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安息日的由来
一、创世当初,神所设立(创二1-3)
1.是七日的第七日(2)
2.神赐福的日子(3)
3.分别为圣的日子(3)
二、在旷野指示以色列人(出十六16-28)
1.平时只可收取一天份的吗哪(16-21)
2.第六日可收取两天份的吗哪(22-24)
3.第七日(安息日)不降吗哪(25-26)
4.第七日百姓中有人出去收取,不但落空,又受神责备(27-28)。
三、列入十诫(出二十8-11)
1.神亲自用指头写在石版上(出三十一18),永远不能废掉。
2.一至三诫,五至十诫,都不受时代限制,基督徒仍然要遵守(出二十3-7、12一17);因此,没有理由可以断定,基督徒不必遵守第四诫(安息日)。
3.主耶稣和使徒都吩咐,新约时代仍须遵守十诫(太十九16-19;林前七19;启十四12)。
4.有人说,只要爱神爱人,便已经满足了诫命的要求(太二十二36-40),所以不必遵守诫命。但圣经说,遵守诫命是爱神的表现(约壹五3;约十四15、21)。
第二节 神设立安息日的目的
主耶稣说:“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可二27)。此事告诉我们说:凡是“人”,无论什么时代,任何种族和身分,都应该守安息日。神既然为人设立了安息日,必定有他的目的。
一、纪念神创造天地万物的恩典(出二十11)
1.六日之内,神创造天地万物;第七日安息,定为安息圣日。
2.遵守安息日,乃为要记念神创造万物的恩典。
二、记念神的救赎大恩(申五15)
1.以色列人在埃及为奴时,无法享受安息日的恩典;直到蒙神救出埃及,才能享受此恩。
2.我们从前在撒但的权下做罪奴时,也不知道何谓基督里的安息(约八34,罗七14-24);直到蒙主救赎,脱离了罪的辖制,才得以享受此恩(罗八2;徒二十六18)。
3.我们遵守安息日,就是为了记念神的救恩。
三、享受神的仁慈(出二十10,二十三12)
1.主人和仆婢,都可以享受安息日的恩典。
2.连牲畜都可以歇息。
3.遵守安息日,不必为生活操劳,可以享受神的仁慈。
四、是神与选民立约的证据(出三十一16-17)
1.这约是永远的约,这证据是永远的证据;遵守安息日,永远是神与选民立约的记号。
2.在基督里,我们也是亚伯拉罕的后裔(加三27-29);那立约的证据,我们也有份。
五、要我们追求圣洁(结二十12)
1.神将安息日赐给我们,乃为要在他与我们中间为证据,使我们知道,他要我们成圣。
2.神起初设立安息日之时,曾赐福给这日,定为“圣日”(创二3)。
3.神颁布十诫之时又说,当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出二十8)。
六、预表基督里的安息(太十一28-30)
1.旷野时代的选民虽然遵照诫命,谨守安息日为圣日,却未能进入神的安息;原因是只守字句,而不信从神的话(来三16-19,四6)。
2.诫命的安息日,每周只有一天;其他六天,都要劳碌工作(出二十9-10)。但基督里的安息,却是没有时间性的心灵的安息(太十一28)。
3.凡是决心负主的轭,学他的样式,追求谦和的人,都必得享基督里的安息(太十一29)。
4.主的轭是容易的,他的担子是轻省的(太十一30);因为有圣灵的更新和帮助(结三十六26-27;腓四13),不是单靠我们自己的努力。
5.我们所以要遵守诫命的安息日,则为要时常提醒自己,当追求基督里的安息。
七、预表永远的安息(来四1、9-11)
1.诫命的安息日,预表天堂永远的安息(9-10)。
2.进入那永远的安息,是我们的盼望(1)。
3.我们遵守安息日,就是为了实现我们的盼望,时时提醒自己,必须终生信从神的话(11)。
第三节 祸福的关键
一、谨守安息日为圣日,必蒙神赐福。
1.安息日是神特别赐福的日子(创二3)
2.谨守安息日而不干犯的人,必得福(赛五十六2)。
3.本会各地的同灵,因为谨守安息日而蒙神赐福的见证,不胜枚举。
二、干犯安息日,必招惹祸患。
