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更美的敬拜-卑皿

引言

“主啊,你所造的万民都要来敬拜你;他们也要荣耀你的名”(诗八十六9);真神是配得万民的敬拜。圣经中“敬拜”,原文的字意是“下拜、俯伏”。敬拜真神是基督徒的重要的信仰生活内容。

本文藉经训共勉,什么是合神心意的敬拜,如何追求更美的敬拜?

一、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神(约四23)

当主耶稣向一位撒玛利亚妇人传福音时,祂阐述了敬拜的真谛:“真正拜父的,要用心灵和诚实拜他,因为父要这样的人拜他。神是个灵,所以拜他的,必须用心灵和诚实拜他”(约四23-24)。“心灵”指与神沟通的灵,源于神向人吹的气(创二7);“诚实”指真诚;真理。即真正地敬拜是用心灵真诚地敬拜神,在真理中敬拜神。

《圣经》记载法利赛人和税吏的祷告(路十八9-14)。在日常生活中,法利赛人的言行举止常令人无可指摘,但其敬拜却得不到主的悦纳。被众人视为罪人、为人所不齿的税吏,他的祷告却蒙主垂听。究其原因就在于,税吏向神忏悔是用心灵和诚实敬拜神;而法利赛人虽是站在圣殿前头向神祷告,在神看来却是“自言自语”,自我标榜式的炫耀,算不得诚实的敬拜。

主耶稣也教导:“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祷告你在暗中的父。我父在暗中察看,必然报答你”(太六6)。其精意就是要门徒用心灵和诚实祷告,而非形式化的、虚假的、口是心非的敬拜。

扫罗王是神所膏立的君王,最终却遭神弃绝。根源在于,他当王之后,敬拜真神之心渐渐改变。他更加看重的是自己的王位,藉虚假的敬拜来保住自己在百姓面前的威望。当扫罗与亚玛力人争战得胜后,因贪恋他们的牛羊、财物而违悖神的命令。受撒母耳先知责备,扫罗王不但没有承认自己的过错,反而将罪责推到百姓身上,并以向神献祭为借口来掩饰自己虚假的敬拜。撒母耳就告诉他说:“听命胜于献祭”(撒上十五22)。神不再与扫罗同在。经上说:“扫罗说,‘我有罪了,虽然如此,求你在我百姓的长老和以色列人面前抬举我,同我回去,我好敬拜耶和华你的神。’于是撒母耳转身跟随扫罗回去,扫罗就敬拜耶和华”(撒上十五30-31)。之后,扫罗的敬拜不再是出于心灵和诚实了,而是出于政治目的,是虚假、无情的。当我们以心灵和诚实来敬拜真神时,无论是何种身份、地位,处于何种情况,神必不轻看,必让我们寻见;我们也必得真神的喜悦。

二、以圣洁为妆饰敬拜神(诗九十六9;历上十六29)

神晓谕以色列全会众说:“你们要圣洁,因为我耶和华你们的神是圣洁的”(利十九2.十一44)。大卫王藉诗班称颂神说:“当以圣洁的妆饰敬拜耶和华;全地要在他面前战抖”(诗九十六9;历上十六29)。“圣洁”意思是分别、神圣。

基督徒的圣洁犹如用于公开崇拜的神圣的饰物般,成为主的荣耀。如同四福音书中记载,当时的宗教领袖逮捕一个正行淫的妇人,将她带回圣殿,试探耶稣。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耶稣不但没有为难那犯罪的妇人,反而为她解围:“你们中间谁是没有罪的,谁就可以先拿石头打她。”从表面上看,似乎耶稣并不在意罪,愿意与罪人为伍,包庇罪恶。就好像法利赛人私下所议论纷纷的,“耶稣怎么接待罪人,又同他们吃饭?”(路十五2)事实上,当众人悻悻离去后,主对妇人说:“去吧!从此不要再犯罪了”(约八11)。

又有,主耶稣在毕士大池边医治好一个病了三十八年之久的人。痊愈后的病人在圣殿遇到耶稣,耶稣又进一步劝勉他:“你已经痊愈了,不要再犯罪了,恐怕你遭遇的更加厉害”(约五14)。因此,我们所敬拜的救主不仅对人有怜悯,有恩典,有丰盛的慈爱(诗一〇三8);更是一位要求人改变旧生命,脱离罪恶,成为圣洁,得着丰盛的新生命的真神。我们当追求、保守圣洁敬拜主,这是神的旨意,也是我们的祷告得蒙应允,生活得恩典的途径(罗十二1,帖前四3,耶哀三44;赛五十九1-2)。

三、心存感恩敬拜神(腓四6)

《圣经》呼吁世人:“当称谢进入他的门;当赞美进入他的院。当感谢他,称颂他的名!”(诗一百4)使徒保罗教导以弗所教会,“凡事要奉我们主耶稣基督的名常常感谢父神”(弗五20)。因传福音缘故而身陷牢狱的保罗还勉励腓立比教会:“应当一无挂虑,只要凡事藉着祷告、祈求和感谢,将你们所要的告诉神”(腓四6)。

路十七11-19记载,十个长大麻风病的病人因呼求耶稣而得蒙怜悯、医治。他们将身体给祭司察看后,就都不见了,只有一人回来俯伏在耶稣脚前感谢他,归荣耀与神。主耶稣不禁发出感叹:“洁净了不是十个人吗?那九个在哪里呢?除了这外族人,再没有别人回来归荣耀与神吗?”古往今来,得主恩典的人很多,向主感恩的又有多少呢?

