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
1.神的初衷
2.人类堕落之后,争战肆虐而起
3.仍然隔离
4.集会的形成
5.圣殿和流亡
6.永存的王国
7.返乡之后
8.耶稣时代
9.使徒时代
10.现今的基督教
11.一些末世的考验
12.属天的教会
观察:
现今的基督教界总是很容易接受彼此的差异性,尤其是接受各教派之间教义上的不同。对某些人而言,在各教派中设立界线是极具伤害性的。他们相信圣经并没有详细讨论“教会”本身,而是讨论从耶稣基督而来的救恩。对很多基督徒来说,圣经的主要重点是敬拜真神,并且遵行祂的旨意,若在教会中强调其他的教导,这些企图都会造成基督徒间沟通的障碍,并且会浇灭团结各教派的热心。
宗旨:
本章旨在呈现神永恒的旨意一一拥有属于祂的子民。本章将从创世记直到启示录中提出关于教会这概念的摘要。这摘要将帮助我们理清任何关乎“神建立祂自己团体的作为”的任何疑惑,而这个团体实质上是源自于祂的指示。本章亦讨论神为祂的子民所行的事迹,包括神如何在特殊情况下作工,并且包括祂如何在现今的世代,在挑战时保守选民在祂的国度中。最重要的是,祂的作为必须以顺行祂的旨意作为回应。
对于所有的意图和目的,圣经记载并非只是随机的主意和想法的集合,这些记载清楚的包含了许多关于教会(即神的国度)的事迹,而圣经的作者们也很详细地将这些事迹记录于整本圣经当中。将这些事迹拼凑起来之后,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那隐藏于旧约时期中属神教会的必要条件,也看见祂在新约时代要求教会所要达成之样式。从最初的世代直到最终的世代,圣经都记下了关于教会的真理。
在每一个世代里,神总是为自己呼召一群人来揭开祂在不同阶段的计划。在他们回应的召唤后,那些接踵而至的动作,皆以命令的形式显明神的旨意。而这些命令都有一个清楚的目的,使得他们迥异于这个世界(申四8)。这些由神加诸在属祂子民身上的原则,历经万代都不会改变,而其中一项原则就是顺服神。直到如今,这项原则依然是祂施行拣选的主要原因,也是呼召选民的基础。
无法了解这个原因将使我们感到困惑,并且使我们无法预见神要给予教会的旨意为何。在大部分情况下,即使我们己经在属神的团体里,若我们藐视祂的律法,我们仍然会遭遇悲痛与苦难。令人难过的是,在神子民的生命中,这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模式。新约时代的信徒仍有许多人重复着旧约选民的错误。然而,唯一例外的是,在教会奋斗挣扎中将会达到神所要求的成熟度。当教会终于达到那程度时,神对人的计划就完全实现了。
一、神的初衷
“教会”这个观念是真的可以在旧约中找到。许多人相信这概念第一次的出现是在以色列百姓“聚集”敬拜神的时候。然而,最早的记录其实可以在创世纪里看见。“教会”这个主意第一次首见于神渴望与祂的创造物同住,尤其是和人类一同生活在祂所创造的空间里,也就是伊甸园。与受造物分享祂的本质和旨意,且祂将生气吹在那人的鼻孔里,使他成了有灵的活人。
人类堕落之前的情景,映造岀一个完美教会的样式,也反映出其内涵为何:以伊甸园的创造反映出神对人类所怀的初衷。神良善的意图显明在人类被安置的环境之中;神和人之间的关系也一直在神不断的同在中得到证实,而这一切在地显明出祂对人类那不衰残的爱和关怀。在伊甸园中,人类得以自由地在神的周围度日,并且能够无忧无虑地享受神的祝福。
