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唯独锡安是神的选择——谁能站立在锡安?

大纲

1.锡安的罪人

行为正直的人

行公义的人

心里说诚实话的人

2.神撇弃锡安子民的原因

忘记神、遗弃神

忘记祂的圣山

敬拜其他的神

3.偏离锡安

不负责任的牧者

走上差路

从山上被驱

从大山到小山

观察:

毫无疑问地,神会按照圣经的教导指示祂的教会,而这就是我们对于主的信靠。然而,一个非常明显的现实问题是,虽然我们的教会被称为真教会,但是她却面临了各种看似无法克服的障碍。有时,这样的事实会让人开始怀疑;例如“真耶稣教会真的是神的教会吗?”我们知道即便对于该问题有着肯定的答案,它亦无法磨灭心中的疑问以及手上的问题。其他的问题包括有越来越多迷失的羊,以及在基督里和睦相处变得越来越困难。信徒因为顽固的软弱以及受到世上各种混乱情事的困扰,造成他们的生命失去神的同在,灵性上变得怠慢、毫无生气。

宗旨:

教会社群的信心减弱必定有其中的原因是我们无法立即认知的。有些时候,这些原因几乎无法察觉,而有些时候,我们自己即是造成这种状况发生的原因。本章将尝试揭露其中的各种原因,包括外在的因素,亦即那些开始掌控信徒的生活、使他们远离主的原因;这些因素使得教会成为一个阻挡灵性成长的地方。本章亦将探讨其他的内在因素,而这些与主的工人有密切的关系;他们的行为以及扭曲的信仰都会对教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每个问题都会有其中的原因。毫无例外的,目前锡安信心的衰退,也突显出了该信心团体之中一些根深蒂固的问题,是互相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个原因的存在与其动态会增强其他的原因、加强其消极性。有些时候,岀于该团体的我们会被卷入这股消极的力量中,而这股力珀即是从其中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所产生的。有时候,我们本身并不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而是这些问题已非我们所能掌控。然而一个赤裸裸的事实是,面对这些负面消极的状况总是会使人感到精疲力尽。

消极力量的积累对于教会整体并无益处,反而把问题扩大,变成不相称的比例,导致教会进入失控的状态(超乎所能控制的范围)。会众一起祷告变成了一种因着敬拜场所的需求而被要求进行的形式。当七并非真心要寻求属天的代求时,安息日的聚会所带来的伤害会超过它円带来的益处;每一个举动都会受人监督,并激起人心的猜疑。这种深受疑心侵略的想法能带来什么益处呢?它只会产生更多的罪恶,并且将敌意带入教会之中。在此情况下,其所说出口的话语,将会以不健全的辩解方式朝着相互对抗的方向发展。

对于在锡安里头所发生的事,神并非毫不知情;祂也不是无法帮助她脱离这种痛苦的情况。事实上,祂非常清楚教会的状况,甚至超乎我们所有的人所知道的。然而,“祂允许这些事情发生”表示教会离完全的地步仍然很远,她仍需熬炼。在这过程中,祂会让我们看见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且当我们的心思意念愿意釆纳属天的策略时,祂即会让我们知道该如何克服这些问题。

然而,要按着神的言语来操练自律向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永远不会是。介于所知的事以及行出神眼中看为正的事之间,似乎总是有一个“差距”。只要有这个差距存在,锡安就常会有问题存在。但是,圣经的确有教导我们,在神成为这两点之间的桥梁以前,该差距将会持续扩大。因此,我们必须认清目前的问题是真实存在的,并且正不断地影响着教会;我们也必须从教会过去所经历的惨痛经验中学习。

要明白其中的复杂性,教会的信徒必须学习以圣经的角度来看待问题。紧紧地抓住神的引领以及怜悯才是教会前进的方向,这样教会才能制止问题,全心努力地去完成神托付祂的使命。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教会的重心不应该是在思考她要如何以最好的办法来处理这些问题,而是在她进行她应当处理的事情之时,全然地相信解决之道只有来自于神。

一、锡安的罪人

事实上,自从人类被造之后,神的选民就一直面对着克制自己不去对抗主治的事实。堕落的惨痛故事在每个世代中一次又一次地发生:

