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为何需要慢慢动怒

在信仰上要经得起考验,作者告诉信徒们要「快快听」,并且思想自己的行为是否配合信心;要「慢慢说」,是为提醒自己在言语上的表达是否来自天上的智慧,始能避免在许多事上犯错;最后要「慢慢动怒」,才不致陷入欲望的陷阱里。在每天的生活中,由于人们过度贪求这世界的享乐,常让人们陷入私欲的争战中,忘了人活着应当尊重生命的主,因此任凭私欲勾引人不断地争战斗殴,触动人的怒气,互相批评与攻击。在此作者提醒信徒,「慢慢动怒」是得胜私欲的要诀。

一、私欲使人容易动怒(1)

「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那里而来的呢?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么?」

1.你们中间的争战斗殴,是从那里而来的呢?(1a)

「你们中间」:

指信主的犹太人,它们自以为有智慧、有见识,以教师自居,而引发了争战斗殴,挑起教会的争端和混乱;雅各知道他们动机不纯,危害教会甚大,为此作者提醒他们要悔改(雅三16,四3、8)。

教会中居于领导地位的圣职人员,也应以此为戒,不要因为有一点圣工经历及圣经知识,就自以为是,每当意见不协调时,彼此互不让步,就会有纷争,严重的话就是争战斗殴,是极不能荣耀神的事。

「争战」(polemos):

指口头的争吵,言词的争辩,易生出忌妒、纷争、毁谤、妄疑(提前六4);法利赛人常在主耶稣的言行中,挑起不必要的争辩,却抵不过主的真理,而恼羞成怒,心生嫉妒,甚至想要除灭耶稣(可三1~6)。

言词的争吵易惹气伤身又伤和气,并且一事无成;若是每一个人存着和平共处的心,各自把事情的本末讲清楚,若无法取得共识,应再耐心等待神的时候,让圣灵在每个人心中运行,必可免去无谓的争战。

「斗殴」(machia):

指打架或刀剑之战。通常起因于私欲的牵引诱惑,造成思想上的冲突,最后诉诸武力。例如亚哈贪爱拿伯葡萄园而谋财害命;戴维为了夺取拔示巴,而谋杀乌利亚;押沙龙为夺取政权而想追杀其父。这些历史事件,至今仍不断重演。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内在的私欲,不要让它成为犯罪的根源。

曾经有位太太,因为丢了千元钞票一张,就咬定自己的丈夫偷了钱,虽然丈夫再三否认,却因过去有赌博恶习,不得妻子的信任;结果这对夫妻唇枪舌战,闹得火气上升;正当这时,奶妈带了他们四岁的小女儿来,说:「你的小孩手上玩着千元钞票,是不是你们丢了钱。」此时此刻,被妻子误会的丈夫,怒火中烧,一怒之下,赏了两记耳光在女儿脸上,顿时之间,稚龄无知的小孩哭个不停,后来妈妈哄她时,发现孩子有了异样,经送医之后,医生宣告孩子耳朵严重受损,将永远失去听觉。

这个令人心痛的消息传来,孩子的爸爸后悔莫及,因着孩子耳聋,抹不掉内心的愧疚,从那时开始,痛改前非,并且立下心愿,每个月为孩子储蓄千元至其长大成人,这笔存款将作为女儿的嫁妆,为弥补心中的亏欠。

愤怒的两巴掌,夺去孩子一生的幸福,堪为每个人作为鉴戒。

「是从那里来的呢?」:

作者在此让读者去思考「争战与斗殴」是从哪里来,好去对付它。「寻根问底」是我们处理问题应有的态度。

当一个人发怒的时候,应让怒气有适当舒解的管道,因此作者问:「争战斗殴是从那里来的呢?」是让我们明白怒气来自何方,明白了之后,应避免继续身陷其境,要让自己的情绪换个跑道。

曾经有一位年纪九十多岁的长者,被问及如何处理夫妻吵架的问题,这位长者提及在六十多年前,他在新婚之后,与妻子立了约:「婚后双方若有吵架时,理亏的那一方,就要出去花园散步,绕花园三圈后才可回家。这位长者说,这六十多年来都是我去绕花园,顿时引来大家哄堂大笑,有人以为为什么这位长者那么笨,每次吵架都是他理亏,事实上,这位长者是最有智慧,他认为夫妻吵架,丈夫是一家之主,应负全责;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让不良的情绪换个跑道,这是最明智的方法。

让情绪换个跑道,还有一个良方,就是在神面前安静祷告,可以平息内心不稳定的情绪。

2.不是从你们百体中战斗之私欲来的吗?

