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的三种需求
公元65年,使徒保罗最后一次入监,知道自己即将面临极刑,他还是以平常心向提摩太要求三样日用品:「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提后四13)。这三样物品:外衣、书与皮卷(旧约圣经),恰巧代表人的三种需求:肉体、精神与灵魂的需求。我把它诠释为三楼理论。一楼的生活,我们满足肉体的需求;二楼的生活,我们满足精神的需求;三楼的生活,我们满足灵魂的需求。
我们最熟悉肉体的需求,就是吃得饱、穿得暖,还有其他肉体欲望的满足。而精神的需求就是安与乐。乐,就是得到想要的:「所愿意的临到,却是生命树」(箴十三12);安,就是没有得到不想要的,请看约伯的不安:「因我所恐惧的临到我身,我所惧怕的迎我而来」(伯三25)。
孝顺父母,除了肉体的奉养,更重要的,是满足父母精神的需求:「管教你的儿子,他就使你得安息,也必使你心里喜乐」(箴二九17)。孝顺父母,积极来说,就是使父母得喜乐:「你要使父母欢喜,使生你的快乐」(箴二三25),成为父母的开心果。孝顺父母,消极来说,就是不要使父母不安。常常出车祸的人显然是不孝之辈,因为每次他出门,父母就心里不安。至于年轻人自杀,那是极大的不孝,因为他把父母下半辈子的安与乐完全摧毁殆尽。
神创造人,与创造其他动物有别,多了一道加工程序:「耶和华神用地上的尘土造人,将生命之气吹进他的鼻孔,这人就成了有灵的活人」(创二7,修订版)。因此人渴望永生,这就是灵魂的需求:「神造万物,各按其时成为美好,又将永生(原文是永远)安置在世人心里」(传三11)。工业革命之后,科技蓬勃发展的结果,人的生活水平大大提升。人用自己的力量,找到自己的幸福,好像不再需要神的眷顾与帮助。那时许多人乐观预测,各种宗教必渐渐失去市场,甚至消失。结果与预测相反,各种宗教继续蓬勃发展,这是人有灵魂的需求──追求永生的最大证据。
二、一楼的生活
满足肉体的需求,有其正面的意义:「邦国啊,你的王若是贵冑之子,你的群臣按时吃喝,为要补力,不为酒醉,你就有福了!」(传十17)。我们做任何事,都需要精神与体力,为神吃喝,维持精神与体力,乃是美事。因此,仁慈的人善待自己(箴十一17),让自己有充足的营养、睡眠与适当的运动,乃是在一楼生活当尽的本分。
财富能满足肉体的需求,因此金钱有其特殊的魅力:「钱能叫万事应心」(传十19)。追求金钱,成为人生最大的地雷区。因此圣经提醒穷人,有衣有食当知足(提前六6-8),并且不要误入魔鬼的网罗,就是发财的陷阱:「但那些想要发财的人,就陷在迷惑、落在网罗和许多无知有害的私欲里,叫人沉在败坏和灭亡中。贪财是万恶之根。有人贪恋钱财,就被引诱离了真道,用许多愁苦把自己刺透了」(提前六9-10)。
而圣经对富人的建言是二「不」二「要」:「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不要自高,也不要倚靠无定的钱财;只要倚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又要嘱咐他们行善,在好事上富足,甘心施舍,乐意供给人」(提前六17-18)。钱能解决的,都是小事,唯有神能解决大事,即使已经发财,唯有神是真正的依靠。藉着行善,把财富转化为价值,才是真正富足的人生。
肉体需求的满足,有其限制,就是产生边际效应:满足感快速消退。吃喝玩乐之后,还是感觉虚空的虚空,这就是一楼生活的限制。因此人的本能驱策人走上二楼,追求精神的满足。
三、二楼的生活──对「乐」的追求
「神赐人赀财丰富,使他能以吃用,能取自己的分,在他劳碌中喜乐,这乃是神的恩赐」(传五19),这「自己的分」,显然包含在兴趣的追求中得到精神的满足。
我个人的两大兴趣就是钓鱼与读书,这些带给我丰盛的精神生活。大自然这本大书,让我赞叹神创造的大能;海钓的过程,让我体会到大鱼的力与美。单单面临大海,就觉得身心舒畅,大自然本身有疗愈心灵的功能。
阅读好书的重要性,就是透过别人的经历,扩大自己的视角,充实生命内容,得以发挥生命的潜力。好书把三层楼的生活整合为一体,往上整合三楼的信仰生活,让神学情境化,使真理的诠释,更有深度与影响力;往下整合一楼的肉体需求,譬如实践《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的指导,室内环境质量大大提升,能使人真正的享受人生。
