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哥林多城
哥林多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重要的商业城市。哥林多位于连接北希腊与伯罗埔尼西半岛(Peloponnesian Peninsula)的地峡之上,地峡两岸有两个著名港口。西面的港口是面对爱尼安海(Ionian Sea)的拉吉锄港(Lechaeum),东面的港口是面对爱琴海(Aegean Sea)的坚革哩港(Cenchrea)(徒十八18)。
哥林多城在保罗的时代,是全希腊最重要的一座城,位于哥林多湾的顶点,控制着那个把Peloponnesus与希腊其他地方连结起来的狭长土腰。
哥林多的古城早已存在,荷马称之为「富有的哥林多」。但这座古城在主前一四六年被罗马大将Luius Mum Ius所毁。一百多年以后,该撒犹流在主前四十二年,差遣一群退伍军人,和已获释放的自由人担任此一重任。接着这座重建后的哥林多城,日益繁荣昌盛,到该撒亚古士督时,哥林多被定为亚该亚省的首府,罗马所任命的方伯也驻于此城。保罗抵达时,哥林多新城已重建一百余年。
由于哥林多城位于东西交通的孔道,它在商业上的重要性自不待言。它不但控制了半岛与希腊本土之间货物往来的唯一通路,同时也控制了亚西亚和意大利间的商业。正因为哥林多是一个海港,万商云集,在保罗的日子,这座城裹的人口,实在是五方杂处。该撒犹流移植到那裹的那些人,仍是当时掌实权的罗马少数民族的核心。当时的人口中,还有一些是本地的希腊人,他们也在哥林多的生活上留下了他们自己的标志。哥林多的富有和商业机会,也吸引了各式各样的诸色人、旅客、商人、不法之徒,他们来自各个角落,混杂在这个城市裹。在这城里,巨富和赤贫是并存的,各种不同文化和习俗也是共生的。
对于这个刚诞生的教会,影响最大的,莫过于恶名昭彰的城裹之道德和宗教之败坏。当时「哥林多人」有「放荡之人」的意思,而「哥林多化」几乎被当作是淫乱或卖淫的同义词,在希腊的戏剧中,「哥林多人」则被当作酗酒者的代名词。这一切的不道德,大部分是因女神Aphrodite的邪荡祭典仪式所带来的。在哥林多城内的一座山上,建有一座供奉这女神的宏大庙宇,庙中有成千的庙妓供来参拜的游客行淫。除了这座女神庙以外,在哥林多城里,还有当地许多古老神祇的崇拜。而从各地来的商贾旅客,也常在城裹建立他们各自神祇的庙宇。可惜的是,这些五花八门的宗教,并没有净化当地的道德文化,反而促使其进一步败坏。这正是保罗时期的哥林多城。
二、在哥林多的教会
哥林多教会是保罗所创立的,他在信中对当地的信徒说,「我在基督耶稣裹用福音生了你们」(林前四I5),又说,这个教会是他「栽种」、「立根基」的(林前三6、I0)。按使徒行传第十八章第1—18节的记录,保罗是在第二次传道旅行中来到哥林多城的。前此,他已在腓立比和帖撒罗尼迦传道设立教会,但因遭逼迫,因此转到庇哩亚。逼迫者仍尾追不舍,保罗又转到雅典。在雅典短暂停留,并经过不甚成功的传道尝试之后,保罗到邻近的哥林多城来,时间可能在主后五十年初。
进了哥林多以后,保罗遇见了一对犹太人夫妇─亚居拉和百基拉,他们因革老丢命令犹太人离开罗马,也是新近才到哥林多来的。因为保罗和他们同是织帐棚为业,又都是犹太人,就和他们同住作工,并展开对当地会堂中的犹太人和希利尼人的传道工作。
保罗的助手西拉和提摩太按照他的吩咐从马其顿来哥林多与他会面时,他正「为道迫切,向犹太人证明耶稣是基督」。显然,西拉从腓立比教会带来一笔捐款(林后十一8—9),使保罗可以不用再织帐棚,专心规划在哥林多的传福音事工。由于会堂犹太人的抗拒毁谤,保罗一行人便从会堂退出,在附近犹士都的家中,开始独立而广泛的福音事工。这位犹士都是一位进犹太教的希利尼人,以后哥林多教会的成员中,大多数是这一类的人。不过犹太人中,也有相信保罗所传的福音的,管会堂的基利司布和他的全家即是。保罗在哥林多的事工可说是相当成功(徒十八8)。
