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哥林多前书第十二章
恩赐是神所赐给信祂之人的礼物,哪一个得主救恩的,不希望得到特别的恩赐,成为造就教会的明灯,受人尊重并得神喜悦呢?因此保罗就针对恩赐的问题,阐明了正确的观念,以免各人从神所领受的恩赐,不但没有使人获益,反而蒙受其害。
保罗在本章强调一个观念:恩赐是圣灵是为要造就教会,而按己意分配给各人,因此各人若有什么恩赐,要记得是神所赐的,而不是自己拥有的。再来他以身体及肢体做比喻,圣灵好像身体,为了成就教会,祂将我们安置成祂的肢体。既然为祂的肢体,在神的眼中都是同等重要。人有时软弱,会看重那些众人以为俊美之肢体的心态,保罗在此纠正他们:若大家都成为这个肢体,那这个圣灵的身体能完全吗?
既然互为肢体,就没有所谓瞧不起的事,恩赐比较明显的人绝对不能看轻别人,因为这个众人所结合的身体,就算是最小的肢体,也不可缺少。信徒彼此间要彼此相顾,俊美的肢体,要越发让不俊美的肢体得到俊美。所以保罗才说:「若一个肢体受苦,所有的肢体就一同受苦…(26)」,这就是一体的精神。
最后保罗要大家明白,使徒、先知、教师…是为要建立教会而设立的,神不可能让教会只拥有一项恩赐或职分。若真的有人想求恩赐,还不如祈求最大的恩赐—爱,这就是本章大致内容。
一、能够认识耶稣是因为被圣灵感动(1—3)
A.保罗提醒他们,过去大家是拜哑巴偶像的(1—2)
B.能够认识耶稣是因为被圣灵感动(3)
C.得圣灵与圣灵感动的差异:这段是一般教会印证信耶稣时就有圣灵的依据,但圣经确有打破此说法的反证(徒八12—17,十九1—6)「唤醒人,使人觉悟己罪,催逼人寻找基督,都只不过是圣灵为要引导人归主的感动工作」(谢顺道圣灵论P224),这与内住的圣灵不同。
二、圣灵所赐的恩赐
A.恩赐多元化现象的原因(4—7)
1.是为要「叫人得益处」(7):在教会的「需要」下,提供满足教会的「供给」
2.恩赐是从圣灵来的礼物:强调是神的恩典赐予,是白白得来的
3.职事是一种服事、服务:强调恩赐的本质和目的
4.功用是操作、行动:强调能力的运行所形成的影响力
5.但来源却是一位
B.恩赐的种类(8—11)例如:有智慧知识的言语、医病辨别诸灵…等九项。
1.可分为超然领悟的恩赐(智慧的言语、知识的言语、辨别诸灵)、超然行事的恩赐(信心、医病、行异能)、超然说话的恩赐(作先知、说方言、翻方言)
2.这里是指特殊功能例如「智慧、知识、信心、说方言」可不是指只有某些人才有,否则没有信心的人岂不就没有承担软弱的理由。
3.这里是指除了本身应具备基督徒自有的属灵特质外,有人特别在某些方面突出,甚至到可以造就教会的程度。例如方言讲道、翻方言、稳定人心的信心…
4.是圣灵按己意分配的(11),不用过度羡慕,因为决定权在神。
C.保罗用身体拥有各种肢体来作譬喻(12—27)
1.清楚来源是谁:肢体有许多,都是成为一个身体(12—14)
2.彼此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为归属相同:肢体不能因他不是某肢体,就说他不属这身体(15—16),所以不能说因为否定某个肢体,就选择自然脱离。
3.肢体没有尊贵的差别,只有功能区隔:
a.若只有一种肢体,这身子便不完全,且肢体是神所安排的(17—19)
b.彼此都需要对方,即使再软弱也不可少(20—22)
c.要彼此相顾,让有缺欠的更加体面(23—25)
d.要有互为一体,同甘共苦的精神(26—27)
三、藉肢体的例子谈教会如何运用恩赐
A.所以教会会有使徒(基督的代表,承接基督建立教会)、先知(是神启示的工具,主要是针对时弊,不是另立永久原则,类似领会也有说预言徒十一27—28)、教师(教导信徒明白旧约与耶稣的教训,不是有新的启示)…等各种恩赐、职分的人(28)
B.不能大家全部只一味追求某一种恩赐或职分(29—30),而且也不可能恩赐由一人包办
C.要追求更大的恩赐—爱(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