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概论
一、腓立比教会
腓立比是希腊北部马其顿的一都市。使徒时代是在这地方的著名的罗马帝国的殖民地。保罗在第二次传道旅行时,于特罗亚看见异象,为响应马其顿人的呼声而渡海过去欧洲,到腓立比设立教会(徒十六6~40)。卖紫色布疋的妇人吕底亚一家人的入信,和赶走被巫鬼所附的使女之鬼而受逼迫被投狱,及狱卒全家的入信等等,对保罗而言,是印象深刻的地方。在第三次传道旅行又两次经过此地(徒廿1、3~6)。腓立比教会在物资上帮助保罗很多(二25;四15~16、18;林后十一9)。由此可知,他们与保罗之间有很亲密的关系。
二、写本书的因由
腓立比教会曾派以巴弗提来接济保罗(二25),然而以巴弗提来保罗这里以后竟然生病几乎要死(二26~30),这事腓立比教会也听见了,现在因以巴弗提的病既已痊愈,保罗就想即刻把他送回去,并写本书信向他们致谢。因此,也有人称本书为宣教书信(a missionary letter)。因记述腓立比教会赞助保罗国外宣教事业之书信。
三、写本书的时间与地点
本书与以弗所书、歌罗西书、腓利门书一并被称为狱中书信。入狱的地点罗马说最有力。御营全军(一13)、该撒家里的人(四22)是这证明。本书比其它狱中书信先写或后写难以判断。好像在狱中传道已经经过很长时日(一12~18),又保罗自己也觉得出狱的日子快到(二24),故此,被推想是被囚禁后期的著作,约六十二年写于罗马。
四、内容与特征
本书有喜乐之书信的名,因书中充满喜乐的话。在狱中尚且能充满喜乐显示他与基督灵交之深刻与对生死之超然。他为自己灵魂的得救和将来的奖赏而勇往直前的毅力和勇气是在传道战场上奋斗的人的楷模。故此,本书堪称为宣教书信。因记述保罗在国外宣教事业的奋斗精神。本书的人生观是喜乐和前进。以弗所书的教会观、歌罗西书的基督观、腓利门书的救赎观、腓立比书的人生观是极其宝贵。
五、本书内容
一、请安(一1~2)
二、感谢和祈求(一3~11)
三、捆锁及其意义(一12~30)
1.捆锁更叫福音兴旺(一12~14)
2.传基督的两种动机(一15~20)
3.保罗的生死观(一21~26)
4.对腓立比教会的期望(一27~30)
四、教训(二1~四10)
1.教会的合一(二1~11)
2.得救的完成(二12~18)
3.打发提摩太(二19~24)
4.打发以巴弗提(二25~三1)
5.警戒防备犬类(三2~8a)
6.保罗的人生观(三8b~16)
7.勉励不要专以地上的事为念(三17~21)
8.勉励帮助两个女人同心(四1~3)
9.勉励喜乐、谦让、祷告(四4~7)
10.尊重一般的道德(四8~9)
五、感谢腓立比教会的支持(四10~20)
六、请安(四21~23)
贰、略解
一、请安(一1~2)
一1「仆人」:不提「使徒」而仅提「仆人」是因与腓立比教会有亲密的关系之缘故,而且他们对他的使徒职分毫无疑问。
「提摩太」:因腓立比教会与他有亲密关系,并且他也真正关心他们(二19~20)。
「监督」:即长老。原文复数。监督、执事排在圣徒后面显示他们不是在圣徒之上,而服事圣徒的。为何特别提及他们是,对保罗宣教事业的支持是出自于他们的热心及领导全教会而为。
二、感谢和祈求(一3~11)
一3「感谢」:保罗的书信都是以感谢开始。
「我的神」:没有说「我们的神」,这有我所服事的神之意。
一5「同心合意的兴旺福音」:原文是「对在福音里的团契(koinAT;oAT;nia)」。团契(交通)有时表现作协力,有时表现作财力的支持。本书是指后者。
一6「善工」:所谓善工不是指前节的兴旺福音,乃是指神在每人心中动了造新人的善工。其成全则进入天国得救。参考「一19、二13;弗二8~10;帖前五23~24;帖后二13~14」。
「耶稣基督的日子」:主再临之日。
一7「这样的意念」:指3节的感谢、4节的祈求、6节的深信。
「辩明证实福音的时候」:吕振中译为「辩护和证实福音的时候」。天主教译为「卫护及巩固福音工作方面」。英文圣经译为〝the defense and confirmation ofthe gospel〞。