「百体」(melos):

指人身体的器官(雅三5~6)。人只要活着的一天,透过身体的器官,就会产生各种不同的情欲,而情欲通常牵引人去犯罪,放纵肉体,如奸淫、污秽、仇恨、恼怒等等(加五19~21)。这是我们不能不知的事情。必须要努力靠主治死它(西三5)。

法国名将拿破仑曾是一位战无不胜的将军,但是他却说:「我胜不过自己的脾气。」的确,自己是最大的敌人。

「战斗的私欲」:

「私欲」(hedone)指任何贪恋、宴乐等(彼后二13),人们常为了满足个人的欲望,知善却行不出来,知恶反倒去作,因此在百体之内常有战争,内心不得安宁,甚至败坏他人(雅一14;罗七23),例如婚外情、贿赂、自高狂傲,都因私欲而起,私欲促使世界成为野蛮的战场。今日民攻打民、国攻打国,都是因人的私欲引起。对付战斗的私欲要靠主领受超自然的圣灵,始能胜过私欲。例如夫妻吵架时,则赶紧关门祷告,不可发怒到日落,应尽快和解。

凡因私欲而引发的争吵,应如同爬山者,遇滚石就应立即闪避,才是智者。

戴维被扫罗追杀,他有两次机会可以取扫罗的生命,他却放弃了,因为他尊重神,也尊重神的受膏者,足见讨神喜欢的人,就知道如何去战胜内心战斗的私欲。

二、私欲使人一无所获(2~3)

「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你们求也得不着,是因为你们妄求,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

1.你们贪恋,还是得不着(2a)

「贪恋」(epithumeite):

指强烈的欲望,导致人们不择手段去争取所要的东西(太五27~28;雅一14)。例如:渴望金钱、地位、温饱或其它看来无害的东西,原本都是合理而且正当的,但是当我们渴望的太多、太急,或是用不正当的手段,或是在损人利己的情况之下争取这些东西,就是贪恋的表现。这种私欲如同无底深坑,是无法填满的。

有一则故事谈及两位朝圣者,在朝圣的旅途中,遇见一位老者,老者送给他们特别的礼物,就是让他们许愿,哪一位若先许愿,必定应验,第二位就不必许愿,却可得到第一位所许的愿的两倍礼物,老者讲完就离开了。这二位朝圣者莫不欣喜若狂。

那么到底谁要先许愿呢?每一个都想得到加倍的礼物,结果谁也不愿意先许愿,为了贪恋加倍的礼物;二位朝圣者就起了争执,在僵持不下之际,其中-位怒气冲冲地说:「好吧!我先来许愿,我愿瞎一只眼!」结果另一位就瞎了两只眼。

人心真狠毒,原本是同行的好友,为了利竟然反目成仇。也让我们明白「贪恋」的可怕。

「还是得不着」:

在神所颁布的十条诫命之中,教人「不可贪恋人的房屋,也不可贪恋人的妻子、奴婢、牛驴,并他一切所有的。」(出廿17),凡是不听从诫命的,神的咒诅必临到,一切所得的都必归于无有(申廿八15~57)。

贪恋不义之财是不应该,会受法律的制裁。但是更可怕的是贪恋世上的好处,若赔上了信仰,最后所得的一切,仍然是虚空。

有一段话如是说:「结婚经常不是为了钱,离婚却常是为了钱。」贪财常造成家破人亡(提前六9~10)。家若不和,生活还有什么意义呢?

2.你们杀害、嫉妒又斗殴争战,也不能得(2b)

「杀害」(phoneuete):

可译为「谋杀、处死、毁灭」。当私欲无法满足时,心中必生出仇恨,而恨人就如同杀人(太五21~22;约壹三15),有的虽然不曾自己动手杀人,却借刀杀人,就如同主耶稣被杀害是出自那些仇恨耶稣的文士、法利赛人及祭司们,他们借巡抚的手杀害了主,但是他们流义人血的罪,必归到他们身上。

「嫉妒」(zuloute):

