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重建——个完美教会的标志

大纲

1.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

2.炼净的过程

3.从前的权柄

4.大卫的帐幕

5.圣山的景况

6.工人的熬炼

7.真理之城

8.没有被遗弃的城市

观察:

快速浏览一下今天的教会,我们会看到一个凄凉的景象:在琐碎的问题上有各种不同的意见;缺乏使徒时代的属灵动力;教会因此卷入了地方的问题,因而无力延缓迅速减少的教会成员。许多神的工人很关心这种似乎无止境的挣扎。喜乐的时刻越来越少,相反地,教会的力量因每一个新的不幸事件被削弱了,有些人甚至开始怀疑,教会是否能达到完全。

宗旨:

本文重申并表明重建是神对教会的最终目的。在此提供旧约和启示录里明确的指标,不是仅告诉我们“重建”的存在,但更重要的,这是神所定的标准。教会必须一次为标准,不断地全面要求自我进步。说明了这些指标之间和教会接受教导的对应关系,将帮助提醒我们,如何藉圣灵的指导,让教会达到主所订定的标准。

对许多人来说,“重建”是指由真耶稣教会所负起的,复兴使徒教会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这是真的,因为有许多关于这种复兴的圣经预言。一些预言只是暗示,有些却是长篇极清晰的描述。一个例子即“超乎诸山”的锡安山再次出现,这是弥迦书(四1f)和以赛亚书(二1f)的关键信息;另一个例子是记载在以赛亚书(二七2f)葡萄园的重建。

然而,本文讨论的重建,不局限于以上的两则预言,重点在于真教会如何在末日之前达到主所要求的完全。“完全”在未来某个时刻终将实现,因为主己经承诺。但实现这一万众瞩目的全面重建目标,不是没有经过挣扎。

还必须澄清的是,重建不是只有许多教堂建筑遍布全球,而是我们必须达到神在圣经中所期待的标准。

一、第一圣殿和第二圣殿

第一圣殿的建成是一个了不起的事件。想要为主的约柜找到一个安置之所,是大卫最早在心里的构思(撒下七1f;王上八17;代上十七1)。然而,神禁止大卫建圣殿,因为他流太多人的血(代上二二8,二八3)。大卫仍然决心为建圣殿贡献,于是他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好让儿子实现圣殿的建造。最重要的是,他忠实地教导他的儿子所罗门为以色列的神建圣殿(代上二二6)。

在这个建设过程中,有两个重点值得强调。首先,大卫在述说主对他的指示,透露了是主拣选所罗门作祂的儿子(代上二八6)。在所有大卫的儿子当中,所罗门是唯一有资格建造圣殿的人。这个选择是神独自决定的。这儿子的名分是建立在所罗门是否立志遵守主的律法(代上二八7),及是否有能力远离腐败。尽管他最初做到了,在他后半生却失败的非常凄惨(王上十一)。

第二点,大卫给了所罗门建造圣殿的计划(代上二八11f)。该计划并非来自于大卫或他国中的谋士。这些计划是圣灵的工作(代上二八12)。他还告诉他儿子,这是主使他了解这些计划(代上二八19)。换言之,所罗门首先要学习明白此计划,好让他全心去执行。当然,神并没有允许人对祂给大卫的计划做任何修改。

虽然第二圣殿的结构,不是第一圣殿的翻版,但基于上述两个关键因素,在建设过程中,两者是相似的。首先,神工人的代表所罗八伯,被主选召来完成任务(该二23)。第二,主告诉归回的人,圣灵要在重建过程中与他们同在(该二5)。换句话说,圣灵会指导他们神所要的建殿规模。在人这边,绝对顺服主(该一12)是他们加入神建殿圣工行列的必要条件。

为了复兴使徒教会,真耶稣教会所需要的,是更严格的标准。首先,信徒和圣职人员都必须明白,这里的重建,是要在生活中显示神的美德。若无法活出神的美德,就不可能实现目标。当神不在认我们是祂的儿女时,一切重建的工作将倒塌,归于无有(启二一7)。此外,这项工作是要按照圣灵指示教会的蓝图严格进行,使徒己定制了详细细节。