「与我一同得恩」:原文是「恩惠的共有者(sunkoinAT;oAT;nos)」吕振中译为「在恩惠上都和我一同有分」,即「分享我的恩惠」,因他们支持保罗宣教事业之缘故。
一8「我体会基督耶稣的心肠,切切的想念你们众人」:「心肠」指人体脏腑中的高等的部分──心脏、肺、肝等。古人认为这些脏腑是支配人的心,特别是人的感情。在保罗心中时常有基督的爱情,他不是用人的爱情来想念他们。「体会」或译「以」(吕振中译、天主教译)或译〝With〞(英文圣经译)或译〝in〞(另译)。「心肠」英文圣经译为〝affec-tion〞,另译〝bowels〞。故传道人与信徒之间的爱情应圣化,不可以私人感情相爱。
一9「你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见识上,多而又多」:这爱心不是指对神或对保罗的特定对象的爱,乃指他们彼此间的爱。爱心要有知识和各样见识的根基,而且能分别是非(次节)。故不是盲目的爱、感情的爱,乃明白神旨意的理智的爱。
一10「能分别是非」:本句有人认为连于上节而译为「在能分别是非的知识和各样见识上」。或译「分辨优秀的」。英文圣经译为〝so that you may approve what isexcellent〞。
「作诚实无过的人」:英文圣经译为〝May he pure andblameless〞。天主教译为「成为纯洁无瑕的」。吕振中译为「好成为纯洁而无过失的人」。
一11「仁义的果子」:不是由律法的义而来的果子,乃是由主所赐的义的果子。本节上半句英文圣经译为〝filled with t-he fruits of righteousness which come through Jesus Christ〞。
三、捆锁及其意义(一12~30)
1.捆锁更叫福音兴旺(一12~14)
一12:有人认为保罗的被囚对福音的宣扬有阻碍,其实相反,反而使福音更加兴旺。尤其使他有机会向该撒与御营全军作见证。
2.传基督的两种动机(一15~20)
一15「出于嫉妒分争」:在此是指持反对保罗态度的人。
「出于善意」:与保罗站在同一阵线的人。
一18:保罗不介意个人的毁誉褒贬,是求基督之被传扬及显大。
一19「这事」:指反对保罗之事。
「叫我得救」:这得救是指灵魂的得救,不是指从狱中获释,或从敌人获救。参考一6。
一20「无论是生,是死」:保罗已把生死置之于度外。
「显大」:吕振中译为「被尊为大」。天主教译为「受赞扬」。英文圣经译为〝will be honored〞,另译〝will be magnifies.〞保罗不求自己的荣耀。
3.保罗的生死观(一21~26)
一21「我活着就是基督」:这是何等有力的一句话。不是说「为基督而活」,也不是说「在基督里而活」。显示他与基督成为一体。这是灵修的最高境地。
「我死了就有益处」:本节天主教译为「的确,就我来说,生活就是基督,死亡就是获益」。
英文圣经是译为〝For to me to live is Christ and to die is gain.〞显示保罗之对生死之超越。
一22「成就我工夫的果子」:英文圣经译为〝that meansfruitful labor forme〞。天主教译为「对于我的工作是有收获的」。
一25「长进」:吕振中译为「进步」。英文圣经译为〝pro-gress〞,另译〝advancement〞。无论是教会或是信徒都要长进方可,即结果增长(西一6)。
一26:本节天主教译为「因而使你们由于我回到你们那里的缘故,能在基督耶稣内,深深地引我为荣。」吕振中译为「使你们所夸我的,因我的再来和你们在一起,得以在基督耶稣里越发充盈满溢。」
「欢乐」:可译为boast即夸耀。保罗成为他们在基督里的夸耀。
4.对腓立比教会的期望(一27~30)
一27「行事为人与基督的福音相称」:这是极其平凡,但很重要的教训。
「为所信的福音齐心努力」:「努力」天主教译为「作战」,吕振中译为「竞斗」。本句英文圣经译为〝withone mind striving side by side for the faith ofthe gospel〞。
一28:本节天主教译为「并且在任何事上,也绝对不畏惧敌人;这对他们是灭亡的明证,对你们却是得救的预兆,这些都是由天主来的;」吕振中译为「在任何事上都不被敌人所惊吓。这在他们是灭亡的预兆,在你们却是得救的明证,而这明证乃是从神而来的。」
