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从五祭到活祭-张谦胜

壹、五祭的教训

引言

本会查经班查考利未记,或觉琐碎无味,但若能了解其隐含之预表及灵意,则如倒吃甘蔗,越嚼越有味,对信徒也有很好的属灵教训。

、五祭的种类

1.按祭物:可分为血祭和素祭。

2.按表意:可分为馨香祭(燔祭、素祭和平安祭),为蒙神悦纳;及除罪祭(赎罪祭和赎愆祭)为赎罪愆。

3.以献祭为亲近神的原则,以祭物代替献祭的人。

、燔祭之例:意为火焚祭或烧祭

(一)祭物及预表

1.公牛:(利一3)预表基督是一位能忍耐、受苦、又忠心的仆人(林前九9—10;来十二2—3)

2.绵羊:(利一10)预表基督柔顺良善,毫无抵抗,自己降服于十字架之死(赛五十三7—8;徒八32—33;腓二6—8)

3.山羊:(利一10)预表罪人,指基督「被列在犯罪之中」为我们成为罪、咒诅,作为罪人的代替(太二十五32—33;赛五十三12;林后五21;加三13)

4.斑鸠或是雏鸽(利一14),预表基督的温柔驯良,祂为我们成为卑贱、贫穷。因这二物皆为贫穷人的祭牲(林后八9;腓二6—8;路二24)

(二)献祭的时间:早、晚常献的祭(出二十九42;民二十八3—7)

(三)献祭的方法:(以献牛为例)

1.亲献:献祭人亲自携带祭牲至会幕前(利一3)

2.按手:献祭者亲自将手按于祭牲头上(利一4)

表明以牛自代,认己该死,善归于己(祭牲纯全无疵,将祭牲的好处归到自己身上),全心倚靠。

3.杀牲:需亲手杀牲于主前(利一5,七10)有祭司利未人为帮手

表明将罪污被血淹盖,将生命奉献于神。

4.洒血:(利一5)表明流血赎罪只赖耶稣。血洒于坛的四周,表明各方各界皆可享此洒血的权利,将天良中的死行与亏欠,一概洒去(来十22,九14)。

5.剥皮:(利一6)除去表面,显出内心的真诚(诗五十一6,约四24);切成块(一6)将骨节骨髓,心怀意念,呈显于外,求主鉴察。

6.水洗:(利一9)脏腑表示心思意念,腿表示外部的行为,用水藉着道把污秽洗净(弗五26—27)。

7.火焚:(利一9)把祭牲各部份,全部烧在祭坛上,此乃蒙神悦纳的重要条件─即要完全的奉献。

、献燔祭的结局

1.为神的馨香:火焚祭即献与神的馨香,亦称上升祭,表示:「基督爱我们,为我们舍了自己,当作馨香的供物和祭物献与神。」(弗五2)

2.为我的福乐:信徒应在基督里与基督一同奉献与神,当作活祭,不再作自己的人(罗十二1),以基督的心为心,将生命的道表明出来,以信心为供献的祭物,与主同乐(腓二5、16—18)。

贰、素祭

燔祭指奉献与神,素祭指为神而活,是无血之祭,不是为罪而献的。

一、素祭之祭物及预表

(一)细面(利二2)

1.预表耶稣品德之纯全,面是麦子的精华,洁白精细。

2.预表耶稣经过磨难,细面系麦子经击打磨研而成。

(二)油(4—7、15),油表圣灵,有三种说法:

1.调油:表耶稣(4—7)由圣灵生的(太一18—23),祂的本性与圣灵调和。

2.抹油(4):指圣灵降在耶稣身上

3.浇油(1—6):表示圣灵充满(约三34;路三21,四1、18)

(三)乳香(1、2、15、16)