自古以来,人(信徒个体)即被期望要活出负责任的生命,而一个负责任的生活则包含了对自己、对神和对其他人负责。人的职责所关乎的,便是他自己在伊甸园(神的家)里的责任。他有义务要修理看守伊甸园,使其适合居住(创二15)。这责任其实是相当重大的,尤其当我们考量那四条支流的源头乃是从伊甸园发源的。从这一点,我们便可以想象岀伊甸园本身的大小。而除了这些责任之外,他也必须完全地使用神所赐的能力,例如智慧、力量、毅力和为万物命名(创二19-20)。从这里我们能想见,人要完成这些任务是需要许多辛勤努力的。
就人对神的责任而言,人(以信徒而言)能够自由地与造物主交谈而且不害怕见祂的面。除了善恶树上的果子外,人也可以自由地吃园中所有果实(创三3)。然而所有的任务中最重要的,是要有完全顺服神的命令之心。完全的顺服对人的生存是极度关键的,而对整个宇宙的存在也是如此;顺服才能确保一个有意义的存在,因为人的依靠全然在神的身上一一祂是这段关系的中心。有了这样子的顺服,万物便能在和谐和爱中存活。
对彼此(教会)的责任来说,亚当和夏娃是神用亲密的爱之连结所创造出来的。他们要在信仰中结合,并以爱的方式来分享生活。最重要的是,他们必须相互提醒,切勿屈服于任何的欺骗、勿离弃神的律法,也不可吃禁果。这样的顺服是他们彼此相爱的基础。除此之外,他们必须愿意被神的律法管辖。也唯有在这前提下,他们的爱才能持续下去。
二、人类堕落之后,争战肆虐而起
自从人类堕落之后,神一直独自地在弥补这段破裂的关系。为亚当和夏娃两个人做皮子的衣服(创三21)是祂救赎工作的起点,并且也预言着教会将会如何产生;流血的牺牲才能使救赎成为可能,而这就预表了基督的死。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而在其中,当祂所拣选的子民陷于罪中,神是悲痛的。当被罪所胜、罪辖管选民时,他们就必受苦……
为了达到完美,神的选民必须不断地以跟随神和敬畏神来对抗败坏。我们可以从创世记中看到一些很好的例子:亚伯的族系出了塞特,并且延伸到了以挪士。那时候,人才开始求告神的名(创四26)。然而随着罪恶达到了巅峰,神必须亲自出手才能将罪和罪的影响连根拔除,而圣经中挪亚的故事便显明了这一点:人必须进入按照神精确指示所建造的方舟,这个世界才得以在一段毁灭过后得到神的洁净。
虽然神在每个世代都从世界之中呼召岀祂的子民来,属肉和属灵之间的争战却仍然激烈地进行着。当我们贯穿选民的历史时,我们经常可以看见的是,神必须诉诸激烈的手段来救拔祂那罪恶满盈的国民。出埃及记的故事阐明了这一点,而且也可以说是我们人生的写照:自从神亲自将祂的子民从为奴的埃及地领出之后,在旷野的旅程再一次的证明了这是一个被罪恶和悖逆玷污的旅途。然而一次一次地,神必须出手干预,而有更多的争战兴起……。
三、仍然隔离
争战的目的是要在选民和那些耽溺于罪中的人之间做出的区隔来。神的旨意一直都是期望祂所选召的会众能够过着分别为圣的生活。然而,圣经告诉我们关于持守圣洁是会涉及的难题。从创世记描述了这类的事迹,到挪亚出了方舟之后的那些世代仍然无法达到神的期待。
有些时候,神必须要亲自做这隔离的工作。祂对选民的呼召总是以不断重复的警告作为标记,为要他们从世界中分别出来:祂呼召亚伯拉罕离开他的故乡,往他不认识的地去(创十二1-3;来一8)。这样的顺服神其实需要很大的信心。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要他从外邦的信仰中分别出来的动作(书二四2),使神成为他生命中的主人,并且完全的顺服祂的旨意。