「敌人」:指逼迫教会的人。
「证明」:是法律上的用语,「揭示」或根据事实的「证据」。英文圣经译为〝omen〞征兆之意。另译〝pro-of〞,证据、证明之意。参考帖后一5之「明证」,征兆、证据之意。
「都是出于神」:这证明是出于神。
一29:本节天主教译为「因为,为了基督的缘故,你们蒙赐恩典,不仅信衪,而且为衪受苦,」为主受苦也是神的恩典。故能为主名受辱受苦是福气(徒五41;彼前四14、16)。
一30「你们的争战」:说明上节的「为衪受苦」。保罗曾在腓立比被投狱,现在在罗马亦然。这种争战,他们从前看到,现在又听到。但不要怕敌人的惊吓,这证明他们沉沦,你们得救。
四、教训(二1~四10)
1.教会的合一(二1~11)
二1:劝勉、安慰、交通、慈悲、怜悯是教会合一的要件。
「交通」:原文〝koinAT;oAT;nia〞。吕振中译为团契。
二2:这也是合一的要件。下半句天主教译为「你们要意念相同,怀着同一的爱,同一的心灵,同一的意念。」这种翻译是把第二项至第四项当作第一项的注解。另外有种种翻译及解说。
二3~5:这些也是合一的要件。
二6~11:基督谦卑的模范。
二6「为强夺的」:吕振中译「应当把持不舍的」。本节天主教译为「衪固具天主性,却不把自己与天主平等的身份作为一件依恋不舍的战利品;」。
二7「奴仆的形像」:从「神的形像」贬为「奴仆的形像」。衪作了神的奴仆(徒三13、26;四27、30)及人的奴仆(可十45;路廿二27)。天主教批注说:「应注意圣子降生为人时,由天主的身份降至人的身份,由人的身份降至奴隶的身份,由奴隶的身份降至死囚的身份。」
二9「超乎万名之上的名」:即耶稣。
二10「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指宇宙间的一切被造物。不必一一分为「天使、人、死人」或「天使、人、恶魔」等等。
2.得救的完成(二12~18)
二12「这样看来」:吕振中译为「所以」,英文圣经译为〝therefore〞即基督尚且如此顺服之意。
「顺服」:即顺服神及保罗所传的神的道(帖前二13)。
「就当恐惧战兢,作成你们得救的工夫」:英文圣经译为〝work out yourown salvation with fear andtrembling.〞故此,不能说,一信主就得救了,或一信得救,永远得救。入信是得救的开始,进入天国是得救的完成。
二13:得救是神在我们心中所作的善工(一6)。
二14「起争论」:英文圣经译为〝questioning〞,即怀疑之意。本节指不可向神发怨言,或起怀疑。如以色列民在旷野试探神而发怨言才被神弃绝。
二17:本节吕振中译为「然而,就使我的血做奠祭来浇在你们信心的祭物和供奉上,我也欢喜,并且和你们众人一同欢喜。」天主教译为「即使用我的血作浇洒在你们信德的牺牲和祭献上的祭酒,我也是喜悦的,而且与你们共同欢乐。」另译〝Butif indeed I am poured outon the sacrifice and service of your faith,Irejoice;and I rejoice with you all〞。天主教批注说:「祭酒:古代犹太人与外邦人的祭礼,往往在祭献的牺牲上洒以酒、油或血。斐理伯信友既献身事主,将自己奉献给天主为牺牲,保禄甘愿献出他的苦难,他的生命作为祭酒,与斐理伯信友的祭献相结合。」浇奠(民二十八7)表明殉道(提后四6)。
「信心的祭物」是信徒奉献的,不是保罗奉献的。保罗是在其上奉献奠祭的酒。因信徒都是祭司(罗十二1;彼前二9),不过保罗也称呼自己为祭司,信徒为祭物(罗十五16)。
3.打发提摩太(二19~24)
二19:本节吕振中译「但我在主耶稣基督里盼望赶快打发提摩太到你们那里去,让我知道了你们的事,就精神振作。」另译〝but I hope in(the)Lord Jesus tosendTimothy to you soon,that I may also be of goodcheer,knowing the things about you.〞