神的百姓一旦离开祂,就会完全地陷于无助之中。此时,他们便会呼求神拯救他们脱离苦难,而神亦会向他们伸出慈爱的手。可悲的是’因为人类的软弱,这种恶性循环从来没有停止过,并且持续到今日。

但是,容忍软弱绝不是神在祂的社群中所行的事。主是怜悯人的,希望将我们从罪中释放出来,使我们不再重犯同样的错误(诗一三03-4),也使人敬畏祂。然而,当教会里缺乏对神的敬畏时,信徒们,尤其是那些无情的人,就会剥削现状,使得神的家陷入混乱之中(犹12)。就如同所提及的,有些人没有能力脱离他们的罪恶,而他们也的确办不到;他们就如同流荡的星,有墨黑的幽暗为他们永远存留。

既然神己定意要使祂的教会完全,祂也必须处置在锡安的罪人(赛三三14)。而教会既然知道神决意要做的事最终必定成就,她就应该明白神对于那些不顺服的人就如同吞灭的火,将会永远的燃烧(赛三三14)。这样看来,谁还能在祂里面居住呢?这听起来对所有的人都是一个令人恐惧的景象。除非是心己经被罪深深地烙印以至于无法更新,否则神如此警告,还有谁敢不敬畏神呢?这就更催逼我们要仔细地省察自己的行为。

因着神即将降下的惩罚而心存恐惧,总好过等到基督的审判开始后才惧怕,因为到时候才要改变己经太迟了。这种恐惧应该会促使我们改变不好的行为。很明显的事实是,工人与信徒都同样地不完全、过着不合宜的生活,并且在对神的事奉中让祂悲伤。当我们思考以赛亚所教导的事时(赛三三15),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的行为并没有比罪人好。根据大卫所言(诗十五),罪有三方面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而这也都与以赛亚所传的信息相符合:

1.行为正直的人

这里所要思考的重点是贪求的心(诗十五2a、5;赛三三15b),它在神选民的历史上一直是个棘手的议题,引起了其他许多罪恶的行为,例如欺压。选民被掳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其领导者以残暴的行为对待百姓,而这乃为贪婪怂恿所致。被掳回归后的故事亦让我们看见,因为某些原因,贪婪之恶再次入侵神百姓的生活之中,并且控制着他们。事实上:在每个世代里头,神的儿女皆被此问题困扰着,而保罗也提醒我们被贪婪缠绕所带来的风险(提前六9-10)。神亦严肃地警告他的儿女不要贪恋钱财,因为这就等同拜偶像一样(西三5;弗五5)。

贪心可以有许多种伪装的形式,其中一个就是贪恋教会里的地位。当对于地位的渴望失去控制时,接下来所产生的就是欲望,以及需要消灭任何可能占去该位置的人。另一个极端的反映就是征集他人的支持,以保有这个地位,而阿谀奉承即是一个能够达到此目的的方式(帖前二5)。当人被称赞时,他的心就会失去做出明确判断的能力;这是人性的弱点。只为了追求他人的“接受”,而讨好他人寻求支持,不免带来正直感会逐渐消失,人会开始败坏并且向恶事妥协。

当我们把贪婪钱财与征求他人的支持以加强自己的地位这两者作比较时,前者总是会被谴责。一个贪婪的人确实应该被严厉地责备及处置,但是后者却常常难以辨认,并且总是被掩饰,瞒过当下的洞察力。后者所能造成的以及真实带来的消极效果,会比前者更加严重;随之所带来的困惑、混乱,和毁灭是无法衡量的,甚至可能会使得教会分裂,造成教会内部普遍的埋怨及投诉产生。如果我们成为这种罪行的犯罪者,难道我们不该如同锡安的罪人一样受审判及被谴责吗?