1.因火焚气就越馨香:耶稣受锻炼,表显祂的圣善,作为神前的馨香祭。

2.当全焚,不留余存:香气指耶稣的功德,在世一切工作无不将荣耀全归与神,且耶稣代信徒的祈祷在献于神前的圣香,此圣香是和信徒的祈祷一同献到父前(启五8)。乳香是功德的祈祷,赞美的标号,故祭司不能留下,当完全焚烧。

(四)盐(13)

1.盐有保存的特性:可使物类不腐化(太五13),表明所立的约永不改变。

2.盐有调和的特性:表明与神交往,当忠信不变。

(五)禾穗(14—16)

1.献初熟之物,表耶稣从死里复活(林前十五2—3),亦表明感恩之心。

(六)禁用酵(4、5、11)

1.酵表罪恶(林前五6—8;太十三33),耶稣是纯全圣洁,不论心思言行,皆无虚伪罪恶。

2.酵指异端::指防备法利赛人、撒都该人及希律人的酵(太十六12;路十二1)

(七)禁用蜜(11)

因为蜜经火热,其味变酸,有如世人一经苦难,即失其本性。

二、献法

磨研、火焚(2)、炉烤(4)、凿炊(5)、盘煎(7)、车轨(14、16),火烘(14、16)。表明要经过心灵内或外体上,有形和无形的种种苦难。

参、平安祭

一、平安祭分三种类别

1.有因感恩者(七22)

2.有为还愿者(七16)

3.有出于甘心者(民十10;王上八63;撒上十一15;撒下十六17)

二、平安祭的分享

1.至美之分献与神:平安祭献给神,只是脂油与腰脂等物,如盖脏脂油,腰两旁的脂油与羊尾(三3、4、9),在坛上焚烧为火焚祭。

2.重要之分归于祭司

把右腿作举祭归于祭司(七32)

把胸做摇祭于众祭司(31、34)

3.其余部份归献祭人:可以和亲友共食,一同快乐,表明此祭为人在神前之平安,而与神共同宴乐。

三、平安祭的条例

(一)禁献鸟:须用牛、绵羊或山羊。其原因为:

1.难以照例分配

2.不足以表诚意

(二)准用酵(七13):

基督为我们成就了和平,信徒就应当在基督里,实验在神前有平安的生活。但在人方面仍难免有罪,五旬节所献的面饼,亦可用酵(二十三17),但此酵饼非献神前的馨香。

(三)勿妄食:祭司与亚伦子孙及献祭之人,皆可食用(申十二17—18)

但吃此牲祭,必须注意如下:

1.务须自洁(七19—21),凡不圣洁吃此祭牲的,必在民中灭绝。人对主的圣餐,亦须省察而吃(林前十一27—28)

2.必满喜乐(申十二17—18)

3.吃在主前(申十二4—7、17—18)

4.须当日吃(七15)。但若是为还愿或甘心祭,所剩余的次日也可吃(七16,十九5—8),到第三日须用火焚烧,因主第三日已自死复生。

5.与友共食(申十二4—7、17—18)

6.勿食脂血:血是生命,脂油是生命的精华,将上好的分归与神。

肆、赎罪祭(利四、五13、六2430;来九1114)

一、献赎罪祭的原因

1.为人原有的罪

2.为人本体的罪

3.为人误犯的罪(四1、13、22、27),即隐而未现的罪(四13)

二、献赎罪祭的要点:「杀牲」,因「罪的工价乃是死」

1.洒血于神前(四5—7),若没有流血,就不能赎罪(来九22),曾有三次用血的吩咐:

七次洒血于神前(四6),方可与神交通

用血抹在会幕内香坛角上(四7),祈祷可蒙垂听

将血倾在会幕前的祭坛上(四7),献祭人的良心方安,祭坛是接待罪人之处

2.焚身于营外:指众人当受的咒诅(六30),即移到营外倒灰处,用火烧在柴上(四12)─此为祭司与会众献赎罪祭必须的条例,表明耶稣为我们的罪站在被咒诅的地步,也表明耶稣十字架的死,是受了世人非理的待遇。信徒不也当出到营外就了祂去,受祂所受的凌辱吗?(来十三13)