1.选民若不谨守安息日,神必降灾祸。
①耶利米的警告(耶十七27)
②警告应验,耶路撒冷的宫殿被烧毁(代下36:19-21,利26:34-35)。
2.选民当记清楚历史的教训,万勿干犯安息日。
①尼希米斥责犹大的贵胄说,他们的列祖因为干犯安息日,以致圣城遭毁坏,选民被掳巴比伦(尼十三15-18)。
②要牢记耶利米的训诲,记念安息日,守为圣日(耶十七19-23)
3.本会信心软弱的同灵,因为干犯安息日而受神管教的见证,时有所闻。
第四节 律法与恩典的安息日
律法与恩典的安息日,同样是七日的第七日。
律法之下的人所守的,是律法的安息日;恩典之下的人所守的,则是恩典的安息日(罗六14)。
律法与恩典的安息日,守法和意义都不同。
一、律法的安息日
严禁一切工作,干犯的人必被治死(出二十9-10,三十五1-2)
1.不可做任何谋生工作
①收取吗哪(出十六25-29)
②耕种和收割(出三十四21)
③捡柴和生火(民十五32-36;出三十五3)
2.连治病都被禁止(太十二10)
①律法上并没有这项规定。
②这是拉比们的传统观念(太十二14;路十三14-15)。
二、恩典的安息日
有伸缩性,不绝对禁止一切工作。
1.可以行善,包括救助牲畜和医治人的疾病(太十二9-13);为了守安息日而禁止治病,毫无意义。
2.安息日的设立,原为给人享受身心的安息,并非为捆绑人(可二27)
①律法的安息日,严禁一切工作;因此,要给人享受安息的安息日,反而成为人的桎梏。
②如果安息日不可掐麦穗吃,使人因饥饿而体力不支、身心不安;那么,神为人设立安息日,究竟有什么意义呢(可二23-26)?
③在恩典的安息日,身不由主的人,如学生、工人、公务员和军人等,都可以照常做他份内的事。
④有自主权的人,如店铺或工厂的老板,农场或畜牧场的主人等,则当凭着信心停工,谨守安息日,主必赐福(出二十8;赛五十六2)。但信心只可追求或激励别人,不可勉强,也不可强人所难;否则,只拘守字句,心灵上却没有安息,究竟有什么益处呢?
3.人子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8)。因此,他有权柄设立安息日,也有权柄制定或更改守安息日的方法。
①现在是恩典时代(约一17;罗六14),恩典的安息日已经取代了律法的安息日。
②所谓“恩典的安息日”,并不是说不必守安息日,而是说在方法上不再受律法限制。因为安息日是十诫之一,永远不能废掉。
③此事犹如基督里的自由,是有几分约束的自由,而不得将自由当作放纵情欲的机会(加五13)。
第五节 基督徒不必守安息日吗?
一般教会多数认为基督徒不必守安息日,他们的理由如下:
一、安息日是旧约时代的犹太人所守的,与恩典下的基督徒无关(罗六14)。
辩正:
1.旧约时代的犹太人所守的是律法的安息日,要严守一切规定。基督徒所守的是恩典的安息日,不再受律法限制。
2.新约圣经没有一处记载,基督徒无须遵守安息日。
二、主耶稣常在安息日医病(路六6一11,十四1-6;约九13-16),那是当时的犹太人认为不可做的事。可见他已经废掉了安息日。
辩正:
1.主耶稣在安息日进了会堂,是照他平常的规矩(路四16),他既然如此重视安息日这条诫命,从未间断地遵守着,怎么会废掉安息日呢?
2.主耶稣所以常在安息日医病,并非为了废掉安息日,而是为要更改守安息日的方法。
3.“安息日是为人设立的”(可二27上),表示新约时代的信徒仍然要守安息日。
4.“人不是为安息日设立的”(可二27下),表示新约时代的信徒虽然要守安息日,却不必受律法上的条例之限制。
5.“人子也是安息日的主”(可二28),表示主耶稣既有权柄设立安息日,也有权柄制定或更改守安息日的方法。现在是恩典时代,守安息日的方法已经改变了。
三、安息日是律法,已经钉在十字架上,所以基督徒不可因为不守安息日而让人论断(西二14-17)。此事说明,安息日早就废掉了。
辩正:
1.保罗重视安息日这条诫命,不可能废掉它。
①保罗一连三个安息日进去犹太人的会堂,是照他素常的规矩(徒十七1-2)。他既然如此重视安息日这条诫命,怎么会废掉它呢?
