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祈求圣灵

在祷告会开始前,数以百计的信徒便带著期许,提早聚集在会堂里同心祷告。渴求圣灵内住的心意,映现在每张认真诚挚的脸庞上。

这是祷告会祈求圣灵的典型场景,也是我们真耶稣教会所熟悉的景象。无论我们所参访的是哪一间真耶稣教会,从其建立之日至今,这激励人心动人肺腑的一幕始终如一。虽然我们所遇见的面孔或许不同,食物、服装和语言也不熟悉,然而其中恳求圣灵的迫切之情,却是完全一样的。

我们中间在真耶稣教会长大的信徒,从小即被教导并且鼓励要祷告求圣灵,因为圣灵是我们进入神国的凭据。无论神救恩的大好信息被教会带往何方,祈求圣灵的传统圣经教训便前往何处。出于我们信实之主的应许将永远立定:已有成千上万的人领受了圣灵,伴随著灵言做为凭据,甚至连那些座落于我们教会附近的教派——其他原本不讲灵言的教会——也开始鼓励她们的信徒祈求圣灵。

真耶稣教会虽然即将迈入百年之久,然而祈求圣灵的坚定信念仍如过往一样,并且年轻的一代亦愿意扎根于这传承的传统信仰上。即便现今有许多人对于祈求圣灵一事提出质疑,但是神依然持续不断地证实此一信仰的实践仍符合圣经的教训:祂不断地将圣灵赐给信徒以及慕道朋友,无论是在一般聚会、灵恩会,或研习会上,有时候圣灵甚至在个人的家中浇灌下来。感谢神!

然而,尽管我们有许多圣灵浇灌下来的美好见证,一个十分重要的根本问题是,祈求圣灵一事是否有圣经教训做为依据?圣经是所有信仰习俗的施行判断标准,而不是人类的情感或遗传;无论教会所行为何,都必须要有神的话语做为根据。宗教上的实践若没有圣经的印证,那么在面对多样性的矛盾时,它就会成为混乱分裂的根源。

一、基督的应许

福音书里头清楚地记载著应许圣灵的降临,其中又以约翰福音最为清楚。耶稣回应以赛亚的邀约(赛四四3),高声呼召口渴之人前来饮于圣灵(约七37-39),并以主做为此邀约的重点,显明祂即是这圣灵的赏赐者。祂得以决定何人、何时,以及如何赐下圣灵。这邀约不仅是个序文,声明神的灵浇灌下来的预言将实现,它更为得救的两个基本要件立下坚固的根基一领受水洗和圣灵。

然而,却有许多人认为圣灵应该是白白得来的,因为圣灵是神所应许的,要赏赐给信祂的人。他们认为一个人受洗之时就会被圣灵充满,也有些教派认为一个人在接“受耶稣为救主”之时或者完成罪人的祷告之际,他就有了圣灵,因此不必努力付出,也没有“求”圣灵的必要。这些人宣称圣经里几乎没有任何经文指示其他方法,他们亦指出耶稣只有深度讲述圣灵的降临,但是没有谈论祈求圣灵之事。

在此,让我们来看看圣经到底说了什么。耶稣与撒玛利亚妇人的对话(约四13-14)以及《约翰福音》第七章中的邀约皆提到“活水”,也就圣灵。在《约翰福音》第四章里头,耶稣明确地指出祈求的必要性,祂也必早给了你活水”地记载在《约翰福音》面前来(约七37-38)也认识祂,难道我们不应当向耶稣求圣灵吗?

“你若知道对你说的是谁,你必早求祂,(约四10)。虽然“求圣灵”并没有明明里头,但是那些想喝这水的人一定要到主。今日,我们已经来到主面前,并且我们基督的教导既然祈求圣灵是不可或缺的,教会就应当不断鼓励信徒迫切直求。一个时常引用的篇章是祈求、寻找、叩门的比喻(路十一13),其以相当美妙有力的教导做为结语:“何况天父,岂不更将圣灵给求祂的人吗?”神的信实何其大!这是一个永远的安心保证!

然而近日以来,以此比喻教导求圣灵的适用性却受到质疑,其质疑主要来自于两个互相关联的基准。第一个基准关乎作者在撰写《路加福音》时所用的资料来源。质疑者认为《路加福音》的撰写时间远远地晚于《马太福音》,若要了解路加在这个比喻中的意思,读者必须先了解马太的观点为何。在马太福音中所记载的并不是圣灵,而是好东西(太七11)。因此,对于路加的记载来说,更正确的解读应该是“好东西”,而非“圣灵”。对于这样的论述,我们到底应当如何检视呢?其实讨论翻译和解读的正确性,常常免不了个人主观的看法,因此,为了避免陷入冗长却又不一定会有结果的神学争辩,我们应当以圣经都是神所默示的原则来解读路加的记载(参:提后三16);我们亦当相信路加的著作跟其中所选用的字词也都是出于神的。我们应该向神献上感谢,感谢天父应允赐下圣灵给那些向祂求的人。世人对于译文的争论,无疑是对天父大爱的绝对否定。

第二个质疑的基准,是将路加的记载理解为“神乐意将日常生活中的好东西赐给我们”,因为人确实会向主求很多东西。再一次地,这种质疑的主要内涵其实是挑战路加记载“圣灵将赐下给那些求父的人”之正确性。

对于这样的论述,我们又应当如何来检视呢?我们必须要査看圣经所教训的主题之一致性。一个清楚的信息是,当我们有了圣灵,‘我们就有了一切美好的东西;当我们将顺从圣灵做为我们行事为人的标准时,我们便能藉著圣灵的引导,知道选择什么对我们而言才是最好的。以这样的观点来看,还有什么好东西是比圣灵还要好的吗?