与「恩典」的意思相反,指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就想要破坏别人。使徒时代的教会,因神迹的彰显及福音的大能,吸引众人归主,却引起犹太人、法利赛人及撒都该人的嫉妒,因此教会受到这些人的百般阻扰及逼迫(徒五17,十三45)。这些人不但阻止不了福音的传播,同时丧失永生的福分。

假如我们容易和别人比较而生嫉妒,那么我们无论得到什么东西,或已经拥有很多东西,都不会得到满足,常会因嫉妒带来憎恨,憎恨带来杀害,最终要得到神给予应有的报应。因此我们当谨慎自己的心思意念,不让嫉妒潜入我们的内心。

有人生来个子不高,被称为矮子而大感不快,有时埋怨他人太现实了,只重外表;有时埋怨父母为什么不给他好的身材,甚至于气自己不好好运动。这都是嫉妒在内心作祟。

但是一旦明白外表其实不是很重要,重要的是尊重自己的生命,就是要热心行善,发挥神赐的优点,就可以快乐地生活了。

「又斗殴争战」:

指上文因贪恋、嫉妒得不到所要的东西,就引发争吵打架,无形中隐藏了仇恨、凶杀的动机,这就是所谓「私欲怀胎就生出罪来,罪既长成,就生出死来。」但是斗殴、争战的结果,也是无所得;世上的财物、地位原本是无定的,若非主的赏赐及怜悯,谁都难以保守所拥有的一切。

埃及法老为剥削以色列民的利益,利用各种手段,以逞其目的,但却敌不过神藉摩西的手所行的十灾,最后不但一无所得,国中又灾祸连连,如同神对摩西所言:「我要怜悯谁,就怜悯谁;要恩待谁,就恩待谁。」(罗九15~18)。

雅各提醒信徒不要因私欲而起贪恋,凡是神所不喜悦的,任何人都无所得(犹11)。

3.你们得不着,是因为你们不求(2c)

人凭着私欲行事,不知尊重创造万物的神,不懂或不愿向天上的神祈求,至终一无所得。犹大国亚哈斯王面对北方以色列与亚兰的强敌,心生惧怕,一心想求靠亚述,不但不求神的帮助,并且变本加利引进外邦的神来敬拜,为犹大国种下灭亡的祸根(赛七17)。

教会中的领导者不知祷告和信靠神的重要,只知效法世俗的牧养方法,教会将得不到神的赐福,甚至更将俗化了。

不祷告是最大的罪,因为没有机会看见自己内心的私欲,也不用心去明白神的心意,这样的人永远陷入私欲的泥沼中,永远得不到好处(耶廿三16、18、30)。

4.你们求也得不着(3a)

上文指出凭血气行事的人,通常不会尊重神,也不会祈求神的帮助;本节假设这些凭血气的人,若也想借着祷告,祈求神的帮助,也得不着。因为凭血气的人心怀私情邪欲,是与神敌对的,求也得不着神的帮助。

亚哈王凭私意想联合约沙法王去攻打亚兰军,约沙法王要他请神的先知求问神,他勉为其难的同意,结果先知所求问的答复与王的本意不合,王仍执意悖逆神出征,结果战死沙场。由此可见,亚哈王藉先知祈求明白神的旨意,却不愿顺服神的旨意,所求的仍无益于他。

祷告若不重视认罪悔改,祷告是毫无功效;扫罗王屡次悖逆神,最后神决意不再听他的祈求,他至终被神唾弃,危急中求救无门,战死沙场。

5.是因为你们妄求(3b)

正确的祈求,祈求就必得着(太七7~9),主耶稣指出正确的祈求,其动机就是先求神国(接受神的领导)、神义(行出合神旨意的事);「妄求」就是所求的动机不对,只为私利祈求,要神听他的祷告是不可能的,否则便是提供他犯罪的途径。

主耶稣曾斥责他的门徒妄求在神国的高位(太廿二22),却不知当付出的代价。

在教会中,我们不可有逐名求利的妄求,理当如主的教导,为首的当学习作众人的仆人。

人若不与他人同心,却求神与他同工,岂不是妄求吗?