②当然,保罗在安息日进去犹太人的会堂,也是为了本着圣经与他们辩论,证明耶稣就是基督(徒十七2-3)。但保罗重视安息日这项事实,却不容因此而被抹杀;否则,照他素常的规矩”一句,如何解释?
③“路加福音”和“使徒行传”的作者路加是外邦人,不是受割礼的律法主义者(西四10-14),与保罗同工(徒十六10;“门24;提后四11),不可能重视律法。但他却强调,耶稣在安息日照他“平常的规矩”,进了会堂(路四16);保罗也照他“素常的规矩”,一连三个安息日,进去犹太人的会堂(徒十七1-2)。此事告诉我们说,新约时代的信徒也要守安息日,只是不受律法的条例之限制。
④保罗为了废掉割礼而受逼迫,在圣经上有清楚的记录(加五11,六12)。如果他废掉安息日,为什么圣经上从未提及他因此而受逼迫呢?
2.所谓“不可让人论断”(西二16),并不是说不可因为不守安息日而让人论断,乃是说不可因为未照律法上的条例守安息日而被论断。理由如下:
①律法上所规定的条例(律例),包括饮食、节期、月朔和安息日,好像捆绑人的债务之借据,神已经把它涂抹掉,并且钉在十字架上了(西二14-17)。
②此处的安息日,与饮食、节期和月朔并列,乃属于律法的安息日。
③律法时代的选民,在饮食上受了许多限制(利未记十一章);在守安息日的事上,也有许多禁戒(出十六25-29,三十五1-3;民十五32-36),而且要献祭(民二十八9-10)。
④现在是恩典时代,基督徒已经脱离了律法的捆绑(罗六14)。因此,律法时代所禁戒的食物,基督徒都可以吃(徒十9-16;罗十四1-3;提前四3-5);在守安息日的事上,也不必再受律法上所规定的条例之限制了。
⑤由此可知,“西二14-17”这段经文的正意是,不可因为未照律法上的规定守安息日而被论断。因为基督徒所要守的是恩典的安息日,并不是律法的安息日。
⑥如果“西二14-17”的意思是,安息日已经钉在十字架上,所以基督徒不可因为不守安息日而让人论断。那么,与安息日相提并论的饮食,是否也因为已经钉在十字架上,所以基督徒不必吃喝呢?当然不是,基督徒仍然需要吃喝,只是在吃喝的事上,不再受律法限制;与此同理,基督徒仍然要守安息日,但在守安息日的方法上,不再受律法限制了。
⑦若然,基督徒是否也要守节期和月朔,只是在守的方法上不必受律法限制呢?答案是否定的。原来,节期和月朔,乃以献祭为主要活动(民二十八11-二十九全章),而且已经成全在基督的救恩里(西二17;罗十4;来十1-18);因此,新约圣经从未吩咐,基督徒要守节期和月朔。
第六节 记念主日或复活日对吗?