二、五旬节那日

另一个提出无须祈求圣灵的论点,是基于五旬节那日的记述。圣经确实没有明示那一百二十人是在祷告中得到圣灵的(徒二2)。然而,这可以做为不求圣灵的依据吗?在升天之前,耶稣便教导祂的门徒要等候圣灵的降临(路二十四49),难道他们就只是安安静静地坐着等候圣灵降下吗?他们是消极地等待吗?《使徒行传》为《路加福音》的续载,而在《使徒行传》中我们可以看见信徒们是多么地乐意遵从基督的教训。一个主要的特征表现是,他们的聚集常常是向神祷告(徒一14)。

他们身体力行的聚集是由于他们同心合意,愿意遵从他们所爱的主,并且这样的合一心志贯穿整个等待的过程(徒二1)。无庸置疑地,这股团结的力量是神的能力,藉由他们的祷告赐下;而在那三千人信主后,他们一样继续维持这样的态度。祷告显然是他们生活中一个相当重要、不可或缺的部分。

在《使徒行传》中绝大多数的例子里,无论信徒们何时聚集在一起,他们总是投入祷告中。当早期教会因着传扬主的话语而遭胁迫时,信徒们便聚集在一起祷告(徒四31);此外,当彼得被下到监牢时(徒十二5),信徒们亦聚集在马可家中一起祷告(徒十二12)。同样的,五旬节那日那一百二十人聚集在一块祷告,预备自己领受耶稣所应许的实现,这难道不是很自然的道理吗?毫无疑问的,这一百二十人当时一定是不住地祈求圣灵,因为他们一直在等待圣灵的降临。

三、撒玛利亚的事迹

当教会受逼迫时,有许多的信徒分散到各地,腓力亦带着得救的福音来到了撒玛利亚。当时,神藉着腓力所做的工行出祂的大能,藉着他的手行了许多的神迹(徒八6-7)。藉着主的奇妙引导,许多人正面地回应腓力所传神国的福音和耶稣基督的名;他们接受了福音就受了洗(徒八12)。没有人会否认当时圣灵与腓力以及这些初信者同在。

然而,当耶路撒冷的母会听见撒玛利亚人领受了神的道,使徒便打发彼得和约翰往他们那里去。关于此举动的动机,使徒行传非常清楚地记述着:因为他们尚未领受圣灵(徒八16)。虽然这些信徒已经受了洗,但是他们仍然没有圣灵。《使徒行传》在此用来描述未受圣灵的词语,已清清楚楚地说明了一切:“圣灵还没有降在他们一个人身上”(徒八16)。这也就是为什么使徒们要到他们那里去帮助他们受圣灵。那么,彼得和约翰是如何帮助撒玛利亚的教会呢?

是为他们祷告(徒八15)。

这些新的信徒透过使徒的按手而得到圣灵(徒八17)。在此,我们若说使徒为这些初信者按手时有祷告,但这些初信者自己没有祷告,这样的说法合理吗?很显然的,使徒的行动是一个沉默的确证,证实使徒教会致力于求圣灵的祷告之中。

四、以弗所的信徒

当保罗来到以弗所一带,他遇见几个信徒。保罗当时问他们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受了圣灵没有(徒十九2)。这个问题指出一个事实,圣灵不是在信主时便赐下,此外,领受者一定会知道是否受了圣灵。假若圣灵真的是安静地住在信徒里头,那么保罗的问题,从好的方面来想,顶多就是多余的,但是往坏处来看的话,很有可能会变成一个造成初信者混乱的问题。因此很明显的,领受圣灵必定是一个独特并且可触知的经验。

在他们受洗后,保罗按手在他们头上(徒十九6)。如果圣灵的领受是发生在洗礼之时,那么保罗的举动就成为多余的了。相同的,如果圣灵是很自然地在信主之时就赐下,没有祈祷的必要的话,那么保罗便是错误地为以弗所的初信者按手了。诚然,按手之举代表着圣灵是必须祈求的。当圣灵降下时,一共约有十二个人说方言(徒十九7)。

结论

圣灵的赐下从来就不是一个沉默的领受,因为耶稣教导我们要向祂求活水或圣灵。耶稣的教导是那么的清楚明白,它不容让任何其他异于它原本意涵的解读成立一当求圣灵,如同路加所言(路十一13)。相同的,祈求圣灵是早期教会的常态,因为使徒鼓励祈求圣灵;他们的行动明确地说明信徒应当藉着按手在他们头上,祷告求圣灵。今日的我们是末日复兴的使徒教会,我们更应当在祈求圣灵的事上勇往迈进!

(12)
上一篇 2020年8月14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4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