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概论
一、著者
本书是旧约圣经中最短的一卷,作者是先知「俄巴底亚」,这名字的意义是「耶和华的仆人」。在圣经中共有十多个俄巴底亚,关于本书作者的生平,圣经一无记载,因此我们不能指出其中任何一人是本书的作者。
二、说预言的年代与地点
俄巴底亚在何时何处传说神的预言,这是很难断定的,解经家对这个问题分为两大意见:
1.认为是在主前八百年前(八四○~八三○)的说法:根据本书「第十一节」,这里的「拈阄」显然指约兰王年间,非利士和亚拉伯两国联军,攻破耶路撒冷(代下二十一16-17)。他们为耶路撒冷拈阄。那时以东背叛约兰王不久(王下八20-22),怀恨仍深,看见圣城陷落,自然幸灾乐祸,助纣为虐。根据犹大史,两个国家同时攻陷耶路撒冷的只有那一次。因此认为俄巴底亚是在约兰王之后,在犹大国作先知,非被掳后的先知。
2.第二种意见是认为在主前五八六年,耶路撒冷被巴比伦军攻陷不久的时候,因为俄巴底亚书第二十节有「被掳」一词可证实,又本书有几处和杰里迈亚书及以西结书的预言相似(俄1-9、16;耶四十九9-22;结二十五12-13,三十五5、15)。因此认为俄巴底亚是被掳后的先知。
其实先知的工作时期和地点不是最重要的问题,否则圣灵早在圣经中明确的说明了,主要的是预言的来源和内容。
三、本书的大意
本书所论的对象是以东,以东和以色列同为艾萨克的后裔,原为骨肉之亲的关系(创三十六1、9),以东本来亦是蒙神眷顾的,神曾赐给他们西珥为业,成为列邦中的一国,神严禁以色列人侵犯他们(申二4-6;民二十一4),并给他们入耶和华的会(申二十三7),由此他们应当敬拜真神,一面善待弟兄以色列,可是旧约圣经里在许多地方却表示这两种人民从起头就彼此为敌,尤其以色列受外敌蹂躏的时候,以东不但没有同情或帮助,反与仇敌同伙向以色列人行强暴,并且伸手抢夺财物,更将所剩下的人交予仇敌,恨不得他们的弟兄从地上快消灭,以东人就这样幸灾乐祸,残酷陷害弟兄,因此神要审判他们的罪,当降罚的日子,照他向弟兄怎样行的而受审判,以永远的灭亡来报应他们(俄15),但选民以色列家虽受尽许多患难与苦害,却在主的爱护中再复兴起来……永远属神的国度。
四、本书的分段
(一)以东的刑罚(1-9)
1.神兴起列国攻击以东(1)
2.以东成为小国并被藐视(2)
3.以东被拉下来(3-4)
4.以东要被掠夺(5-6)
5.与以东结盟的邻国要背约出卖他(7)
6.以东所依靠的智慧人和勇士都消灭(8-9)
(二)以东的罪恶(10-14)
1.向弟兄强暴(10)
2.对以色列的遭难不予同情和帮助,反幸灾乐祸(11-12)
3.乘人之危抢夺财物(13)
4.迫害逃亡者,捉住他们交给仇敌(14)
(三)以东的毁灭与以色列的复兴(15-21)
1.耶和华的日子(15-16)
2.以色列必得救(17)
3.以色列必得胜(18)
4.被掳的必归回得产业(19-20)
5.国度必归属于神(21)
贰、略解
(一)以东的刑罚(1-9)
1.神兴起列国攻击以东(1)
本节说明俄巴底亚是神的仆人,他传说神所默示的预言与异象,神差遣使者往列国去,叫他们一同起来与以东作战,这些国家将要联合起来攻击以东。
2.以东成为小国并被藐视(2)
以东位于迦南地的东南部,北接死海,东接沙漠,南接以拉他、以旬迦别(申二8),西界错综,不易分明,全境多山,南北约有一百英哩(一六○公里),东西约有二十英哩(三十二公里),是一个小国家,以东于主前五八三年亡于巴比伦,余剩的人居于犹大南部山地,仍常与犹大人为敌,到主后一百多年后,这个国家民族就从世界历史上消失了。
3.以东被拉下来(3-4)
3:以东人占有着山脉的地域,即称为西珥山一带(创三十六8-9),以东的京城是西拉(王下十四7),「西拉」这名是盘石或山岩的意思,因为建筑在高地,处于丛山之间的缘故(赛四十二11),敌人非常难入侵,于是以东人就傲慢自大,以为固如金城,安稳无虑,绝对不会被掳走的。
凡自高的必降为卑……(太二十三12;雅四6)。
4:虽然以东人所住的地方何等高稳,然而神说:无论他的坐落是怎样的安稳,但他们必被掳去,这就是联合进攻他的列国而应验的。
神是坚固的保障(撒下二十二33),是患难中的避难所(诗四十六1)。
4.以东要被掠夺(5-6)
这两个比喻就是说:如果强盗来了,他们仅取走所要的,把那不要的留下来;如果摘葡萄的来了,他们也留下些葡萄,但是进攻的军队来到以东的时候,他们什么都不留下,在国中一切所有的财宝完全被搜索拿走之意。
5.与以东结盟的邻国要背约出卖他(7)
