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言可以数吗?据记忆,很久以前的《圣灵报》,见证得圣灵时,曾刊载:「XX长执云,我的灵言(方言)有好几种」的话,是否确实如此?
回答:依据二○七期《圣灵报》所刊载,大同教会林丽香姊妹受圣灵时,舌头所发出的方言,确实有很多变化。通常刚受圣灵的人,所说的方言比较单调;过了一段时日,因为常常祷告,就会渐渐变化。如果在一次祷告中,长时间迫切祷告,也有这种现象。
二、唱灵歌时,所唱的谱,可能是本会的赞美诗,也可能是天国的诗。会不会也有其它教会选的诗呢?
回答:
1.通常是很庄严的调,却不是我们所唱的赞美诗。
2.偶而也有人会以方言为歌词,唱出本会的赞美诗的调。
3.本会的赞美诗的歌谱,多数选自其它教会的诗歌集。所以唱灵歌时,所唱出来的调,有时可能是其它教会选的诗。
4.唱灵歌时,在潜意识里不要预设要唱什么调,免得搀杂人意。
三、旧约的圣灵与新约的圣灵,除了「永住」与否外,是否尚有其它的分别?
回答:
1.旧约时代的圣灵与新约时代的圣灵,是同一位圣灵,并没有两样。但祂降在人身上的表现,却因时代的差异而有所分别。
2.旧约时代的圣灵,称为感动的灵。要托付任务时,祂就降在人身上;任务完成,祂就离开(结二2,三22、24,八1,十一5)。
3.新约时代的圣灵,浇灌于五旬节那一天(徒二1~4),称为五旬节的圣灵。主应许,祂要永远与我们同在(约十四16~17)。
4.在旧约时代,受圣灵的人不会说方言;在新约时代,受圣灵的人必说方言(徒十44~46)。
5.旧约选民虽然受圣灵,生命却没有改变;新约选民若受圣灵,生命将大大地改变。举例说,神的灵降在以利亚的身上时,他就非常刚强,不但敢指摘亚哈王的错误,又能行大神迹(王上十八17~18、30~45);但任务完成,神的灵离开他,他就变得非常懦弱,不仅因畏惧王后耶洗别而逃命,甚至求神取他的性命(王上十九1~4)。彼得的经历,正好与此相反。五旬节圣灵降临以前,他的生命尚未改变,非常胆小,而三次否认主(太二十六69~75);但五旬节受圣灵以后,他就变得非常刚强,而到处勇敢为基督作见证了(徒二22~24、36,三13~15,四20)。
6.旧约时代的选民生在律法之下做奴仆,他们所受的灵称为奴仆的灵;基督徒却在恩典之下,所受的灵叫做儿子的灵(加四4~5、22~31;罗六14,八14~16)。「罗八15」的心,原文是灵。奴仆的心,即奴仆的灵;儿子的心,即儿子的灵。这是身分上的差异。
四、为何公众祷告,需要按铃?
回答:公众祷告,声音很大;需要按铃,才能同时停止。这是为了维持秩序的缘故。其它教会有人批评,我们的圣灵怕铃声;铃声一响,大家都停止祷告了。这种批评是不对的。
五、婴儿受洗后,在没有受圣灵之前就去世,能不能得救?
回答:
1.受洗与得救有关(可十六16;彼前三21),受圣灵也与得救有关(罗八9;弗一14),而且两者不得缺其一(约三5)。
2.受圣灵是神的应许(徒二38~39;弗一13),所以受洗后的婴儿,在去世之前,必已受了圣灵。就是说,圣灵降在他身上,同时取去他的灵魂。
3.我们常常主张,「说方言」是受圣灵的凭据(徒十44~46)。但「方言」是在祷告中说出来的,婴儿既然不会祷告,怎能说方言呢?
4.举例说,我早已受了圣灵,会说方言。但我现在没有祷告,因而没有说方言,你能断定我没有受圣灵吗?同理,婴儿不会祷告,因而没有说方言,我们也不能断定他没有受圣灵。
5.如果不这样解释,而断定婴儿没有受圣灵。请问:他的受洗是否无效?或受圣灵是否与得救无关?