二、炼净的过程

在以赛亚书里描述一个堕落的城(赛一至四)。这城并非一向如此,它最初被称为忠诚的城(赛一21)。但是,一旦它变质,堕落极迅速;公平正义之城很快充满不道德和杀人之气。在以赛亚书时期,这是对神选民之国一个准确的描述。当时每个人的意念都是邪恶的;更糟的是,每一个邪恶的意图,总是实现在恶行中。

显然,公义的神无法容忍这种社会的行为。神采取千万措施制止罪恶和罪犯的延续。在愤怒中,主自己决定除去他的仇敌(赛一24)。这是一定程度上的“炼净”(赛一25)。然而,在神国的秩序里,清楚邪恶是必要的,但仍不够。炼净也要确保神的属性一一特别是公义和信实——和祂的美德必须不断体现在神的国中。当生活又回到这样的属灵标准,神的仆人将恢复如初(赛一26),圣城也将再次在神的光明中操作。

从历史上看,以色列国从未达到神规定的标准。此经节的重点必定是预言性质。这样的结论并非没有依据。以赛亚书第一章结尾,重点转移到锡安(赛一27),也就是教会或神救赎之民(诗七四2;来十二22f)。对这种转变的任何其他解释,若不遵循教会的教导,可能会与其本意相去甚远。

预言的重点是神要藉公平和公义赎回锡安(赛一27)。因此,我们一点都不难推断,锡安由于某些原因,已走向堕落,并己失去了神的本质。为了制止恶性循环,神必须一方面消除过犯和罪恶,并在另一方面,以祂的公义洁净那些己经归回的选民。这是主为所有相信祂的人所预备的救恩。

锡安的堕落和兴起,恰恰符合真教会的道理规模。不过,在人类历史中,神的教会出现在两个关键时期。第一次是使徒时代。教会后来因异端邪教而导致腐败堕落,其中一个例子是人文思想和哲学介入,如崇拜耶稣肉身的母亲马利亚。

第二次是末世。再仔细看以赛亚书第二章,重建专指末世其恺;我们首先看到最高的山出现(1-4),然后是关于被神离弃的雅各家中的子民,5f)。神非常坚决破除充斥雅各家的异教风俗(6f)。虽然目前的教会不崇拜物质的偶像,但世俗主义的渗透和企业式的管理无异于偶像崇拜。

为要让教会重建达到神的标准,雅各之家必须愿意走在主的光中(赛二5)。而在人愿意做到这一点之前,神必须先带领他、到他愿谦卑屈膝敬拜(赛二11f、17)。具体而言,锡安儿女不能继续高傲(赛三16)。因傲慢导致欺骗(俄3),驱使教会说话和做事都违背主(赛三9b)。神必须让祂的教会被燃烧的灵洁净(赛四3),除去骄傲引起的污秽和暴力。

当教会完全重建,神会被高举(赛二11、17);教会将充满神的公平和正义(赛二三5);祂的选民将完全顺从祂的命令。整个教会将披上基督的谦卑(彼前五5;弥六8)。无论做什么都出于纯净的口,这样神的本质充分体现,主的名在信徒的生活中得到荣耀。

三、从前的权柄(弥四8,二12f)

在弥加书第四章,预言最高的山出现之后,预言关于对锡安的应许。“从前的权柄”必先兴起,但许多工作要在此之前先完成,预言之国才能实现(弥四8)。紧接着这个应许之后,是一个绝望的求助(弥四9),因为锡安已经失去了主的引导。那么,“从前的权柄”是什么意思?我们怎么知道“从前的权柄”己经到来?