也许是怕以前的逼迫在哥林多城重演,保罗在初步获得成就之后,内心反而有恐惧。主在夜间异象中给他安慰和应许之后,他又继续在哥林多传福音,坚固教会达一年零六个月之久。到迦流抵哥林多城担任亚该亚方伯时,保罗所担心的逼迫真的发生了。当地的犹太人利用他新上任的机会,起来攻击保罗,拉他到公堂,控告他劝人不按着律法敬拜神。迦流判决这是一项宗教的争辩,不予受理,所以保罗得以在哥林多「又住了多日」(徒十八18)才离开。
保罗离开哥林多时,教会已经相当稳固,人数也颇可观。从使徒行传的记录和哥林多前后书的内容判断,这个教会的信徒大部分来自外邦人背景,只有小部分是犹太人。虽然有一部分出身高贵,但大部分信徒却是平民:有奴隶,也有已得释放的自由人;有少数富有者,但仍以中下阶级的穷人为主。由于处身在哥林多城中,这个教会显然受到了当地异教习俗相当程度的影响,道德方面也一样。
继保罗之后,有一位亚力山大的犹太人名叫亚波罗来到,继续浇灌保罗所栽种的(林前三6),给这个教会带来很大的福气。
三、作者
在早期的基督教著作中,经常有人引用哥林多前书。在主后95年,罗马的革利免(ClementofRome)代表罗马教会写信给哥林多信徒,信中提及哥林多前书里的分裂情况,仍然存在(革利免壹书四十七1—3)。伊格那丢(Ignatius)和坡旅甲(Polycarp)常常引用哥林多前书。许多早期教会领袖明显提及哥林多前书是保罗所写的。
本书第一章第1节说这是保罗写的信,这句话的语气和格式与其他保罗书信相同。这封信的内容与保罗在哥林多时的情况互相吻合。本书信虽然强烈谴责哥林多教会,不过他们却十分珍惜这封信,好好保存,以致这封信不像保罗所写的其它书信一样遗失了。
四、保罗与哥林多的关系
使徒行传第十八章1—18节提及保罗初次抵达哥林多,跟着便发生以下的事情:
1.保罗在第二次宣教旅程中来到哥林多,与亚居拉和百基拉认识,而且住在一起,一同以制造帐棚维生(十八2—3)
2.他每逢安息日在会堂里讲道(十八4)。后来他被赶逐,不能在会堂讲道,便住在一位归化犹太教的犹士都家中,他的家就在会堂附近(十八6—7)。
3.管会堂的基利司布以及许多哥林多人从异教中悔改归向主(十八8)。
4.保罗在哥林多的工作很成功,因而得着鼓舞,并且从主那里得到异象,他继续留在哥林多有十八个月之久(十八9—11)
5.犹太人捉拿保罗,带他去见驻在亚该亚省的罗马总督迦流。他们控告保罗传讲引起争议的道理,要求总督惩治保罗。迦流认为这些只属犹太人宗教上的争论,不肯受理。后来犹太人迁怒于所提尼(他接替基利司布管理会堂),迦流也不理会(十八12—17)。
6.保罗与百基拉、亚居拉一起离开哥林多(十八18)
离开哥林多以后,到了以弗所,保罗就与这对夫妇分别,独自乘船往该撒利亚,最后回到耶路撒冷。此后保罗再返回以弗所,并且逗留了三年之久(徒十八19—十九10)。保罗离开哥林多的这段日子,哥林多教会属灵情形后退得十分利害,他也从哥林多教会来的友人中听到许多这方面的消息。保罗来到以弗所,很可能写了一封信给哥林多教会(参五9),警告哥林多信徒不要跟道德败坏的人和恶人来往。这封信已经遗失了。
后来保罗从革来氏家人那里知道哥林多教会有结党纷争的事(一11),保罗也收到哥林多教会给他的信,信中提及教会里一些难题,请保罗给他们一些意见和指导(七1)。很可能是由司提反、福徒拿都和亚该古三人组成的代表团把信带给保罗,并当面向保罗请教(十六17)。保罗根据所听见的消息和他们发出的问题,写了哥林多前书,这封信或许是由提多带去的(林后十二18)。
保罗有两次在哥林多前书(四17,十六10)提及派遣提摩太往哥林多,负责特别任务。保罗提起提摩太的名字,并非意味提摩太把这封信带去哥林多,而是表明保罗特意派遣他前往哥林多去处理教会的问题。显然这个教会的问题十分棘手,提摩太无法胜任。哥林多信徒不接受保罗的权柄(林后十10,十二6—13),提摩太只好回去把情形向保罗报告。
五、保罗与哥林多教会的通信