后来,神兴起了摩西来实现祂四百多年前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祂在出埃及记里记载神倡导的壮举——成功地带领以色列百姓出埃及。祂亦在西乃山上颁布律法,并且告诉以色列人他们是如何被带领出来、归向祂的(出十九4f)。这样救赎的行动再次地显明神那无比的慈爱,将祂的选民从奴隶身份解救出来,特别是将他们从罪中分别出来。这一切的动作使得选民得以从列国中分别出来,并且建立属于他们自己的团体。
四、集会的形成
离开埃及后,神颁布了律法,要求选民们遵守神的诫命。选民为了必须常常聆听律法(申四10,九10,十八16,三一20;徒七38),于是集会的需求便产生,也使得一体的概念开始有了具体的雏形。而跟随着律法的精神,以及对神本身和神在众民中历史的作为有了更深的明白之后,集会便产生了。
选民不仅看重集会的需要,他们亦了解集会所在地也是同样的重要。集会之处必须是神拣选的地方(申十二5、11、13)。关键在于神有选择敬拜之处的权力,也唯有圣灵所拣选的地方才能得蒙祂的同在。若是在人自己选择的地方而非神所选择的地方来敬拜祂,这将会成为一个自欺而又可怕的经历。耶罗波安选择在伯特利和但这两个地方放金牛犊就是一例(王上十二28f),而此举则演变成举国的罪恶。
当以色列民族成为一个有固定版图的国家之后,他们被要求上耶路撒冷敬拜神。这一点在大卫王统治、国土扩张的年代是特别重要的一件事。他们必须要忠实地进行这样的崇拜,并且不可沾染任何外邦偶像的风俗。而这也就是接下来许多先知被兴起,以便提醒百姓们不可前往拜偶像之地,使他们能遵守律法并维持神选民的身份(摩五5)。
五、圣殿和流亡
当大卫王的心被神感动而起意要妥当地安置约柜之时,选民的聚集终于在建造第一间圣殿时达到了最高峰。建殿的开始让我们明白无论是身处安稳或危险之际,我们都需要顺服神。然而,建殿的完成并不足以防止选民的迷失,因为无数败坏的事仍然一一地发生了。更可怕的是,最严重的败坏是发生在圣殿里头,而这使得神不得不毁坏它。
被掳的生活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因神定意要藉此剪除选民中败坏的份子,从领导者直到平民。使他们了解目前的受苦是由于离弃主而造成的,促使他们早日归向神、并且不再重蹈覆辙。当人们处在极度的痛苦中时,往日甜蜜的回忆会开始浮现。并着让选民们明白,唯有神的同在,他们才能得到昔日聚集在神殿的喜乐、美好(诗四二一四三)。藉着神的“惩罚”,选民体会到了神的慈爱。
流亡的时期再一次点出,不论在任何的背景和情况下,都必须持守住分别为圣的生活。就是当人混淆分别为圣的界线时,严厉的惩罚就会临到。在属神的团体中,妥协和同化是永不被容许的,而这样的信息是要人们明白神是公义的,祂是不能被嘲弄的,并且祂亦不容许任何人违反祂的律法。祂的选民必须了解,在祂公义的审判下,个人要如何严守自己的分际。
六、永存的王国
对很多人来说,圣殿被毁与犹太国的倾废己为神的团体画下了句点。这难以想象的一击,大部分的人会认为自己生存的权利己掌握在敌人的手中,他们在神里头的生命己经被削减殆尽,所有的意义和目标皆被剥夺了。
然而,神用来扶持祂的国度的方式是在奇妙不过的了,虽然祂仍然为了这样的情况感到伤痛。但祂的作为自始至终都超越一切,所以祂的国度仍然能透过敬畏祂的人,也就是被掳的选民,在外邦的土地上继续地成长。透过了这些无法自卫、臣服于巴比伦的选民,神向外邦的君王彰显出祂的能力。
对这些被掳的犹太人而言,完成这项重大的任务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即便在这样的状况下,神仍然能够藉着但以理和他三个朋友的虔诚的本性来继续执行祂的旨意。一次又一次地,神在祂圣徒身上显明出奇妙的手段,并且震慑着外邦的君王和残酷无情的领袖。在惊叹中,这些外邦人掌权者承认神的国度才是永远长存的(但二47,三29,四2-3、34,六26)。