六、如何才能得到圣灵?
回答:
1.以信心祈求(太二十一22)。信什么呢?第一、要相信主的信实(提后二13)。主既然应许「你们祈求,就给你们。」(太七7),祂必成全。第二、要相信天父的慈爱(约壹四8)。父亲爱儿女,知道拿好东西给儿女;天父爱世人,也必赐圣灵给求祂的人(路十一11~13)。主的信实和慈爱,是我们信心的保障。
2.恒切祈求(西四2)。「恒」就是常,就是坚持起初确实的信心,永远不变;「切」就是迫切,就是倾诉内心的渴慕。五旬节那一天,圣灵之所以要大降在一百二十个门徒的身上,乃因他们懂得「恒切祷告」(徒二1~4,一14~15)。
3.专心祈求(耶二十九13)。「专心」就是集中精神,就是缩小「信心的焦点」。主耶稣教训我们说:「你祷告的时候,要进你的内屋,关上门。」(太六6)。就字面上的意思来说,进入内屋,关上门,与外界断绝,不受任何干扰,祷告当然会专心。就灵意上而言,即关上心门,进入心灵的深处,与神作更深一层的灵交,更能专心祷告。这就是所谓「密室的灵交」,是有效的祷告的秘诀。
七、「圣风」是否即「圣灵」?若是,「圣风」有位格吗?若有,如何证明?若没有,「圣风」和有位格的神是什么关系?
回答:
1.「圣风」,指圣灵,是耶和华见证人(俗称耶和华教)的译文。他们说,在原文上,「灵」和「风」是同一字;而认为圣灵只是神的风,没有位格。因此,将「圣灵」译成「圣风」。
2.耶和华见证人这种神观是错误的。在原文上,风和灵虽然是同一字,但风并不是灵,风是风,灵是灵;圣灵有位格,风没有位格,不可混同为一。
3.所谓「位格」,日本基督教界称为「人格」。我们认为圣灵有位格,是依据下列三个理由:第一、有位格的存在者,必须有智能、情感、意志。圣灵有智能,能创造宇宙万物(创一1~2;诗一○四30);有情感,会爱人(罗十五30);有意志,能发出命令(徒八29)。因此,圣灵是有位格的。第二、主耶稣在约翰福音十四至十六章中,一共五次论及圣灵时,希腊文都用阳性代名词「他」表明(十四26,十五26,十六8、13、14),含有「那位」的意思,证明圣灵是有位格的。保罗所说「圣灵却是一位。这一切都是这位圣灵所运行」(林前十二4、11),也可以证实此事。第三、主耶稣说,亵渎圣灵的罪,比亵渎人子的罪更重,今世来世总不得赦免(太十二31~32);如果圣灵只是神的风或气,这句话就令人费解了。譬如说,我吹出一口气,你骂它,我不觉得什么;如果你直接侮辱我的人格,我的感受就不同了。由此可知,神的风或气,并不是神自己,也不是神的灵,不能代表神。
4.结论:「圣灵」不可译成「圣风」。风和灵,原文虽然是同一字,但风并不是灵;圣灵有位格,风没有位格。
八、圣灵是什么?
回答:
1.是神的灵,也是基督的灵(罗八9)。
2.受圣灵的人,必说方言(徒十44~47)。
九、曾听到「拿撒勒人会」的信徒谈论圣灵的事情。他们是在「祷告山」得到圣灵,也是满心欢喜,而且看见异象。这与本会的圣灵是否相同?还是另有一灵迷惑众人?对于「祷告山」,谢长老的看法如何?
回答:
1.受圣灵的绝对凭据是「说方言」,与使徒们的体验相同(徒十44~47,十一15)。
2.即使能「说方言」,也要试验那些灵是不是出于神。依据「约壹四1~6」那段经文,试验的方法是:认耶稣基督是成了肉身来的吗?所论的是属灵的事,或是世界的事?能不能听从使徒们所传的原始福音?换句话说,能不能接受真教会所传的基本信仰?
