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纲:
1.神对降雨的控制
引喻
神圣的特权
2.圣灵离开使徒教会
神将会恢复地土
恢复地土是圣灵的工作
葡萄园将被复苏
圣灵在洗礼中使罪得赦
3.神只降雨于锡安
4.圣经原理
观察:
有些人对于应许圣灵降下的教导,似乎己产生了一些怀疑。该教训的依据,就是早雨与晚雨的概念。他们认为若把在巴勒斯坦地所降阶段性的雨,要理解为圣灵在教会两个时代的工作,这会产生更深奥的问题,使得这两个阶段之间降雨的解释变得不足置信。加上无法证明圣灵离开使徒教会之确定性,致令这个教训更难被人接受。没有圣灵的同在,教会怎么可能在使徒逝世后迅速増长地又远又广呢?
宗旨:
本文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同时提出能够完整解释降雨与圣灵动工关系的主要圣经章节作参考。这些章节主要摘自先知书及诗篇,它们也将让我们对神的主权及伟大,有更完整的认识。除此之外,这将让我们看到神是可以超然地黑暗及苦难下运作的;因宇宙万物是神所造,在祂没有难成的事(耶三二17)。
水来自神,是生命的礼物。水的存在就是神创造万物的巧妙之功,它能让生命平衡。水是重要的生命来源,是所有生物都赖以存活、成长及繁殖的。水维系着生命之环,把能量从植物转移到动物身上。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看到神自创世以来,对人类从不间断的爱。
雨的比喻是以气候较为稳定的巴勒斯坦为依据。早雨会在11月至1月的秋季降下,这是栽种的季节。晚雨则在3-4月的春天降下,是在夏天来临之前。按照大自然的顺序规律,农作物在这个雨季之后会完全成熟并可以收成。在这两个雨季之间的天气是干旱的,偶尔会下雨或下些冬雨(歌二11)。
一、神对降雨的控制
雨的降下与否在于神的选民对主的顺服,这早己在摩西的律法中规定(申十一13-14)。当神决定使天如铁,他就让地上发生旱灾,损害所有的收成,使土地贫瘠。神刻意使雨无法降下,为的是要让他的百姓不再有骄傲(利一八19-20)。当生命受到威胁并可能造成重大损失时,雨水的缺乏就会促使人悔改、离去坏行为。人与雨水的关系让我们看到人的责任是要完全顺服神(利二六4)。
神的律法并不是反复无常的。许多年之后,人类深刻地体验到律法所论及的惩罚。譬如,当亚哈任意犯了重大的罪,以利亚便向他宣判神的惩罚(王上十六30),神因此宣判旱灾将降临于这个国家三年零六个月(王上十七1、7;雅五17)。当耶利米宣告百姓会因他们的过犯,以及因他们敬拜各种偶像污秽自己而面临困境时(耶三2-3),我们再次看到神施行这种惩罚。最后,是因为他们的行动,让神使原本预备要将在他们庄稼的雨转离他们(耶五24-25)。
有一次,主明确地向耶利米提到百姓正经历的饥荒(耶十四1-6)。有悲哀的哭声从犹大而来。他的百姓四处奔跑寻找着水,他们因为四处找不着水而困惑、茫然。因为没有雨降在该地,所以才会缺水(4)。早灾是神用来惩罚百姓的三种惩罚之一(12)。这是因为他们的虚假,尤其是因为他们信奉假先知(13)。
1.引喻
