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智慧的需要

雅各在写本书信时,教会处在患难的环境里,雅各指导信徒面对现实环境,要以内在的信心及外在的行为互相配合,始能忍受各种考验。

信心与行为的配合,是智慧的表现,智慧来自于神,雅各教导信徒若有人缺少智慧,可以向神求,有了智慧才能顺利地通过各种的考验。

一、为学习试炼中的喜乐(12

1.从关怀做起(1)

「作神和主耶稣基督仆人的雅各,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

(1)雅各是作神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1a)

雅各灵命更新:

「雅各」是主的兄弟,这是传统的看法,本书是否由他亲自执笔并不重要,要紧的是雅各在主复活升天后,由不信到确信,不但经常高举基督的名,他也是当代教会中具有影响力的长老(徒十五13)。足见主的复活,带给雅各生命更新的事实是无可否认的。

雅各为人谦卑:

他自称是「作神和主耶稣基督的仆人」,而不以「主的弟兄」自称。在教会的事奉中,不须倚靠他人的成就来提升自己的地位,否则事奉的目的就变了质。例如哥林多教会有自称属保罗,有自称属亚波罗,教会内部就引起了许多纷争(林前三5)。

雅各在书信开始就高举「神和主耶稣基督的名」,他已明白他是属基督,就如同蒙主宝血洁净的人一般,由罪奴的身分变成神的儿女,这是何等的尊贵,因此在书信的开始,我们通常会以「奉主耶稣圣名」表明作任何事当荣耀主(西二17)。雅各更明白基督是属神的,因为基督是「神」亲自道成肉身,为完成救恩而降临世间(约一14)。

「神」和「主耶稣基督」并提,表示整个救恩大计尚未完成,藉此提醒我们珍惜主的救赎,人若不借着主就无法到父(神)那里去,因为主耶稣已掌握天上地下所有的权柄(太廿八18),祂远超过一切执政的、掌权的、有能的、主治的,和一切有名的,不但是今世的,连来世的也都超过了(弗一21),我们靠着祂可以胜过世界罪恶的权势,将来就可以到父那里去,那时我们就明白主与父原为一(约十30)。

雅各以「仆人」身分为贵:

古圣徒常以仆人(doulos)自称,这不是卑贱的称呼,反而是一种荣耀、尊贵的的象征,凡是基督徒都热切地盼望作神的仆人,如同亚伯拉罕、摩西、约伯和以赛亚等众先知都喜欢用「仆人」的称呼。

仆人表明自己一无所有,他的一切都是属主的(林前十五10;雅一17)。我们也是如此,原本不配称为主的仆人,而是因主的恩而成的,因此好仆人要得主人的喜欢,就要照主人的意思行。雅各也勉励信徒:「你们只当说,主若愿意,我们就可以活着,也可以作这事,或作那事。」(雅四15)。

今日身为仆人的我们,在事奉前,当求问主:「主啊!我当作什么?」(徒廿六10);在事奉中,不以自己的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行完当走的路程,成就主耶稣托付的职事(徒廿24);在事奉后,当学会交帐(路十七10),并且把一切的成果归荣耀给主耶稣。

(2)请散住十二个支派之人的安(1b)

散居海外各地,都有神的美意:

使徒时代教会因屡受迫害,信徒分散各地,福音反而藉此传开(徒八1、4,十一19)。

今日信徒有机会散居世界各地,当看明神的美意,我们蒙拣选是为宣扬那召我们出黑暗入光明者的美德(彼前二9),因此无论居于何地,都随时自我充实,为见证基督的福音,才能真正体会神让人散居世界各地的美意(罗八28)。

十二个支派之人:

可能指信基督教的犹太人,因为福音是先传给犹太人(徒十三46),当时世界各地都有犹太人的会堂,福音的传扬通常先借用犹太人的会堂,作为传福音的据点。「十二个支派」也可能指信靠主的这群人。保罗曾说真正的亚伯拉罕的后裔,不是指那些血缘上的亚伯拉罕子孙,而是那些与亚伯拉罕有同样信心的人们,也就是指着基督的教会而言。当时教会正面临很大的迫害(来十32~36),极需要牧者的关怀,雅各的书信就是激励他们凭着信心、盼望及爱心去追求更美的信仰生活,始能面对各种的试炼。

今日教会信徒也散居各地,有的仍陷入试炼中,主的牧者应以各种合适的方法关怀苦难中的教会。

雅各向读者的「请安」(chairein):

是希腊人一般书信中的惯用语。也许他的信是给广大的读者,因此他用最普通的请安用语(徒十五23)。

以书信作灵里的交通是一种令人振奋的关怀,教会中的会讯兼具此项功能,让海外同灵心系神国大事,因此主编会讯的同灵应效法这些古圣徒,以书信造就信徒,无远弗届,这是最有价值的文宣工作。

2.在试炼中有喜乐(2)

「我的弟兄们,你们落在百般试炼中,都要以为大喜乐。」

(1)「试炼」(peirasmos)(2a):

为使受试者经过试验后信心更坚强。它的相应动词(peirazein)通常译为诱惑,不是引诱其犯罪,而是加强其力量,使其更经得起考验。如神要亚伯拉罕献以撒,就是在「考验」亚伯拉罕,加强其信心,好让他承受所应许的福分。

主耶稣被圣灵催到旷野去,表示出于神主动的许可,受撒但的试探,祂却能靠着神的话语得胜魔鬼。由此可知「试炼」就是要强化已存在的信心,并且作为后人的榜样(林后一14)。

(2)你们落在「百般」的试炼中(2b):

雅各似乎告诉信徒当觉悟在日常生活中会面临百般(多样)的试炼,有时令人悲伤、失望,有时诱惑人,有时令人痛苦;但是试炼的重点不是要我们败坏,而是要我们成长。尤其在贫困(雅一9)、剥削(雅二6)、疾病(雅五14)中,都应视试炼为成长的机会。

在面对百般试炼时,神同时也赐给我们「百般的恩赐」(彼前四10;雅一17;林前十13),祂的恩典够我们去突破试炼(林后十二9)。因此在各种试炼中,不要只注意小小的苦难,而应注意神让我们所拥有一切的资源,珍惜它、享受它、发挥它。所谓「比上不足」就是叫我们看清自己的不足,奋发向上;「比下有余」就是让我们明白我们有主可靠,心存感恩,知足常乐。

(3)都要以为大喜乐(2c):

「喜乐」是一种智慧成熟的表现,深信靠主面对患难,有全然的喜乐。保罗与西拉于狱中歌唱乃最佳的见证(徒十六25;彼前四12~13)。

「喜乐」使人更健康,医学界证实忧郁使人消灭体内的免疫系统之能力,以致抵抗力弱。箴言也教导:「喜乐的心乃是良药,忧伤的灵使骨枯干。」(箴十四13),中国人的人生哲理:「笑一笑,少一少;恼一恼,老一老。」因此在患难中,应如何保有喜乐的心非常重要!

二、为学习在信心中的忍耐(3)

「因为知道你们的信心经过试验,就生忍耐。」

信心经过试炼,会使人除去疑惑的心,更坚信神的大能是可靠的,神的话语是信实的,神的带领充满着祂的爱,身处试验中,明白试炼的价值,自然会产生无比的耐力,高兴地面对它。

1.「知道」(ginoskontes)(3a):

指由亲身的经历而知道。患血漏的妇人摸了主的衣襟便「知道」身上的灾病好了。这是借着信心的经历确知主的大能;马利亚平日经历神的大恩,所以勇于接受「童女怀孕生子」的伟大应许(路一37、38)。我们日常生活中应勇于去经历神的应许,由体验而真知道神,始能拥有坚定的信心。

2.「试验」(dokimion)(3b):