从第七、八节很明显地得知,主在锡安统治与这个权柄是密不可分的(弥四7),完全实现了耶路撒冷儿女的主国(弥四8)。古往今来,人在许多时代,用无数的方法,一直试图拒绝创造者的统治。在弥迦和以赛亚时代,选民选择了谎言和欺骗,.而不听从神派来的先知(赛三十9f)。他们甚至冒然要求主消失在他们之间(赛三十11)。相比之下,虽然人无数的过犯证明了他们公然否定主,神愿意治理祂百姓的心意欲从来没有改变。

从历史上看,“从前的权柄”从未在犹太王国中实现。虽然虔诚的国王如希西家和约西亚,曾多少次尝试信仰复兴,效果往往很短暂,因为没有得到根本改变,不足以完全消除邪恶。事实上,犹太人坚持脱离神的原则的生活,带给他们多少次国家濒临灭国灭族的边缘。更槽的是,当弥赛亚肉身出现在他们中间,他们拒绝祂,随后又将祂钉在十字架上。

因此,“从前的权柄”必须从使徒时代和末世教会两个关键期来解释。其有效性是基于以下几点:第一:弥迦书包含两个个别重建的记载(二12f,四6f);第二,所说的“从前的权柄”表示,在历史上某一时期,神己经离开教会。事实上,约翰生前明确描述亚西亚七个教会的状况,表明神己经离开教会。

使徒教会最突出的特点是大量的人进入主的羊圈。福音达到主划定的最远边界。主治理这些相信他的人。诚然,这是主在教会的治理,信徒完全忠于祂,遵守祂的话。这和弥迦对主所选召之人的预言完全符合。

当前教会的首要目标,应该是通过聚合选民,以达成教会国度。这所表示的,在弥迦书的两个预言中,虽然两次都讲“归回”,却有显著差异。第一次是聚集以色列的选民,并把他们归在一个羊圈(弥二12);第二次是关于寻回迷羊(弥四6)。目前,两者皆无显示特别令人鼓舞的进程。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如扭转越来越多的信仰停滞者,寻回这些迷羊,及世界福音工作,以充分巩固神国的统治。

四、大卫的帐幕(摩九11f)

有两段关于重建大卫帐幕的信息,阿摩司书里的预言是其中的一段(摩九11)。该信息的背景是以色列国的完全荒废。阿摩司看见主站在祭坛边,准备严厉地惩罚祂的犯罪选民。在祂的愤怒中,祂决心要从地面上除灭他们(摩九8),祂选民中的每个罪人注定卖死于刀剑(摩九10)。

“大卫的帐幕”字面的意思是“废黜王朝的写照”。它的重建表明这个满目疮痍的国家,其子民将从各地重新聚集。“把那破坏的建立起来”,是特指“堵住其中的破口”。字意上的实现发生在1948年,当犹太人返回自己的故乡,重建他们的国家。那么,这和祂曾通过阿摩司的口说,祂会惩罚罪恶的国家的预言,是一个完全相反的逆转。这对我们说明神的心,和祂重建祂子民的决心。

再次,这一段重建的信息,已超出了一个国家的物质重建。事实上,这个预言的实现,被使徒时代解释为外邦人的归主(徒十五16f)。雅各毫不犹豫地提出这则阿摩司的预言,澄清证明他相信神的恩典临到外邦信徒。

雅各用这话不是没有圣经依据,也不是用纯粹的推测来压制其他异见。“我要把那破坏的重新修造”为雅各之言提供支持。从以西结书来看,从废墟重建,首先需要全国从所有的罪孽中得到洁浄。随后,他们将得以住在圣城(结三六33)。犹太人拒绝耶稣,把祂钉在十架上。但在五旬节那天,圣灵降临,重新迎接耶稣回到他们的生命中。从同意钉死耶稣的罪中觉醒,在他们洗礼之时承认自己的罪,重新迎接主即在此时发生(徒二37f),他们成为神家庭的成员。