七、返乡之后
神永远长存的国度描绘在耶利米先知的预言里(但九2)。当被掳的日子期满,返乡建殿成为令人高度紧张却又感动的事件。返乡的选民经过长时间自我心灵的探索之后,已经明白他们被掳放逐的原因(参阅:亚七-八)。一来是因他们离弃神,二来是因他们毁灭性地攻击自己的同胞(亚七9f)。那攻击的范畴非常可怕,那行为是由充满邪恶的心所驱使的。
在反省中,选民了解到神希望他们在团体中能看到爱和真理。没有人能凌驾于律法之上,所以如果违反了律例、典章,他们是不可能被当为无罪的。他们必须为自己所犯的错误付出代价并且承受他们行为的后果。肉体上的回归,必须伴随着一颗愿意高举神话语的心。唯有如此,这个重新建立的团体才能再次地顺服神的原则和律法。而从外头的行为来看,他们对神的顺服则反映在他们重建圣殿的意愿上。
虽然重建的圣殿在外型和大小上都与原先的不同,但根基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做个很简单、直接的推论:重新立下的根基必须在同样的地点(拉二68)。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重建圣殿以及外墙的动作便能清楚的解释神是永不改变的。同样重要的是,这代表神希望选民们返乡后的生活能喝他们在被掳之前一样。选民们必须要了解神所颁给他们的律法,即便离起初颁布的日子已有几百年了,仍然会是最好的。
八、耶稣的时代
在黑暗时代时期之后,施洗约翰成为基督的开路先锋。在这个期间,福音的信息并未与神的国度脱离,而是延续旧约以来神的作为。当耶稣来到世上之后,祂便明确地宣告神的国近了(可一15)。而要与神国有分则有两个条件:第一是悔改,也就是要完全地改变自我,藉由脱去旧人来穿上新人。第二就是要相信福音,而且要完全地实践于生活当中。
神的国度必须以教会的概念来理解,福音书中可以找到三个关于教会的主要观点。圣经中第—次提及教会是在马太福音十六章,并且提到要建立在磐石上。很明显的,这是神的作为而不是人的作为,而且教会是属于基督的:“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会建立在这磐石上”。如果我们以希腊文来读这段经文,它会是这样的:“你是Petra,;我要建立我的教会在这’Petra’上”。“Petra”是一块大石头中的一小部分,就是一块小石头。“Petra”是指一块大石头,就是磐石之意。神的教会是建立在耶稣身上(林前十4),就是这磐石。
另一个观点是他揭示了教会将要如何被建立起来,除非是由神亲自指示,否则属血肉的人是不可能了解如何建立的(太十六18)祂将亲自建立属于自己的教会,并且完全掌握建造的过程。这就是使徒时代的教会和末世真教会的共同蓝图。而在这当中,基督就是建立教会的关键人物。第三个观点是,教会整体的表现必须是神国的真实彰显,而神的国就在每个信徒的心里、并且在他们的生命中光照着(路十七21)。
在基督耶稣复活后,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都归祂所有。一方面,这见证了祂成功地战胜死亡,并且祂永远活着的真实性;另一方面,这表示祂的教会将会被赋予捆绑和释放(太十六19,十八18)、以及赦罪的权柄(约二十23)。耶稣严肃地要求祂的门徒不只要见证祂的复活,更要紧的是将这悔改和赦罪的真理传扬岀去(路二四47;徒二28,五30f)。
九、使徒时代
