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哥林多前书一章—二章5节
一、哥林多城
A.哥林多城特殊的地理环境,使哥林多的社会「多采多姿」
1.就业机会多—外来人口多
2.特殊的商港—短期旅客多
3.商业化的宗教充斥—沦落到「求与应」、「欲与利」的宗教
B.教会在社会的大染缸下受到极大的影响,衍生不少教会的问题
二、哥林多教会
A.仍是神的教会,教会是一群人的集合体,基本上这群人有以下的特色
1.蒙召作圣徒:被神分别出来使我们与神有了亲密的关系
2.在基督里成圣:身份上已成圣,但我们目前只是尽力在成圣的身份上相称,而不是修练的结果
3.求告主名:就是对于神的回应,用我们的全人参与崇拜,包括身体、感觉、思想、意志、言语、行动、聆听和了解…等经历改变。
B.表面富足:凡事富足、口才知识都全备、恩赐充足,是个条件很好的教会。
C.里子却是缺乏:却有教会分裂的危机(一—四)、道德质量的堕落(五—六)、婚姻的问题四起(七)、信仰观念的谬用(八—九)、标新立异的蠢蠢欲动(十一)、参与圣礼的轻率(十一)、将属灵恩赐当作竞争的工具(十二—十三)、聚会的混乱(十四)、对复活之道的怀疑(十五)。即使如此仍是神的教会。
三、教会分裂的窘境(一11—17)
A.教会纷争结党的程度到了外地的人都感觉得出来(10)
B.明显分成四大派,但保罗与自称属保罗的撇清关系,不说谁的好坏,而从信仰的核心开刀(17—18)
C.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1.对福音的观念错误(一18—二)
2.对事工的观念错误(三1—四5)
3.自身的骄傲造成对人的排挤(四6—13)
四、福音是神拯救的大能与智慧
A.十架的道理是什么?就是神在新约与世人立约的根本,不再是依赖与亚伯拉罕的血缘关系,而是根据『信』,相信耶稣钉十架为的是承担世人的罪,神就以他为义,就像认定亚伯拉罕为义一样。
B.对犹太人来说,这讯息是绊脚石。
1.一个在十字架上结束生命的人,不可能成为神所拣选的人(申二十一23)。但以赛亚早已修正这个观念(赛五十三),只是他们拒绝看到弥赛亚弱势的形象
2.犹太人多疑,需要神迹来证明神的大能,这也透露出内在不信任神的缺陷,耶稣并未在十架上显神迹。
C.对希腊人来说,这讯息很是愚拙。
1.道成肉身的观念引起希腊人的反感。
2.希腊人沈湎于美丽的词藻。传道人以率直,毫不委婉的言语去宣扬福音,以希腊人的眼光来看,他们是一般粗俗没有教养的人,不配为人倾听尊重(二1—5)。
D.保罗点出信徒的类型(一26—31):愚拙、软弱…,他提醒自以为是的哥林多教会信徒,当初他们原来的身份为何,是谁给予他们今天的光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