2.行公义的人

这里所需要考虑的重点是一个人的思想。一个有属灵心智的人会藐视匪类,并尊重那些敬畏神的人(诗十五2f、4)。在以赛亚书中,公义的作为即是有能力拒绝邪恶的言语与行动(赛三三15f)。若一个人的思想是纯洁的,无论他所行的为何,也必定明显地反映出其特质。同样的,公义的行为不会由罪恶的源头而生。耶稣曾说过,好树不能结坏果子,坏树不能结好果子(太七18)。这里的语气是绝对性的:它绝对不会发生。

一个有公义之心的人,不会只是按照他人与自己的互动方式做出回应,而是会按照他人如何对神反应而做出的回应;一个有公义之心的人,会与过去那些曾经帮助过他、但是现在却不遵守神原则的人保持距离。他将立定心志发誓,就算自己吃亏,他也不会更改(诗十五4b);他亦将预备自己,即使要自己付出痛苦的代价,他也要确保神的家中有秩有序。这就是神渴望在祂的工人中间所看到的特质。这样的人即是神将会保守在祂里头的人,并且在祂圣山之中(赛六五)。

在教会中的友谊或同工之情有时并非建立在真理与公义的前提上(参见:赛四八1;亚八8;提后三5),这样的结果是,无论状况的对与错,友谊仍会持续,甚至到了一些肇事的起因反而被不断的拥护而不是被异议的地步。届时,所强调的重点将不再是什么样的方法最能够使教会兴旺并且迈向完全;反而,取而代之的是,不断地喂养自我意识,并且按着自我的方式去做满足感观的事,胜过一切。

当一个人受自己的利益支配时,他所行岀来的事绝对无法荣耀神,也不会为教会带来益处。这也难怪在无数的场合中,一个原本直接简单的事情会越来越大,并且变得火爆。一个刚愎的心若无法完成它想做的事,它便会迅速心怀怨恨,会想办法摧毁所有阻挡它前进的人。当这种肉体情欲的趋势胜出时,教会将会大大地受害,很多互相排斥的小团体将会因应而生;不但教会会因此失去公义的行为,恨恶及纷争反而会被带入教会之中,在信徒之间种下互相不信任、以及对彼此猜疑的种子。当教会被争战及斗争纠缠住时,她还能有什么公义的行为吗?

现在一个要反省的问题是:教会不正是朝向这种结局发展吗?神将以公平公义充满锡安的目的将要如何实现呢(赛三三5)?神希望看看到祂的属性从锡安彰显出来,尤其是藉着祂的工人而彰显:在神的心里,祂早已计划要以公平正义来救赎锡安(赛一27)。救赎在此有两个意思。第一,神会行出任何所需做的一切来确保锡安彻底革新,例如使她受到迫害。第二,更尖锐的,祂将在那些不肯悔改的麻烦制造者身上执行审判,以为锡安再次注入敬畏的精神。

3.心里说诚实话的人

这里所谈论的重点是言语(诗十五2b;赛三三15a)。言语可以建立或毁灭其听者,而冲突的言语常常代表心灵、意志以及信念的争战。当人被欺骗所支配时,他的想法便会遭受蒙骗,进而相信破坏性的话语;误以为这些言语一旦出口,就会消失无踪。当这种欺骗的行为发生时,人就会很容易忘记其实每句说出口的话神都听见了,尽管这样的话语看似无伤大雅。有些人即是因为这样错误的观念而大胆地以恶毒的言语继续毁谤人、毁坏神的工作。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十个探子所做的负面报告(民十三32-33),其毁灭性的效果是不堪设想的;会众因此变得激动,进而全面地反抗神为他们定下的旨意。

既然言语是个强而有力的方法,并且藉着它得以建立起基督的身体,教会就必须教导信徒讲说敬虔的话语。首先,这必须以承认控制舌头的重要性作为开始。人唯有倚靠神才能够制伏自己的舌头(雅三8),因为它是个难以驾驭的恶物,満了害死人的毒气。是故,教会,尤其是其中的工人,必须从真理洁净自己、分别为圣(约十七17),并且在对神的心以及事奉上,必须把毒气过滤干净。当人以善用神的:语之态度来接受祂的话语时,他的心就会为真理所规化,而这便使神的道得以有效地在人的心里动工这一事,成为一个属灵的事实(帖前二14)。

