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教会的根基永不改变

大纲

1.藉由基督建立祂的教会

2.旧约的事件揭示了神建立祂教会的意图

圣殿的根基

在锡安的根基就是耶稣

澄清

3.教会的根基在于神的话

耶稣对根基的教导

耶稣体现了真理

旧约圣经指向基督

耶稣认可使徒的教训

4.使徒的根基

5.教会是真理的支柱

6.选择与后果

观察:

现今神的道面临着不断的挑战。撒但的目的是要来摧毁神的教会,因此牠不断地在教会里外寻找对象要来煽动他们改变神的话。如果教会的根基因此受到破坏,这将会对教会造成致命的打击,并且导致无数灵魂的灭亡。近年来,对教会基本信仰的挑战不断的加增,而基础的真理即是教会的根基,因此许多关于神的无限性之问题就此产生,从前圣灵扎实的教导也同样地面临质疑。

本章旨在以圣经观点来概述教会的根基,并阐明这个根基是不容更改的。没有人有权柄可以改变这一基础,事实上,神也从过来没有意图要改变那己奠定的根基,重建圣殿的目的是为了要确立神教会的根基,而这也一直是整本圣经一贯的信息。本章也将讨论在新约中关于此根基的描述,以进一步加强基督为我们根基的概念,就是那独一安立在锡安的。

在我们所知的宇宙里有无数的行星轨道,而许多的科学解释这些不同的力量如何相互作用,以保持彼此运行在一定的轨道上。然而,从基督徒的观点来看,这宇宙的概念单纯的就是基于神奇妙全能的作为(赛四八13,四一13),尤其是地球的创立:地球的存在是建立在神己立定的根基上。从以赛亚书的观点而言,这个根基代表着神为祂的百姓所立的目的(赛五一16)。

若非神先创造这些宇宙的引力,宇宙就无法保持它的状态,而五’一事实从宇宙生成至今,从未改变。从这里我们可以得到一个有趣去又重要的结论,那就是,地球的基础乃至整个宇宙的存在都在乎神和祂的话。彼得进一步解释宇宙是因着神的话而从虚无中生成的(彼后三5),而宇宙状态的维持也是同样因着神的话。

一、藉由基督建立祂的教会

同样的,在有世界的根基之前,神早己为祂的子民构思了这个建造的工程;这些工程必须建立在一套神圣的原则上,而这些原则就是祂独有的权能或者特权,向我们说明了祂的绝对意志。由于神是绝对的,祂的原则也同样是绝对的,并且祂的本质和无限性亦使得祂的旨意和话语不会改变。因着祂的全能,祂得以存在于祂的目的以先,同时也在它被成就之前。所有的一切都存在于祂。

为了阐明这一点,我们可以来看“神是全知的”这个观念。祂知道我们一切脑海中所思所想的,也知道我们将来会思想的事,尤其对于祂在世上的百姓更是如此。虽然在实现中或许会有许多的波动,然而造物之工早在人类(祂的选民)被造以先就成全了(来四3)。在主里头,一旦祂决定做一件工作,虽然尚未在目前的空间和时间范围内被成就,然而它便如同已经是完成了(彼前一20)。

这个概念可以从父和子之间的关系中看到,特别是当耶稣还在世上的时候。耶稣表示,在创立世界之前,父就己经先爱祂了(约十七24)。这里的重点并不是要刻画两个实体的神,因为毕竟圣经教导我们,只有一位神。事实上,这里的目的是为了显示父对基督的爱并不是从耶稣来到这个世上才开始的。在实际层面上,这个爱从神有拯救人类的旨意之前就存在了。

基督在世上的工作向世人显明了父的爱。事实上,这整个计划都是由爱开始,从构思之初直到以肉身的基督做为实现的中心(弗一4)。有人可能会问,在人类尚未存在之前,神要如何爱人?其实有很多显而易见的解释可以为我们说明神那难以理解的无限性。利解释是,祂的爱超越了人类的感知。另一个解释是,神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而对祂的子民而言,这是祂的本质。

祂的救赎计划是广大和神圣的,它未在基督为我们钉死十字架、流出宝血之时停止,更未在教会建立之后停止。实际上,祂的计划延伸到永恒,特别是对那些遵守祂诫命到底的人。圣经告诉我们,神的国度是在创世以前就已为我们预备了;然而,这个国度的实现只:乎这个物质世界过去之后(太二五34;弗一4f)。或者我们可以这样予说,神的旨意(计划)从永恒(过去)延展开来,并且进另—个永恒(未来)。