以西结书还预言,荒废的城将充满成群的人(结三六38)。使徒时代教会成立后,神开辟了途径让外邦人加入教会(徒一17f)。首先是哥尼流和他的家人信主,然后神的大能与安提阿教会的工人同在,让教会在外邦人之地建立起来。这符合阿摩司书所预言的,所有的外邦人要被主的名呼召(摩九12b)。

由于每个预言是多层次的,无一例外,这里的重建可以解释为使徒教会恢复昔日的辉煌。此外,这个预言提供了三个明确的方向。第一是要包含所有人的外邦人。这很容易理解的——将会不断有来自不同阶层的人进入神的国度。事实上,来相信救恩之人的数目将远远大于使徒时代的人数。

第二是关于以东的余民(摩九2a)。这可以从属灵预言的框架来解释。在旧约中,对外邦国家的审判,不应只从字面上看。很多时候,“外邦国家是比喻神的选民所为,如同这些外邦国家。例如,以色列国的领导人和人民被形容为所多玛的领导人和蛾摩拉人(赛丄10)。虽然这两个城市早己被毁灭,它们已成为背叛和腐败象征的最佳写照。,以东人有什么特点?从历史上看,他们虐待他们的兄弟。他们用剑追杀他们(摩一11)。他们看见雅各被外人欺压时,拒绝伸出自己的双手来帮助他。事实上,他们甚至为雅各的苦难幸灾乐祸(俄10f)。以东人对犹大家釆取报复,对自己的兄弟没有一丝一毫的怜悯(结二五12f)。总而言之,以东人被定位为心怀仇恨和没有爱心行动的民族。

今天真教会内的事件揭示了有这样的人存在教会中。教会要完全重建并达到基督的期望,就必须设法赢得这群“以东人”。没有爱的行为将摧毁教会,我们绝不能以更恶劣的行为回报之。教会的信徒,特别是那些成熟的信徒,应该谨慎回应“以东人”的行为。

第三点是被掳的以色列归回(摩九14)。他们的归回,伴随着神应许祂的兴盛恩典降临在大山小山之上(摩九13)。这绝是不夸大的说法。一座山可以指一个国家(耶五一24f),一种信仰,或一个教会(弥四1f;赛二1f)。当它是特定的“山”时,例如以色列的山,可以被解释为以色列人(结十九9,三三28、三四14、三五12、三六D。山是传达和听取讯息的地方(结十九9、三六4f)。它们代表神在自然世界的工作(诗一百零四8)。它们是世界坚固的基础(弥六2b)。

在属灵意义上,山指的是神的公义(诗三六6)。当神向山争辩(弥六2),在某种意义上,就是神要向曾经是敬虔而现在确不再能实行公义的国家行审判,并给世界带来和平(诗七二2f)。此外,同样的解释适用在阿摩司书,因为“大山和小山”在弥迦书是作为预言其他信仰或其他基督教派。这样的解释确保所有关于教会的一致性。

阿摩司书的预言连接了“大山与小山”和“回归之民”的关联性(摩九13f),这表明了教会的重建将会看到大量其他教派的基督徒加入神的教会。因他们的回转,使他们成为主所用的建造者:重建那间因为腐败而圣灵离开的第一个教会。他们将在各地建造主的家’特:是,当真教会现有的信徒,在灵性上没有取得任何进展。

该预言包括承受土地的应许。“地土”是旧约里一种常见的表达式’表示对那些守住神起初与亚伯拉罕所立之约的人,神所赐的永远福分(创十二1f)。这些新信徒将与那些己经在真教会的人一起分享产生。已建立信仰的信徒,他们的信心是不可动摇的。他们知道,只要他伯1保持自己在神的教会,天上的祝福就是他们的。

五、圣山的景况(番三9f,二10f)

西番雅书里重建预言的特色是独一无二的。其内容是神赐予祂的民清澈的言语(番三9)。“言语”可译为“嘴唇”,引申为神的子民所说的话。它的前一节经文描述了主的愤怒,想必是被神的子民不圣洁的话语激怒。虽然西番雅书第二章,主要是对外邦国家的审判,但那些卑劣的特点也见于神的子民身上。他们犯的罪大都与言语有关(番二8、10)。

