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所论各派,就其信条看来,因多取慈运理和加尔文的神学,所以大概可列入改革宗之中。兹将他们的圣餐观分述如下:
第一节 长老会的圣餐观
圣礼不是赐恩的媒介。圣餐的饼酒代表耶稣的体血,非真为耶稣的体血。领受圣餐,无非恭敬虔诚,仰慕主于圣餐中,纪念受苦之事。
资料来源:《信》书224页。
第二节 贵格会的圣餐观
圣餐礼仅属外表,无神秘作用,不甚重要。
资料来源:《信》书236页。
第三节 安息日会的圣餐观
圣餐不是圣礼,仅认为信徒纪念耶稣的遗规;饼酒当前,表明耶稣之受苦。
资料来源:《信》书284页。
第四节 五旬节会的圣餐观
否认饼酒与耶稣体血同在之说,视饼酒不过为表明耶稣的体血而已。但领受圣餐的人,可得荣耀救主的灵力。
资料来源:《信》书301页。
第五节 浸礼会的圣餐观
采取加尔文主义,在慈运理与信义宗之中。
资料来源:《信》书233页。
第六节 浸信会的圣餐观
主的餐,像浸礼那样,象征了先前的一种蒙恩状况。它的本身,毫无重生能力和圣洁能力之可言,它只是一种象征;藉此,信徒与使他圣洁的基督所发生的关系,活活地表现了,也坚实地证实了。主的餐所表达的相交,根本不是信徒的相交,乃是信徒与主基督的相交。
「这是我的身体」(太二十六26),其意实是「这是我身体的象征」。基督在设立主餐之时是与门徒实际同在的,他们是可以亲眼看见祂的,因此,祂决无意要门徒们认定那饼是祂的实际身体。
资料来源:《系》书482页。
更正:本章所论六派,除浸礼会采取加尔文主义之外,其余都主张「象征说」;加尔文主义和「象征说」的错误,前面已更正过,在此不再赘述。惟有几件需要一提的是:贵格会认为圣餐无神秘作用,不甚重要,可以说离真理更远了。浸信会说,圣餐如浸礼,象征先前的蒙恩状况。但圣经说,浸礼和领受圣餐,都能直接叫人蒙恩(徒二十二16;约六54、56)。他们又说,圣餐所表达的相交,根本不是信徒的相交,乃是信徒与主的相交。但圣经说,它不但是信徒与主的相交(约六56),而且也是信徒的相交(林前十16~17)。对于「象征说」的解释,他们说,基督设立圣餐时与门徒实际同在,他们可以亲眼看见祂,因此,祂决无意要门徒认定那饼是祂的实际身体。但圣经说,出于神的话,没有一句不带能力(路一37);主既然说「这是我的身体」,那饼便变成祂的身体了;此事我们虽然很难了解,却是千真万确的(约六52、55、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