在永恒的“时间表”当中,我们可以真实地看见神与人在这个物质世界里同工。祂造物之工的美,在于教会的建立。耶稣在祂一系列的比喻中阐述了神国各个阶段的奥秘,这些比喻“把创世以来所隐藏的事发明岀来”(太十三35),而这些关于神国奥秘的“事”所指的即是教会。换句话说,早在创世之先,关于教会的事即为神所隐藏起来了。

二、旧约的事件揭示了神建立祂教会的意图

教会的建立不仅是指着建筑物的结构,而是神在祂创世过程中的一个主轴。主利用过去有关祂选民的事件作为末世建立真教会的蓝图。虽然当时的世代与现今大不相同,并且我们也的确很难想象当初他们的景况,然而神对他们所存的意图一直是不变的,而这也因此成为了一个完美的指标,显明了神要建立祂的教会那不变更的旨意。

这些事件预示着天上事的形状和影像(参见:来八5)。虽然他们与物质的、世上的事有关,然而它们是在神的引导之下藉由选民来完成的。它们的存在乃是预表将来之事,而这早在天上和神里头就定意了(参见:来九24)。这里所要强调的是,神的目的一直都是不变的。当时候到了,藉由教会,在天的将成就在地的,并在基督耶稣里头完全神的旨意。

耶利米先知关于新约的预言就蕴涵了这个教训(耶三一31f)。旧约被取代乃是鉴于人心需要由内来改造。一度为了祂的选民所颁布并写在石版上的律法,必须被刻印在人的心里,以便将其监管的效力发挥到最大。虽然律法的形式己由外在转变为内在,然而律法(目的)仍维持不变,也就是神的选民(教会)仍然必须遵守律法,以维持与神约定的关系。

1.圣殿的根基

这种关系最明显的体现可以从圣殿的建造中看到。圣殿存在的一个主要关键是为了使神的百姓与神树立持久的关系(王上八22f;代下六12f)。圣殿为选民敬拜神的中心,也是选民的社区,其内部的至圣所乃是为神立定的地方(王上六,二:代下三)。选民团体的生活需要围绕着这个圣殿,而献祭亦是在此。然而,另一个会产生的问题是,“旧约里的圣殿是否与新约的教会有关?”

在新约中,希伯来书的作者被圣灵启示,阐明了地上的圣所就是天上帐幕的形状和影像。这天上的帐幕是主所支的,不是人所支的(来八2)。神所造的圣所是一个更大、更全备的帐幕,不是人手所造,也不是属于这个世界的(来九11)。这圣所永恒的本质能够成全,乃是因着基督藉着永远的灵,用祂的血将自己献上(来九14f),为要赎回祂的信徒。因此,如同使徒行传所教导的,那些用基督的血所买来的,都与教会有分(徒二十28)。

此外,约翰看见有关天上的殿之异象(启十一19,十五5),其中有着地上圣所里的所有陈设。在某种程度上,这是地上与天上的圣所的区别,但是前者是后者的影儿。在另外一个异象中,约翰又看见圣城耶路撒冷由神那里从天而降(启二一2)。然而,在这个异象中,他没有看到殿,因主神全能者和羔羊为城的殿(启二一22f)。这即是一个教会终将会实现的完美状态。

有了这种认识,我们现在可以来探讨建立圣殿根基的事件(参:王上六37;代下八16),并且查看教会的基础是什么以及所代表的意义。这整个事件横跨了一个世纪,从所罗门建殿开始,直到以色列民被掳回归后,重建圣殿的完成,这殿无疑是神的旨意,因为从大卫的时代开始就渴望一个安置约柜的圣地(撒下七2)。圣殿的建立亦提供给选民们宗教上的需要;同时,它也是区别神的选民和外邦人的建筑标记。

然而,由于人们的过犯,所以圣殿被击溃,并且被完全地亵渎。神亦将祂的选民交在他们的敌人手中,展开为期70年的痛苦煎熬。他们的呼声和痛悔并没有缩短他们受苦的时间(诗十八42-43);他们在痛苦绝望之时渴望崇拜和敬畏神的心也无法改变神的心意。他们必须全然地承担神的审判和祂的愤怒,而这一段被掳时期和它的结局早己预先写在耶利米先知的预言中(耶二五9f,二七6f,二九10)。但以理也在得知这段预言之后,便禁食向主祈祷,恳求犹太被掳之民的归回(但九21)。