若非如此,以爱心向邻舍说诚实话的美好,就只会成为陈词滥调,而无法为教会在平安的事上产生任何实质的效益(弗四15),并且让万物在基督里成长变为不可能的事。我们在教会里头,尤其是在工人之间所有的坦诚,应该反映在彼此的互动之间;若能说出适当、合乎圣经的言语,教会的成长必定在咫尺之内,并且能够在藉着分享以及满足彼此的需求之同时,激励彼此之间的灵性成长。这将把教会整个身体紧密地联络在一起,不受任何有害的世俗影响(弗四16)。

更重要的是,教会必须时时记得她必须对于所说的话负责。

神要求从祂的百姓口中所说出来的话,必须是精炼的话语;耶稣亦警告,凡人所说的闲话,当审判的日子,必要句句供出来(太十二36)。“闲话”这一词指的就是毫无意义。随口说出,并且草率的话。当人仔细思想,要面临神的审判实在是件可怕的事,尤其是当我们所说出口的话常常是违背神的性情时(太十二37)换句话说,我们所讲论的会成为一个决定性的因素:决定我们得以保守在神家中或者被驱逐岀去(番三13)。前者的结局就是永生,而后者的结局即是承受永刑。

二、神撇弃锡安子民的原因

以赛亚受了圣灵的启示,论及锡安的未来,并且明确地讲述关于神圣山上的工人。在此预言中,有两组人员被指明并且区别开来:一组是那些被认定为神真正的仆人;另外一组则是那些行为常与主的教训所抵触的人(赛六五13f)。这两者的结局截然不同。前者会因为所行的得到神的认同,而享受与神同在的喜乐;后者则要承受神愤怒的冲击,并从神的面前被驱逐出去。

我们可能属于这两者中的任何一组。任何一个工人,若不祈求神的怜悯将其保守住,都不能说自己是属乎神的。除此之外,在我们的生命旅程中,我们很有可能会徘徊在这两者之间。当一个人的生命聚焦在神身上时,遵守祂旨意的意愿就会越发坚强,让人能够治死肉体的情欲。相反地,当一个人在生命中不寻求神以及祂的旨意时,肉体就会越加凸显,使得内在的自我放纵肉体的情欲之中,而这些情欲将违背神,并且构成神撇弃这个人的原因(赛六五11)。

1.忘记神、遗弃神

对于以色列民而言,纪念将他们从埃及地拯救出来的主只不过是摩西律法观点中的一条(申六12)。主行出了伟大、令人赞叹的作为,而从埃及出来的百姓为这些事迹亲眼做见证。但是,当他们在生命中遇到挫折时,他们很快地就把神抛诸脑后(诗一百零六21)。在这里,这一事件说明了选民对于其救主可以是多么的健忘,而如同历史所告诉我们的,这样的事情不是只发生在神百姓中的_个世代而己,而是成为了以色列民世世代代一个极不健康的灵性常态。

然而,若把一位为了国家的益处而行出那么多伟大事迹的人类救主给遗忘,实在是相当不寻常的一件事。假若_个人亲眼目睹了他人所行的善事,例如福音书中那位极其痛苦的仆人,应当不可能忘记百夫长向他所行的善。百夫长所派到耶稣那里的代表们,尽力地细说百夫长的美德,证实他对百姓的爱(路七4-5);他们与耶稣的谈话即是被百夫长爱心的行为所激动,他的善行深深地烙印在他们的脑海里;他们非常地受他的感动,不断地讲论他的善行。

从圣经的篇幅中来衡量,我们能够看见,当一个人忘记神的时候,他不是只是单纯健忘而已,他常常会有极大的困难来记得神。神是个灵,祂不会时常以肉眼能见的形状显现,但是在很多时候,神的伟大作为其实是藉着祂的代理人来完成的,叫受惠者明明可知。此外,唯有藉着一颗诚实敬虔的心,人对神的感知才会显明出来。然而,人的心却总是因着面临挑战而受影响,因而渐渐远离神、忘记了神。

当我们的生活与神的道不符合时,我们就会把祂忘记(诗一百零六3)。我们知道神的道是活泼的,也因此是属灵的,并且神的道向我们显明主是谁。除此之外,神的道会改变一个人对神的看法。有些人藉着单纯地思想神的话语,即对神的作为产生无限的颂赞(诗一一九16)。藉由这些话语,他们领悟了在他们的存在中,自己与神,以及充分地来说,与这个世界之间的关系;更因着信心,这道得以在他们里头有效地动工。这样的体验亦将明白神是美善的知识烙印在他们的心灵上。是故,从相反的角度来看,忘记神的道确实等同背弃他。

