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人:林姐妹
哈利路亚,谢长老您好!
不好意思,请问几个问题:耶稣、基督、弥赛亚、受膏者、耶和华,以及圣灵等,各指什么意思?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时常有人问我:「耶和华是不是耶稣的爸爸?」但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有人问我:「末世的时候,神就要来到地球上审判大家吗?」这种讲法,我心里也觉得怪怪的。我该怎么回答呢?
早期的基督教画了很多人像或是耶稣的像,是不是因为当时的百姓多数是文盲,看不懂圣经所造成的呢?神的旨意是不是愿意万人得救?那为什么神只拣选某些人呢?如果神拣选了万人,万人不是都可以得救了吗?既然世人都已经犯罪,神为什么还要继续造我们这些罪人呢?这样子未被拣选的人要永受苦刑,不是永远都很可怜吗?
神的旨意很难明白,这些问题存在我心中很久,一直想发问。希望原谅我圣经知识的匮乏,提出冗长的问题。敬请指教,感激不尽。
回复人:谢顺道长老
哈利路亚,林姐妹收信平安!
对于圣经上的真理,你虽然了解不多,却有心查考。这种求知的热诚,必得主喜悦,愿主记念你。你所提出的五个疑难问题,答覆如下:
1、耶稣、基督、弥赛亚、受膏者、耶和华,以及圣灵等,各指什么意思?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兹将上列几个名词的意思,先作简单的说明,然后再诠释们之间的关系。
耶稣(Ieesous):在新约圣经上,首次出现这个名词的地方是「太一1」,原文的意思是救主。这是天使在约瑟的梦中向他显现,对他所指示,要为他的未婚妻马利亚将要生的儿子起的名字,因为要将自己的百姓从罪恶里救出来(太一20~21)。
基督(Christos):原文的意思是受膏者,在新约圣经上首见于「太一1」。耶稣和基督常常并列,或称为「耶稣基督」(太一1、18;徒八12),或称为「基督耶稣」(徒三20;林前一2);有时候则强调「耶稣就是基督」(徒十七3),或「称为基督的耶稣」(太一16)。
弥赛亚(Messias):原文的意思是受膏者,在新约圣经上只出现两处(约一41,四25)。
「基督」和「弥赛亚」的意思都是受膏者,前者是新约圣经希腊文的译音,后者则是旧约圣经希伯来文的译音。「约一41」的括号内注明:弥赛亚翻出来就是基督;「约四25」则在弥赛亚下面的括号内注明:就是那称为基督的。
受膏者:《诗篇》第二篇2节的「受膏者」,原文是「弥赛亚」(Messias),《七十士译本》(旧约圣经的希腊文译本)译为「基督」(Christos)。在旧约时代,要立祭司、先知和君王的时候,都必须给他膏油(出二十九7~9;王上十九16)。就新约时代而言,膏油这个宗教仪式乃预表圣灵的膏抹。「路四17~19」记载,主耶稣依据「赛六十一1~2」那段预言,为自己作见证说:「主的灵在我身上,因为用膏膏我……。」并说:「今天这经应验在你们耳中了。」(路四21)。这就是说,以赛亚先知的预言已经成就在主耶稣的身上,就是神的灵所膏立的「受膏者」(徒四26~27,十38);降生到这个世界来,将同时担任祭司、先知和君王等,三种职分(来九11~15;太二十一11;徒五31)。
耶和华:在《普通话和合译本》中常见的「耶和华」,是英译”JEHOVAH”的中文译音。《出埃及记》第三章14节的「自有永有」,希伯来原文没有母音(或许已经失传,不晓得怎么念),只有四个子音”YHWH”。后来,犹太人将”ADONAI”(主)这个字,加在”YHWH”四个子音上,而只念”ADONAI”。到了十六世纪,有一位学者要将希伯来原文译为英文时,因为误将这两个字凑成一个新字,而译为”JEHOVAH”。
现今多数英译本都译为”LORD”(主),并且注明:”JEHOVAH”是误译。更重要的是,依据新约圣经的叙述,主耶稣或使徒们引证旧约的经文之时,都将「耶和华」念成「主」,而不念为「耶和华」。由此可知,在主耶稣开始传福音之前,一般犹太人已经习惯于将旧约圣经上的「耶和华」念成「主」了。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段关于「耶和华」的误译,系摘录自美国圣荷西教会曾耀正弟兄的研究报告,可供为参考。)
圣灵:这是最常用的神灵的名称,在新旧约圣经上出现过190次。除此之外,也称为「神的灵」(太三16),或「父的灵」(太十20),或「基督的灵」(罗八9),或「耶稣的灵」(徒十六7),或「神儿子的灵」(罗八15;加四6),或「主的灵」(路四18)……等等。名称虽然这么多,却不表示好多灵,乃是同一位神灵的几种不同之名称;这就是我们向来所主张的神观──「独一神灵一神论」的圣经根据之一。
那么,圣父、圣子、圣灵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这是自第三、四世纪以来,各派神学家一直争论不休的神观问题。公元325年所召开的「尼西亚会议」(Council of Nicaea),虽然确立了「三位一体」(Trinity)之神观,却反而成为永不止息的争论之开始。
惟因神观问题是圣经上最大的奥秘,内容错综复杂,莫测高深,所以并不是三言两语就可以交代清楚的。收集在拙着《圣经释疑》(顺道文集2)中的两篇文章,<我所了解的神观>(87~137页),以及<神观释疑>(138~159页),对神观问题之探讨,有比较详细的诠释,请你参看,这里不重复了。
2、末世的时候,神就要来到地球上审判大家吗?