这一历史事件概述了三个重点让我们来思考。首先,返回耶路撒冷是由异国君王所提起。这远远超出我们的理解,虽然这件事也早就为以赛亚先知所预言了(赛四四28,四五1f)。当这段时期过后,神激动波斯王居鲁士的心,让俘虏回到曾经属于他们的地方——也就是耶路撒冷,重建圣殿(代下三六22f;拉一1f)。当时的背景是在被掳时期即将结束之前,犹太民族己在巴比伦国进入了他们的第三代或第四代,因此他们的生活可以说已经非常安定。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见两个主要的障碍,使得重建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问题是,在巴比伦岀生那世代的人己不知耶路撒冷为何,因此很有可能极不愿意离开他们所熟悉的巴比伦,与其他尚存的俘虏一起回到他们的祖国耶路撒冷。另一个问题是,重建圣殿将被波斯王国视为是一种敌对而且有威胁的表现,而该国不可能忽视这一点。然而,尽管有这些巨大的障碍,他们仍旧展开他们的旅途回到耶路撒冷,而这便能证明他们的心是为神所激动的(拉一5)。

第二点,回归的人必须是回到原处——耶路撒冷一原先圣殿所伫立之地。耶路撒冷是神拣选来重建祂圣殿的地方(拉一2),神对这个祂所要同在、并被认识之地是非常重视的。虽然圣殿己被摧毁过一次,但是它并未促使神选择另一个地方。尽管这个位置会带来痛苦的回忆,重建的工作还是照样展开。神将祂的心安置在耶路撒冷,在那里祂曾经一度离开他们;也是在这个同样的地方,他们的仇敌曾经打败、掠夺他们。

第三点,重建圣殿的是以立定根基做为开始(拉三10、11f)。以斯拉记的前三章谈到了建设者如何立定圣殿的基础,直到它完工(拉三10、11f)。圣殿完工之后,那些曾经见过原先圣殿的幸存归回者不禁痛哭流泪。圣经里没有提到根基的确切位置;但是,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神十分重视这个根基的位置。更具体的来说,圣殿的根基不能建在与原先(先前的)圣殿不同的位置之上。

那么,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从以色列民的敌人激烈地反对重建的历史事实便能知道。由于未能阻挡回归的人回来重建圣殿,当地的人进而寻求波斯掌权者的协助(拉四4)。他们写信给亚达薛西王(拉四11),指控犹太的受掳归回者在他们的计划完成后将会逃避税收(拉四13),并且污蔑犹太人是在建立一个反叛、邪恶的城。当时工程己几近完成,他们正在筑立根基(拉四12)。这里很清楚地表明修筑根基的工作是建造在旧殿之上。

我们有进一步的证据表明这根基是建立在旧址之上。在工程暂停了16年之后,归回者再次地受激励要来完成这项被离弃的任务。我们可以从呈给大流士王的报告中明显地看出神对他们的帮助(拉五5)。犹太人在信中明确地指出,是居鲁士王允许他们在耶路撒冷旧址上建造神的殿(拉五15),因着王的大力支持,犹太人得以返回的他们的家园。

对此,大流士王下了一项法令,要寻察库内典籍(拉六1),以确定犹太人所说的是否为事实。他如此谨慎是因为根据波斯的律法,一旦法令被颁布了就不能改变(但八9;斯一19,八8)。寻察后证实了该报告的可靠性,犹太人的确是被召回耶路撒冷,为了要在原处重建神的殿(拉六6)。这个地点很明确的指着原本的地方。如果不是的话,犹太人将会因欺骗君王而被处决。

因此,非常清楚的,这两个殿是在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由神的选民建造在同一根基之上,并且圣殿的根基是完全根据确切的规格所建立的。这里的关键点不仅是在于根基是建立在同一个地点之上。撒迦利亚更确切的指出,就是在此根基上,犹太人当建造万军之主的殿(撒八9),就是属天指示为圣殿的根基之处(该二18)。除了神所拣选之地,没有其他的根基可以作为神殿的基础(赛四四28b)。

3.在锡安的根基就是耶稣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教会的根基是由什么构成的?旧约的教诲往往与新约的信仰团体有很大的关联;这一点的确立将使我们明白是什么构成了锡安的基础。也因着论及到教会的基础,根基的议题便显得格外的重要。藉由这样的探讨,我们便能够帮助教会明白建立在正确的根基上的重要性,也就是那个主已经详细指明了的根基。更重要的是,它强调出神对根基的选择是紧密地与祂的原则和神性、以及祂整个救赎的计划相连结在一起的。

这个启示排除了把任何人手所造为的根基当作教会的基础之可能。没有人能够宣称自己拥有这个根基的权利;也没有人可以称自己为这个根基的设计师。除非受了启示,否则没有人有智慧明白什么是教会的根基,更遑论如何去立定根基。由启示录的教训可以得知,除了神的羔羊,没有人配得展开这印(启五5)。同样的,唯有主才有资格殿立教会的根基(诗——八22f;赛二八16)。

