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问人:美国喜瑞都同灵
预定论是什么?该如何解释?
回复人:谢顺道长老
这是美国喜瑞都教会的同灵,于2004年12月25日圣经讲习会结束后所提出的疑难问题之一。兹依据个人的查经心得,答覆如下:
预定论牵涉到很多问题,不是几句话就可以交代清楚的。所以为了让一般同灵都能了解而计,笔者在这里不作深入的探讨,而只作简要的说明;尤其是可能引起争议的问题,则尽量避免,以求神家的和乐,灵里的宁静。
1.预知与预定
「预知」(proginOskO)一词,原文的字义是预先知道。在新约圣经上出现五处,其中四处都译为「预先知道」(罗八29,十一2;彼前一20,彼后三17),另外一处则译为「晓得」(徒二十六5)。
「预定」(proorizO)一词,原文的字义是预先决定、预先派定、预为区划等。在新约圣经上出现六处,其中四处都译为「预定」(徒四28;林前二7;弗一5、11),另外两处则译为「预先定下」(罗八29、30)。
加尔文(John Calvin 1509~1564)主张「预定先于预知」。他认为预知不是预定的前因,并且断言预定是预知的前提。下面四项,便是他之所以要如此坚持的理由:
其一是,神所以拣选我们,若因预知我们将来的善行,则也必预知我们将来要拣选。此说与「约十五16」的话,不相符合。
其二是,如果预知是预定的前因,便等于说,神预知某些人会信从福音,因而预定拣选他们;也等于说,神预知某些人信主后会遵行天父的旨意,因而预定他们得救。若然,拣选和得救便不算恩典,而在乎人的善功了。
其三是,若说神预知我们会成为圣洁,所以拣选了我们,就是把「弗一4~5」这段话的次序颠倒了。成为圣洁是神拣选我们的目的(帖前四7),不是原因。
其四是,「我知道我所要做的」这句话,表示我所以知道,乃因我早已决定我所要做的了。所以说,「预定先于预知」;神所以预知,乃因「早已有预定」。对于加尔文所提出,藉以主张「预定先于预知」的这些论据,笔者有不同的看法。
第一、「约十五16」所说的是,拣选的主权在乎神,而不在乎被拣选的人。这个事实并不能证明,预定确实先于预知。
第二、纵使预知先于预定,拣选和得救仍然是恩典。因为若没有神的拣选,我们可能没有机会听福音;即使有机会听福音,也未必能明白福音的奥秘。信从福音之后,若不是主的保守,加上圣灵的帮助,我们则无法克制情欲,遵行天父的旨意(路二十二31~32;罗八13;加五16~ 17);若是没有遵行天父的旨意,就不能得救了(太七21)。
第三、「弗一4~5」所叙述的是,神在基督里拣选了我们,使我们成为圣洁,又叫我们得着儿子的名分之恩典,乃在创立世界以前所预定。这件事固然不等于说,神之所以拣选我们,乃因预知我们会成为圣洁;但也不能藉以证明,预定是先于预知的。
第四、「我知道我所要做的,乃因我早已决定我所要做的了。所以说,预定先于预知;神所以预知,乃因早已有预定。」这是哪一门的逻辑呢?主耶稣说:「善人从他心里所存的善,就发出善来;恶人从他心里所存的恶,就发出恶来。」(太十二35)。所罗门说:「你要保守你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发出。」(箴四23)。由此可知,人所说所做的,或善或恶,都是经历心思意念的过程才表达出来的。因此,当我决定要做某件事的时候,我已经思考过,也已经知道我所要做的了;否则,那便是一个没有意识、没有意义的动作罢了。
其实加尔文所提出,藉以主张「预定先于预知」的四项理由,都不过是他凭着人的理智所作的推论而已,并没有明确的圣经根据。相反的,「预知先于预定」却有清楚的圣经根据。
其一是,「预先所知道的人,就预先定下效法儿子的模样。」(罗八29)。「预先所知道」就是预知,「预先定下」就是预定,可见预知先于预定。
其二是,「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罗五14)。「预像」就是预定的形像。这就是说,在亚当受造之前,神已经预知他会犯罪,所以早就在的预知里预定基督将来要降生的形像,乃是与亚当相同的形像了。
其三是,「照父神的先见被拣选」(彼前一2)。「先见」与先知、预见、预知等,都是同义辞;先见(即预知)在先,被拣选(即预定之实现)在后。
其四是,「基督在创世以前是预先被神知道的,却在这末世才为你们显现。」(彼前一20)。「预先……知道」就是预知,「显现」即神在肉身显现(提前三16),也就是预定的实现。可见在创世以前,神已经预知基督要降生;然后,到了末世,这个预定就实现了。
「预知先于预定」之观点,虽然有这么充分的圣经根据可以支持,但笔者却无意主张此说。为什么?