3.「祷告山」的情形如何,我不知道。
十、如何客观证明得到圣灵?也就是说,如何告诉一位自己认为尚未得到圣灵的人说,他已经得到圣灵?
回答:如果他能「说方言」,还不知道他已经受圣灵,则可以问他说:「你说方言是出于自己的意思呢?或是被动的呢?」若是被动的,便是圣灵感动他说的,他确实已经受圣灵了。
十一、慕道朋友有时会问:「你们要请神来,为什么那样容易,一祷告圣灵就来?」我们该如何向他们解释「圣灵的浸」?
回答:
1.圣灵是神的灵(太十20;路十二12);受「圣灵的浸」就是圣灵降在身上(徒一5、8),或说受圣灵(徒八15~17)。
2.我们所以知道神住在我们里面,是因为祂赐给我们圣灵(约壹三24);我们所以知道我们已经领受了圣灵,则因为我们会「说方言」(徒十44~47)。能「说方言」,是为不信的人作「证据」的(林前十四22);这证据,就是神住在我们里面的证据。
3.我们所以一祷告就被圣灵充满,会「说方言」,乃因圣灵永远住在我们里面(约十四16~17);并不是每当祷告时,圣灵才重新降临。所以保罗说:「我若用方言祷告,是我的灵祷告……。我要用灵祷告,也要用悟性祷告……。」(林前十四14~15)。「我要……」,表示已经领受圣灵的人,随时随地都可以照自己的意愿,用「方言」祷告,被圣灵充满。
十二、已经受圣灵的人,有圣灵的帮助,为何行道无力,无法过着得胜的生活?
回答:
1.哥林多教会是神的殿,神的灵住在他们里头(林前三16),而且有各种属灵的恩赐(林前十二8~27)。但他们却彼此嫉妒、分争结党、自高自大,在基督里做婴孩,永远不长进(林前一10~12,三1~3,四7)。
2.圣灵是从上头来的能力,能释放我们脱离罪的捆绑,帮助我们弃恶从善(路二十四49;罗八1~2),使我们过着得胜的生活(结卅六26~27;路四1~14;约十四30)。
3.有些人领受圣灵之后,他的生命和生活确实有极大的改变(多三5);有些人却毫无改变,与未受圣灵的人并没有分别。若想过着得胜的生活,首先要决心「攻克己身,叫身服我」(林前九27),其次要「顺着圣灵而行」(加五16),靠着圣灵治死身体的恶行(罗八13)。
4.主耶稣在客西马尼祷告的时候,因软弱而求神撤去十字架的苦杯;但主却不敢强求,而求神只要成就祂的意思。结果,有一位天使从天上显现,加添祂的力量(路二十二42~43)。主这次经历告诉我们,决心顺从天父的旨意在先,随后便得着完遂决心的力量了。
5.信仰生活是一场长期的战争,想完成灵修的工夫,过着得胜的生活,就必须忘记背后,向前奔跑,不断的追求(罗七18~24;腓三12~14;太十一12;路九62),才能如愿以偿。
十三、何谓五旬节?神为何在五旬节让门徒被圣灵充满?
回答:
1.「五旬节」也叫做「收割节」,在原文上的意思是「第五十」;即在逾越节过后,自无酵节的第一日算起第五十日(利二十三15~17)。
2.五旬节是犹太人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散居在各国的犹太侨民都要回来耶路撒冷守节;但节日一过,他们就要束装离开祖国,回到他们的侨居地去了。由此可知,神选定五旬节来实现祂的应许,浇灌圣灵给祂的选民,至少有下列两个目的:
a.为向从各地聚集在耶路撒冷的犹太人证明,基督已经从死里复活,并且升天了(约十六7;徒二33)。
b.为使基督的复活和升天以及圣灵降临的信息,在一天之内传遍于世界各国。
十四、翻方言是翻译地方的语言,或是翻译灵言?
回答:「方言」一词,原文是「舌」(glossa);吕振中译本译为「卷舌头说话」;浅文理译本译为「灵言」。因此,翻方言并不是翻译地方的语言,而是把圣灵感动人说出来的「灵言」译成悟性的话,使各人都听得懂(林前十四2、13)。
十五、五旬节圣灵降临时,门徒所说的是「别国的话」,并不是「舌音」(徒二4),是吗?