6.要浪费在你们的宴乐中(3c)

妄求的另一个原因是他们祈求要得着某些东西,以便能尽情享乐,这是一种浪费,如同浪子「耗费」父亲的家产相同(路十五14)。

早期教会,已经有许多教法师出现,到处招摇撞骗,谋取私利,贪图钱财(提前六3~5、9~10;提后三2;彼前五2),因此雅各警告信徒在祈求上当注意祈求的动机,否则祈求的结果是虚空的,毫无益处。

为何教会圣工会有不冷不热的现象?不就是教会当中普遍存在重视享乐的风气,至于教会中有那些软弱?圣工为何停顿?却无心思考、检讨,把神的恩典浪费在宴乐之中,那么教会中的各种祈求,就成了妄求。

三、因为私欲是与神为敌(4~6)

「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淫乱的人」原文作「淫妇」),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你们想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但祂赐更多的恩典,所以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

1.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4)

(1)你们这些淫乱的人哪(4a)。

「淫乱的人」(moichalidas)原文作「淫妇」。在旧约圣经里,神与以色列民的关系常以「夫妻」来比喻;当以色民背道时,则被称为信仰上的淫妇(结廿三7、18、44~45)。

本节所说的「淫妇」是「与世俗为友」之意;而不是指肉体上的奸淫。在新约圣经中,常把教会比喻作基督的新妇。因此凡是「与世俗为友」,生活败坏的信徒就是在信仰上犯了对主不贞的淫乱罪。雅各指责那些在私欲之中贪恋、嫉妒、争战、斗殴的人为「淫乱的人」。这不是一种污辱,而是一种忠告。

保罗曾提醒哥林多教会的信徒:「我曾把你许配一个丈夫,要把你们如同贞洁的童女献给基督,我只怕你们的心或偏于邪,失去那向基督所存纯一清洁的心,就像蛇用诡诈诱惑了夏娃一样。」(林后十一2~3)。基督徒最大的罪就是「不爱主」,这是可咒诅的(林前十六22)。因此在平顺的生活中,当时刻儆醒,我爱主有多少?「对主的爱」若减少了,与世俗为友的心就大增,「淫乱之心」就油然而生。

当我们少灵修,与主渐离渐远,就当省察自己,我们的生活目标何在?远离主能成就我们的目标吗?

(2)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4b)。

「世俗」:

原文是(kosmos),可译作「世界」,这个字常用来比喻人类社会中,因不信神而产生的道德与价值观。因此「世俗」就是形容任性放荡的生活,与「神圣」的生活全然对立。

基督徒的生活应当圣与俗有所分别,因为神是圣洁的,我们也当圣洁(彼前一16),如何脱离世俗的生活?就是要以圣经的道理作为生活的指南,无论吃、无论喝,无论做什么都当荣耀神(林前十31),才不致于俗化了(雅一27)!

人追求秀雅俊美的外貌,易受试探而犯罪;若有人天生的外貌俊美,这不是罪,当问的是在「秀雅俊美」之外,你还拥有敬畏神的心吗?(创卅九9)。「岂不知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吗?」:

本句强调「与世俗为友」就是「与神为敌」的这件事,信徒理当十分明白。主耶稣说:「一个人不能事奉两个主,不是恶这个爱那个,就是重这个轻看那个,你们不能又事奉神又事奉玛门。」(太十24)。

使徒约翰也发出警告:「人若爱世界,爱父的心就不在他里面了。」(约壹二15~17)。因此对于眼目的情欲、肉体的情欲及今生的骄傲当克制,唯一的办法就是爱父的心更深,重视与父的灵交,以此为乐,才不至于与世俗为友,而敌对神了。

底马原本是保罗亲爱的同工(来四14),后来因为贪爱世界,不但离弃保罗(提后四10),竟成了与神为敌的人,这是我们当引以为戒的事。

我们要常自问:我爱教会的心有多少?人若失去关心教会的发展,那么我们的心所关心的岂不是世界的事,爱神的心渐渐失去,并且世俗化了。

(3)所以凡想要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4c)。

本句可译为「所以谁愿意(boulethei)与世俗为友,就是故意使自己成为神的敌人。」也就是说经过受教的人,并且也透过深思熟虑,仍与世俗为友,这是明知故犯的人,他就成了神的敌人。

自古以来,有不少人把神的大恩变成放纵情欲的机会(犹4),贪爱钱财的如犹大,贪爱地位的如扫罗,他们有好几次改过自新的机会,最后还是硬着心选择了与世俗为友的道路;因此他们不但与神仆为敌,更是与神为敌了。