原文有「但」字。在12节给予保罗不在时的教训,但………。
二22「明证」:经试验合格之意。上半句天主教译为「你们知道他是受过考验的」。
二23:保罗盼望一看出自己的囚禁要怎样了结,便打发提摩太去腓立比。
二24:保罗自信不久他将会获释。
4.打发以巴弗提(二25~三1)
二25「以巴弗提」:新约圣经中,只有本书记载他的名字。
二27「神怜悯他」:即神医治他。免得保罗在狱中忧上加忧。可见,忠心的工人也会生病。
「忧上加忧」:因囚禁的忧愁加上以巴弗提生病的忧愁。
二28:显示保罗的人情味。
二30:本节天主教译为「他是为了基督的事业才濒临死亡的边缘,他冒了生命的危险,供应我的需要,求填补你们本身所作不到的缺陷。」腓立比的信徒不能来而派以巴弗提来探访及供给保罗。
三1「我把这话再写给你们」:指喜乐的勉励(二18;四4)。(不过也有人认为指次节以下的内容。若是这样,以前有写别的书信给他们。)
「靠主喜乐」:天主教译为「在主内喜乐」。英文圣经译为〝rejoice in theLord〞。
5.警戒防备犬类(三2~8a)
三2「犬类」:不洁的动物(参考彼后二22)。指主张割礼的假师傅,以下同。
「作恶的」:英文圣经译为〝the evil workers〞。吕振中译为「行恶的工人」。
「妄自行割的」:指主张割礼的假师傅。
三3「以神的灵敬拜」:不按律法的规定敬拜,是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约四24)。
「在基督耶稣里夸口」:即不靠着肉体(血统、律法的义)夸口。
三5「希伯来人」:犹太人中,与说希腊话的犹太人区别(徒六1),保持希伯来话的纯粹的犹太人。以上三点是出生的夸口。
「法利赛人」:严守律法的法利赛派的人。以下三点是生活态度的夸口。
三8「以认识我主基督耶稣为至宝」:吕振中译为「为了要得认识我主基督耶稣──这种认识之至宝,」本节上半句天主教译为「而且由于认识我主耶稣基督的知识,是至高无比的获益,所以我把一切都看作损失了。」英文圣经译为〝Indeed I count everything as loss because of the surpassing worth of knowing ChristJesus my Lord〞。
6.保罗的人生观(三8b~16)
「粪土」:即垃圾。英文圣经译为〝refuse〞,废物之意。
三8「为要得着基督」:英文圣经译为〝in order that Imay gain Christ〞。吕振中译为「为要赢得基督」。得着基督,包括进而得以在衪里面(9节),得以从死里复活(10~11节),得神的奖赏(13~14节)。
三9「得以在衪里面」:英文圣经译为〝be found in him〞。
三12:吕振中译为「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或是已经得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抓得着我之所以也被基督抓着的。」天主教译为「那并不是说:我已经达到这目的,或已经成为纯全的人,不过我既然已被耶稣基督攫取了,我就继续奔跑,设法攫取衪。」英文圣经译为〝Not that I have already obtained this or amalready perfect,but I press on to make it myown,because Christ Jesus has mademe his own.〞另译〝Not that I already received,or alreadyhave been perfected,but I press on,if I alsomay lay hold inasmuch as I also was laid holdofby Christ Jesus.〞
「得着」:即抓住,指复活得奖赏。
「得着我」:即抓住我,保罗在大马色城外被主抓住来作衪的门徒。