今日,我们所处的状况比旧约时代的圣徒好多了。我们有圣灵为我们确认主是何等的恩慈,我们亦因着所领受的圣灵,得以知道主与我们同在(约壹三24,四12-13)。此外当我们持守诫命、彼此相爱,我们就能明白圣灵与我们同在。无论是在逆境或在富足之中,圣灵也藉此让我们在凡是上看到神的恩典(林前二12)。这进一步加强我们的信念,相信主的道是真实的,并且神在祂所说的一切事上亦是信实的。如此一来,我们就绝对不会撇弃主。

2.忘记祂的圣山

摩西律法规定,祭司家族不能领受任何的产业,因为主就是他们的分(民十八20)。同样的:既然我们是新约的祭司,我们的产业亦是在主里头,而这个产业是白白地赐给那些信耶稣的人。大卫也透露说神是我们的产业(诗十六5、6),我们在主里头拥有一切所需的。没有神亦或离开神,我们就无法得到任何益处;既然主是永恒的,拥有神就能确保我们将拥有永恒的产业。换句话说,祂就是我们的一切。

神其实早己在自己的公义之中思量着一分给祂自己的产业。祂的产业能够是什么呢?既然我们所看到的、所感觉到的一切都是从祂而来,难道祂有为自己保留了一份天国的产业吗?摩西的歌这么解释着:主赏赐产业给亚当的后裔(申三二8)。然而在同时,祂亦没有忘记透露祂的产业为何:祂的百姓(珥三2)。集体上来说,雅各就蒙拣选为祂的产业(申三二9)。

这里有两个主要的重点。一个是我们要成为祂的儿女,而另一点是我们必须保守在祂所在之地,成为祂的产业。这亮点是密不可分的,而其中的关联在以赛亚书中有清楚的列示:“我必从雅各中领出后裔,从犹大中领出承受我众山的:我的选民必承受,我的仆人要在那里居住”(赛六五9)。既然雅各代表的是神的国民,毫无疑问的,神必定与该社群同在。当神的仆人选择居住在锡安时,他们即可算为与神同住,其原因是,祂并没有选择要与任何其他的社群同住(诗一三二12)

有一个显著的重点是,神的选民将继承产业,而神的仆人亦将成为神圣山的继承人(赛六五9)。对于这点我们该如何解释呢?首先,我们要得着神做为产业,我们就必须在祂的社群中有分;将自己与神的社群隔绝,就如同将自己与神隔绝一样,而这样无异于撇弃我们的产业,也就是起初我们信主时所领受的。其次,既然锡安是祂所赎的百姓,忘记祂的圣山就等于忘记神以及祂在选民中间所行的神迹奇事。

今日,教会是神所拣选的团体,是祂所充满的地方(弗一22-23)。依据以赛亚的教训,当我们经过洗礼成为亚伯拉罕的后裔时,我们就成为教会的继承人,因为我们是神的儿女。因此就有资格,也的确是合法的继承人,得以继承我们的父、主耶稣所为我们预备的。也正因为我们是祂的选民、教会的一部分,因此得有特权领受天国的福气(弗一3、4)。这些蒙福的例子包括神的呼召,罪的赦免,以及最终进入神的国。

最后,在我们自己这方面,虽然我们已经被赐予这座山的一部分,我们仍要非常谨慎地保守我们继承产业的权利。在他离别的话中,保罗强调以弗所的长老们己经得着产业(徒二十32),而得着该福气的权利是有条件,即在乎他们自己的行为方式;他们必须坚定地以神的道来建立自己,以求处处保守他们的资格。除此之外,产业必须保留在成圣的人当中。换句话说,他们必须保守自己在神的教会中。讨论至此,我们可以真实地思想忘记神的真教会之含意一一他不就等于忘记神吗(赛六五9)?