因此犹大书说:「要在至圣的真道上造就自己,在圣灵里祷告。」保守自己常在神的爱中,仰望主耶稣基督的怜悯,直到永生(犹20~21)。

人通常在顺境中,易忘记神的恩典,不知保守在神的爱中,有的全心投入「财富」的赚取,有的逐名求利,有的追求学问,更有的只为儿孙打算今生的好处,忘了自己的家是否尊主为大,这是多危险的事,记住,「凡与世俗为友的,就是与神为敌了。」

2.神以忌邪的爱待我们(5)

(1)你们想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5a)

「经上所说」指旧约的那段经文不清楚,但是根据上文下理,大概是指「出廿5,卅四14」说明神是忌邪的神,祂要求祂的选民圣俗应有分别。

新旧约的真理是一贯的,不会随时代而改变,如同主所说的:「天地要废弃,我的话却不能废弃。」(可十三31)。

神话语的信实成为我们生活最佳的指南。我们理当昼夜思想,才不致于偏了人生道路。

「经上所说是徒然的吗?」雅各用这种反问的口气,要使信徒觉悟灵性最大的危机,就是对神的话失去尊重的态度和信心,导致信徒追求今生暂时的罪中之乐,与世俗为友,与神为敌。

我们对于神的话尊重吗?神的应许会落空吗?我们若能如此的反省,才能看清自己的灵性是否有潜在的危机。例如每天重视祷告、读经吗?经常奉献什一捐吗?常守安息日吗?我们若是力行神的话,必能印证神是不说谎的神(多一2),并且可以领受神应许的福气。我们的灵性就不致陷入危机中。

(2)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恋爱至于嫉妒吗?(5b)。

本节有种种翻译,是难解之句,较好的解释为「神所赐住在我们里面的灵,是以嫉妒的爱思慕我们。」(参考:歌七6、7),在旧约里没有相同的经句。

神与信徒的关系既然是以夫妻为喻,夫妻之间的爱是思慕的爱,彼此之间不容许有不忠的事。否则思慕的爱会成为嫉妒的爱,也就是一种忌邪的爱(申卅二16、21;亚八2),神也不容许我们的心偏于邪,祂的灵会督责我们持守圣洁的生活,使我们生活在神的爱中。

非尼哈以忌邪的心为神的百姓除去罪恶,得神的恩典,使他和他的后裔在神面前永远为祭司(民廿五1~13)。我们要让神的灵常内住在心中,就必须认识神的爱是忌邪的,因此我们的生活当分别为圣,不可与世俗为友,过同流合污的生活。如同约瑟以「岂可作这大恶得罪神」的忌邪之心,胜过了主母的引诱。

3.神阻挠骄傲的人(6)

(1)但祂赐更多的恩典(6a)。

神对人的要求是绝对的圣洁,但是人在世上带着肉体,私欲常牵引诱惑人,教人犯罪,如何才能满足神的要求呢?「但」表示人的处境虽是这么败坏,但并非绝望。因为「神所赐的恩典更多(更大之意)」,神是一位乐意施恩者(雅一5、16,二5),祂所赐的恩就是宝血与圣灵,祂的宝血不断作洁净的工作(约壹一9),祂的圣灵亲自作教导、安慰及帮助的工作(约壹二27),凡事谦卑地信靠祂,必能脱离私欲的牵绊,过圣洁的生活。

(2)所以经上说:「神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6b)。

「神阻挡骄傲的人」:

因为骄傲的人,心中不尊重神,任意而行,他所行的路必不亨通,因着他的罪成为他的跘脚石。例如论断人的,反被人论断;不怜悯的,反受不怜悯的对待。约拿起初向尼尼微的人不存怜悯的心,受神管教,在他逃往他施的海上,遇上大风浪,神阻挡了他的路。

神阻挡骄傲的人,为让他们明白人的有限与无能,并且能够悔改归向神。例如保罗未信主之前,狂傲地迫害基督徒,神以荣光阻止他,使他能在悔改中,谦卑的归向神。

「赐恩给谦卑的人」:

谦卑的人就是知道自己的无能与无知,能够在神面前虚心悔改,如同诚心悔改的税吏(路十八9~14),得到神的怜悯与饶恕(赛五十七15;诗五十一17)。

人会忿怒、争战、斗殴,就是因百体中之私欲而来,看清了这些软弱,也明白神赐更大的恩典够我们用,我们就不可效法世俗,轻易动怒,而应顺服神的带领;过圣洁的生活,以胜过一切的罪恶。

(0)
上一篇 2020年8月11日
下一篇 2020年8月11日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