圣经说,「按着定命,人人都有一死,死后且有审判。」(来九27)。死是众人的结局(传七2),人生在世,既然有生之始,就必有命之终;审判则是死后必有的事,人人既然都不能幸免一死,也就无法摆脱审判了。原来,死和审判都是「按着定命」(按着神的定旨),并不是世人所能抗拒的。
圣经又说,「已经定了日子,要藉着所设立的人,按公义审判天下;并且叫他从死里复活,给万人作可信的凭据。」(徒十七31)。这就是说,耶稣基督是神所设立的审判之主;他从死里复活,就是有权柄施行审判的可信凭据;审判是按公义,即照各人的行为报应各人(罗二6)。
世界末日、基督再临、死人复活,以及万民受审判等,都发生于同一天(约五27~29,六39~40、44、54;帖后一7~10)。那是「大而可畏之日」(玛四5),日月无光、众星坠落、诸山挪移(启六12~17),凡有形质的都要被烈火销化(彼后三10),怎么还有地球呢?显然,基督施行审判的地方,并不是在「地球上」。
圣经说,当人子(耶稣基督)同着众天使降临的时候,「要坐在荣耀的宝座上,万民都要聚集在面前。」然后,就开始审判万民(太二十五31~32)。审判的结果,有的得享永生,有的却要受永刑(太二十五46)。
圣经又说,「因为我们众人必要在基督台前显露出来,叫各人按着本身所行的,或善或恶受报。」(林后五10)。「我们众人」和「各人」,都是基督徒。「基督台前」,《吕振中译本》译为「基督的审判台前」;日本《文语体译本》和《口语体译本》,都译为「基督的审判座前」。由此可知,当基督再临,审判天下万民的时候,基督徒也要按着自己的行为受报应;审判的场地是「基督的审判台前」,也就是主耶稣所说「荣耀的宝座」前。
既然说,审判是照各人的行为,或善或恶受报(罗二6;林后五10)。那么,报赏必分大小(林前十五41~42;路十九17~19),惩罚也必分轻重(太十一20~24;路二十47)。惟有如此才算公义,可以令万民心服口服。
3、早期的基督教画了很多人像或是耶稣的像,是不是因为当时的百姓多数是文盲的缘故呢?
未必然。早期教会的信徒中有许多文盲,是一个事实。当今欧美许多基督教国家的物质文明都很昌盛,人民的教育程度普遍提升,文盲早就绝迹了。然而,不少天主教徒或基督徒画家,仍然在绘画古圣徒、马利亚,或耶稣的画像,也是一个事实。由此可知,早期的天主教或基督教画了很多古圣徒或耶稣的画像,未必是因为当时的信徒多数是文盲的缘故。其实,文盲看了那些画像之后,对于圣经上之真理的了解,也不会有什么帮助的。
从某个角度来看,那些画像也许可以说是一种艺术作品吧?但若从基督徒的信仰立场来看,却是把它偶像化了。这是神的诫命所禁止的(出二十4~5),所以我们绝对不可仿效。
4、神的旨意是不是愿意万人得救?那为什么神只拣选某些人呢?如果神拣选了万人,万人不是都可以得救了吗?
「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你依据这段经文提出质疑:那为什么神只拣选某些人呢?其实,你的问题就是答案!对呀,如果「万人」就是全世界的每一个人,那为什么神只拣选某些人呢?神所「愿意」的,竟然无法成就!这样还算得是「全能的神」吗?由此可知,这段经文中所说的「万人」,并不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
接着,第六节说:「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这段经文中的「万人」,也不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事实是,世界上许许多多的人一辈子都未曾听过福音;对那些未曾听过福音的人来说,主耶稣所付出的赎价与他们是毫无关系的。结论是:4节的「万人」是神所拣选的人,神愿意他们都得救。6节的「万人」也是神所拣选的人,基督舍己,为的是要作他们的赎价。
「提前四10」所提到,「是万人的救主」的「万人」,是神预定要拣选的人;因为他们迟早必信主,所以说「永生的神」是他们的救主。同一节末句,「更是信徒的救主」的「信徒」,则是已经信主的人。如果「是万人的救主」的「万人」,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那么,试问对那些未曾听过福音的人来说,难道「永生的神」也是他们的救主吗?
「如果神拣选了万人,万人不是都可以得救了吗?」我的答覆是:有些人神要选定,有些人被神遗弃,这样才叫拣选;如果万人都蒙神选定,那就不叫拣选了。实际上,许多人终生未曾听过福音,至死未能归入主耶稣的名下;因此,永生的神并不是他们的救主,主耶稣的赎价也不是为他们付出的。这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有关「神愿意万人得救」,以及「神的拣选」等问题,在拙着《顺道信箱释疑》(顺道文集4)112~115页,有更详细的诠释,请你参看,这里不多赘了。
5、既然世人都已经犯罪,神为什么还要继续造我们这些罪人呢?这样子未被拣选的人要永受苦刑,不是永远都很可怜吗?
「天地万物都造齐了。到第七日,神造物的工已经完毕,就在第七日歇了一切的工,安息了。」(创二1~2)。由这段经文的叙述可知,神创造万物的工早已完成,之后就歇了一切的工,安息了。因此,亚当世世代代的子孙,并不是由于神继续不断地创造而来,乃因神赐福给人类的始祖,使普世万民都有生育能力的缘故(创一27~28)。
「这样子未被拣选的人要永受苦刑,不是永远都很可怜吗?」这个问题要怎么解释呢?答案在上列《顺道信箱释疑》112~115页,请你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