3.敬拜其他的神

除神以外不可有别的神,是神给我们的第一条、也是最重要的诫命。当我们以其他的神替代主时,我们与神的关系就会大大地遭受损害;主是忌邪的神,祂绝不容忍灵性上的奸淫(出二十5)。祂要求百姓全然的忠贞,并且全心地爱祂;没有任何人在以别的神替代这位主时可以毫发无损的脱身。出埃及那一世代的人,因为企图寻求其他的神,所以他们遭受几乎被彻底毁灭的命运。因着其祖先的不信之借镜,第二代的百姓被严厉的警告不可再陷入拜偶像的网罗之中。神乃是烈火,要烧灭一切不信的人(申四23、24)。

在以赛亚的启示中,那些受审判的,是那些准备随从其他的神。在这个事例中,他们给时运摆宴席(赛六五1比);时运字面上的意思即是军队或是命运,是外邦神。除此之外,他们还为天命预备奠祭,取代了为真神摆设筵席;天命字面上的意思是数字亦或命运之神。神的百姓非常着迷于自己的命运与财富,而很明显地,在寻求保障与富足的过程中,他们的注意力己从神的身上转向其他的神。

他们的行为是一种令人心神不宁的清晰;他们心中真正的意图己清楚地显明出来。似乎对他们而言,神再也无法为他的选民完成他所应许的事,他们认为神没有赏赐给他们所祈求的事,就仿佛他们是被迫降到一个较卑微的地位,被逼迫要离弃神。在他们的眼中,主己比不上其他的神,也就是他们如今所信奉的神明。当他们眼见本地人因为信奉这些神明而行得更好并且得到祝福时,这样的相信更是会被加深。很简单地,这些情况就能加强他们的信念。认为选择别的神,而非真神,才是一个正确、有效的选择。

当然,有一些原因造成选民们沦落到如此灵性凄惨的状况,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他们的罪。在这里,一个令人极度关注的情势是,整个社群己经充满败坏,而既然神是圣洁的,祂自然不会在罪人中间动工,或者接受罪污的献祭,并且百姓也将不会因为他们所献的祭而蒙福,反倒会受到严厉的责备。他们的献祭被视为可憎的(赛一13)。这样的状况若持续下去,一个毫无悔意的人将会变得更加昏暗,最终导致敬拜别的神之结局。

今天,我们或许不像神的百姓一样犯了如此的罪,但仍要确保不让自己经历他们所遭受的苦难;即便我们心中可能有许多无法解答的疑问,我们仍要不可把主降卑,或把祂视为与其他的神灵同等。从正面的角度来看,承认自己的有限是绝对必要的,而这应当能够促使我们越往正确的方向前进去信靠神。然而,我们绝对不可认为神对于某些事情是毫不知情的,因为万物都在祂里面;持有这种想法是冒险的,因为这样我们不只在撇弃神的事上,并且也在亵渎祂的事上,是定为有罪的。

三、偏离锡安

耶利米提到那些失丧之人的悲哀。他们遭遇的命运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因为失去神的眷顾,他们被残暴地吞噬(耶五十6-7)。这种不幸的事件不断重演;结果是,保守自己在锡安成为了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而这需要我们谨慎注意自己的生活方式。然而这似乎仍是一个难学的功课,而且许多人或许亦学不好,就连敬虔的人也会在生命中的某些阶段被黑暗的势力所牵引迷惑。

在许多的例子中,所罗门就是最显著的一个。神赏赐他智慧管理国家,并且将它守为神的国度,但是他却没有善用在自己身上所罗门王的失败就清楚地反映出把选民拉离锡安的力量是何等的巨大、真实,并且不容小觑。我们若仔细探究所罗门的生活,我们会清楚地看见这股将他拉离的力量就是他对女人的情欲。这个软弱将他剥削到一个程度,致使他听从外邦妻子的话来违背律法,造成他最终离弃了主(王上十一)。

1.不负责任的牧者

耶利米,就如同其他许多的先知一样,毫无保留地指出那折磨以色列民的根本问题。在这个事例中,问题就出在他们的牧者身上(耶五十6第一部分)。这群领导者所做的工作一点都不圣洁,反倒是亵渎申;他们任意地违犯主的吩咐,甚至说服自己说违背神是往前进的做法(耶二三11、14)。他们的整个心态,己经从原本的由律法引领,转变到践踏律法的话语。他们成为了一群不信神的领导者,对自己的羊群毫无关心,只顾自己的事(结三四1、2)。