罪要得赦免,必须藉着洗礼、并耶稣的宝血所救赎才有可能(徒二十28)。来到基督面前的人必须明白,他们是受洗归入一个身体、罪得赦免,并且成为教会的一份子(弗二16)。有了这样的明白,使徒们便到处建立教会,并且不惧怕任何形式的敌对产生(徒八4,十一19f)。在这过程中,“神的教会”就成为神在世上的权柄中心,能赦免人的罪,同时也是属神之人和属黑暗之人的分别。
因此,即便在新约中的“教会”一词有许多的意义,它的意思是“蒙召的群体”一个完全奉献给耶稣、并且活出以神的道为生活方式的团体(参阅:西一18;弗一22)。这教会被神的灵充满,并要成为世界的一盏明灯(林前五12;参阅:六4)。教会在主里成圣(林前一2),而这教会所指的就是信徒本身,而不是如同英文字“church”这个词所意表的聚会崇拜的地方。
就根本的生活方面,神的教会必须是建立在主所立的根基上(林前三11)。或许会因着使徒时代的背景与末后真教会的背景而有所差异,然而使徒们所秉持的真理的样貌直到万代依然不变。为了完全地领受神的话,人的行为就必须被洁净。虽然按照神的要求来生活可能会很困难,但是人必须要顺服那真实能拯救人的道理的规范(罗六17)。
十、现今的基督教
不同教派的产生已经造成了前所未有的困惑,影响着基督教整体。然而,基督教界普遍地认为这样的现象对人类有益,藉由多元而有了大量的机会来接触到神的话语。但这其实是难以想象的谬误。残酷的事实是,真理的教导岂能从属世的教会中生长出来呢?这似是而非的观点必然会模糊了救恩的道路,并且领人离弃了得救之道。
在基督教国家中,耶稣的声音总是被忽略的,人们所重视的往往是那些外显的行为。因此,在基督徒之间,属于哪间特定的教会或是在哪个教会聚会变成了迫切的议题。有许多人相信认罪并且接受基督为个人的救主,是进入基督教信仰的唯一必要条件。然而,仍有些人虽然知道教会集体敬拜神的重要,却对于选择特定的教会抱持无关紧要的想法。也有些人则认为圣经并没在教会之间做出不同的区别来。
广泛地来说,有两种不同的观点,容易造成基督教宗派更严重的分裂,而非合一百零一是以怜悯为名,而“包容”则是其主要的口号。
他们相信所有的基督教会都是一样的,都敬拜同—位神,不需要考虑任何的差异。第二个观点则是完全相反的:他们坚守着自己所信的、将圣经的教训搁置一旁,并且教导圣经以外的材料。
十一、一些末世的考验
在末世的混乱中,神在第二次圣灵降临时,以祂深不可测的智慧重建了祂在地上的教会。从教会再度被建立以来,信徒在立根基的工作上经历了许多的困难,并且花了很多时间来了解神向早期工人所启示的道理的规范。藉着这坚定的根基,教会得以在各种异端攻击下仍然在主里站立得稳。
然而,建立一个属灵的圣殿比我们所预期的还要费时、辛苦。即便是现在,教会仍有许多的工程要去完成。建造和属灵的熬炼有很大的关系。这不是单一的事件,而是一连串连续的过程。而其中必须要做的,就是透过举办讲习会和祷告会来提供信徒更多的机会来亲近神。当经过检讨后我们发现,虽然有些人因此得了造就,然而这些努力却还未能完全达到目标。
教会建造缓慢的主要原因乃是因为现今败坏人的诱惑大量地增加。人们习惯藉由物质享受来满足感官,追求肉体上的满足己经成了令人难以抗拒的常态。但这只会让我们的心更加地远离神、蒙蔽了分辨能力,使许多人的信仰因此而扭曲,并且在悲哀中堕落。
另一个阻碍信仰的原因是知识的増加。知识的追求常常是以牺牲道德原则作为代价,而知识也常被用来取代信仰。圣经里清楚定义的道德标准已经严重地混乱了,基督徒的价值观以一个极快的速度模糊淡化。每当有问题产生,就开始寻找哪一种知识观念能帮助解决,而忽略它背后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会产生的后果。也就是,焦点是着重在治疗,而非预防。
