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哥林多前书第三章
一、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责备(1—8)
A.潜在因素:信徒仍像吃奶,灵性长不大。「奶」比喻起初的道理,这类的道理目的专为呼召人归向主;「饭」是比喻帮助信徒追求更深邃的生命之道,使信徒的人格质量更高贵,也就是熟练仁义的道理(来五12—13)
B.外在现象:有嫉妒与纷争之事(3—4)
C.观念的纠正:亚波罗和保罗都是神的仆人与工具(5—8)
1.只是恩赐不同:保罗用农事作比喻,一个善于宣教,彷彿撒种一般;一个善于牧养,彷彿浇灌一般。
2.身份与目标却是一致:「执事」都是神所拣选的仆人,都是要引导信徒相信主的一切。
3.是否有成效的关键在于神本身,所以保罗才说「惟有神叫他生长」,因此互相对工作性质不同的园丁作比较是毫无意义的。
4.但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赏赐,神衡量一个人不是彼此拿来比较,而是将他所作的工与自己的事和自己的恩赐作比较。
二、保罗对哥林多教会的领导者、牧者的劝勉(9—23)
A.保罗一方面对信徒以农事解释工人间是分工而不是竞争;另一方面却对领导者与牧养的人引用另一种比喻—建造房屋,彼此之间的工程自己要负责(9)
B.保罗是开拓者,在基督的救恩上打好根基,然后建造房屋的工程就交给牧养的人
1.保罗特别又再一次强调:根基是立在耶稣基督之上,而不能立别的根基,也就是其他的人、事、物之上
2.保罗用建筑材料来比喻各人工程的工夫,有金银宝石草木禾皆等,来形容人对自己责任的态度如何(12)
3.工程是否扎实必须要经过试验,保罗说要经过火的试验(13—15),
a.也就是说神要用火洗来考验牧者的工程,将工程真正的质量显露出来(13)
b.通过了(14),建造者才能得赏赐
c.不通过(15),建造者自身要受亏损,本身也要历经如从火经过一般熬练才能得救,因为从对牧养工程的态度反映自己的信仰仍有瑕疵,需要火练之后才可以。
C.对于那些主导纷争的领导者(18—23)
1.因为每个人都是神的殿(16),有神的灵在里头,圣灵的内住使我们成为神建造属灵之殿的一部分
2.建造不扎实的人尚且神要用火来加重他得救的担子,何况是破坏神属灵工程的人,神必要破坏他。
3.保罗明白地点出哥林多教会的部分领导人用世俗的价值观来带领教会
a.不可自欺(18),保罗引述(伯五13)那些以世界的角度来评断自己是智慧的人,更要认知主会让属世智慧反倒成为自己的网罗,也就是「中了自己的诡计」,「意念是虚妄的」是指深思熟虑的计划却是空洞、没有效果的。
b.不可拿人夸口,明明是企图高举自己,又要将神的仆人当作派系的招牌,保罗说「万有全是你们的」包括这些工人、世界、生死、现在与将来…等,这是指信徒不要被辖制成为世界的奴隶,我们只属于主,只作义的奴仆(罗六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