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人生像爬山,愈坎坷愈需突破,生命更美。
2.施洗约翰的人生十分坎坷,但他的生命极美,然而也有遇到瓶颈的时候,但他的突破值得我们学习。
路七18—23
壹、阻碍他生命成长的原因
一、外在环境的恶化:面对长期受煎熬的困境
A.约翰为何下监:公开严厉地责备希律,因而招致希律王的报复。
B.人很容易被外在的环境左右我们的生命(诗一四三3—4)
二、阻碍他生命成长的内在困惑
为什么施洗约翰会说:『那将要来的是你吗?还是我们等候别人』,尤其当他听到耶稣所行的神迹后。
A.情境比较的陷阱:
1.他此时无法理解,能使百夫长仆人得医治、使死人复活的主,为何还没采取行动,反让我在这里受苦。
2.人在患难之日,比较容易沮丧(箴二十四10)
3.当人落入情境比较的陷阱时,
a.人很容易被「凭眼见而活」限制,让太多眼见的事物弄浊了信心的眼睛,
b.此时人的思考重心是「在意耶稣什么没做」;「而忽略了耶稣作了什么」(路十五29「你没有」)
B.成见侷限的陷阱:
1.传统对弥赛亚的观念(徒一6):此时约翰无法理解,耶稣出来约一年半,听来听去都只听见耶稣做一些「人」的事,却似乎没有做一些「国」的事,建立一个完美的属弥赛亚国度?
2.耶稣所做的与约翰见证的有出入(太三10—13),为何耶稣不运用权势、能力来执行审判的角色时,他心里打了问号─是你吗?
3.当人落入成见侷限的陷阱时
a.人很容易会选择符合自己的喜好、情绪、观念的信息,这种选择性的筛选,有如框架中的世界。
b.尤其人又长期被侷限时,更容易有所偏见太过执着于某个角度,会导致故意忽略重要讯息而失去客观。
c.保罗提醒提摩太要小心成见与偏心(提前五21)
贰、如何突破失去信心的生命障碍
一、问是解决疑惑的基本方法(20)
A.疑惑不解开很容易失去信心、平静、希望与力量、方向(雅一6—8)
B.神解开疑惑,会建立在真理的基础上(诗一一九129—131),在发问之前,应先检视自己对神之法度的态度如何?
二、放下身段,寻求帮助
A.问是最简单的方法,问题我们有时会像约翰一样作不到,因为被关在心牢里
B.『打发我们来问你』:有时请求别人的帮助是必须的,因为此时的约翰无法亲自与主对话,他甚至放下身段请门徒替他找寻答案。
C.我有属灵同伴吗?(来十一32之巴拉)—如何克服(四8)
三、多用心思去看、思考
耶稣回答:「将所看见所听见的事告诉约翰」,似乎是多此一举。
A.深思过去美善的经验
1.「正当那时候」(21),最好的回答不一定是言语,而是行动。耶稣没有太多的言语解释,祂仍然用接触、扶持、医治、拯救,分享授受之间的过程,来解除人知识上、观念上的疑难,再次更新他们过去的经验。
2.以前是将风声告诉约翰;现在是「把所看见、所听见」,看见─是察觉、知晓,有心思去了解更多从前没想到的事,需要神在内心开启亮光。(弗一18—19恩召、基业、能力)
B.真正的用心—不要轻忽任何微小观念更新之机会,
即使是自己不喜欢的人、事或出乎自己意料的观念(罗十二16)。
1.以耶稣医治的对象来看:耶稣连瞎、瘸、大痲疯等社会所轻视的弱势者都看顾了,更何况是神所爱的工人。
2.以耶稣医治的能力来看:
a.耶稣连死人都能使他复活了,更何况是救你出监,今天没有这样做有神的美意。
b.连死亡主都战胜了,世上还有什么政权祂无法胜过呢?但耶稣要用更美的方式来建立祂的国度。
3.有福音(22):什么是福音的本质─(约一29)
4.我就是你等待的弥赛亚(赛三十五5—6)
四、对主不疑惑质疑(23)—「不因主跌倒」
A.对主所安排的环境、人生、周遭一切,都不质疑—就不会放弃自己—就会有从内在信心所散发的生命力。
B.(来六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