而日光之下最大的精神满足,就是拥有美好的人际关系,享受天伦之乐:「在你一生虚空的年日,就是神赐你在日光之下虚空的年日,当同你所爱的妻,快活度日,因为那是你生前在日光之下劳碌的事上所得的分」(传九9)。
四、二楼的生活──对「安」的追求
人的精神需求就是安与乐。如果被迫只能二选一,多数人会选择「安」而割舍「乐」,因为平安是无价之宝。创伤事件造成的伤害,常常是人承担不起的轭。想拥有平安,要先尽人的本分。譬如开车时,不酒驾、不超速,并保持安全距离。又譬如,节制消费欲望,支出不能大于收入,尽理财的本分。又譬如,在投资领域,不玩融资等金融杠杆游戏,自然能避免风险造成的不安。
在家庭经营方面,在儿女成长的黄金时期陪伴他们,透过生命的影响力,使儿女拥有美好的信仰与成熟的人格,最终使儿女成为父母喜乐与平安的泉源。但是,人生是否平安的关键是神:「若不是耶和华看守城池,看守的人就枉然警醒」(诗一二七1)。藉着赦罪的洗礼,脱离魔鬼黑暗的权势,是人生平安的根源。在日常生活中,神的慈爱与怜悯,才是平安真正的保障:「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我们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21)。
五、三楼的生活
人性奇妙之处,不是享受一、二楼的幸福就能满足,因为人有灵魂的需求,渴慕永生。因此即使已经拥有荣华富贵,本能也会驱策人往三楼走。但是很多人终生停留在二楼,因为他们找不到通往三楼的门。而教会就是神的殿,就是通天的门:「这地方何等可畏!这不是别的,乃是神的殿,也是天的门」(创二八17)。今日信徒被神拣选,藉着教会顺利走上三楼,真是神的大恩!
在三楼,人最高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信徒领受圣灵,如同见到神的面:「祢已将生命的道路指示我,必叫我因见祢的面,得着满足的快乐」(徒二28)。三楼的日常生活,就是在灵里祷告,藉着圣灵的更新,终能提升生命的价值。
接着最奇妙的变化,是三楼生活影响二楼生活。二楼从三楼带回真正的喜乐:「因为神的国不在乎吃喝,只在乎公义、和平,并圣灵中的喜乐」(罗十四17)。圣灵的果子让人拥有美好的人格特质,催化了人与人生命交流的喜乐:「圣灵所结的果子,就是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这样的事没有律法禁止」(加五22-23)。
二楼也从三楼带回真正的平安,除了神所赐意外的平安,更重要的,最终神带领信徒进入神的安息:「但谦卑人必承受地土,以丰盛的平安为乐」(诗三七11),让信徒得以天天享受自己的生命。最奇妙的是,一楼肉体需求问题的解决,竟然是从三楼下手:「所以,不要忧虑说,吃甚么?喝甚么?穿甚么?这都是外邦人所求的。你们需用的这一切东西,你们的天父是知道的。你们要先求祂的国和祂的义,这些东西都要加给你们了」(太六31-33)。在三楼生活的美好果效,祷告这种看似无生产力的行为,印证了庄子的哲学:「无用之用,是为大用。」
六、三个楼层生活的融合
我曾多次在文化中心聆听神剧「弥赛亚」,享受音乐带来的精神满足,也享受灵魂的满足,因为每句歌词都带着圣经经文永恒的呼唤,这是二楼与三楼生活的完美融合。当信徒结出圣灵之果,产生这些人格特质:仁爱、喜乐、和平、恩慈、良善、信实,不仅仅是享受人际关系中的平安与喜乐,也带来灵魂的满足,因为这些圣灵之果的价值是永恒的。2001年的暑假,我在铜门教会实习的时候,在传道房捡到一张《中央日报》的副刊,其中的一篇的文章〈水波中的云影──人文与科学的邂逅〉,让我灵光一闪,催生我日后的毕业论文,多写了一篇〈模型论与特别释经学〉,这是文学影响神学、二楼影响三楼,奇妙的生活体验。体会三个楼层生活的融合,是神奇异的恩典。
结语
一楼吃喝的生活,当然无法满足人心,因为:「人活着不是单靠食物,乃是靠耶和华口里所出的一切话」(申八3)。人会向往二楼的生活,追求精神的满足。但是这满足,需要真理的带领与神的成全:「耶和华所赐的福使人富足,并不加上忧虑」(箴十22)。最重要的,人必须走上三楼,得到终极的满足,活出生命的价值,最终无憾的离开人间:「我听见从天上有声音说:『你要写下:从今以后,在主里面而死的人有福了!』圣灵说:『是的,他们息了自己的劳苦,做工的果效也随着他们』」(启十四13)。愿神祝福每位信徒,整合、享受三个楼层的生活,活出丰盛的人生:「亲爱的兄弟啊,我愿你凡事兴盛,身体健壮,正如你的灵魂兴盛一样」(约叁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