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智慧的温柔应对(13)
「你们中间谁是有见识的呢?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
1.你们中间谁是有见识的呢?(13a):
「智慧」(Sophia):
是由神而来,非学来的。按犹太人的用法,指有实用知识和道德智能的人,这些知识与智能依赖于对神的认识,因此一个人明白神旨,又肯照神旨而行的人,就是智慧人,主说:「智慧之子就当借着行为表现出他的智慧」(太十一19),真实的智慧必使人表现出活泼有力的生命来。
使徒彼得因传耶稣的福音被打,后来又被释放了,他们离开公会,心里仍然欢喜,因被算是配为这名受辱,他们就每日在殿里,在家里不住的教训人,传耶稣是基督(徒五40~42)。
智慧人能分辨是非,说该说的话。我们对于自己的信仰也该如此地择善固执!
「见识」(Episteemooh):
是由领受人传授的知识,后来又经由自己的经验累积而得的知识,称之为「见识」。
谁是有见识的?是指谁是专家,有专业知识的涵养。在圣工上的推动,单有爱心是不够的,应该要有见识,保罗为腓立比教会代祷,希望他们的爱心在知识和各样的见识上多而又多(腓一9)。
在教会的圣工里,访问、陪谈、布道、辅导等工作,教会应给予工作人员充分的训练,使圣工人员在爱心和见识的配合之下,必可发挥更大的果效。
雅各向信徒们提出一个挑战,就是如何面对语言的试炼?
谁自称是属神的人,就当运用智慧与见识去面对言语的试炼,智慧表达了人的真信心与行为的配合,足够胜过试炼,使人在属灵的见识上多而又多,更有长进。
2.他就当在智慧的温柔上,显出他的善行来(13b)
智慧在行为上所散发的特质就是温柔,它让人明白人的卑微,在神面前人原是不配蒙恩的,却因着神的怜悯与恩典,拥有来自神的智慧,明白如何做才合乎神的旨意,尤其在言语上随时带着和气(恩典),能造就更多的人认识神,如同保罗祈祷的心愿,愿神给我们开传道的门,也愿你们要爱惜光阴,用智慧与外人交往。更愿你们的言语常带着和气,好象用盐调和,就可知道该怎样回答各人(西四2~6)。由此可见在言语上的温柔,就是一种可敬的善行,他能使福音广传,叫众人受益。
主说:「凡劳苦担重担的,可以到我这里来,我就使你们得安息,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主耶稣一生在智慧的温柔上所显的善行,带给世人真正的安息。
某一家工厂的主管向传道人抱怨:「某人手艺虽然不错,但是在工作时,大谈其信心的见证;可惜他不明白『手做出来的见证』,比『口说的见证』更为有力,他应该让手代替口说话。」由此可见,智慧若不与善行配合,他的智慧就变为愚蠢了!
二、察验言语的善恶(14~18)
1.不是从上头来的智慧(14~16)
「你们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嫉妒和分争,就不可自夸,也不可说谎话抵挡真道。这样的智慧,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在何处有嫉妒、分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
(1)你们心里若怀着苦毒的嫉妒和分争,就不可自夸,也不可说谎话抵挡真道(14)。
「苦毒的嫉妒」(14a):
起因于自私而产生无知的热心,对他人作出无情的批评,并且有一种热衷于排斥他人的欲望。在教会中有些人常看自己比别人强,当别人有所成就,就引来嫉妒,而对别人作苦毒的攻击。保罗告诉腓立比教会,有的传基督出于嫉妒分争,当保罗因福音被关监,这些人便恶意攻击保罗,为增添保罗在捆锁中的苦楚(腓一15、18,二3),这样的人不但与神为敌,又中了魔鬼分化的诡计。
有一只嫉妒的老鹰应猎人之要求,提供羽毛给他,以便作成箭,射杀别只老鹰,结果羽毛被拔,反而自己先受害。由此可见,嫉妒是一种苦毒,常伤了怀有嫉妒心的人。
「分争」(14b):
自以为有智慧有见识的人所流露出自私的野心,容不下别人的意见,为了个人利益而造成党派的分别,这样的人反而成为最愚拙的人。哥林多教会因不明白恩赐有别的道理,而造成分争,有说,我是属保罗的;有说,我是属亚波罗的(林前三4),保罗说:「我栽种了,亚波罗浇灌了,惟有神叫他生长。可见栽种的算不得什么,浇灌的也算不得什么,只在那叫他生长的神,栽种的和浇灌的都是一样,但是将来各人要照自己的工夫得自己的赏赐。」(林前三6~8)。由此可见分争是出于血气和无知,不是来自神的真智慧。
我们当记住保罗的教训,明白恩赐各有不同,又知道事情的成败在乎神,唯有尊重神的主权及欣赏他人的恩赐,才不会有分争。
例如在教会里,对于人事的安排上,尊重人过于尊重神,免不了会有按外貌待人之软弱(雅二1~5),就当代信徒而言,如何面对此事?能够以尊重神的态度去处理问题,才能够保持平静的心,不起分争。
「不可自夸」(14c):
当心中怀有嫉妒与分争时,所作的夸耀是虚浮的。当时的信徒喜欢夸耀自己的成就及经验,例如他们常有话说,今日明日我们要往某城里去,在那里住一年,作买卖得利。在他们的计划中,却不去注意「主愿意我如此做吗?」雅各说凡事张狂夸口的都是恶的,当一个人目中无神,所夸耀的是自己的经验,却不知生命、机会在于神手中,假如今日神夺去你的生命,还能作什么(雅四13~16)?