3.献脂于坛上:神前洒血,是指消除神的震怒;营外被焚,是指受了罪的咒诅;脂油献在坛上焚烧,是指耶稣「为我们成为罪」(林后五21),却仍为神所悦纳,成为馨香祭。

三、火焚祭与赎罪祭的不同

1.火焚祭是随意献的,是人献与神的供物;赎罪祭是必须献的,人有罪在身,非献不可,否则必在民中灭绝。

2.火焚祭是献与神的馨香,赎罪祭却是被神厌恶,使祂掩面不愿观看,「凡挂在木头上,都是被咒诅的」。

3.献火焚祭按手在祭牲头上,是接受祭物的好处,归到自己身上,是按手成义的;但赎罪祭却藉按手把我的罪,归到祭牲身上,使祂担当我的罪,是按手归罪的。

4.火焚祭要剥去祭牲的皮,并祭肉切成块,为要将内容的真相、意念、美德都显出来;赎罪祭则不剥不切,完全焚在营外,以表明耶稣为我们成为罪人。

四、赎罪祭永远的果效(来九12、26、27,七28)

伍、赎愆祭

一、赎愆祭与赎罪祭略同

赎罪祭虽然代替我们本体所有之罪,但之后,我们在日常生活上,仍不免有罪愆,不得不到十架下认罪偿罪,献上赎愆祭。

1.赎罪祭是代赎原罪,赎愆祭是代赎本罪。

2.赎罪祭是为误犯的罪或隐而未现的罪,赎愆祭是为明显的罪。

3.赎罪祭是表明耶稣流血,一次献祭,使人靠主称义;赎愆祭是表明耶稣随时随事洁净我们的愆尤,使人成圣的(约壹一9)

二、赎愆祭代赎的罪过

1.获罪于己(利五1—13)

匿事不报(利五1)

玷染不洁(利五2—13)

冒昧发誓(利五4)

2.获罪于神(利五14—19)

犯圣:擅取当归主之物,当纳而不纳(玛三8)

违命:违犯诫律

3.获罪于人(利六1—7)

负于所托

行事诡诈

抢夺财物

欺压邻舍

虚伪妄誓

三、赎愆祭的特殊条例

赎罪与赎愆「两个是一个条例」(利七7),如按手、宰牲、洒血、焚脂油等,但也有特殊之处:

1.献罪祭于燔祭之先(利五7—10),先献赎罪(愆)祭,再献燔祭,因罪若尚未代赎,绝不配奉献与神,蒙神悦纳(参太五24)

2.赔还外加五分之一(利五16,六1—7),表明切实悔改。

陆、献祭的次序

一、从神方面看:表明神遣耶稣从天上至圣所来到祭坛,故先从燔祭起,末后论到赎愆祭。

1.耶稣献身被遣─燔祭,「神啊我来了,为要照你的旨意行」(来十5—7)。

2.耶稣为人完全─素祭,「耶稣在世上言行圣洁、公义、完全,毫无瑕疵(三14)

3.耶稣成了和平─平安祭,「祂使我们和睦,拆毁了中间的墙垣」(弗二13—14)

4.耶稣代人赎罪─赎罪祭,「因一次的义行,众人就被称义了」(罗五11)

5.耶稣除人罪愆─赎愆祭,「洗净我们一切的不义」(约壹一9)

二、从人方面看:我们生命的经历,乃由祭坛进入天上至圣所,多是从赎愆祭到燔祭。

1.洗净本罪─赎愆祭(罗三23;提前一15—16)

2.赎清原罪─赎罪祭─灭罪身、除罪性(约壹一8—9)

3.与神复和─平安祭─与主无隔膜(弗二14—16)

4.成圣生活─素祭─为主而活(来十三15—16;腓四18)

5.身灵归献─燔祭─度奉献的生活,全属主(罗十二1)

(17)
上一篇 2021年10月31日
下一篇 2021年10月3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