在这个时候,神的羊群可说是极度饥饿。当羊群长时间缺乏青草牧地时,他们的生存本能便会迫使他们离开羊圈,去寻找任何可吃的食物,无论所寻见的是什么。与此同时,有些可能太过于软弱无力,而无法跨过围栏;即便其他有些或许能出去,但是他们又能走多远呢?无可避免的,他们最终会陷于凄凉之境,并时时有危险相伴。一个无情的事实是,许多羊若不是成为掠物以及原野上一切野曰’「”是会重重的受伤(结三四8f)。

令人悚然的是,若将此状况套用在神的属灵羊群身上’这些”导者的表现亦与原野上的野兽一样。他们如同饥饿的狼,等着扑向任何可吞噬的羊身上(结三四10)。从这种状况来判断,或许远离这些邪恶的牧人会比留在羊圈中来得安全。除非神介入,否则能够在里头生存的几率几乎是零。一只羊若被一群狼包围在一个受限的范围内,他还会有什么生存的希望吗?虽然冒险闯到羊圈之外也没有机会能够存活,但是总比留在羊圈中来得好。这是极为可悲的事,但却是一个事实。

2.走上差路

这里要谈论的是领导者,以及他们是如何带领百姓走上差路(耶五十6第二部分)。他们没有按照律法而行,而律法乃是一种指引,用以带领选民走在主的道路上。除此之外,作为领导者主要思考的,即是如何确保神的选民按照神的旨意而行。因此,身为领导者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按着真理及公义把神的信息传达给百姓(利十9f)。比如说,判断先知是否有把工作做好的依据并不只是在于他是否有完成其职责,更在于他在传达讯息时的信实度。他的信实必须要能够反映在他愿意放弃个人的利益上、愿意在这个过程中受苦,并且完整地传达神的旨意。

当神要求一个领导者传达与主流思想对立的讯息时,挑战随即之而来,我们不难想象人们对于这样的事情的反应会是如何。轻者,这孤单的声音将会面临极大的反弹,甚至到了将被完全扼杀的地步;重者,宣讲者甚至会遭受迫害、被杀害。弥迦即是神的一个孤单的声音;他向百姓宣告,若他们的罪恶持续不断,那么神将不再赐下平安。这个清楚明白的宣告,是他在百姓罪大恶极之际、在神不回应他们的患难之时所宣讲的(弥三1-2、6)。

在大部分的情况下,选民因为无法分辨对与错,所以会按照领导者的话而行;声音越大,他们就越觉得安全,也越觉得信服。就心里的层面来说,当你不确定时,跟随别人的脚步总显得合理。然而,当一个人抱持的观点与众人不同时,无论大众的想法是对或错,他就必然会受到严重的谴责。因此,对于个人(少数者)而言,最好的做法就是相信并且默默地接受这些事情的本身。弥迦的例子就可证明这点:领导者使百姓走差路,让他们误以为有平安(弥三5)。

3.从山上被驱逐

从耶利米书中,我们可以看见里头的重点继续在描述这些不负责任的牧人(耶五十6第三部分),而在其中,“山”则指向锡安(诗八1-2)。很清楚地,这些牧者的工作并没有带出一个让人想更亲近神的精神,更说不上发岀敬畏的心。相反地。他们的行为使得选民无法在敬虔中看见神。当人们心中没有敬畏的心,他们就会毫无畏惧地去行自己眼中看为对的事。而在这里,受神的管制成为一个太大的束缚,而牧者亦任意地选择脱离这种“束缚”。

在这种情况下,神的山会变得怎么样呢?当然,锡安会因此成为一个让人窒息之地。在这里,当一个错误的公平定义被引介进来,人’会很容易地与那些被认为是“不义“的人产生冲突,即便是最微小传情也可能在社群中引发出一种让人无法控制的混乱;人们之间将感情地建立起高墙,使得主所建立的每一个关系变得紧张,整个社「会充满怀疑与不信,而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将会成为过去的往事,再也无法轻易达到。

不可避免的,当这里充满混乱时,人们的心就再也无法转向神的家、神的社群。在肉体上,人们也许仍处于锡安,但在心灵上,他们己经远离(耶五十6f),而建立在这个社群里头的每一件善工,若不是受损至面目全非的地步,则是被残忍地完全移除。所剩留下的,则是隔离与歧视的痛苦,一个真悲惨的状态。当一个家庭的成员不努力坚固彼此,后果会是如何呢?这个家庭还有任何存在的实质意义吗?