有许多关于我们的嘴唇的教导。在神眼中,勒住我们的舌头与操练纪律和敬虔有关。即使在面对最严重的挑战,我们’仍须克制寡言(诗三九1f),因为我们将被追究责任,并因这些话受审判(太十二36)。因为要按我们的话定我们为义,也荽按我们的话定我们有罪(太十二37)。话语也是我们内心宝藏明确的指标一一它显出心里的善与恶(太十二35)。

有邪恶藏在我们内心,意味着即使神己救赎我们,我们仍然被困在腐败堕落的肉体情欲之中,这使得我们容易受到撒但的操作,容易成为恶者的工具。我们不但不诉说神的旨意,向人介绍神的法规,相反地,我们竟以口攻击主和祂的子民,更糟糕的是演变为对神的亵渎(但七25;启十三6)。

与此相反,有十四万四千人从大患难出来,曾用羔羊的血把衣裳洗白净了(启七14)。他们服事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神要通过他们所遭遇的试炼得到洁净。通过这些,他们在神的眼中成为完全,终日在神的宝座前,以圣洁事奉祂。最重要的是,在他们口中査不出谎言来(启十四5)。他们完全摆脱虚假谎言的圈套。他们在神面前没有瑕疵,因为他们的话全然洁净。

他们的话有医治的能力,就像一棵生命树(箴十五4)。我们可以想象,极大的安慰来自一群总是说恩言的信徒。毫无疑问的,他们的话将引导人看到认识神、亲近神的好处。藉由圣灵的能力,使许多受伤或濒临死亡的灵魂得复苏。教会将成为神的福气和恩典满溢的地方。同心合意服事神,对教会和神的工人而言,将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抽象概念(番三9)。

为了达到这个水平的完全,教会必须全面革新。信徒的思维方式必须符合神的标准,绝不留余地给傲慢的言语或行为;凡住在神的圣由之民,必须温柔谦卑(番三12)。这些是没有谎言和虚假的神之余民(番十三13)。藉着他们的公义正直,教会成为了真正神的羊圈,在此安全的避风港,羊将得到充足的食物,健壮的成长(番三13)。

六、工人的熬炼(玛三4)

在玛拉基书第三章,神派祂的使者为自己预备道路(玛三1)。在一定程度上,其目的是为了加速预备主的再临。祂再临前,祂的子民必须彻底改变。这是为了确保祂再临,祂会发现祂的子民,尤其是祂的工人,妆饰整齐,预备献上他们的供物——他们圣洁的服事和美德—-做为馨香之祭,在神的眼中蒙悦纳。

以色列国一次又一次的衰败和随后遭受的苦难,离不开领导人的罪过和越轨的行为。不可思议的是,虽然他们的心是如此远离神,但他们仍然感到必须服侍主,以满足摩西律法的要求。虽然这种责任感值得称道,他们却因此受到审判,因为不知悔改的罪人,以污秽的生命和罪恶的行为所献的供物和服侍,神无法接受。他们在祂的眼中是可憎恶的(赛一13f)熬炼造就那些服事之人,让所献的供物蒙主悦纳(玛三4)。所预期的标准是,“仿佛古时之日,上古之年”(玛三4)。展视旧约,那些被公认其所献的供物受主悦纳的,不是他们的个人生活亳无过错的人。一个例子是大卫。暂不论其过,大卫的慕主之心,和他为罪忏悔之心,堪称典范。因此,我们可以以那些忠心的先知全心全意投身于神的呼召,做为定义这个标准的方法。他们达到了主的期望,他们的工作范例成为服侍神的标准。