圣经记载,当摩西蒙神选召的时候,神对他说:「我是自有永有的。」(出三13~14)。「自有」就是自存,没人造,也没人生;「永有」即永远存有,永远不改变。《钦定版》译为”I am that I am.”「我即我是」,表示神的存在是「永恒的现在」,没有过去和未来的时限。既然如此,神的预知和预定怎么会有先后关系呢?所以应该说,神的预知和预定是同时并存,同时发生的。但若由神自己来说,则是「我知道,我决定」,而没有「预」的问题。因为所谓「预知」和「预定」,乃是由有「时限」的人对神的了解,所作的诠释罢了。
2.宿命论和预定论
不少基督徒之所以不能接受「预定论」,乃因将它与「宿命论」混为一谈的缘故。其实预定论与宿命论,是完全不相干的。那么,其差别究竟在哪里?
原来所谓的「宿命论」,并没有神的目的。不但没有神的目的,而且它也否定人的自由意志;万事都是命中注定,无可避免,别无选择。正因如此,所以宿命论者的人生观是悲观的、无奈的;也因为这样,所以他的生活态度是消极的、负面的。
相反的,「预定论」却有神的目的。举例说,约瑟一连作了两个异梦,显示他将来必得尊荣和权力。他的哥哥们满心嫉恨,就把他卖去埃及为奴了(创三十七5~11、23~28、36)。想不到,这竟然是他将在异国掌握大权的契机!后来父亲死了,哥哥们怕约瑟报复,就俯伏在他面前,求他饶恕。约瑟对他们说:「不要害怕。从前你们的意思是要害我,但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创五十15~20)。
约瑟一连作了两个异梦,显示神对约瑟的生涯早就作好一个完整的计画了,这就是神的预定。之后,约瑟被卖为奴,因敬畏神而坐冤狱,又因酒政忘了他而多坐两年牢等等遭遇,都不是「宿命」;乃是神为了实现的计画,而在的预知里所预定的必经过程。「神的意思原是好的,要保全许多人的性命,成就今日的光景。」这就是神之所以要如此预定的目的;约瑟的哥哥们之陷害,反而让神达成的目的了。
预定论不但有神的目的,而且也认同人的自由意志。当然,放纵不算自由,真实的自由是有所限制的(创二16~17;林前十23;加五13)。惟因人赋有自由意志,所以万事都可以由自己作理智的选择,而无须任凭命运摆布,坐以待毙,再悲叹命该如此的。
预定论告诉我们,神所预定的事都有的目的;既然有神的目的,当然也必有的旨意;即所谓的「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罗八28)。正因如此,所以预定论者的人生观是乐观的,即使在患难中也是欢欢喜喜,对未来充满了盼望(罗五3~5;林前十13;伯二十三10),晓得凡事谢恩,由衷称颂神的(帖前五10;伯一21)。神所赐,出人意外的平安(腓四7),多么奇妙!