因此,很明显的,神已经在祂所拣选的地方为祂的选民立定了根基。这个位置不是由人或者属神的团体所选择的,仍是从上头而来的。主也已经亲自决定要如何完成它。正如旧约里的教训,锡安意指主所赎的民(诗七四2;赛五一16)。它是主的房子,是天上的新耶路撒冷(来十二22f)。毫无疑义的,神所立的根基是在圣山之上(诗八七1)。

在以赛亚的信息中,神已经透露了在何处可以找着这根基。祂将根基安定在锡安(赛二八16)。这对我们来说是可喜乐的,并且值得感激的。我们也应该为神如此奇妙作为而欢欣,因为这是主的作为(诗一一八23)。然而,这里的问题是“当整个世界是与我们为敌的时候,我们要如何在锡安喜乐?”事实上,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的感觉或者方向,因为它越到末世只会越发负面的发展。我们的喜乐应是来自于相信和对主的信心、坚信祂的道路是最好的,并且明白祂为祂的子民所做的必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在锡安的根基就是耶稣(林前三11;彼前二6f)。为了理解这句话,我们必须要有完全的信心去相信耶稣是全人类的救主。然而,我们也必须明白,只是相信却不知道要在何处寻求祂,会导致很空洞的信心,并且因着无知而失去了救恩。因此很显然的,我们的信仰应当建立于“祂只能在锡安山上被寻见”的基础上(启十四1f)。凡远离锡安山的人将无法被“建立”在主里头。

在新约当中,耶稣说祂是磐石(太十六18);这呼应了诗人所领会的事(诗二八1)。虽然这两者所要强调的重点不同,然而神是磐石的槪念却是一致的。同样的,当提到磐石为基督的属灵意义时,保罗亦强调了在选民需要之际、为他们流岀活水的磐石(耶稣)之间的密切关系。这也是用来确认今天我们与基督之间的关系,一个我们不可试图去偏离的关系。

在谈论中,耶稣强调了两个与根基议题有关的重点。首先,教会要建立在这个磐石上。这是神向彼得所启示有关教会奥秘的一部分。即便彼得是早期教会一个非常突出的人物,但是他仍旧不是教会所要建立之处。其次,将教会建立在磐石上是神所创始的。祂负责建设与监督的工作。第三,必须注意的是,祂只在这个磐石上建立一个教会。

4.澄清

在继续之前,我们需要进一步澄清一些问题:例如,如果神的殿预表着神的教会,那么,如同诗篇八十七篇所提及的,为什么会有许多的山被建立在同一个根基上,尤其是当“山”意指为教会时(弥四1)?众山所代表的又是什么(诗八七1)?从文章脉络来说,它们都指着锡安(诗篇八七2、5)。从一个总称的角度来看,锡安(教会)只有一个。然而,这个总称的锡安(教会)是被建立在许多不同的地点,由座落在各个地方的“锡安山”(各教会)所组成。这与新约中的描述类似:主只有建立一个教会(太十六18)。然而,当不同的会众于不同的地方聚集之时,他们便被称作各教会(徒九31)。这些山(锡安山)分享相同的根基,即使它们座落于不同的位置。

有些人可能会认为,从经上某些地方来看,似乎在锡安不只有一个根基(哀四11),从而认为教会有一个以上的根基。要回答这1冋题,我们要先来看看殿的结构。在殿的四周有旁屋围绕,而这?旁屋每一个都有一个根基(王上七9f;结四一8)。如果将所有的建筑物视为一个整体,它们一起便组合成一个单独的殿。我们可以从”锡安的众根基”得出同样的结论。每一个基本教义的基础皆是源自于圣经,而整个结合在一起,它们便形成了一个单一不可动摇的根基。

然而,若是说在锡安上的根基是不能被移除的则是不对的。从历史上来看,当神被祂的子民所激怒并且因他们的败坏而悲痛时,祂便准备好要将它的根基拔除。一次又一次,祂论及拆毁那为他们立定的根基(由主所建造的)(结十三14;弥一6)。我们必须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讨论的根基不仅就实体的物质而言,也指着祂选民的生活方式。更具体的说,它指着他们的信仰。根基若毁坏(真理被删除),义人还能做什么呢?