「也不可说谎抵挡真道」(14d):
当有嫉妒与分争时,当自省,不可不承认自己的错误,也不要掩饰自己的罪过,否则便是抵挡真道,因为嫉妒分争与温柔是相反的,不是来自真智慧。
说谎是颠倒是非,与真理唱反调;例如祭司长及长老们控告耶稣,反叛罗马政府,陷耶稣于不义,想置他于死地。这种的谎言是出于他们在宗教上的嫉妒,明知道他们无权在宗教的公会上定耶稣死罪,因此以谎言控告耶稣犯了政治上的罪,这种颠倒是非,又置人于死地的罪,将来末日的审判是何等的重啊!
今日在教派之间的批评毁谤,也常有未察明真相的攻击,这些在主再来时都要被定罪。
卫道是基督徒的本分,但是说谎是绝对不应有的事。
(2)这样的智慧,不是从上头来的,乃是属地的,属情欲的,属鬼魔的(15):
「从上头来」:
指明智慧来自于神圣的源头(雅一17),真智慧只有从神而来(箴二6),是故人若缺乏智慧必须向神求(雅一5)。
凡是从上头来的智慧是具有造就性的,可以解决人生的问题。
但以理得神赐的智慧,胜过通国的术士及用法术的,并且又能解决王难解的梦及异象。这是由上头来的智慧。
「不是从上头来的」智慧,不但无法解决人的问题,并且具有破坏性,例如嫉妒的言语会分化同工同心,明争暗斗会软化他人信心,自夸说谎会恶化他人信仰。
「属地的」:
与属天的成了对比,属地的特质是暂时、软弱及不完全(林前十五40;林后五1;腓三19)。
无知的财主夸口他的财富,足以让他快乐地吃喝享乐,却不知灵魂将来的归宿,以及世上的夸耀是属地的、短暂的、会朽坏、会玷污、会衰残。
人若以属地的标准作为衡量人的成功与否,将落入魔鬼的圈套;魔鬼曾以世上的荣华要迷惑主耶稣向牠下拜,但是主耶稣所看重的却是敬畏真神为要(太四8~10);以扫就不同了,他在打猎的成就中有满足感,因此疏于信仰的追求,只为了一碗红豆汤,就轻易出卖长子的名分,后来后悔痛哭都来不及(创廿五27~34;来十二16~17)。
由此可见,世俗的智慧叫人败亡,唯有神的智慧叫人得荣耀(林前二6~7)。
「属情欲的」:
与属天的成对比,它是指人败坏的本性(雅一14、15;林前二14;犹19)。
属情欲的又称为属血气的,这样的人无法领会神的事,因此容易被坏习惯所缠住,「淫词、妄语和戏笑」常随口而出,例如对于学习能力较差的孩子,毫不保留地加以斥责:「你妈妈是不是高龄产妇,怎么生出你这种智慧不足的孩子!」这种尖酸刻薄的话多么刺伤幼小的心灵!
