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
有人因为这节经文而认为基督教是教人不孝的宗教,其实我们应当从这节经文认识:基督徒是多么重视属灵的事胜过属肉的事,多注重灵魂的生命胜于肉体的生命。因为人若赚得全世界,赔上自己的生命,有什么益处呢?人还能拿什么换生命呢?(太16:26)。可能主耶稣看到这个门徒,视属肉、属世的胜过属灵的事,而对于跟从耶稣踌躇不决;故予以如此较严厉的警告之言。国家危急存亡之际,将出征的战士岂能为埋葬父亲而回家?何况在属灵的战场上,岂能允许为属肉的事而耽误属灵的圣工?主耶稣也曾说:「人到我这里来,若不爱我胜过爱自己的父母、妻子、儿女、弟兄、姐妹的自己的性命,就不能作我的门徒。」(路14:26)。凡欲做主之门徒的,必须有这种认识与决心才行。故当主呼召的时候,应当像彼得与约翰,毫无踌躇地立刻跟从主,才能做主的好门徒,(太4:18-22)。
「任凭死人埋葬他们的死人」中的头一个死人,是指属灵的死者——因自从始祖犯罪以后,人类的灵性已经死了(创2:17;罗5:12),故必须经过水灵二洗始能重生(约3:5;多3;弗2:1、5);但是重生的人若在犯罪,或在罪中生活,仍算是死人(提前5:6;启3:1)。这个「死人」就是在他家中的未重生或虽然重生仍在罪中生活的人,就是不配做耶稣门徒的人。第二个死人,就是他死去的父亲,即指肉体之死的人。因主耶稣看他既立志要跟从主,却还要顾虑属肉的事,恐将影响令战士的圣工而加以如此教训;万不可视为教训人不孝之言是幸。
从「太8:18-22」这段经文,可以知道主耶稣是以为「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能看透人心,故对于没有坚定决心而轻易跟从住的文士,告以跟从主之因难而加以拒绝;对于已有决心要跟从主,却因顾虑属肉的事而在犹豫不决的人,就给予不同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