一般教会多数主张,安息日是律法时代的以色列人所守的,新约时代的基督徒应当记念主日,也就是主的复活日。
本会认为当记念主日或复活日的圣经根据,解释上很牵强,值得商榷;况且主耶稣只吩咐我们当记念他的死(林前十一23-25),而未曾叫我们记念他的复活。因此,以记念复活日取代遵守安息日,是不可原谅的错误。
一、主日的问题
一般教会所说的“主日”,乃依据“启一10”。
辩正:
1.“启一10”这段经文,既看不出“主日”就是七日的第一日,也没有说当天要记念主的复活。
2.“当主日我被圣灵感动”(启一10)一句,韦茂斯译本(RFweymouth)译为“在灵里我发现了我自己现今在主的日子。”(In the spirItl found myself present on the day of the Lord.)这就是说,约翰在异象中进入灵界,预先看见了“在主的日子”,必要快成的事(启一1)。
3.由此可知,所谓“主日”,并不是七日间的那一日,而是旧约圣经上常说的“耶和华的日子”(赛十三6、9;结十三5;珥一15,二1,三14;摩五18;亚十四1),也称为“耶和华大而可畏之日”(玛二11、31;玛四5)。
二、复活日的问题
一般教会多数认为复活日就是主日,应该举行聚会,记念主的复活(约二十19;徒二十7;林前十六2)。但他们所引证的三处经文,却没有一处能支持他们的主张。
1.“七日的第一日晚上”,主向门徒显现(约二十19),有特别意义。
辩正:
①主耶稣复活于七日的第一日,黎明以前(路24:1-3)。当晚向门徒显现,让他们知道,他已经复活,乃极其自然的事,并没有特别意义。
②“过了八日”,主耶稣又向门徒显现(约二十26)。可见主的显现,未必每一次都择定七日的第一日。
③复活当晚,主向门徒显现的时候,圣经只说“门徒因怕犹太人,门都关了”;并没有说他们正在聚会,记念主的复活。那时候,门徒还不相信主已经复活(可十六9-ll;路二十四5-ll),怎么会记念主的复活呢?
2.“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徒二十7)一句,表示早在使徒时代,就已经以记念复活日的聚会取代安息日的崇拜了。
辩正:
①“徒二十7-12”这段经文,从头到尾只字未提,他们的聚会是为了记念主的复活。因此,依据“七日的第一日,我们聚会擘饼”几个字,就断定复活日的记念取代了安息日的崇拜,是无法令人信服的。
②使徒时代的擘饼,有“爱餐”(徒二46;犹12)和“圣餐”(林前十一23-25)两种。从“保罗因为要次日起行”(7下)一句看来,该次擘饼应该是为了送行而举行的“爱餐”;若然,则与记念复活日毫不相干。退一步说,如果是“圣餐”,也是为了记念主的死(林前十一23-25),怎麽可能用以记念主的复活呢?
3.“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各人要照自己的进项抽出来留着。”(林前十六2)。据此可知,在使徒时代,每逢七日的第一日,有记念聚会;在聚会中,有特别奉献。
辩正:
①“林前十六1-3”这段经文,并没有说“每逢七日的第一日”,当时的教会有记念聚会;也没有说,在聚会中有特别奉献。
②“抽出来留着”(2中)一句,或译“放在身边储藏着”吕振中译本),或译“各自存放着”(思高译本),或译“储藏在自己的家里”(日本文语体译本),或译“存放在自己的身边”(日本口语体译本)。由此可知,并不是说“每逢七日的第一日”要特别奉献;而是说当天要从上周的进项中,抽出一部分来,存放在家里或身边。
③保罗所以如此吩咐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是为了收取捐款的方便。所以接着说,“免得我来的时候现凑”(2下)。捐献的目的是,帮助耶路撒冷圣徒中的穷人(罗十五25-26)。因此,保罗开头就说:“论到为圣徒捐钱”(1上);最后又说:“把你们的捐资送到耶路撒冷去”(3下)。至此已经非常清楚,“林前十六2”的奉献性质,并不是为记念聚会而设定的特别奉献;况且当天有“记念聚会”之说,也只是猜测而已,毫无圣经根据。
三、守星期日的由来
在教会历史上,关于守星期日的由来,在奇尔门神父所著“信徒教义问答”一书第五十页,有清楚的答案。一九一○年,该书曾受教宗的祝福。如下:问:那一天是安息日?答:星期六是安息日。问:为什么我们不守星期六,而守星期日?答:因为在老底嘉会议的时候(主后三六四年),天主教会将这仪式由星期六改至星期日,所以我们守星期日而不守星期六。
由上列的问答可知,废掉安息日而改守星期日的是天主教会;反对基督徒守安息日而主张记念复活日,便是为天主教会的错误做无谓的辩护了。
四、妥协主义者的主张
妥协主义者依据“罗十四5-6”主张,只要为主守,安息日或复活日都无所谓,不必争执。
辩正:
1.守日与食物的争论
①所谓“这日比那日强”,或“日日都是一样”(5),并不是安息日与复活日的争论。因为“罗马书”大约写于主后五七年或五八年,那时安息日与复活日尚未成为争论问题。
②“这日”和“那日”,与律法上所禁戒的“食物”相提并论,可见那是属于律法所规定节期的日子。
2.持守爱心的原则
①罗马教会的信徒,多半是归主的外邦人(罗一13,十一13),原无律法观念;此外,也有少数犹太人,往往拘泥律法上的条例。
②“罗十四1-4”的意思是,律法上所禁戒的食物(利未记十一章),现在可以吃了(徒十9-16;提前四1-5)但律法观念过于浓厚,对因信称义的道理了解不够的人,若因信心软弱而宁愿只吃蔬菜,也无妨。
③与此同理,律法上所规定的节期,现在也不必守了;但要守也无妨,甚至日日都是一样。究竟守日的人,是为主守;吃的人,是为主吃的(5-6)。为什麽要为这些小事争论呢?重要的是,“彼此接纳,如同基督接纳你们一样。”(罗十五7)。这是“爱心的原则”,为了教会的团结,基督徒应该持守。
第七节 如何守安息日?