雨的模式不只是大自然奇妙的作为,从属灵层面上看,这也是降临息息相关的主要概念之一百零圣灵是神工作发展及扩展的关因此按照应许,应许也是圣灵宣导了真教会的出现。这么奇妙的1为让我们得到两个结论:第一百零神在圣经中的应许是绝对真实的,而且祂必会按祂的时候成全。第二,人必须耐心等候,并以完全的信心相信应许之雨的来临(赛五7)。我们必须先认清其圣经根据,然后合理地依照其根据作解释。因此要明白该教训,有一些词汇需要详细的解释。“雨”是代表神话语的形体(赛五五8-11)。神的话(应许)一旦说岀口绝对不会落空,就如当雨降下,雨水自然会滋润大地。这种灵魂复苏的果效在人的生命中可以体验得到;同样地,属肉体的雨水也能让任何有生命的形体体验这种复苏。
有时候,神的降临被形容为雨水降在还未剪割的草地上[如,林滋润田地(诗七二6;何六3)。结果是义人要发旺,大有平安二7)。在属灵上,圣灵的同在会使家庭及教会增长,会有生命’能引导更多灵魂进入神的家。如保罗所述,他会在各方面去组织、建立及带领教会(林前十二)。圣灵一旦离开,黑暗及死亡会随即而来。
2.神圣的特权
值得注意的一点是神有特权决定是否要赏赐雨水(圣灵)。以色列民的罪恶(耶三3)无法阻挡神对敬虔人的作为(珥二23)。神的作为总是奥秘的,祂的旨意总是超越现在存在或曾经存有的,无论在地上或在天上。祂所定意要做的事,祂必定完成(赛十四27,四三13,四五23,四八3,五五11)。在世上,有时祂的旨意看似因不幸的事、人的罪恶及软弱所影响,但祂最终仍会完成祂所计划的(诗三三9-11;伯二三13-14;但四35)。
约瑟就是一个好例子(诗一百零五17)。虽然他被卖成为奴仆,但他最终得到权势,成为法老的父(创四五8)。这件事为要证明,神与亚伯拉罕所立的约绝不动摇(诗一百零五8-12),是神的灵在动工,把这件事完成的。另外一个例子是但以理与他的三个朋友,在以色列历史中最黑暗的时期,在他们被囚禁的那段时间,神的灵一直与他们同在。这些人在囚禁的过程中灵性成熟、发旺,以至让神得到极大的荣耀,使得当时最强盛的国度巴比伦屈膝,让全国百姓都承认主为天上的君王(但四36)。
耶利米的信息不单是关乎那些藐视任何机会领受福如甘霖的人(耶五24-25)。虽然这段记载是有关那些不敬畏神的人,却显明了神有权利只降雨给那些敬畏祂的人。因此,在某方面,这就突显了两个对比的事实,是与以赛亚的教训符合的,即神的祝福总是按着祂的时候赏赐给祂的仆人。相对而言,一些人则会因他们的罪恶而无法领受神的祝福(赛六五13-16)。
二、圣灵离开使徒教会
我们需要考虑一个会直接影响该真理之教导的问题。我们怎么下结论说使徒逝世后圣灵就离开教会?或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是否有圣经章节能够证明这点?以上问题的答案是一个绝对的“是”。但是这样的答案自然会引起各教派教会之间,甚至真教会里的对抗。教会所持有的观点是,所有神所赏赐的启示必定是合乎圣经记载的。
让我们看几个圣经中的例子来澄清这点。这些例子中,都利用简单的事物来说明这点。首两个例子提及神所在的一个城市,以及神所栽种的一个葡萄园。这两个地点明显是神的住所,可以推断为教会。除此之外,有提到雨与水,两个生存的必备条件,指的就是圣灵。因此,即将发生的或已发生的必然与神的作为有关。这些事迹让我们看到神对百姓的反应,并强调这些事迹都是圣灵的工作。