在以西结书的记载中,假先知说平安,其实并没有平安(结十三10)。他们传讲不实的信息,而律法(真理)也因着他们的罪而模糊了。耶利米,看到国家遭受有史以来最大的屈辱和痛苦,亦指出了他们被掳的原因,那就是无论是先知或祭司都得罪了神(哀四12f)。而在他们的受难之中,最令人担忧的事便是在锡安的根基之毁坏(哀四11),并且将会是由神亲自毁坏的(神的支持被移除)。

三、教会的根基在于神的话

教会有责任坚持真理来建立属灵的圣殿;这侧重于原则(根基)。真理必须保存,并且不能因着要取悦人而改变。所以我们可以从这里知道,教会的根基必须基于神的话。我们也应当明白,神的话并不只是一个要记住的概念,也不该仅仅是由我们任意解读的“字词”。相反的,它们是天上的规则,必须以最大的信任和信心行出来。如此一来,它才能成为教会坚固的根基。

希伯来书的作者警告信徒们,偏离基督根本道理将带来的危害。

信徒们被告诫要竭力进到完全的地步(来六1);它们亦被教训不得再立根基,如各样洗礼的教训…(来六2)。很明显的,这里的根基是指着他们己经从基督那里所得乱来的真理以及教导。要在主里成长,就不能偏离基督己经向他们表明的真理,否则,他们将冒着无法重新悔改的危险。

1.耶稣对根基的教导

耶稣曾经在山上教导祂的门徒关于实践基督徒生活的原则;这些教导涵盖了基督徒生活的各个层面。它们是属天的教训,揭示了神对祂的选民团体所订立的目的;它们亦成为教会应当遵行的告诫,帮助他们在困难的时刻得胜,并且在这个黑暗的世上成为明光。这种生活方式为所有要来跟随基督的人设立了一个标准。

耶稣以一个比喻来总结祂一系列的教导,而比喻明确地指出所被立定的是什么(太七24-27;路六48-49)。虽然这个比喻是相当简单明了的,然而它能促使听者认真地反思他们生活的选择和行为。严格地来说,只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它们各别的结果却是天壤之别、并且互相对立的。一个代表绝对的聪明谨慎而另一个代表极度的愚昧。

这两条路被视为是个人的选择,然而偏离耶稣教导的那一条路却比另外一条路获得更多的赞同。事实上,它以一个不可预知的速度在增长,并且已经成为了主流思想,深受那些心中没有基督的人所欢迎。基督在山上的教训被视为老旧的思想和意识形态,并且在这个二十一世纪里被鄙弃。目前的情况甚至己经到了釆用基督的教训会被视为是…种公然的冒犯或者成为社会的弱势团体;神的话语已经被视为是一种歧视,而那些坚持实践神的道理的人反而会因此受到今日社会的公然排斥。

随着世俗的潮流而走是一个危险并且致命的选择;走在这条路的人是在冒风险。耶稣描述一间房子建在沙土上,当它受到雨淋,水冲,风吹时,便要倒塌。而那些听见并选择走神的道路的人,就如同将房子建造在磐石之上,即使受到雨淋,水冲,风吹,房子总不至于倒塌。因此我们明白,神的话语是磐石,确保那些跟从祂的人将会站立得稳,因为它是绝对的根基。

2.耶稣体现了真理

总归来说,我们(教会)是建立在祂的话语的根基上。为了有更深入的明白,我们需要了解被建造的根基上有使徒,先知,并且基督耶稣为房角石的真正含意(弗二20)。这句话可解释为:教会是建立在使徒,先知和耶稣的教训之上。要明白这句话的意义,我们必须把“耶稣体现了真理”(弗四21)视为应采用的方法。如此一来,因人类的理解而产生于耶稣和使徒先知话语之间的“差异”才能被解决。

“耶稣体现了真理”明确的指出,若非在耶稣里,没有人能够充分地理解真理。耶稣是真理的来源,而智慧与知识的充满都在于祂(西二1f)。由于教会的存在是在基督里头,因此藉着圣灵的同在,她便被赋予理解全备真理的能力;与此同时,她也必须尽到她追求真理的责任。这样的教训也可以在福音书中看到一一耶稣所披露的神国奥秘只对圈内的人讲述(可四11)。

3.旧约圣经指向基督

耶稣用旧约对祂的门徒解释为什么祂不对外人讲述神国的讯息(可四12)。这里的含义再清楚不过了:即便祂所讲论的解释从父那里所听见的(约八26),耶稣的讯息仍是与旧约经卷相符的。由这里我们可以得知,父对耶稣的话是不超越旧约范围的,否则,旧约的应用和相关性将会被废弃。