回答:
五旬节圣灵降临的时候,门徒所说的话虽然令人听得懂,却不是地上的各种语言。理由如下:
1.「别国的话」一句(徒二4),使人觉得门徒所说的,一定是地上各国的语言;其实,门徒所说的是「方言」(舌音),但圣灵却使那些犹太侨民听成自己的乡谈。
2.经验告诉我们,少数人同时说出几种不同的语言,就使听众因声音混杂而听不出什么了;何况五旬节圣灵大降时,约一百二十人都被圣灵充满(徒一15,二1~4),其声音必定更混杂。但那些从各国回来的侨民却听得出是自己的乡谈(十五种语言),并且能辨识门徒正在讲论着「神的大作为」(徒二11)。如果一百二十人真的同时说出地上的十五种语言,那些侨民各人都能听得如此清楚吗?
3.虔诚的犹太侨民才听得出是自己的乡谈(徒二5~8),不虔诚的人却因听不懂而讥诮说,他们无非是被新酒灌满了(徒二13)。「还有人」一句(徒二13),原文是「其它的人们」,吕振中译本译为「另有人」;表示那些讥诮的人是另一个团体,与虔诚人不同。如果门徒所说的是地上的各种语言,则虔诚与否,应该都听得懂才对。不是吗?
4.神为要拯救那些虔诚的犹太侨民,便赐给他们翻方言的恩赐,使他们明白门徒所讲论的是「神的大作为」;结果,他们便为罪自责,悔改信主,奉耶稣基督的名受浸了(徒二37~41)。
5.这种翻方言的恩赐,圣经上与特殊恩赐的「方言讲道」并列,并不是每个受圣灵的人都有分,而是圣灵要赐给谁就赐给谁的(林前十二10~11、30,十四26~28)。
十六、同样是神所赐的圣灵,为什么有些人受圣灵很快乐,有些人却没有快乐的感觉呢?
回答:受圣灵的体验,各人未必相同。只要能说方言,就算已经受圣灵了,有没有快乐的感觉并不重要。
十七、受圣灵的人祷告时,为什么身体会震动?身体震动是不是必需的?
回答:
1.有些人认为受圣灵时身体会震动,是情绪的反应。其实,身体的震动也是有圣经根据的。如下:
a.主耶稣曾用风吹的情形,比喻受圣灵的状态(约三8)。「风」字,原文是Pneuma,与「灵」同字。人用肉眼看不见风,也看不见圣灵;不晓得从哪里来,往哪里去。风吹的时候,人能听见它的响声,也能看见物体被吹动的状态;圣灵降临的时候,人能听见祂感动人说方言的声音,也能看见人体被震动的状态。
b.五旬节圣灵大降时,约一百二十人都被圣灵充满。有人讥诮说,他们无非是被新酒灌满了(徒一15,二1~4、13)。此事证明那些讥诮的人必定听见门徒「说方言」,并且看见他们「身体震动」,认为不雅观;因为发音不清楚,好象口吃,且摇晃不定,是喝醉酒的特征。为了澄清他们的误会,彼得说:「你们想这些人是醉了,其实不是醉了,因为时候刚到巳初(早上九点)。」(徒二15)。接着,彼得引证约珥的预言,证明神所应许的圣灵已经降临了;他们所以如此,乃因被圣灵充满的缘故(徒二16~18)。其次,彼得又证明基督已经复活升天,将神所应许的圣灵浇灌下来了;这就是你们现在「所看见,所听见的」(徒二32~33)。所谓「看见」,就是看见他们的身体会震动;所谓「听见」,就是听见他们会说方言。固然他们曾听见「从天上有响声下来」,又看见「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徒二2~3)。但这些来自上头的奇妙景象,却只能叫他们惊奇,而不至于使他们讥诮;惟有「说方言」和「身体震动」,一见似乎有些怪异,才会使他们讥诮。
2.受圣灵时身体会震动虽然有圣经根据,却不是必需的。理由是:
a.依据约翰福音三章8节,主耶稣所强调的是「听见风的响声」;而「看见物礼被风吹动」,是我们的了解。
b.五旬节圣灵大降时,圣经特地描述的是:「按着圣灵所赐的口才,说起别国的话来」;「这声音一响,众人都来聚集」(徒二4、6)。
c.哥尼流的家人、亲属和密友受圣灵时,与彼得同行的信徒所以知道他们受圣灵,乃因「听见他们说方言」(徒十24、44~46);至于他们的身体有无震动,圣经却只字未提。
d.依据本会信徒受圣灵的体验,除了会说方言之外,多数人连身体也会震动;但少数人却只会说方言,身体并没有震动。
因此,「说方言」是受圣灵的绝对凭据(徒十44~47,十一15);身体震动是普遍的现象,而不是必需的现象。
十八、有舌头如火焰显现出来(徒二3),是什么意思?