我们应效法圣经上的古圣徒心存感恩地敬拜神。

譬如哈拿。因无法生育而悲苦的哈拿到圣殿祷告,后来得蒙眷顾,生了儿子撒母耳。断奶之后,哈拿上圣殿敬拜神,将孩子献为神所用(撒上一26-28)。正因哈拿的感恩敬拜,又蒙神眷顾,怀孕生了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撒上二21)。

又如挪亚。《创世记》记载,神以洪水审判世界,挪亚一家人因遵神吩咐,造方舟、进方舟,得脱离刑罚。当洪水退去,挪亚出方舟后,所作的第一件事,就是筑坛献祭,向神献上感恩。神以挪亚所献的燔祭为馨香之气,就祝福世界,赐福挪亚及子孙(创八20-九17)。

又如亚伯拉罕。他带领家丁击败四王,解救罗得一家归来。至高神的祭司麦基洗德为亚伯拉罕祝福。亚伯拉罕当即将所得的献出十分之一给神。所多玛王因感念亚伯拉罕的搭救之恩,欲以财物报答。亚伯拉罕却分文不受,免得神的名受亏损。他深深体认到,是真神使自己富足(创十四章)。经上说:“这事以后,耶和华在异象中有话对亚伯兰说,亚伯兰,你不要惧怕!我是你的盾牌,必大大地赏赐你”(创十五1)。正是因亚伯拉罕的知恩、感恩,进一步成就神对他的应许和祝福。

圣经还记载主耶稣感恩敬拜的榜样。主耶稣降世为人时,经历拉撒路的死。拉撒路死亡已经超过三天,主耶稣才赶到他的坟墓前。在众人的哀伤哭泣中,主耶稣祷告说:“父啊,我感谢你,因为你已经听我”(约十一41)。客观环境是绝望的死亡,但耶稣的祷告却超越了环境,仿佛已经看到拉撒路的复活,仍是充满感恩的祷告。结果因着主耶稣充满信心、感恩的敬拜,拉撒路得以死里复活。

反观以色列人的敬拜。

以色列人在埃及地为奴受苦四百年。神眷顾他们的苦情,兴起摩西带领他们出埃及进迦南美地。在救赎的过程中,以色列百姓不断经历神迹奇事,得享神慈绳爱索的牵引。神用云柱火柱引领他们,赐吗哪予他们得以饱足,藉磐石出水使他们脱离干渴,保护他们不受仇敌侵害……然而他们虽得享主丰盛的恩典,却有多人不得进入迦南地。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常常发怨言,没有感恩。圣经劝勉:“你们也不要发怨言,像他们有发怨言的,就被灭命的所灭”(林前十10)发怨言的人生是得不着祝福的,唯有感恩,才有不断得恩。心存感恩敬拜神,就是以神为产业,以得着耶稣基督为至宝;是一种喜乐的生活态度;是一种真诚的敬拜;是得主喜悦的。

四、心存敬畏敬拜神(哈二20)

经上说,“惟耶和华在他的圣殿中;全地的人都当在他面前肃敬静默”(哈二20)。真神是可敬可畏的。世人对真神的态度大概可分为三种:

1.对神不敬不畏

譬如祭司以利的两个儿子是恶人,不认识真神(撒上二12)。

2.对神只敬不畏

譬如该隐,虽懂得敬拜真神,却对神无所畏惧,做出嫉妒、仇恨、杀害亲弟弟之事(创四1-11)。

3.对神又敬又畏

譬如亚伯等历代信靠真神之古圣徒。一方面,我们来到会堂,当以神的会所为圣;当以敬虔的心安静步入会堂,藉着祷告、诗颂、听道等敬拜真神。《传道书》说:“你到神的殿要谨慎脚步。因为近前听,胜过愚昧人献祭,他们本不知道所作的是恶。你在神面前不可冒失开口,也不可心急发言,因为神在天上,你在地下,所以你的言语要寡少”(传五1-2)。

今天,我们对人说话,常三思而后言,唯恐话语不得体而冒犯、得罪对方。来到神的会所,我们不更该谨慎言行举止,岂敢随随便便呢?在《哥林多前书》中记载,哥林多教会在聚会中各按己意敬拜,导致秩序混乱。保罗便责备他们:“凡事都要规规矩矩地按着次序行”(林前十四40)。他们甚至在圣餐礼聚会中,并没有存着敬畏的心,导致干犯主的身体。他们不但没有得着益处,反而被主惩治(林前十一27-32)。实在令人悚目惊心!

而《但以理书》记载,以色列少年但以理及三友自年少在巴比伦国成长。他们从小就懂得分别为圣敬拜神。后来他们官至高位,仍敬畏真神。即使因同僚陷害,但以理及三友仍敬畏真神,只敬拜真神;但以理并没有改变每日三次的祷告习惯。因他们心存敬畏敬拜真神,王下令将他们扔进火窑、狮子洞,神却保全他们的性命;以致巴比伦王不得不叹服他们所敬拜的乃是真神,是可敬可畏的。

另一方面,存着敬畏神的心过生活,才算是真正的敬畏神。徒九31记载,“那时,犹太、加利利、撒玛利亚各处的教会都得平安,被建立;凡事敬畏主,蒙圣灵的安慰,人数就增多了。”使徒时期的教会为什么会兴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教会存着敬畏主的心过生活。自然,因他们的行为而得不信主之人的喜爱,荣耀神的名。

《创世记》记载,约瑟颠沛流离,历尽坎坷,但蒙主保守,祝福他凡事顺利,最终成为埃及宰相。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约瑟从小正直,懂得敬畏神,不敢作恶得罪神。

结语

愿我们保守起初的心,一生以心灵和诚实敬拜主。愿我们保守圣洁;用一生不断学习心存感恩、心存敬畏地敬拜主。愿我们都能向主献上更美的敬拜。

(10)
上一篇 2021年6月23日
下一篇 2021年6月2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