为了支持这个思想框架,我们来看一个耶稣所阐述的教训。耶稣对犹太人说,摩西将在父之前告他们(约五45);如果他们先信摩西,也必信耶稣的话(约五46f)。摩西的话、和实际上整个旧约圣经,以及耶稣的话语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参:路二四44f)。由于旧约圣经主要在表述神的救恩,因此合乎经训地,我们可以说旧约圣经是指向基督以及那随祂而来的恩典(彼前一10f)。

4.耶稣认可使徒的教训

耶稣知道在祂死后,建立教会的工作将会直接落在使徒的肩膀上,因此祂教导使徒们两个主要的重点,以帮助他们在祂的根基之上建立起祂的教会。首先,祂应许圣灵会来引导他们明白一切的真理(约十六13)。关于这个教训可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圣灵将扮演启蒙的角色,教导使徒们明白祂所说过的话,虽然在当下他们不能领会(约十六12)。

另一个部分是,圣灵要把那将来的事告诉他们(约十六13b),也就是祂在世、升天之前尚未透露给门徒们知道的事,将会在祂升天之后被揭露开来。随之而来的问题是,“那将来的事”是否会超越圣经所记载的边界呢?耶稣自己本身印证了祂的应许,就是那将来的事归属的、和所关乎的都在于祂(约十六15)。由此我们可以看见,耶稣的意图十分清楚,那就是祂没有命令祂的教会要建立在原根基之外。这使我们清楚明白,圣灵不会将教会领到在基督以外的“真理”。

第二个因素是祂公开认同门徒的教导;祂给使徒们解释祂话语的权柄(路十16;约十五20)。用这个方式,耶稣便是说明了使徒的教训是真实的,并且是受了圣灵启示的。因为使徒的教训是源自于祂,所以它们也被视同为耶稣的教训。任何人都不应该认为哪一个教训是比另一个更重要的。在实际层面上,使徒与耶稣的教训是相得益彰;将它们放在一起能使我们全然明白神在旧约圣经里的话。

四、使徒的根基

在新约圣经当中的早期教会,使徒的教训似乎比旧约圣经的教导更具有主导地位。在一定程度上,使徒的教导被认为是超越了基督的教导。因此,有些人甚至认为,超越早期教会的教导并没有错误,只要教会对所教导的有一个集体的共识。然而,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危险的想法,并且可能会误导教会转离正轨,进而将她导入一个“不明真理”的领域。如果采用这样毫无根据并不符合圣经的原则’那厶教右将会不断的扭曲她起初所受的真理。

避免掉入这样的陷阱是相当重要的。在这里,我们必须要来查看赋予使徒解释真理的权柄(路十16;约十五20):耶稣说,听从使徒的,就是听从祂。这里的顺序是,使徒在耶稣之前。换句话说,使徒们因着圣灵的引导,而有属灵的智慧和属灵的洞察力来了解耶稣的话语。然而,他们的教训仍然是在耶稣的教导范围之内,而这个范围便形成了使徒教导的根基。

若非使徒的教导,我们是无法了解耶稣的道。例如,若非从使徒的教训中获得理解,教会就无法知道为何新信徒洗礼时必须奉耶稣基督的名、头面向下,并且全身浸入自然流动的水中。此外,教会也将无法了解说方言是受圣灵的凭据。很显然的,无论使徒们在他们的圣工上所教所行为何,都成为了我们教会的指导方针。

更重要的是,透过使徒,耶稣的教导得以全面的发展,使得教会能够明白并且实践。这与耶稣所说的是相符合的:圣灵要把将来的事告诉你们(约十六13)。圣灵的教义是一个具体的证明。因着使徒的经验被记录成为他们在圣灵上所受的教训之一部分,早期教会便在这个基础上被建立起来。外邦人受圣灵与他们一样,更证明了这一项事实的真实性(徒十47,十一15)。

同样的,没有透过使徒的解释,教会将无法得知旧约圣经当中许多宝贵的教训。例如外邦人信耶稣对于犹太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难以理解的事。在过去,外邦人在犹太人眼中被视为时不洁净和次等的公民。然而,随着旧约圣经被引用和解释,犹太信徒得以调整他们的理解并且接受外邦人归于主的圈里(徒十五15f)。

另一个例子是希伯来书的受文者。从作者的角度来判断,教会当时己经为了理解耶稣的身分和和神性的议题而阴云密布。然而藉由旧约文献有说服力的引用,作者得以证明耶稣就是主神(来一)。若非如此,教会则无法得知这些被引用的经节之意义。有鉴于此,使徒的教训就象是一本解答,揭示了旧约圣经中难以理解的教训。通过他们,教会被给予一个方向来解读旧约圣经,并且确认耶稣即是旧约圣经中所揭示的那一位(来七-十)。