三13~14:吕振中译为「弟兄们,我不以为自己已经抓得着了。只有一件:我就是忘了背后的,尽全身之力去追求前面的事,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基督耶稣里呼召我向上去得的奖赏。」天主教译为「弟兄们,我认为自己并没有攫取衪;但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忘却已走过的路程,向前勇往迈进。向终点进发,以便获取天主在耶稣基督内由天上召我享受的赏报。」英文圣经译为〝Brethren,I do not considerthat I have madeit my own;but one thing I do,forgetting whatlies behind and straining forward to what liesahead,I press on toward the goal for the prizeof the upward call of God in Christ Jesus〞。另译〝Brothers,I donot count myself to have laidhold,but one(thing I do),forgetting thethings behind,and reaching out to those thingsbefore,I Press on aftera mark,for the prizeof the high calling of God in Christ Jesus.〞
三13「已经得着了」:即已经抓住了,指复活得奖赏。
三14「奖赏」:即公义的冠冕(提后四7~8;彼前五4)。
三15「完全人」:吕振中译为「长大成人的」天主教译为「纯全的人」。英文圣经译为〝who are mature.〞成熟的人之意。另译〝perfect〞即完全之意。太五48之「完全」同。
「存这样的心」:即指13~14节所记载的事。
「若在甚么事上,存别样的心,神也必以此指示你们」:保罗对那些存不同意见的人,不敢勉强他们,只把他们交托神。
三16:天主教译为「只是我们不论达到了什么地步,便该遵循这路线继续前进。」解释上有困难的经节。各人达到的地步不同,但都要向目标前进。吕振中译为「不过我们已经达到了甚么程度,就该照着甚么程度按规矩行。」
7.勉励不要专以地上的事为念(三17~21)
三18~19:甚么是「十字架的仇敌」、「自己的肚腹」、「自己的羞辱」有不同的见解。有人认为是律法主义者,因他们拘泥饮食而否认十字架的救赎。又有人认为是享乐主义者,因他们专以地上的事为念。由17节到21节判断,可能指那些贪爱世界、放纵情欲的享乐主义者。
三20「国民」:吕振中译为「国籍」。英文圣经译为〝commonwealth〞,「国家」之意。另译〝citizenship〞,国籍」之意。有人认为译为「国民」为宜。因按原文译为「国度」为宜,而且这不是从统治权来看的国度,乃是从人民的集团来看的国度。
8.勉励帮助两个女人同心(四1~3)
四1「我所亲爱所想念的弟兄们」:本节后段又有「我亲爱的」,由这些称呼可以知道,保罗如何怀念他们。
「我的喜乐,我的冠冕」:由这些称呼可得而知,保罗如何喜欢他们的信心,并以他们为荣耀(参考:帖前二19~20)。
四2「我劝友阿爹和循都基」:天主教译为「我敦劝厄奥第亚,也敦劝孙第基」这「劝」有恳求之意。英文圣经译为〝entreat〞。另译〝beseech〞,都有恳求、恳请之意。而且这是个别恳求。这两个女人在教会中身分是甚么不得而知。
四3「我也求你这真实同负一轭的」:这同负一轭的人是谁也不得而知。同负一轭(yokefellow)有伴侣、配偶之意。有人说,或许指任何一个真正与保罗同负一轭的爱主工人。
「他们在福音上曾与我一同劳苦」:保罗称赞这两个女人的功劳。
「革利免」:腓立比教会的工人之一。
「他们的名字都在生命册上」:意谓这两个女人和他们都是天国的子民,配得救的。
9.勉励喜乐、谦让、祷告(四4~7)
四4:再重复二17~18;「三1」之喜乐的勉励(参考:帖前五16)。
「靠主常常喜乐」:英文圣经译为〝Rejoice in theLord always〞。
四5「谦让」:吕振中译为「温良」。天主教译为「温良」。英文圣经译为〝forbearance.〞自制、忍耐、宽容之意。另译〝reasonableness〞,明理之意。或译〝mil-dness〞,温和之意。这是「二1~11」之教训的要点。