大约公元65~67年,尼禄王逼迫教会时,保罗被捕,解至罗马。公元67年,受斩首之刑,为主舍命。《提摩太后书》便是在狱中所写的绝笔书。其中有一段说:「我现在被浇奠,我离世的时候到了。」又说:「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后四6、13)。
「那些书」,大概是很重要的书吧?「那些皮卷」,依据一般解经家的推测,可能是旧约圣经。不久即将被斩,竟然若无其事地还要看书、读经!为什么?
第一、保罗知道神「预先定准人的年限」(徒十七26),而他的年限已经届满。如今他可以欣然等候,那为他存留在天上的公义的冠冕了(提后四7~8)。对他来说,死亡不是痛苦和恐惧,而是喜乐和平安(腓一23);不是绝望,而是盼望的实现(提后四6~8);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生命的永续(提后一10)。这就是他的死亡观,正面的思惟。
第二、保罗知道他不久将要死去,但现在还活着;每天、每时、每分、每秒都极其宝贵,岂可浪费?因此,他必须把剩余无几的光阴活得更有意义。因此,那些书,他还要看;「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他更非反覆细读不可。这就是他的生活态度,何等积极!
保罗相信万事都有神的预定,诸如神的选召(罗八29~30)、人的年限(徒十七26),以及逆境等等(罗八28)。由于这个缘故,他不但可以坦然无惧地面对死亡,而且死期在即,还要读书和查经。这些事实在在都在说明,预定论者的人生观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
3.拣选的预定与主权
顾名思义,拣选就是有些人神要,有些人神却不要;如果任何人神都要,就不叫拣选了。
神拣选我们的恩典,是在创世以前、万古之先,在基督里赐给我们的(弗一4~5;提后一9)。这就是说,在亚当受造之前,神已经预知他会犯罪,所以早就在的预知里预定基督要降生,救赎亚当的子孙了。所以圣经说,「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基督)的预像(预定的形像)」(罗五14)。不但如此,神也预知我们将于某日出生于某地,所以在创世以前、万古之先,就在的预知里预定要拣选我们了。
神的拣选,通常用两种方式来显明。其一是,安排所要拣选的人出生在基督徒的家里,使他从小就有受洗归入基督的机会。其二是,安排他有听福音的机会,并且开他的心窍,使他明白福音的奥秘。例如吕底亚有机会听福音,是神的安排;她听得懂,是因为主开导她的心(徒十六12~15)。主耶稣对门徒说:「不是你们拣选了我,是我拣选了你们。」(约十五16)。拣选的主权在神。在拣选的恩典上,神主动,人被动。
乍看,似乎我拣选了主,不是主拣选了我。因为我来听道是自愿的,没人强迫我;我受洗也是自己作主,没人催促我。其实,若不是主给予机会,我怎么会与福音接触?若不是主开我的心窍,我怎能明白所听的?
主耶稣说:「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约六37)。「凡父所赐给我的人」,就是神预定要拣选的人;「必到我这里来」,即必定会来信主;「凡」则没有漏网之鱼,迟早必定会信从福音(徒十三48)。「到我这里来的,我总不丢弃他」,指出凡神预定要拣选的人,主必接纳他。
相反的,「若不是差我来的父吸引人」,或说「若不是蒙我父的恩赐」,就是说,若不是神预定要拣选的人,「就没有人能到我这里来」,则没有人会来信主了(约六44、65)。
既然如此,我何须传福音?因为凡神预定要拣选的人,即使我不向他传福音,神也必引导他来听道的。反之,若不是神所要拣选的人,则尽管我大费唇舌,说信耶稣有什么好处,他也听不进去的。不是吗?