因此,我们不难看出为什么初期教会会紧握住使徒的教导(徒二46)。五旬节过后,圣灵藉由使徒的传讲及教导揭示了教会完整的根基。若非藉由使徒或从使徒路线的中介之传讲,没有人能进入基督(徒八,十)。因着极大的信心和绝对的信仰,使徒们认为那些谁不听从他们的,就是对神不忠贞之人;也因着这样的结论,使徒们否定这些人的灵是从神而来的(约壹四6、1-5)。

在新耶路撒冷的异象中,约翰听到一个响亮的声音宣告神的帐幕在人间,祂要与人同住…(启二一3)。这表明了神与教会那完全的同在。我们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很简单的,藉由这个城市的小巧以及她没有任何的不完美而得知:她是由精金装饰整齐,并由碧玉造墙围绕着城(启二一18)。十二个门乃是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建造,如同十二颗珍珠(启二一21)。

从圣经的角度来看,这些宝石代表着神的话。由于它们被建构为城墙和门,它们代表着信仰和基督徒的实践。若非立于基础之上,它们便无法如此荣耀的站立。约翰在这里详细的叙述城墙有十二根基(启二一14);出人意料的是,十二使徒的名字镌刻在墙上。十二这个数字代表完整性,因此代表使徒的教训也是完全的。简单的说,神的教会要达到完全,她必须建立在使徒的根基上。

末世真教会是天上的教会的一部分;想当然尔,她的根基与使徒时代的教会便没有什么不同。若非如此,先知哈该的讯息便成了多余的宣称:这殿后来的荣耀,必大过先前的荣耀(该二9)。让我们来想一下这个讯息,正如前面所叙述的,第二座圣殿是兴建于第一座殿的原址。就属灵的意义上来说,这殿后来的荣耀是因为拥有神的平安;而第一座殿失去了她起初的平安乃是因着她的败坏,神不复同在。然而,神的灵将与末世真教会同在,直到祂再来。我们应当在此架构内来理解哈该的讯息。

末世真教会决不可试图走入危险的领域;踏入不合乎圣经教导的范畴即是偏离圣灵指引的教导。认为圣灵是没有限量的’并且,;现今的教会关于那些未在使徒时代显明的道理,是–种自我欺骗的想法。我们知道试图宣扬不同的道理的确是很诱惑人的;然而,教会以及身为工人的我们,必须让圣灵引导我们来充分明了使徒的规范’并且加以付诸实行,使教会能因此增长。

在使徒的根基上建立,并不是限制圣灵来启发我们对真理有更深层的理解。相反的,这股欲了解更多的精神应该能够引导我们,使我们对教会教导的真理更加坚信,进而使我们在真理上得到更大的共识。要有这样的思维模式,我们个人的部分必须极其谦卑,并且对神的道要有相当坚定的信心。在这个过程中,圣灵就会使我们对于那建立在使徒根基上的教会有更深的认识。

我们总是可以利用“使徒的根基”来检验我们所传、所信的有效性,尤其是对那些在信仰圈内被认为是新的、可能会对教会的整体教义产生极大影响的教训。那我们应当如何检验呢?很简单的,我们可以问这个问题:“使徒有这样教导吗?”我们不应该相信任何使徒们没有教导过的教训。另一方面,这个问题好处在于,它会引导我们做进一步的研究,而这是有利于教会的。

五、教会是真理的支柱

眼见于大叛教的即将到来(提前四1f),保罗给予提摩太一个及时的鼓励(提前三15b);那就是,信徒必须持守并传扬真理,如果他们希望能抵御任何可能渗透入教会的异端,并抵挡有害或扭曲的教义之传播。信徒们若能如此行,真理就会不断被听见。教会巳经背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了,因此在她所行的一切事上都要维护真理。真理也必须渗透到她生活的每一个层面,使她成为真理的唯一承载者,负起她在这个黑暗世界发光的使命。

神那伟大的目的是令人惊奇的,其主要的作为是要使耶稣和祂的话语为世人得知。当耶稣还在肉身之时,主便将基督显明给世人,并且显明了世界要如何因祂而得救。在祂升天之后,教会便负起了重要的使命她必须使天上(神的住处)执政的、掌权的得知神百般的智慧。而祂的最终目的之实现,也只有藉由教会才能完成。

神的旨意不能被阻止,并且必定会结果。我们或许可以选择自己从真理的根基拔岀,但是神的作为并不会因我们而止息,祂的目的仍然会继续与那些祂将来要使之复活的人同在。例如从石头中给亚伯拉罕兴起子孙来,或者主也可以叫一个始终支持祂真理的族群进到祂里面。他们将在神国里喜乐地与耶稣、亚伯拉罕、以撒和雅各坐席,而我们自己却被赶到外边黑暗里去。