然而,玛拉基书所言的熬炼,将发生在祂再临之日,乃一特定的时间(玛三2)。毫无疑问的,这一定是有关教会预言。使徒教会是一个完美的教会,特别是在早期阶段,罪渗透进入而导致灭亡之前。此后,如此标准从来没有在神的教会完全建过,甚至在我们今天的教会也没有。事实上,如果教会要达到神的标准,还有很大的改进的空间。因此其前提条件必须是神的工人彻底炼净。

我们可以将这一刻,与预言中大灾难的熬炼连在一起,虽然圣经并没有明确的表明它将如何发生,以及当它发生时会什么样(启七13)。这结论是根据以下的经节为基础:那些是从大患难中出来的,已经被洁净,所以他们在神宝座前。(启七14)他们享受与神亲密的关系,祂是他们的一切所有。他们对神的服侍,不是肤浅的履行职责,而是一个专为主,全心爱主的奉献。

一个完美的教会,其工人全然洁净。他们要面对面见主(启二二4a)。这不仅是字面意思。相反地,这可能意味着若神的工人遵守他的话,会在他们的服侍中体验到祂的同在。这些工人的心完全顺服主和祂的道路。即使在不确定的景况,他们的心仍归向主的旨意,然后不屈不挠地遵行着(罗十二1f),因此形容他们说,“羔羊无论往那里去,他们都跟随他”(启十四4b)。

主的名刻在这些忠心工人的头上(启二二4b)。同样的,这不应该按字面意义解释。相反的,这意味着他们属神的身分,并被赋予权柄代表主,他们的工作彰显他们的主是谁。他们以公义服事神,珍惜神给他们的机会(玛三3c;耶四1f;亚八8。反例请阅:赛四八1,五八;耶五),这是蒙神大大喜悦的服事水平。这些工人从神汲取力量,把他们生命的真光照耀给世界(启二二5a)。

他们要做王直到永远(启二二5b)。此特权是一种奖励,给那些在做圣工时舍己,藉圣灵的能力洁净自身污秽之人。无论做什么,纯粹是为了选民的缘故(提前二10f)和教会的好处。没有一件事出自私心和自我利益。这也意味着他们的决定和愿为主受苦的心志,为实现主的圣善旨意,他们甚至不惜牺牲生命。

七、真理之城(亚八3)

撒迦利亚和哈该奉召,一起振兴回归之民继续重建工作的热情。撒迦利亚书第八章开始宣告神为锡安热心(亚八2)。因为神选择了锡安(被赎之民),祂不会永远丢弃她(诗四八1、2,一三二13)。这是神的信实,一直照耀着以色列国的历史,而事实上,也在祂的教会中。

神的热心促使祂返回锡安(亚八3),这意味着神之前曾因一些未公开的原因离开锡安。祂离开锡安,明确的对应于圣灵离开使徒教会。这说法是符合圣经的。然而,撒迦利亚暗示,这种教训应用于己经建立了第二圣殿的根基的上下文基础之上(亚八9),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期间将是真教会成立后的末世,以此提醒教会要追求完全。

达到完全建立,基于锡安已全面接受神的真理(亚八3)。真理代表神的旨意和心意,是一套教会有责任遵循的规则,以加强信徒的信仰根基。在末世真教会没有体验圣经所描绘之神的完全同在,乃因信徒对真理问题有深刻的分歧和不同看法。真理使人合一,所以,当工人从根本上对真理持不同的意见,将容易混淆和分裂教会。

保罗警告说,在大家的信仰合一之前,教会总是容易受到撒但的渗透,这是撒但的致命武器(弗四13)。教会的工人无法合一,其可悲的事实背后,可以归结为缺乏谦卑,无法接受并建立自己在教会己经领受的真理之上。撒但吞吃那些给骄傲留地步之人,欺骗他们。这些工人不但没有帮助教会,转而因个人私见,敌对他们曾经张开双臂拥抱的信仰真理。