甚至有些人放纵情欲,狂欢之中语无伦次,常是惹事生非的原因。
属鬼魔的:与神敌对的势力。
被鬼附的人是与神敌对的,常见他们在会众中兴风作浪,可是牠们敌挡不住神,当主斥责他的时候,鬼便退出逃匿。因此我们当分辨鬼的作为,并且奉主的名赶鬼。
被鬼附的人,其程度有轻重之分,有的心中充满不满、怨恨、嫉妒……就成为鬼的傀儡,与主敌对(徒十三8~11);严重的则行为异常,任人摆布(徒十六16~18)。因此我们当常省察内心的状况,不可让魔鬼有机可趁,才不致于与神为敌。
(3)在何处有嫉妒分争,就在何处有扰乱,和各样的坏事(16):
信徒对于个人的野心及党派的利益超过真理时,就会有扰乱(失去秩序),各样的坏事到处发生(林前十四33;林后十二20、21;罗十三13)。世界到处充满动荡不安,就是因为一切的嫉妒、分争来自属地,属情欲,属鬼魔的。
曾经有一户养鹅人家的鹅,偷吃邻人的稻谷,邻人一气之下,打死五十多只鹅,事情发生在半夜里,此事被养鹅人家的女主人撞见了,当时女主人心怀盛怒,幸好她及时稳住自己的情绪,不急着与对方论理,她冷静思考如何应付?她心想:假如即刻叫醒醉酒的丈夫,恐怕误事;若是等丈夫醒来,再慢慢和丈夫想出妥当的办法来解决,让大事化为小事,否则告到官府费时又费财。这位女主人冷静应对的态度,就是不急着说、抢着说,而是想着如何说,实在是智慧的女人,她因此平息许多扰乱或各样的坏事。
2.从上头来的智慧(17~18)
「惟独从上头来的智能,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
(1)惟独从上头来的智能,先是清洁,后是和平、温良、柔顺,满有怜悯,多结善果,没有偏见,没有假冒(17):
「从上头来的智慧」:
是指由神而来的智慧,它是经历试炼所必需有的,尤其面对口舌的试炼,更需智慧的教导。我们的言语是否来自上头的智慧,可由几个特征来测试,好叫我们的言语毫无过失,以追求完全的生活。
以下便是讨论言语出自上头来的智慧应有的表现。
「清洁」:
指在道德上无可指摘的意思,好比童贞新妇无懈可击的贞操(林后十一2)。清洁的生活使人在神的面前站得住脚。我们要拥有清洁的生活,必须透过基督宝血不断的洁净(约壹一7~10),并且借着与神相交的生活,达到真正圣洁的地步(约壹三1~6)。凡是敬畏神的人,他的言语必然有清洁的表现,如同约伯在患难之中,仍不敢以口犯罪(伯二10)。
言语不污辱别人就是清洁的表现。但是一般人常犯口不择言的毛病;例如在一次公司的聚餐时,每一位员工必须缴交聚餐费用,某位新进的员工没有参加,有人就批评他「吝啬」,连一点小钱都不肯花;后来才察觉他不参加聚餐的原因,是必须陪伴在病危中的妹妹,并且要负起妹妹的医药费用,令人感动;事后批评他的人都内心深感自责,不应伤害他人。
因此在事情的真相不明朗的时候,不宜妄下断言。
「和平」:
若非从神而来的智慧,会带来分争、扰乱;相对的从神而来的智能则是与人和平的。主为人流血赎罪,一方面促成神人和好,另一方面也促成人与人之间的和好(弗二14~17),因此属神的人都有和平的倾向,为促成人们与神和好(林后五18~20),同时,他也会促成人间的和睦(太五23~24)。我们的言语是否常带来和平?就可知道我们是否属神的?!
在教会里,常有意见不同的时候,这个时候应告诉自己,不可与人敌对,必需努力作沟通,让圣灵在我们中间工作(弗四2~3),直到大家达成共识为止。
「温良」:
通常是指上对下的饶恕,不愿苛板严厉的要求别人(提前三3;多三2),能恩威并施,使属下得到感化;保罗劝诫腓利门能接纳为奴的阿尼西母,他的话语就是充满了温良。
为人长官应以温良对待下属,必可让下属减少压力,增加工作效率。
富兰克林曾拜访长辈,结果进门时,撞了头,长辈安慰他:「一生要平安、快乐,就必须『常低头』,才不会『撞到头』。」的确,愈有成就的人,愈应谦卑地学会「温良」。
「柔顺」:
指下对上的柔顺,是出于理性的尊重。如同戴维面对追杀他的扫罗,虽然戴维有两次机会可以杀害扫罗,乃因他尊重扫罗是神的受膏者,不但不杀害扫罗,又以柔顺的言语唤醒扫罗的良心(撒上廿四8~15,廿六17~20)。
人对于神的柔顺,必能体会神的旨意原是好的(创五十20)。