1.神将会恢复地土
第一个例子记载在诗篇(一百零七33-38)。也许我们应该先看看这段经文里所提及的城邑。这节提到祂将使饥饿的住在那里,好建造可住的城邑(36)。这意味着神将会在那里,照顾农作物的栽种及成长。祂会提供一个完全受保护,适合饲养牛群的环境。该城邑的生命力必须与在诗篇四十六篇所提到的城邑一同参考。从这些章节可淸楚看到城邑的生存有赖于神的同在(圣灵)。圣灵不但会保护她免受世界的风浪,也会确保她持续生活(四六4-6)。
回到诗篇一百零七篇,就能清楚看到居住在这地的人非常罪恶(34)。因此,出于公义,神决定把这地变为碱地。首先,祂把河流变成荒漠,当长时间没有下雨,土地就会有严重的旱灾。这会影响土地的肥沃度,使土地因为烈日的炎热而变得贫瘠与干旱。从属灵的层面来看,这就代表神将从人中间把圣灵收回,因为是这些人继续堕落、败坏。
根据记载,神之后会把祂所撤弃的土地恢复原状,使旷野变为水潭,叫旱地变为水泉(33-35),使土地肥沃(36-38)。重点疋’[来决定按祂的时候让雨水再次降下,是祂掌管着土地。我们因以下结论说该景象是描绘了神将复苏他所关爱的土地(38),而这是出于圣灵的提示。
2.恢复地土是圣灵的工作
以赛亚引用了同样的两个事物来描述了一个更生动的画面(赛三二12-14)。第一是属于祂百姓的(13),多结果子的菊萄园(土地)。第二个事物是一座城邑。他预言说有结果子的葡萄树将被毁灭,以及一个欢乐的城邑将变得非常凄凉。城邑的毁灭不但局限于肉体上的毁灭,也描绘了该城的罪恶。“山冈望楼永为洞穴,作野驴所喜乐的(赛三二14)。”
这里,先知引用“荆棘和羡黎”(赛三二13)来比喻罪恶。在弥迦的信息里,领导者就如荆棘蒺藜,因为他们行各样的恶事(弥七3-4),他们不再按照神的指示带领百姓。在以西结被差遣去向百姓传福音前,神己预先警告他工作的性质,以及他将与谁接触。在神眼中,恶人就如荆棘、蒺藜与蝎子。他们坚持不遵行神的律法乃遵循异教,悖逆己成为以色列民的特点(结二6)。
有了这样的认识,荆棘与藻藜必长在地上(赛三二13),不一定指外来的占领,而是对于这些眼中无神的百姓一个非常恰当的描述。意思是在神的土地里,这些人曾经是正直的,但却因为各种原因变得败坏。这些人成了说谎的、扭曲真理的,并过着悖逆的生活。如此,神别无选择,只好撇弃整座城邑,使得她成为荒凉无用的一块地。
这是受诅咒的比喻(创三17;来六8;参:何九6;赛七23-25),表示神的选民己离弃了祂的教训,但这也可能是因为神的道被扭曲。处于这种状况,就是战战兢兢地等待神即将降下的惩罚。以赛亚把神选民的毁灭描绘成荆棘与蒺藜被火焚烧(赛九18-19)。因此受诅咒的人不但过着没有神的灵同在的生活,他们在属灵上也是死的。
这种状况看似让人非常沮丧,而且是永恒的。但是,这种境遇是绝对能够改变,成为光明的前景。完全的改变,如以赛亚所形容,将是随着圣灵的降临而产生(赛三二15)。在这一节里,不但提及圣灵能够从彻底的毁灭中重新创造次序,它也预言了圣灵将在人类历史中的两个阶段降下。既然只有圣灵能够让土地如此有生命力,让城邑有如此繁荣的景象,若一开始不是圣灵在动工,在毁灭前是什么带来同样的光景呢?