有了这样明确和迫在眉睫的危险,我们必须虔诚祈求主,忠于领受的真理。换句话说,我们必须学会顺服神的权柄,遵行教会己经领受之真理的规模。我们的任务是在我们所领受的根基上建造,绝不可另立根基。教会总体的责任—确切而言,最大的任务就是要确保没有人离开道理的根基。坚持信仰,锲而不舍的行在真理之中,教会最终将成为真理之城,人们将争先涌入。

八、没有被遗弃的城市(赛六二12)

此上下文是神保证祂的救恩要临到锡安(赛六二11)。如果锡安己经充满赎回之人,为什么还说,救恩“将要临到”锡安?这意味着不确定的未来。主必定临到锡安,通过奖赏和鼓励重新塑造祂的子民。祂渴望寻回祂的人,因祂不能目睹祂子民的持续堕落。祂要确保他们不会因他们的罪孽被遗弃。

我们怎样确定这一段是关于末世真教会的信息?在以赛亚六十二章一开始说,锡安必得新名的称呼(赛六二2)。这一新名,按照启示录所言,是指教会的名称(启三12,十九11f)。此外,锡安应是荣耀的华冠和王者之冕旎(赛六二3)。这样的描述完全符合启示录第六章和十九章所比喻的,骑在白马上的,有胜利的冠冕和王冠赐给祂。

要让神记住祂的城,换言之,即锡安要重建,教会必须解决几个紧迫的需求。必须有神任命的守望者愿意不断向神祈祷,直到耶路撒冷被建立(赛六二6f)。全心奉献于祈祷应当是我们服事主的主要部分。既然我们所做的工属于神,我们必须给祂空间,‘来直接参与指导他的教会祷告促进重建,使人明白主的旨意。

教会必须经过城门(赛六二10a),意即她必须进入、并留在神的公义里。同样的,这也是对所有渴望保守自己在神的公义里的人的要求。他们不断寻求圣灵的更新,好保守自己在主里。他们必须持守真理,生活在神的话语之中(赛二六2)。虽然我们尽本分进入门里,神一定要在第一线为我们打开大门;否则我们所有的努力将前功尽弃(诗——八19)教会的作用是为了人们预备道路,使他们来亲近主(赛六二1。b)。这包括两个主要任务。首先是建立通达之路。这条道路(耶一八15b)被称为圣洁的道路(赛三五8)。教会必须朝圣洁的目标努力。这就需要除罪,拒绝罪恶的影响,停止世俗的风气和做法。第二是要除去让神的子民跌倒的绊脚石(赛五七14)。例如因习惯和文化背景的差异而论断对方(罗十四13),又如不顺服(彼前二8)。

当我们沿着这样的方式前进,教会要向人高举旌旗(赛六二10b)。在此有两个主要教训。首先,主要为我们战争(参:出十七15f)。要打败无形的敌人,只能依靠神,又以祂为我们的旌旗。其次,旌旗标志神的真理,要赐给那些敬畏祂的人(诗六十4,六二4)。对那些忠于神真理的人至为宝贵,因为他们能够看到跟随真理的原因。对于有神真理的教会,不懂她永远不会抛弃,更进一步,她将从神得荣耀。

结论

教会目前的成绩单并不令人鼓舞。几乎在每一个环节,教会都未达到旧约详细预言的标准。一般来说,教会不是真的植根于道理,以至于很容易陷入混乱,并受到黑暗势力的攻击。当问题出现时,她可能更偏离神,只寻求从世界而来的解决方案。因缺乏信心,全心全意依靠神变成巨大的负担。

因此,我们仍有大量的工作要做,好让自己和教会整体进步。教会为了达到完全,首先前提是忠于神的话,对于己领受的信仰不能动摇。这是为了确保该教会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可循,即使在不平静和混乱中,仍然前进。在普遍腐败的环境,她必须下定决心,有出世界之出淤泥而不染的心志和表现。即使在没有爱的世界中,她需要根据真理行爱心。总而言之,信徒要接受培训,以培养自己的灵性,以面对任何撒但向他们射出的火箭。

(47)
上一篇 2021年7月3日
下一篇 2021年7月3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