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A.约瑟的遗言:为以色列民留下回归迦南地的隐形线,避免他们忘记列祖与神所立的约
B.这任务由摩西来执行(出十三19)
一、本书的书名
A.希伯来圣经的书名:他们的名字,这书名无法表达本书的主旨
B.七十士译本的书名:exodus即出走、起程之意,而后拉丁文、英文各译本相继采用
C.中文和合本更明确表达「从埃及出走或起程」,故命名为「出埃及记」
D.事实上它更是一部「以色列人的返乡记」,因为它更包括了神救赎以色列人、神与以色列人立约、以色列要承受神对列祖应许的民族史…。
二、本书的作者:摩西
三、出埃及记的三大主题
A.出埃及(神拯救以色列民脱离埃及的奴役)
1.困境:以色列民从宾上客沦落到阶下奴,甚至有被灭族的危机
2.带领者:摩西是神拣选出来的工人,神教育他、磨练他以担任神与以色列人之间的中保,带领以色列百姓执行神救赎的经纶。
3.反抗势力:法老为代表,掌控帝国大权,一心不愿以色列人出埃及,因而与摩西展开一连串拉锯战。
4.神能力的彰显:十灾是神打击埃及人的手段,迫使原本处于优势的法老不得不让步。
5.代赎的影子:逾越节的羔羊,成为避免长子被击杀的替代者,也成为耶稣拯救世人的预表。
6.红海蒙救:一方面使百姓对神的信心更坚定;二方面断绝来自埃及强大军队的干扰;三方面这成为新约洗礼的预表(林前十1—2)
B.颁律法(神教育以色列人分别为圣)
1.一国有其制度、法律与组织,神的国也要有规矩,神用律法将神的百姓分别出来,成为由神带领的国度(出十九4—6)
2.律法分做两个部分:一为十诫(出二十1—17);二为约书(出二十二22—二十四18)
十诫:前四诫为人对神的基本责任;后六诫为人对人的基本责任,也就是耶稣所说律法的总纲就是爱神与爱人(太二十二34—40)。这是道德律法,也是人一切行为的基本宪法。
约书:
礼仪律法,根据十诫的精神制定有关宗教礼仪的法则,属于十诫对神的部分。
民事律法,是根据十诫的精神,制订合乎当时时空背景的社会关系之法律条文,属于十诫对人的部分。
C.造会幕(神与祂子民同住)
1.造会幕的目的:
a.人在伊甸园之时,神与人不需要在特定地方会面,人随时可见到神。但自从人犯罪之后,人只能在特定的地方来见神,由家族的族长筑坛献祭(创十二8,二十六25,三十五6)
b.此时不再是大家庭,而是一个国家,不能再由各家自行筑坛拜神,以免混乱,因此神命令摩西建造一座会幕,使人能敬拜亲近祂。
c.会幕成为神临在之处,是神圣之地,人不能随便,因此无论是建造材料、结构设计、出入的规定、礼仪的进行方式…等,都清楚表明。
2.会幕的基本结构
a.分三部分:至圣所、圣所、外院
b.愈往会幕内部,材料、器皿愈珍贵,例如四层幔子:最外的帐盖是海狗皮(二十六14防水)、罩棚的盖是染红的公羊皮(14)与山羊毛(7)、最内部的幔子则是「捻的细麻…」(1);又如金属器皿:外院用的器皿是铜银(二十七9—19)、会幕内用金、甚至是精金。
c.出入的规矩也有规定:营外是外邦人和不洁净的人之范围、营内与神立约并在礼仪上洁净的人可入营内、利未人立帐棚将会幕围起来、祭司可入圣所、大祭司只能在赎罪日时进入至圣所。
3.到了新约,耶稣的代死使幔子裂开,神与人不再受到束缚,人可以用心灵与诚实与神进行最直接的沟通,每个人都可献上祷告的祭。只要相信耶稣,任何人都可以面对神,这是新伊甸乐园,是莫大的恩典(来十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