课。“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追求”,这是使徒保罗告诉我们的处理自己和他人之关系的重要原则。我们固然要学会与各种人相处,包括罪人,但我们更当学会同那清心祷告主的人相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我们决不和那些自甘堕落的人为伍,与之同流合污。能够远离罪恶,也就自然能够追求属灵品德。
结语
雅各提出的虔诚的这三个要素,看似非常平淡,我们似乎很难将这些熟悉无比的句子与虔诚联系在一起。然而,当我们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及雅各写书时的心情,就能比较容易地理解这三个要素。我们可以看得出,这三个简单的句子,承载着神的心声,渗透着雅各的劝勉,这是对今日信徒的劝勉,我们每一个基督徒都要成为虔诚的圣徒,以此荣耀神的尊名。愿真正的虔诚实现在我们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