新约只为读者保留了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前后书。但从这两封信的内容所提诸点判断,保罗与哥林多教会的书信往返,至少包括下列:
1.「先前的信」,林前五9,保罗提到这封信的内容是劝戒他们「不可与淫乱的人相交」。如今他在<林前五10—11——对这封先前的信作补充说明。这封「先前的信」之去处,传统看法认为已经遗失,但学者中有认为,此信内容,部分保留于<林后六14—七1——的那段经文之中。
2.「你们的信」,林前七1,保罗回答哥林多教会来信中所询问的男女嫁娶的事宜。
3.「新约的哥林多前书」,此信写作时机和目的,见下。
4.「忧愁的信」,林后二1—9,七8所提到,保罗知道教会情况的严重性以后,所写的那封信。
5.「新约的哥林多后书」,这是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的最后一封信。但有学者认为,保罗写给哥林多教会最后的一封信是林后第一章至第九章,称之为「和好的信」;而林后六—七章是上述第1项的「先前的信」;林后第十章至十三章的内容,则是上述第4项的「忧愁的信」。
不管如何,哥林多教会和保罗之间关系的密切由此可见,保罗对这个教会的关怀跃然纸上。
六、哥林多前书的写作时地
根据<林前十六3—8——的资料,这封信显然发自以弗所,并且他原来曾想早一点就前去探望他们,但后来改变计划,决定仍旧住在以弗所,直等到五旬节。再对照<徒十九21—22——的记录,可以相当准确的判断,这封信是保罗第三次传道旅行时,住在以弗所服事的晚期,也就是在主后五十四年或五十五年写的。
七、哥林多前书的写作时机和宗旨
由这封信的内容可以判断出来,保罗写信的时机有二:一是对付革来氏家裹的人所带来有关哥林多教会的一些问题(一11);一是答覆他们来信中所询问的问题(七1)。
1.革来氏家里的人之报告。由于保罗住在一海之隔的以弗所,哥林多教会的消息不难传到他那裹,而由革来氏家人所带来的消息,至少包括:
第一、教会中分争结党的事(一11)。
第二、教会中有淫乱的事(五1)。
第三、教会弟兄中有在教外人面前争讼的事(六1)。
第四、教会中领受圣餐时有混乱的现象(十一17—34)。
2.回答他们来信中的问题,包括:
第一,关于嫁娶和守童身的事(第七章)。
第二,关于禁吃祭偶像之物(第八章)。
第三,关于女人蒙头的问题(十一1—16)。
第四,关于属灵恩赐的问题(第十二章至十四章)。
第五,关于复活的真理(第十五章)。
第六,关于特别的捐项(第十六章)。
八、哥林多前书的重要性
从神学观点来看,保罗在哥林多前书陈述了许多重要的真理。保罗指出基督是神的智慧(一章、二章),是末后的亚当(十五22),神藉着基督创造万物(八6)。基督受苦的意义,在第一章18节至第二章5节有详尽的解释。在第十五章1—58节则强调复活的重要性。第十二章至十四章详细讨论圣灵的工作和属灵恩赐。在第五章论到教会的纪律问题,充分反映出教会是圣洁的、蒙救赎的身体。第十二章4—27节描述基督身体的合一性和彼此依赖的特性。
从实际应用来看,本书反映出保罗是个牧者和辅导员,也证实了保罗的智慧、诚恳、和对悔改归主者的体恤。本书也给我们知道保罗对基督徒与异教徒在个人圣洁生活上、社交生活上和家庭问题上,发生冲突时的一些处理原则。在第六章1—8节,保罗处理基督徒彼此纠缠闹上法庭的实际难题。在第八章1节至第十一章1节,保罗面对许多人都想知道的问题,就是禁吃祭过偶像的食物和面对异教神庙的筵席问题。保罗劝勉信徒要为那些软弱的弟兄着想,出于爱心的舍己牺牲,比知识和权利更加重要。在第七章1—40节保罗讨论结婚、离婚、独身和鳏寡问题。
从本书信中,我们看见保罗并非一位住在象牙塔的神学家,而是一位密切关注群羊的牧者,为他们的圣洁和成长一起挣扎。保罗清楚指出基督徒如何持守教义,对抗异教那些颠倒是非和腐败的教训。今日教会可以从保罗的见识、智慧、虔诚和勉励的说话中,得到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