当以东被敌人追杀之时,向他的盟国求助,但他的盟国不但不帮助,反把他们赶出国境。并且与敌人一同进攻以东,以东如此无智、受欺骗叛离,又没有一点防守的准备,就完全战败了。
6.以东所依靠的智慧人和勇士都消灭(8-9)
当敌人进攻以东的日子,他们智慧人要被除灭(以东人以智慧、聪明闻名),使全国勇士惊惶失措,都被杀尽了。「提幔」是以东一个地方名,在此用以表示以东全境之意。
要专心仰赖耶和华,不可依靠自己的聪明(箴三5),神要灭绝智慧人的智慧,废弃聪明人的聪明(林前一19)。
(二)以东的罪恶(10-14)
1.向弟兄行强暴(10)
「向弟兄雅各行强暴」─先知宣布以东人遭受刑罚的原因:以东人和以色列人有弟兄之关系,可是他们常与以色列人为敌,在前些时候,以东人曾杀过由敌人逃脱的犹太人,现在轮到以东人遭到同样的方式被杀。
2.对以色列的遭遇不予同情,反幸灾乐祸(11-12)
11:当敌人攻入耶路撒冷的城门,掳掠财物拈阄而分的时候,以东人竟站在一边观看,不帮助以色列人,反渴望他们灭亡,真是与敌同伙的人。
12:他们不仅行了这些事,而且引为欢乐,嘲笑以色列人,是幸灾乐祸的恶人。
人若不看顾亲属就是背了真道,比不信的人还要不好,幸灾乐祸的是恶人,他要受罚(提前五8;箴二十一10,十七5,二十四17-18)。
3.乘人之危,抢夺财物(11)
以东人也同敌人进入城中,参加抢夺财物,趁火打劫。
4.迫害逃亡者,捉住他们交给仇敌杀灭(14)
以东人还站在岔路口上,剪除逃脱的犹太人,另外将剩下的捉住转交给以色列的敌人。
人被拉到死地,你要解救,人将被杀,你须拦阻(箴二十四11、17)。
(三)以东的毁灭与以色列的复兴(15-21)
1.耶和华的日子(15-16)
15:审判的日子,神要照万国所行的报应,他们的罪行,到后来还是归到自己的头上,必受严厉的刑罚。
神要照各人所行的报应他们(启二十二12;罗二6-10),是自作自受(耶十一17),你怎样待人,人也怎样待你(太七2、12)。
16:先知把犹大人本身所受的痛苦,拿来提醒万国说:犹大人怎样喝了耶和华忿怒的杯(参:赛五十一17),而现在列国亦必要喝尽那杯,直到他们绝对灭亡为止(参:赛五十一21-23)。
2.以色列家蒙拯救(17)
「雅各家必得原有的产业」─神让被掳的以色列人归回,与耶路撒冷剩余的犹大人一同重建圣殿,及重整家园之意。
3.以色列家必得胜(18)
以色列人归回故土复国之后,要将以东人完全消灭之意。
当巴比伦军第三次进攻耶路撒冷之时,以东人曾协助敌军一同进城,以东人并为此欢欣喜乐(诗一三七7),但五年后(主前五八三年)以东亡于巴比伦,剩余的人居于犹大南部山地,仍常与犹大人为敌,到主前一六五年,以东被耶路撒冷的祭司犹大马卡庇斯所征服;主前一二六年以东复为马卡庇斯之侄约翰候堪纳斯所征服,并强迫受割礼,使之同化归入犹大籍,领土则并入以色列。主后七十年耶路撒冷被毁,犹大人分散天下,但今日以色列复国,以东不复存在,圣经的话完全应验了。新约的以土买(可三8)、希律王是以东人(太二1;路十三31,二十三8;徒十二21)。
4.被掳的必归回得产业(19-20)
以色列人末后必归回建立自己的国度,而且大大扩张国境之意。
5.国度必归属于神(21)
先知认为末后神要使以色列家归回,而且昌盛繁荣,然而以东必被审判遭受灭亡,那时为以色列仇敌的以东灭亡,国土归属以色列的结果,就是神的国度之建立。
重要预表与预言:
①预表:以东人是以扫的后裔(创三十六9),故预表私欲与属世的教会。以色列人是雅各的后裔,是预表属灵人与真教会。以东和以色列名义上是弟兄,实际上却是仇敌。以东无时无刻不想消灭以色列人,永不放弃加害兄弟的计谋。故如:一个属灵人的心里,常是存着一个私欲与他为敌而相争,使属灵的心常遭阻碍(加五17)。另方面预表属世的教会如:以东占有世界美好的地势、财智,惜他们一直仇视属灵的真教会,要加以迫害阻挡,那么他们的末后必如以东的结局。
②预言:本书十七节至二十一节,更是预言属灵的事,在个人方面来说:指蒙主拯救罪得赦免,并赐圣灵焚烧肉体一切情欲,得以成圣,归属主民而承受天上产业之意。在教会方面是指属灵的真教会,靠着圣灵,在工作方面得了胜利,属世的教会乃败落,没有真理,没有救恩可靠,因此有许多外教会的人归入真教会(就是以色列得以扫山的意义),同时亦有许多外邦人进入真教会(这就是以色列人得诸外邦地),但是还有不归顺的属世教会(以扫山)要与世界一同受审判,而复兴的真教会是归于真神永远的国度,要被接到天上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