4.从大山到小山

这里所关注的是人们离开了神的山(耶五十6)第四部分、而离去与锡安的混乱有密切的关系。当挫败达到无法容忍的地步,个人的立即反应就是离开挫败的来源;当一个人把某样事情隐藏在心里太久,他自然会想要发泄岀来,因为人的容忍毕竟是有限的。当这种状况发生时,人便会很容易地相信锡安不再是一个可居住的地方,此时其他地方的緑色草地,则为那些不再对这个社群抱持理想的人成为一个慎重的选项。

结果就是,锡安将不再有任何转变,该社群曾经拥有的转变能力之见证亦迅速消失,而以寻求神的精神来查考真理(神的道)亦变得不切实际,更遑论要为真理争辩。真理对于信仰社群之存活是绝对必要的,然而以爱的形式来活出真理亦是必须的。爱与真理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当爱不再是社群的中心,真理的可靠性就会大打折扣。

除此之外,这会使得百姓无法感受到神的同在,而这将引起两种可能的状况。神所赐给社群的真理将不再视为可行的,而锡安也不再被视为高于众山与小山之上的山;毕竟,平安及保障将可在锡安之外的任何其他地方都能找着。也难怪信徒会开始(并且正在开始)从大山移到小山,以寻找他们认为在锡安己“遗失“的东西,也是在这种时候,信徒最容易受到异端的攻击,并且会严重地暴露在那些常常是无法治愈的污染之中。

当一个信徒离开锡安,这表示他确实己忘记他的安息之处在哪里(耶五十6第五部分)。这里的安息之处即是锡安,也就是神为自己所拣选的地方(诗一三二13)。在这里,忘记就是使自己不再去思想任何与锡安有关的事。在极度心痛、心灵混乱的时候,心很容易便会受到迷惑而离弃神。而人会这么做,是为了将心灵从忧虑之中释放出来,尽管这是一个绝对错误的方向。然而按照耶利米的警告来看,这似乎是教会无法避免的必经之路。

结论

教左与信徒为何无法享有神所应许的同在与充满?很明显地,实在信仰社群中的罪人并未完全悔改转向神,以至于无法领受祂的怜悯与恩典,使得在锡安与神同住高处仍是个遥远的理想(赛三三16)。虽然我们人在锡安,但这个集体的花园以及个人的心灵并未得到浇灌;相反的,它们己枯干到了濒临灵性死亡的地步。我们到底还要让这种撕心裂肺的状况持续多久才会受到激动,才愿意藉由灵修来改变自己呢?

教会目前面临一些严重的问题,不看重神的道而造成离开神的结果便是其中之一,对于我们所听到的漠不关心是另外一个,而这易使人心刚硬,进而使得人更相信世界上那些吸引人的选择,而不相信神的吩咐。当世人聚集反对一个独一真教会的声浪,刚硬的心便会随着这种主流的基督教运动而漂流,撇弃了主唯独行在祂的教会里的一切作为。结果是,跟随各教派教会的想法便成了一个可接受的选择。

而为要扭转这种离开教会的趋势,工人必须被教育培养出一种对羊群的责任感以及关怀。在教会中叛逆的麻烦制造者必须时时地、不斗地进行处置,以确保教会不会出现混乱的状况,否则培养敬畏之心勺工作将会全功尽弃。当秩序再次藉由祷告以及管教恢复建立起来,神的能力将再次彰显,覆盖整个社群。有了神的随侧同在,真理将再次成为吸引力的中心,引领万民流归到神的山来(弥四1;赛二2)。

(47)
上一篇 2021年7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