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受教育的好处似乎是毋庸置疑的。然而,目前的教育潮流所带来的反而是不好的影响,它让我们以为所有教育都是正确的,并且与人有益。事实上,这个世界藉由教育所鼓吹?生存模式,与圣经所讲论的是完全不同的。教育不再是传递道德观念’反而完全地将它排除在教学内容之外。就科学观点来看,教育是在传导人如何预防不愉快的结果,即便那些预防措施可能会直接挑战神的权威。
现今的教育对心里有害的观念可能远远地超过我们所受的益处。就这观点来看,以世俗方式受教育的信徒很有可能会被送入一个不承认神的主权的环境里,而全然的骄傲就会因此而产生。骄傲会藉由那些受到影响的信徒不知不觉地败坏教会。无论这些人带入教会的是什么,如果没有详加过滤,可能会使教会偏离属灵的方向,并且造成许多人的信仰受损害。
十二、属天的教会
虽然这世界不停地继续它败坏人的努力、图谋对抗教会,然而神在建立教会的工程上亦是真实奇妙并且持续不断的。这项工程包含了三个要素,而当这三个要素集合在一起时,他们终将成就神的教会、然后完全成全属天的教会。第一个要素是关乎历史的。教会从时空发生存在之时就己经开始了。无论活在历史时间线上的任何一个阶段,那些相信神的人都会被认同是神的选民。从旧约来看,他们是被救赎的一群人(诗七四2;赛五一16)、与神无法分割的。因此,这群人他们就构成了属天教会的一部分(徒七38)。
另一项要素是成为完全。就救恩的有效性而言,耶稣的死和宝血是实现属天教会的关键。如同记载在使徒行传中,教会是由耶稣的宝血所买来的(徒二十28)。圣经记载祂的牺牲是完全的,并且祂的救赎是永恒的(来九12),而这神圣的救赎涵括了在基督受死之前和之后的人。祂的宝血不仅能救赎在祂受死后相信祂的人,对那些在耶稣道成肉身之前就己跟从主的人亦有回溯的功效(来九14f)。
最后一项要素是超越万物的。这里有两点值得我们来考虑:第一点是有关神的权责。在黑暗时期中教会是否仍然存在呢?就是在那因着圣灵的离开而产生的裂缝——从玛拉基至施洗约翰时代、以及从使徒教会的结束直到末世真教会建立的这两段期间。圣经对此事有何解释?从但以理书的教导来看,神的教会是不可能被摧毁的,并且神的国度是永存不朽的。在黑暗时代,神的教会仍然在天上,屹立不摇。
第二点是有关祂教会的全备性。若没有这两段时期的教会,古圣徒是无法被称为全备的(来十一40),因为教会是天国和地上所有被拯救的人所聚集的会所(来十二22f)。教会包含的是所有被耶稣基督宝血救赎的人,无论是那些(肉体上)己经死的或是还活着的人、无论是新约或是旧约时期的圣徒。当地上的教会己准备完全、神最后阶段的计划达成后,属天的教会将会完全的实现,而所有被救赎的人都会在其中。
结论
在人犯罪后,神那建立一个属于祂的团体之旨意已经通过了时间的考验,这是一个一步一步展开的艰苦旅程。当教会继续追求合一和全备的时候,这个旅程也将会呈现于实体的真实里。而整个过程我们是可以从圣经中推敲得知的。从教会发展的历史以及在接续使徒之后的早期教会之结束,都清楚地在圣经中为我们记录下这一切。这就如同是一剂信仰的强心针,并且为我们立了一个信仰的基础,使我们相信神所说的一切都终将实现。
为了让我们能见证到这真实的实现,我们必须不断地在神里头持守我们的信仰,即便这代表教会须要先经历过一段试炼。这就像那流亡巴比伦的以色列人必须经历黒暗的时期一样;他们的圣殿被摧毁、并且遭受了相当的亵渎。然而,事实证明,无论以色列民在哪里,忠信之人的信心是实现神的国度之决定关键。直到基督再临之前,持守神的话便是末世真教会所须做的,也应当是她首要考量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