当然不是啦!保罗说:「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林前三6~7)。这就是说,一粒种子只要有生命,即使小孩子拿去栽种,它也会出芽、扎根;与此同理,一颗有生命的果树,则谁给它浇灌,它也会继续成长的。换句话说,栽种和浇灌都是人当尽的本分;至于会不会出芽、扎根、茁壮,那就要看神有没有给它生命了。传福音也是我们当尽的本分,如果我们所遇到的是神所要拣选的人,则他迟早必定会信从福音;反之,他若不是神所要拣选的人,则我们也算已经尽了本分,可以问心无愧了。
举例说,在腓立比城门外的河边,那些参加聚会的妇女当中,特蒙神的恩宠,开启她心窍的,只有吕底亚一个人而已(徒十六13~15)。但其他的妇女因为不是神预定要拣选的对象,所以就没有这个福分了。
旧约的历史也是这样,例如神拣选以撒,遗弃以实玛利;拣选雅各,遗弃以扫等。保罗指着这件事说:「只因要显明神拣选人的旨意,不在乎人的行为,乃在乎召人的主。」(罗九7~13)。所谓「在乎召人的主」,就是说要拣选谁的主权在乎神。
这么说来,神岂不是很不公平吗?保罗回答,这并不是公平不公平的问题,而是拣选的主权问题。他说:「难道神有什么不公平吗?断乎没有!因为对摩西说:『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九14~15)。接着,保罗又说,神是窑匠,要怎么造就怎么造;我们是受造的器皿,理当顺服,不该抗议(20~21)。
「在亚当里众人都死了;照样,在基督里众人也都要复活。」(林前十五22)。「在亚当里的众人」,就是亚当的子孙──全人类;「都死了」,则因罪而死(罗五12,六23;路九60)。「在基督里的众人」,就是蒙神拣选,受洗归入基督的人(加三27);「都要复活」,则因信从福音而出死入生(约五24)。「都死了」,是既成的事实,原来的状态。蒙神拣选的人,就是从亚当里的死的状态中被拉出来,归入基督里的生命的状态中之人,这是神莫大的恩典。反之,未蒙神拣选的人,就是被保留在原来的死的状态中之人;并不是神要他死,乃是他原来就是在死的状态中的。因此,不得说神不公平。
4.灭亡的预定
今日神拣选了我们,是在创世以前、万古之先,在基督里所预定的(弗一4~5;提后一9)。与此同理,那些未蒙神拣选,被遗弃的人,也是在创世以前、万古之先所预定的。因为所谓「拣选」,就是有些人神要,有些人神却不要;如果所有的人神都要,那就不叫拣选了。拣选的主权在乎神,我们只好顺服,无权抗议。
我们幸而蒙神拣选,是出于神的怜悯,并不是因为我们自己所行的义(弗二8~9;多三5)。然而,蒙神拣选,受洗归入基督,成为基督的门徒之后,却要立志效法主的榜样(加三27;约壹二6);相信耶稣基督,做了神的儿女(加三26),就要遵行天父的旨意,过着成圣的生活(约壹三1~7;帖前四3、7)。否则,还是不能进去天国的(太七21~23;罗十一22;林前九27;腓二12)。
「太十三47~50」记载,主耶稣设了一个「撒网的比喻」,藉以提醒我们说,蒙神拣选的人,并不是全数得救。「撒网」,比喻传福音;「聚拢各样水族」,比喻向各国各族传福音(启十四6);「网满了,就拉上岸来」,就是蒙神拣选的人好多;「拣好的收在器具里」,就是说,凡遵行天父旨意的真信徒,都必得救;「将不好的丢弃了」,就是说,有名无实的假信徒,终局是灭亡(启三1~2);「从义人中」,即从圣徒的集团中;「把恶人分别出来」,指出善恶分明,是神审判万民的原则(太二十五31~33、46);「丢在火炉里」,即谓假信徒必下地狱,永远受刑(可九48;启二十13~15)。
有些同灵说:「如果神预定我得救,则我现在虽然不冷不热,做一个有名无实的信徒,但将来还是会突然醒悟,发起热心来的。反过来说,如果神预定我灭亡,则我现在无论如何努力守道,到最后还是会因为犯罪而离开神的。」这是典型的「宿命论」,并不是预定论。