「主已经近了」:可能是当时信徒互相勉励的话。「主必要来」(林前十六22)是其亚兰语。
四6~7:吕振中译为「应当一无罣虑,只要凡事借着祷告和祈求,用感谢心将你们所求的禀知在神面前,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就必保守你们的心怀意念,在基督耶稣里。」天主教译为「你们在任何情况之下都不要忧虑。相反的,该借着祈求,祷告和感恩,就自己的需要向天主陈述。这样,天主那种超过我们悟性的平安,就将在耶稣基督内,保全你们的心和你们的思想。」英文圣经译为〝Have no anxietyabout anything,butin everything by prayer and supplication withthanksgivinglet your requests be made known toGod.And the peace of God,which passesall understanding,will keep your hearts and your mindsin Christ Jesus〞。
「出人意外」,另译〝surpasses all understanding.〞。
10.尊重一般的道德(四8~9)
四8「凡是真实的、可敬的、公义的、清洁的、可爱的、有美名的,若有甚么德性,若有甚么称赞,这些事你们都要思念」:一共有八项,凡社会的美好德性都要尊重表示敬意。
四9「这些事你们都要去行」:上节所说的社会的美好德性,是要思念尊敬,但福音的教训是要遵行。我们应当以圣经的教训为规范,不可以社会的道德为规范。
五、感谢腓立比教会的支持(四10~20)
四10「如今又发生」:「发生」是萌芽之意。吕振中译为「萌了芽」。指腓立比教会派以巴弗提送金钱来支持他(二25)。(但也有人认为这是那次以后的另一次支援。)
「你们向来就想念我」:腓立比教会过去时常支持保罗(四15~16;林后十一9)。
四11「我并不是缺乏说这话」:即说上节的话。
「可以知足」:俗语说,知足常乐。
「已经学会了」:另译〝I have learned〞。
四12「得了秘诀〞:另译〝I am taught〞。11节之「已经学会了」,12节之「得了秘诀」,天主教都译为「我已经学会了」。
四14另译〝Yet you did well in sharing my troubles〞。
「同受」:原文是〝synkoinAT;oAT;neAT;oAT;〞,「共同相交」之意。
四19「我的神」:意谓我虽然不能报答你们,我所事奉的神必替我报答你们。
四20:因腓立比信徒的善行而归荣耀给神。
陆、请安(四21~23)
四22「该撒家里的人」:天主教译为「皇帝的家人」。包括王族、宫廷官员及奴隶。可能指侍候皇帝的奴仆(包括已获自由的奴隶在内)。
四23「心」:原文「灵」。有注重灵魂的得救而把肉体情欲治死之意义。
1.保罗的人生观
1.「无论是生,是死,总叫基督在我身上照常显大。」(一20)
2.「因我活着就是基督,我死了就有益处。」(一21)
3.「我为衪已经丢弃万事,看作粪土,为要得着基督。」(三9)
4.「这不是说,我已经得着了,已经完全了,我乃是竭力追求,或者可以得着基督耶稣所以得着我的,弟兄们,我不是以为自己已经得着了;我只有一件事,就是忘记背后努力面前的,向着标竿直跑,要得神在耶稣基督里从上面召我来得的奖赏。」(三12~14)(参考:林前九24~27;来十二1~4;提后四7~8;彼前五4)
2.保罗的生活态度
1.喜乐(四4;二17~18;三1)
2.谦让(四5;二3~11)
3.祷告(四6~7)
4.知足(四11~13)
3.保罗对馈送的看法
1.不求馈送(四17~19)
2.不贪图人的金、银、衣服(徒廿33~35)
3.辛苦劳碌昼夜作工,免得叫人受累(帖前二9;帖后三7~9)。
4.宁可死也不叫人使他所夸的落了空(徒十八1~3;林前九4~18;林后十一7~12;十二1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