安息日是“圣日”(创二3;出二十8),所以当尊重这日,分别为圣;不办自己的私事,不说自己的私话(赛五十八13-14)
一、参加圣日崇拜聚会
1.主耶稣和保罗都极其重视安息圣日,每逢安息日,必进入会堂,参加聚会(路四16;徒十七1-2)。
2.安息日进入会堂聚会,要虔诚诵读圣经,虚心领受神的训诲;这是从古以来,即从旧约时代持续到新约时代的惯例(徒十五21)。
3.有讲道恩赐的人,对于参加圣日崇拜聚会的会众,则当讲解神的道,造就他们的信德(徒十六13)4.安息日也要特别祷告,与神深入灵交,享受属灵的喜乐;如果没有会堂,则当找一个可以祷告的地方,而不要放弃圣日的崇拜(徒十六13)
二、记念神创造天地万物的恩典(出二十11)
1.天地万物都由于神的创造而来,正如房屋也都必有人建造一般(来三4)。但未信主的人却非但不感谢神的恩惠,反而荣耀偶像(罗一19-25)。
2.我们既然知道神是宇宙万物的根源,就当谨守安息日,记念他创造的恩惠,以尽人当尽的本分了(徒17:24-28;诗139:13-14;传12:13)。
三、记念神的救赎大恩(申五15)
1.神所以吩咐旧约选民守安息日,乃为要叫他们记念,他们曾在埃及做过奴仆,神用大能的手,将他们从那里救出来。
2.我们今日守安息日,也要记念神救赎我们脱离罪的权势,得以享受基督里的自由之大恩(罗六14;林前十五55-57;林后三17)。
四、追求圣洁(结二十12)
1.安息日被定为“圣日”(创二3),是分别为圣的日子。神将安息日赐给我们,就是要我们追求圣洁。
2.神选召我们的旨意,也是要我们成为圣洁(帖前四3-5、7;彼前一15-16;来十二14)。
五、渴慕心灵的安息(太十一28-30)
1.旷野时代的选民,因为不信从神的话而未能进入神的安息(来三16-19,四6)。这件事教训我们,在守安息日的事上,也不可忽略心灵的安息。
2.主耶稣虽然应许,凡是劳苦担重担的人,只要到他那里去,就必得享心灵的安息;但有些基督徒却因为不信从主的话,而未曾得着这种安息(太十一28-30)3.因此,每逢记念安息日之时,我们都要提醒自己,单纯信从神的话,使我们得以恒常享受基督里的安息。
六、待望天国的安息(来四1、9-11)
1.地上每周一天的安息日,预表天国永远的安息。进入那永远的安息,是我们最大的盼望和福分(来十一13-16;启十四13)。
2.我们既然有这种盼望,就当恐惧战兢,作成得救的工夫(腓二12),天天过着得胜的生活(启二7,三5、21);并当忘记背后,向着标竿直跑(腓三13-14),免得我们中间有人得不到安息(思高译本:来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