神不赐下雨水给百姓是基于两个主要的原因,他们拜偶像并公然违背神的教训;换句话说,他们是个不按照神的真理而行的民族(申十一16;耶三2-3,十四2-6)。这与预言要发生在使徒教会的事情是相符合的。从加拉太及歌罗西的书信,以及从启示录来看,教会开始拜偶像,并大大地受到异端的侵袭,不单使信徒之间非常混乱,也使神离开了他们。
另一方面,保罗提到了极大背道的来临,把那无法的立在神殿中来赞美。从某个方面看,这背道的在圣殿(教会)里的位置,已取代了神的位置。他以所有的力量大大地动工,按照撒但的意思行事(帖后二1-12)。这在使徒逝世后就应验了,教会堕落成一个属世的组织,在日常的运作中有着无数种不合乎圣经的行为,融入在使徒们曾经坚信传讲的纯正信仰中。
但这并不是意味着在使徒之后,在真耶稣教会设立之前,圣灵完全停止工作。圣经的翻译及经典化清楚让我们看到这是圣灵的动工(参:约五17)。在无数的场合中,撒但应用各种方法教唆领导者尝试毁灭圣经,但却从未成功。神完全的话语以奥妙的方法,世世代代保守无缺。但是有-点是确定的,就是圣灵动工的方式已不像在使徒们还活着的时候那样,惯常地用明显的证据。
3.葡萄园将被复苏
要进一步证实这教义,就要把以赛亚书中葡萄园的教训拼凑起来’因为葡萄园就比喻着以色列民族。他们面对着可能被掳,并在巴比伦手中受苦。这语言的核心其实就是指在两个阶段之间的教会。神亲手栽种的葡萄园变得败坏(赛五1-7),生出了荆棘与蒺藜。更重要的是,将不会有雨水降下(6)。
但是从以赛亚书一开始,当时以色列的复兴就用来预言神即将降于锡安的救赎(赛一27)。再次提到葡萄园,就隐含着修复的意味,就如他会以最苛刻的方式对待荆棘与蒺藜(赛二七2-5)。明显地,清除荆棘与蒺藜是神在葡萄园中最优先要完成的工作,因为他们遍满全地(赛七24)。祂会勇往直前,把他一同焚烧(4)。
为何以如此戏剧性的方式去描述这场争战呢?因为它们是第一个葡萄园中主要的问题(赛五6)。因此,看起来,完全的除灭将是唯一的办法。问题是荆棘与蒺藜的滋长不明显,往往被发现时,己对葡萄园造成了损害。“以色列的光必如火,有一天要消灭荆棘与蒺藜(赛十17)。”为了要不断与它们争战,主决定日夜看护祂的葡萄园(赛二七3-4)。
这个比喻是要强调有必要处理使人偏离的不准确教训。谎言是能够以各种形式显现的,并能够在不知不觉的情况下进行攻击。在这些假教训被发现之前,也许巳经对教会及信徒带来了致命性的影响。让假教训滋长的就是骄傲的心。因此,神会惩罚狂傲的人,在锡安进行祂所有的工作(赛十12),而他们将如荆棘与蒺藜被焚烧(赛十16)。自从末世的真教会设立以后,她就处于纠正败坏基督教的地位。允许扭曲的教训滋长只能为教会带来越来越严重的伤害,因此它们必须被完全消灭。主的意思是没有任何人能伤害葡萄园(赛二七3),因为这是祂所爱的。祂会时刻细心浇灌(赛二七3)。当教会愿意全心仰赖圣灵,这必然会应验(赛三二15)。
4.圣灵在洗礼中使罪得赦
最后,在弥迦给我们的信息中看到。“祂必再怜悯我们,将我们的罪孽踏在脚下,又将我们的一切罪投于深海(弥七19)。”明白该经节的关键字是“再”。这里弥迦所提到的并非只是藉着悔改而使罪得赦。这一节的下半部分预言性地提到藉水浸使罪得赦免(弥七19)。明显地,这应该是曾经执行过的惯例,但因某种原因在使徒时代,以及在接下来的世代中,这个惯例变得不受重视并省略了。
从教会历史看,一直到现在,洗礼几乎一直被边缘化,甚至似乎从正统教会的教义中完全被删去。必须提出的一个问题是,在使徒们逝世后,教会为何不再持守洗礼之教义?肯定的,这并不是一个宗教的选择。答案是没有圣灵的同在,悔改的真理与罪的赦免便会被人类的哲学、意识形态推测所遮盖了。
回想起来,当使徒们在传道时,是圣灵为真理作见证(徒五31-32),使罪的得赦能够在洗礼时实现(徒二38,二二16)。这就成为他们到各处去建立教会的模式,就是在受大逼迫的时候,虽然信徒分散各处,但无论他们到咖里去仍把洗礼一同带去(徒八)。自从圣灵第二次降临,真教会的惯例及教义也是如此。