六、选择与后果

论到人权,每个人都有自己思想和行动的权利,所以他们可以有所选择。许多人认为只要他们不触犯一国的法律,他们的选择对生活就没有相对的影响。然而,在神而言,这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选择违背神的道路,我们就必须要承担这个选择的后果。耶稣曾经说过,祂所讲的道将在末日之时审判那些弃绝它的人(约十二48)。神的道原是为了拯救,但后来必要变成审判,定那些不信之人的罪。

因着被罪所引诱,选民们总是会让他们的冲动支配自己的行为。他们选择去崇拜异国偶像所带来的报应,就是惩罚与难以承受的后果。神说话算话,因此当神的保守远离他们时,他们就在异国的统治下颠沛流离。很明显的,这是由于他们离开了信仰的根基所造成的,而这个根基也就是他们整个存在的根基。也因此,我们不难想象,当根基被拆毁后,他们会变成如何;就好比当根基被拆毁时,建筑物便会倒塌。损失一个家已经令人承担了,更何况失去生命呢。

在一段对话当中,主预示以赛亚不要走在人的路上。主必被成称为圣,也因此祂比作为圣所、一个神圣的住所(赛八14a)。然而,在另一方面,主亦要向以色列这反叛的家作为绊脚的石头(赛八15)。许多人必在其上绊脚跌倒,而且跌碎(赛八15)。果然,当神的时候到了,以色列家便被彻底粉碎,被巴比伦国的军队所胜。兰们曾姪’惜的殿成为瓦砾,代表了整个民族被彻底推翻以及信仰的完全毁坏。

同样的,彼得也急切地呼吁分散的信徒要记得,他们要活出神的本质。他们来到耶稣面前,也就像活石,被建造成为灵宫。等到时机成熟,他们必须要有基督的本质。无论他们所献的祭为何,都必须反映出神的非常属性(彼前二4f)。有鉴于此,他们也必须不惜代价来除去一切的恶毒(彼前二1f)。如果不如此行,他们将在绊脚石上绊跌(彼前二6f)。

同样地,保罗悲伤地指出,犹太人,特别是那些为了行律法以求成义,因而离弃了他们对耶稣的信心之人,将会在绊脚石(耶稣)上绊跌。在这里,离弃神必然会导致一个无法避免的后果:心会变得越来越刚硬。这是灵性昏迷之故,而主允许这样的情况发生在那些不接受因信称义之人的身上(罗十一8f)。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是,他们的硬心肠并没有在任何一方面使得神改变祂的目的。相反的,藉由基督而来的救恩便临到了外邦人身上(罗十一11f)。

神的根基不会因着信徒的行为和思维方式而转移。在福音书中(太二一42f;可十二10f;路二十17f),耶稣一再地警告,因为犹太人离绝神的众先知,因此救主最终将会带给他们难以想象的毁灭——他们要被砸得稀烂(太二一43f)。另外,有一个有趣却又严肃的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三段记述都没有丝毫暗示说,主会鉴于犹太人对祂救赎计划的全面拒绝而移动祂的根基。

末世的教会必须从首批建造者的痛苦经历中学习,也就是那些拒绝房角石(耶稣)之人(诗一一八22;太二一42;可十二10;路二十17)。他们原先被选来建造神的家,得有如此无比的特权,然而却决定要舍弃所委托给他们的任务。因着这个原因,我们得以成为当今的建造者。而在被这些话语所激发之后,我们怎能不虚心、忠实的将自己扎根在锡安的根基上,以建立起属灵的神殿呢?

结论

神殿的根基曾有这两座殿伫立着,如此的独特性说明了奠定使徒根基的必要性,而这也显然是神为祂在末世的教会所做的教导。“两座殿与她们的同一个根基”道尽了两个时期的教会与同一个根基之间的关系。因此,现今的教会必须要清楚明白,根基是圣灵所任命的;教会也应当知道,她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继续谨慎地在这个根基的范围内建设。

在神的目的之中,一个人要明白真理,他必定要来到神的教会。同样重要的事是,要找到基督,也就是那根基,他必须是锡安的一部分。在那里,神己将祂的宝石耶稣基督安置在其中。而对我们信徒来说,转离锡安无异于远离基督,最后终将被救恩弃绝;这就如同背弃基督,再次回到黑暗的挟制当中一因为教会是建立在基督之上,也就是神的住所。

(47)
上一篇 2021年7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