回答:
1.这是五旬节圣灵降临之时,神所显明的异象。
2.火焰象征火热的信心,舌头象征属灵的口才,都是圣灵要赐予门徒的。
十九、「林前十四19」,是什么意思?
回答:
1.「在教会中」,新经全集新译本译为「在聚会中」。
2.「悟性的话」,是令人听得懂的话,也是属世的语言。
3.意思是说,在聚会的时候,用悟性说五句话,能达成教导信徒的目的,胜于说万句未经翻译的「方言讲道」,不能造就信徒。
4.但保罗所反对的是没有人翻译的「方言讲道」,并不是反对「方言祷告」,所以他才会因为多说方言而感谢神(林前十四18)。
二十、主耶稣向门徒吹一口气说:「你们受圣灵!」(约二十22)。那时,门徒是否受圣灵?
回答:这是应许他们,若受了圣灵,就有赦罪和留罪的权柄(23);其实,那时他们并没有受圣灵。理由是:
1.升天前,主耶稣还在嘱咐门徒,要留在耶路撒冷等候圣灵(路二十四49;徒一4~5)。
2.「约七37~39」说,要等到主耶稣得着荣耀,圣灵才会降临;而主耶稣得着荣耀,是在祂复活,并且升天之后(腓二8~11;来四14;彼前三22)。
3.首次圣灵降临,是在五旬节那一天(徒二1~4)。这是历史,不能否认。有些解经家说,「约二十22」是领受一点点圣灵,五旬节是大大的被圣灵充满。这种看法,是毫无圣经根据的。
二十一:我国古代有「正气」的人,如岳飞、文天祥、关羽等,是否也有圣灵在他们身上?
回答:
1.人的良心有辨别是非善恶的作用(罗二14~15),教育也能教导人明白做人的道理。
2.我国古代的圣贤或英雄之所以有正气,就先天而言,是他们的良心意识比一般人清晰;就后天来说,则他们所受的教育比一般人成功。「正气」之培养与彰显,并不是被圣灵充满的果效。
二十二、假定某教会的基督徒没有受圣灵,却有好行为。真耶稣教会的某位信徒虽然已经受了圣灵,但行为不好。请问:他们的祈祷,谁有效?
回答:
1.虽然没有受圣灵,却有好行为的那位信徒的祈祷才有效。因为神不听罪人的祈祷(诗六十六18;赛五十九1~2;约九31),惟有义人的祈祷才有力量(雅五16)。
2.但若受了圣灵,加上有好行为,他的祈祷不是更有效吗?因为圣经说,圣灵会帮助我们的软弱,照着神的旨意,替我们祷告(罗八26~27)。显然,受圣灵与祈祷的功效,确有密切的关系,不容轻视。
二十三、据说,除了真耶稣教会之外,别的教会也有受圣灵,能「说方言」的情形。请问:你们对他们的看法如何?
回答:
1.在尚未接触之前,我们不敢妄断。因为圣经说,一切的灵不可都信,总要试验那些灵是不是出于神(约壹四1)。
2.试验的方法很简单。若是真理的灵,必听从使徒的吩咐,即以圣经为信仰的根基;若不听从使徒,而否定圣经,就是谬妄的灵了(约壹四6;林前三11;弗二19~20)。