三、神只降雨于锡安
圣经清楚教导我们必会有第二次的降临(亚十1)。当我们分析了约珥的信息后(珥二23),就不难明白神巳定下自己的时间表,决定什么时候要降下早雨与晚雨于锡安,即教会。在这之前,神似乎已将一段时间的早雨信实地降在祂百姓身上。“早雨”更准确更完全的翻译应该是“公义的教师”。在这一系列的事迹中非常符合教会按照圣经的整体教训。
在圣灵降临前,基督是神差遣到世上来建立祂教会的,这与基督在马太福音(十六18)的教训是完全符合的。为要在地上建立祂的教会,必须先完成一系列的事,其中最显著的就是基督道成肉身以及祂最后的牺牲。耶稣不但要来显明祂是从神来的事实,也要显明救赎的天国福音。确实只有这样,祂才是公义的老师,让所有信祂的人预备好成为公义的。
在祂升天后,圣灵必会在两个不同的时期降下,是主会让圣灵降下。特别要提到的是约珥宣称晚雨将于第一个月降下,也就是尼散月,犹太礼仪年的第一个月,刚好是在收割的日子前,这预表着在基督第二次再临前,福音将会在圣灵第二次降临后传开。这种认识在约翰看到异象后,能进一步地确定。在异象中他看到一位好像人子的,在神的愤怒浇灌下来前,手里拿着快镰刀收割(启十四14)。
约珥信息的清晰度及连贯性,进一步补充了这种圣经的教导。圣灵的第一次浇灌就是末世的开始并持续到基督第二次再临。因此就如约珥所说的,有两个降雨的阶段,是合理且准确的(珥二23)。根据彼得所说,圣灵首次降下是在使徒时代(徒二1;珥二28),这就是早雨。明显地,目前按照使徒模范运行的教会是晚雨降下所设立的真教会。神只降下早雨与晚雨于锡安,证明“圣灵于两个阶段降下,设立教会”的教训是可信的。
四、圣经原理
圣经原理是这样的,在完全绝望的时候,神为自己计划了两个阶段,让圣灵降下来设立教会。在彻底败坏的时候,神准备了庄稼让属于祂的人在晚雨降下时收割(耶四25;诗一百零七36)。耶利米所明白的是神的计划总是超乎一切,祂所预备要完成的事必定会完成。其方式是只有神赐福有特别启示的教会才能明白,这种教导必然会让神的怜悯非常突岀。既然神选择以如此奥秘的方式动工,我们就不应该发问:“人们从使徒时代到现在的1600年中,是如何得进天国的?”“雨季”是神明显的工作,尤其是两个阶段中教会的设立。诚然,我们应该把焦点放在“在晚雨的时候,当最高的山出现时,我们将如何参与收割的工作?”,尤其是圣灵与真教”同松一个无可否认的事实。
也有一些人声称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教会继续保留在天上,因为她并没有按正常的状况运作。但是,在中国大陆躲藏起来的信徒’并非是无形教会的信徒,只是逼迫他们的官方看不到他们而己。虽然受到逼迫,教会却继续增长,雷同教会在使徒时代的增长一样,她会把得救的福音传得又远又广,目前几乎巳覆盖了每一片大陆。
结论
有人说教会教义的第一次显明,全是因为圣灵的感动而非因人的努力的寻找而获得,这是确实的。除此之外,这些教义也是有圣经根据的,即是在圣经中有记载。今天教会所面对的困难,是一些教义或教训也许不那么容易解释。当中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教会还未得到全备的知识:另外是教会也许己长时间地把许多事情当作理所当然的了。
有关圣灵的教训与雨水的概念,我们必须从圣经中得到清楚且育旨令人信服的证据。当教会全体同心,谦卑地寻求了解时,神就会让教会有智慧能够明白。她越努力地寻找,就会获得越多的智慧。既然圣灵与教会同在,祂当然非常愿意带领教会明白所有的真理。当代的彳言徒必须全心努力地,来明白从起初就传承下来的信仰。这将坚固教会的信心,让教会处于更佳美的定位,能以更让人信服的方式向那些质疑的人解释我们教会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