指经过锻炼,去掉一切无用之物。与第十二节的试验同字。苦难可试验出信心的真实性。一个人没有经历过很多挫折,也很少面对各种试验,就无法真正坚强,甚至无法了解自己的信心里有多少渣滓,因此试验原是神所容许,为叫我们信心更「完全」,这是神的厚爱(赛卅20)。

彼得也曾以经火锻炼的金子来比喻信心的试验,而信心经过试验的价值,比金子更宝贵(彼前一7)。假如我们面对一切试验的时候,能不埋怨、不哭泣地问:「主啊!为什么?」反而是以充满信心的口吻说:「主啊!我当作什么?」必能享有神赏赐的大能,通过各种试验(腓四13)。保罗多次被关监,没有埋怨,只有靠主面对试验,结果他通过了,他说:「照着我所切慕所盼望的,没有一事叫我羞愧。」(腓一20)。他的信心里除去了许多的渣滓,不再有疑惑、不满、怨恨,而是包容、仁爱、喜乐和刚强的心。

3.就生「忍耐」(hupomone)(3c):

指不倦的耐力,在信心当中,已不断地除掉渣滓,这是一种面对外在困难的忍耐,与对人的「忍耐」(makrothymia),用字有所不同。如殉道者的信心经过外在环境的考验,产生无比的耐力,胜过死亡的威胁,他们看到荣耀主的显现,在喜乐中殉道,如同司提反的殉道(徒七54~60)。能够忍耐环境的考验,是一种智慧人的表现。

有智慧的人懂得将挫折视为成长的机会,这是达到完全之前必修的课程,信徒不是天天走在平顺的道路上,有时难免遭遇意外,但是这些对人都是有益的,神必赐给我们美好的恩典,以达到更完全的地步。

三、为学习在忍耐中的成功(4)

「但忍耐也当成功,使你们成全、完备,毫无缺欠。」

在各种艰难的试验中,必须看清楚目标,如同保罗有来自天上的异象(徒廿六19),使他在艰难中努力操练自己,在各方面都能问心无愧,达成神托付的任务。雅各也是如此的教导他的信徒。

1.但忍耐也当成功(4a):

「成功」(teleios)指达到特定的目标。神操练一个人,就是让他完成神的托付。同时,在信心上又拥有一个新的确据(罗五3~4)。

「忍耐」是指在一切艰难来临时,能接纳它、并且运用智慧,以达到既定的目标。「艰难」似乎是劲敌,其实是帮助我们的益友,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由此可见,艰难是神用来向我们表明祂要引导我们迈向成功的另一种方式。

2.使你们成全完备(4b):

「成全完备」(holokleros)指在各方面都充实完全。例如适合献给神的动物或有资格事奉神的祭司,都必须完全不可有瑕疵。在此指信徒经过锻炼,灵性成熟,足以献给神(罗十二1)。使徒们经历百战,他们的灵性通常都会达到如此的境地。

保罗在人生的结局,面对死亡的威胁,却高唱凯歌「那美好的仗我已打过了,当跑的路我已跑尽了,当守的道我已守住了!从此有公义的冠冕为我存留!」(提后四7~8)。这是保罗历经操练的美好见证。

3.毫无缺欠(4c):

「缺欠」(leipesthai)指败北的军队,未达成任务。「毫无缺欠」是指信徒过得胜的生活,完成主的托付,逐渐达到耶稣基督那完美的境地。保罗曾坦然地说:「你们要效法我,就好象我效法基督。」(林前十一1;腓四9)。因为他能自我要求,所以他能在基督里如此的自信,自己可以作为众人的榜样。

今日身为主的仆人理当学会管理自己,以「效法基督」作为人生的目标,天天靠主,勇敢面对各种环境上的挑战,不但完成既定的目标,而且作到毫无缺欠的地步。

雅各要弟兄姊妹以喜乐的心面对试炼,是因为它有益于我们灵性的成长,并且达到毫无缺欠的地步。

(0)
上一篇 2020年8月11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