人对于人的顺服,能感动在上的良知;例如年轻人客气地向老人发出传单:「先生,请您花几分钟看一下这份重要的传单好吗?」柔顺的言语熔化了老人的硬心,使他不但看了传单,也来信主了。
「怜悯」:
不计人的过失所表现的同情,或是不按外貌待人,纯粹因着爱而表现的行动(雅二8~13)。
神对于我们经常犯的错,常表现了极大的耐心,祂屡次给人悔改的机会。难怪大卫凭己意数点百姓之后,心中自责,向神祷告;神藉先知迦得去告诉戴维,神有三样灾随你选择一样,第一是你愿意国中有七年饥荒?第二是在你敌人面前逃跑,被追赶三个月?第三是在你国中有三日的瘟疫?戴维回答:「我甚为难,我愿落在耶和华的手里,因为祂有丰盛的怜悯,我不愿落在人的手里。」(撒下廿四10~14)。因为神的怜悯手下留情,让人有更新悔改的机会。
因此我们对于因罪受苦的人应寄予同情,并帮助他复兴信仰。
「多结善果」:
指肯牺牲,付代价得主同工后所收美好的果效(加五22;弗五9;雅一27)。保罗在宣教及牧养的事工上,他的言语满有属灵的权柄,他也成为众信徒的榜样(帖前一6;林前十一1),在各处的教会多结果子;巴拿巴在劝勉的事上多有恩赐,因此许多人信服了主(徒十一23~24)。
神的话语是有生命的,能够丰富人的生活,也能使所作的工有好的果效。
今日在我们的生活中,是否也有丰收?在教会的事奉是否也有令人满意的结果?若没有的话,表示我们在言语的事奉上,仍有很多成长的空间待努力,以便在属灵的事上多结果子(西一10)。
「没有偏见」:
指没有成见,没有偏心,能以肢体之爱面对软弱的人(林前五21),更不会以外貌偏待人(雅二1~5),在真理的立场上能坚守真理的原则,绝不妥协,所以不会被恶者分化(加一8)。这是言语操练上的一个重要原则。
在我们的生活中,对于犯过错的人,容易心生偏见,无法接纳他们;尤其人与人之间见面的第一个印象,常左右了人的主观意识。固然第一个印象很重要,但是不可忘记人都有其弱点,我们应效法主,对于别人给予我们第一个坏印象时,不怀偏见,才能造就软弱的人。
「没有假冒」:
指不虚假、不装假,例如讲道者不会以炫耀自己的牺牲来博取人的称赞,也不会自怜以赢取别人的同情,因为他知道一切的恩赐与赏赐来自于神,人不应夺取神的荣耀。
诚实无伪,光明正大是我们为人的原则。
今日的社会认为一点点的圆滑虚假是现代生活的一部分。这种现象若发生在教会里就不好了;例如:我们来到教会里,都会调整自己,尽量保持端装、虔诚,不让人们察觉到我们的自私、小器及内心的不宽恕,假如这样做觉得有问题,就当趁早改掉这个毛病,表现出真实、敬虔的自我,才不会让人拆穿我们原有的假面具,自贬人格。
(2)并且使人和平的,是用和平所栽种的义果(18):
「和平」:
是圣灵赐给人的礼物(弗四2~3),主拣选我们也赋予我们充当和平的使者,叫人与神和好(林后五18)。
人与神有了和好的关系,必有能力追求与众人和睦的能力,但是圣经要求我们「尽力」与众人和睦(罗十二18),也就是要主动积极地去做。
教会的团契,要促成同灵团结契合,就是要重视「彼此交接」,也就是联谊的工作,假如这一点作不好,不但团契工作受到阻碍,连宣教的工作也无法扩展。
因此使人和平非常重要!但是要用心去栽种和平。
「用和平栽种」:
「栽种」如同农夫要先撒种、然后浇灌、施肥除草,要用耐心付出工作的代价。弟兄姊妹虽有信了主,但是却带有血肉之体,各有不同的个性、脾气,要如何和睦相处,就是要善用神赐的恩典──圣灵,除去人内心的污秽,洁净自己的话语,尽力以和平的心去培养人际间的关系,并有效地引导人到神的面前,才能真正享有和平的果实(西一28)。
因此在祷告中,以栽种人际间的和平为目标,让我们多多亲尝和平的义果。
「义果」:
指「人际间的和平」就是行义所结的果子。神救人的目的,就是要灭掉人际间的冤仇,成就和睦,使毫无关系的族群合一,不再作外人和客旅,是与圣徒同国,是神家里的人(弗二13~20)。
因此我们必须求神赐智慧,使我们与外人交往时,言语带着和气,为叫人与我们同得福音的好处(西四5~6),这是我们应有的义行。
雅各勉励教会的同灵,在教会里更应以和平栽种义果,化解教会中按外貌待人及一口两舌的恶习,使教会中充满和平的气息,让主耶稣得到荣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