圣经说:「神不是预定我们受刑,乃是预定我们藉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得救。」(帖前五9)。因为神之所以在基督里预定要选召我们,是要叫我们现在被称义,将来可以得荣耀,而不是要叫我们灭亡的(罗八30)。所以我们只要在真道上站立得稳,切实遵行圣经上的教训,则得救就没有问题了(帖后二13~15)。
圣经记载,神吩咐亚当说,不可吃善恶果,吃的日子必定死(创二17)。亚当违命,肉身虽然没有即死,却已经丧失属灵的生命了(创三22;路九60)。圣经又说,「亚当乃是那以后要来之人的预像」(罗五14)。这就是说,亚当受造之前,神已经知道他会犯罪,所以早就预定基督将照着亚当的形像,降生到世界来救赎人类了。换句话说,亚当的灭亡(丧失永生)是神所预定的;当然,这并不是说神要他灭亡,而是说神预知他会灭亡。因此,在神的预知里,亚当的灭亡是预定的。然而,若把这件事说成神要亚当灭亡,他必定灭亡,没有其他的可能性,那就变成宿命论了。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主耶稣说犹大是「灭亡之子」;他的灭亡,正好「叫经上的话得应验」(约十七12)。并不是因为神要他灭亡,他非灭亡不可,才导致他的灭亡;而是因为神预知他会灭亡,所以就在的预知里预定要灭亡的。别的门徒也知道,「犹大是个贼,又带着钱囊,常取其中所存的。」(约十二6)。由此可见,犹大贪爱钱财,给魔鬼留了地步,是他卖主,致使灭亡的根本原因(约十三2;弗四27)。
主耶稣知道犹大要卖,所以在最后晚餐的席上,一连几次或暗示或明指犹大要卖他(约十三11、18~19、21、25~26),目的是希望他及时回头;只因犹大执迷不悟,主耶稣眼见挽回无望,所以就任凭他了(约十三27)。
5.释疑
有些基督徒主张,神的救恩要临到每一个人;并不是有些人神要,有些人神却不要的。他们的圣经根据是:「不愿有一人沉沦,乃愿人人都悔改。」(彼后三9)。
笔者的看法是:这句话是指着基督徒所说的,与一般世人无关。因为这句话的前句是,「宽容你们」;「你们」是基督徒,不包括一般世人。
「愿意万人得救,明白真道。」(提前二4)。主张神要救赎每一个人的基督徒,认为这段经文非常清楚。
针对这种诠释,笔者要提出一个质疑:如果「万人」即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为什么许多人一辈子都未曾听过福音呢?神为什么连听福音的机会都不给予他们呢?
这段经文的下句接着说:「舍自己作万人的赎价」(提前二6)。如果「万人」就是世界上的每一个人。请问:主耶稣舍命所付出的赎价,与那些终身未曾听过福音的人有什么关系?岂不是我们这些蒙神拣选的人,才有分于主舍命的赎价之恩典,而从罪奴的身分中被赎出来吗?
「是万人的救主,更是信徒的救主。」(提前四10)。主张神要救赎每一个人的基督徒,认为这段经文是明确而有力的根据。
笔者的看法是:此处的「万人」是神预定要拣选,但当前尚未信主的众人;就神的存在是「永恒的现在」而言,主耶稣也是他们的救主。下句所说的「信徒」,则是已经信主的人。整段的意思是:主耶稣是神预定要拣选,而尚未信主的众人之救主;更是「信徒」,即已经信主的人之救主。若不如此了解,而一定要把「万人」解释为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那么,请问:对世界上许多终身未曾听过福音的人而言,难道主耶稣也是他们的救主吗?
又及:与预定论相关的参考资料,请喜瑞都教会的同灵参看拙着《顺道信箱释疑》第一集112~116页,以及第二集18~19页、154~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